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895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垃圾中转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县××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承办单位:

××县××镇人民政府。

项目法人代表:

××。

1.1.3项目拟建地点

××县××镇××村东、××公路南侧。

1.1.4承担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1)编制单位:

××县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2)资质证书号:

豫工资丙××

(3)法人代表:

××

1.1.5编制工作的依据与研究范围

根据××县××镇人民政府关于《编制××县××镇垃圾中转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项目建设方案及其它基础资料,我公司组成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小组,按照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依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筑专业法规、规范,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对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建设目标与依据、背景及现状、建设场地与条件、内容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护、消防及安全卫生、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和项目单位提供可靠的论证和评价依据。

1.2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项目单位承办条件

××县××镇人民政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符合项目申报资格。

其经济能力和管理能力,具备承担拟建项目投资建设的要求和基本条件。

1.2.2项目规模

项目区占地面积10000㎡;项目总建筑面积2301㎡;附属设施建设:

庭院、广场、围墙、绿化等3500㎡。

1.2.3项目建设进度

本项目建设分为:

项目申报、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及签订合同、开工建设、竣工验收等几个阶段。

自土建工程开始起,计划8个月(2009年3月—2009年10月)完成。

1.2.4项目招标

为切实搞好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该项目建设及设备采购,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

1.2.5环境保护

项目所在区自然环境良好。

项目建设环保措施设计合理、配套齐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1.2.6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550万元。

资金筹措:

建设单位自筹100万元;申请国家扶持补贴450万元。

1.2.7项目综合评价与建议

该项目具有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建议××县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立项。

该项目建设尚有450万元的资金缺口,建议上级给予扶持补贴。

第二章建设目标与建设依据

2.1项目建设目标

该项目位于××县××镇××村东、洛界公路南侧,利用××镇××村原养鸡场空院进行建设。

项目区100m、宽100m,占地面积10000㎡。

项目建成后,达到日储存、转运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30吨,年储存、转运垃圾11000吨的能力。

建设项目如下:

2.1.1主体设施:

(1)机械填装/压缩式转运车间场房一座,设置4个填装/压缩转运单元;每个车间进深9m、宽10m、高6m,框架结构,总占地面积360㎡,建筑面积360m。

以确保车间内车辆回车及吊装需要。

(2)封闭式垃圾堆放场,长30m、宽30m,建筑占地面积900㎡;钢筋砼地基;框架结构墙体;拱形彩钢瓦屋面。

(3)转运作业平台:

长20m、宽30m,建筑占地面积600㎡;钢筋砼地基.

2.1.2配套设施:

管理办公用房,长29.7m、宽7m,2层砖混结构,占地208㎡,建筑面积416㎡。

厕所25㎡。

2.1.3附属设施:

庭院、广场、围墙、绿化、隔离带等3500㎡。

2.1.4设备购置:

机械填装/压缩式垃圾箱、推土机、铲车、自卸卡车、垃圾运输车、发电机等。

2.2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指标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10000m2

2

建筑占地面积

2093m2

3

总建筑面积

2301m2

4

其中:

计容积率面积

1701m2

5

不计容积率面积

600m2

6

总绿化用地面积

3500m2

7

建筑容积率

1.7

8

建筑覆盖率

21%

9

建筑绿化率

35%

10

停车位

50辆

2.3项目建设依据

2.3.1环保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1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2)《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13)《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14)《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15)《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16)《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7)《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18)《排放污染物申报登记管理规定》;

(19)《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20)《淮河和太湖流域排放重点水污染物许可证管理办法》(试行);

(21)《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22)《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

(23)《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

(24)《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25)《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许可管理办法》;

(26)《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办法》;

(27)《河南省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28)《河南省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监督管理办法》;

(29)《河南省污染源限期治理管理办法》;

2.3.2建筑标准规范

(30)《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CJJ47—2006;

(3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

(3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34)《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03

(35)《工业企业场界噪声技术规范》GB12348-90

(3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19-87

(3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3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39)《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4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41)《防洪标准》GB50201-1994

(42)《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4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4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及设计规范》;

2.3.3其它有关依据

(45)《××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46)××县国土局《建设项目用地意见》;

(47)××县建设局《选址符合总体规划证明》;

(48)××县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49)××县公安消防大队《选址符合消防要求的证明》;

(50)××县电业局《选址可满足正常安全供电的证明》;

第三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3.1县情背景

××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偏西、伏牛山北部余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

东邻襄城县,西毗汝州市,北接禹州市,南与平顶山市区和××县相连。

属平顶山市管辖。

地理坐标:

北纬33°48′—34°10′50,东经113°40″—113°24′50″。

地势呈马鞍形,东南、西北部高,中部低,以平原和岗地为主。

境内大小峰40座,主要有管山、大刘山、中顶莲花山、紫云山等。

总面积737平方公里,耕地60.8万亩,县辖6镇8乡、374个行政村,782个自然村,全县总人口56.8万人。

3.2镇情背景

3.2.1地理位置

××镇位于××县城西15公里处,介于东经110°05′—111°09′,北纬32°01′—32°09′之间。

西与汝州市接壤,南与××县隔汝河相望,北与茨芭乡、黄道乡相接,东与渣园乡相邻。

是一个丘陵、平原相间分布的农业大镇,其中北部丘陵地为28平方公里,南部平原地为46平方公里,总面积74平方公里,占××县总面积的1/10,耕地总面积6.3万亩。

总人口6.3万人。

3.2.2历史沿革

××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据传西汉时期有个姓薛的将军卒葬于此,当时该村建有店铺,故名××。

宋时为钧台乡,明时为黄道保,清朝为涌泉保,民国时为××镇。

1947年解放,1948年建区政府,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1979年更命为××乡,1993年由乡改镇至今。

境内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仰韶文化遗址—“××遗址”。

3.2.3行政区划

××镇共辖38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行政村有:

××、薛北、薛西、肖庄、王圪垱、吴村、田湾、东关庄、西关庄、韩店、临河、刘七、赵东、赵西、赵南、前街、冢南、冢西、冢东、冢北、十字口、太朴寨、张临渠、使郎庙、唐村、张武楼、李庄、谢庄、韩庄、胡村、青东、青西、青南、下宫、薛庄、靳窑、洞子沟、吕沟。

其中镇政府所在地人口11000人,土地面积3.2平方公里。

3.2.4自然条件

1、气候

××镇地处北温带南部,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

年平均气温为14.6℃左右,最高气温39℃,最低气温-12℃;年降水量为700—8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30小时,日照率为43%,月平均160小时,日平均6—7小时;历年年均无霜期220天左右。

光照充足,日照可满足农业一年两熟耕作制的需要;主导风向为东、东北和西、西北风,最大风速24米/秒;年平均降雨量为678.6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52%。

2、地形地貌

全镇呈北高南低之势,北部为丘陵,占全镇面积的40%,南部为平原,占全镇面积的40%。

3、水系

××县属淮河流域沙颍河水系。

境内有济蓝河、二十里铺河、茶河、透江河等季节性河流四条;北部丘陵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但雨水资源比较丰富;南部地区水资源丰富。

境内有洞子沟、青杨庙两座小型水库;广阔渠流经镇境13.5公里,汝河水沿境南东流,是淮河的重要支流,环境保护任务十分繁重。

3.2.5农业状况

××镇北部是山岗丘陵地,南部是平原,土地肥沃,水利资源丰富,北汝河沿镇境区南流过,广阔大渠从中部穿境而过,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烟叶、辣椒等。

农民有传统种植蔬菜习惯,生产的蔬菜品质优良,特别是××的辣椒全国有名,其椒果以“个大、皮薄、肉厚”享誉省内外。

蔬菜种植面积最高年份曾达到2.6万亩。

前街、王圪当、太朴寨等村蔬菜大棚在1000个左右,××镇发展蔬菜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烟叶生产发展迅速,种植规模化、管理规范化、品质优良化,年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

3.2.6工业状况

××镇原有工业基础比较薄弱。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

截止2007年底,全镇共有乡镇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16000人。

涉及机械加工、塑料加工、木材加工、淀粉加工、蔬菜加工、建材、铸造等产业门类。

并形成蔬菜种植深加工、淀粉深加工、畜禽养殖加工和铸件铸造加工等四大规模化特色产业聚集区。

其中,铸造工业聚集区有铸造企业106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3.2.7商业服务业状况

××镇商业服务业繁荣。

镇域共有3个专业市场,商户300余家,日上市人数达到3000人左右;镇区集贸市场每天人流如织,物交会会期日上市人数达10000人左右。

3.2.8基础设施状况

××镇基础条件完善,镇区有金融、教育、医疗、邮政、电信、电力等18家职能单位,机构设置合理、齐全,市场、旅馆、饭店等配套服务完备。

1、交通条件

境内已形成“三纵二横”公路框架,洛阳至界首公路(省道)横穿全境,境内有韩店至茨芭、××至中顶莲花山、前石路至查庄三条乡级公路,有一个汽车客运站;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