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光纤接入网线及中间电源设备作业操作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89276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光纤接入网线及中间电源设备作业操作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社区光纤接入网线及中间电源设备作业操作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社区光纤接入网线及中间电源设备作业操作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社区光纤接入网线及中间电源设备作业操作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社区光纤接入网线及中间电源设备作业操作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区光纤接入网线及中间电源设备作业操作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社区光纤接入网线及中间电源设备作业操作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光纤接入网线及中间电源设备作业操作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光纤接入网线及中间电源设备作业操作指导书文档格式.docx

2机架安装应牢固端正;

设备机架应对地加固,或固定在防震底座上;

机架安装应垂直,调节垂直偏差不应大于机架高度的1‰;

列内机架应相互靠拢,机架间隙不应大于3mm;

列内机架面应平齐,相关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

3安装壁挂式设备时,应按产品安装说明要求,采用预先固定支架或直接用膨胀螺丝吊挂的方式固定在墙壁上。

设备应安装牢固,水平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要求,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4机架及设备地线应按施工设计的规定连接到相应的接地端,并连接良好。

5设备部件安装位置应符合产品说明书或设计要求,组装稳固,整齐一致,接线无误。

6设备子架插入机柜或机盘插入机框时应顺滑地导人;

子架与机柜应固定可靠;

各电路板接插件安装时应用力适度,确认接插件与插座接触良好。

7在安装机盘(单元板)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⑤电缆引入架、光纤配线架(ODF)、数字配线架(DDF)、音频配线架(VDF)、综合配线架、数据配线架等引入及配线设备安装时,架内的端子板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种标志应正确齐全;

电缆引入架、DDF、VDF安装前,应对其端子板、分线盒、避雷器等进行对号,并测试其绝缘电阻和电气绝缘强度,指标应符合设备技术条件规定;

ODF架上法兰盘的安装位置应正确、牢固、方向一致;

连接法兰盘和设备的位置应符合施工设计文件的要求。

⑥设备配线包括线缆布放、线缆终接等。

(1)配线线缆到达现场后应进行开箱检查,并符合下列要求:

1线缆的型号、规格、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订货合同的要求。

2所附带的合格证和检验单等,应按照装箱单仔细清点,并做好记录。

3检验单和合格证等应妥善保管,以备完工时移交。

(2)应按下列要求布放线缆:

1布放线缆前,根据不同的应用识别不同的线缆型号规格。

核对电源线、接地线的线径和直流电阻等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音频配线、同轴线、计算机网线等的出厂测试报告,其传输速率、允许衰减、特性阻抗、串音防卫度等指标符合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检查选用的光纤、光跳线,符合系统波长、衰减和接口的要求。

2线缆布放前应进行测试和外观检查,检查线缆有无断线、混线和外皮破损现象;

测试电缆的绝缘电阻、耐压等电气指标符合要求。

3机房内交流电源线、直流电源线、光纤、各种通信线等,应按不同的路由分开布放;

通信电缆与电源线的水平距离应保持50mm以上。

4各种线缆应按顺序出线,布放应顺直、整齐,交叉及溢出线槽。

5线缆弯曲应均匀、圆滑;

线缆的弯曲半径要求:

1)大对数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10倍;

2)非屏蔽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5倍;

3)同轴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外径的15倍;

4)室内光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光缆外径的15倍;

5)光纤跳线的弯曲半径应大于50mm。

6各种线缆在防静电地板下、走线架或槽道内应均匀绑扎固定;

在防静电地板下敷设线缆时,地板内净空应为150~300mm,若空调采用下送风方式则地板内净空应为300—500mm。

7布线应尽量短而整齐;

当线缆接人设备或ODF、DDF、VDF、数据配线架时,应留有一定的余量,余留长度应统一。

8编扎电缆芯线时宜保持电缆芯线的扭绞,布线不宜过紧,转弯应圆滑;

分线应按色谱顺序;

余留芯线的长度,应符合更换编线最长芯线的要求。

9光纤尾纤应单独布放;

软光纤在走线架或槽道内应加套管或线槽保护,不得挤压、扭曲;

编扎光纤的扎带应松紧适度。

10敷设好的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型号、长度及起止设备名称等必要的信息;

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脱落的材料。

11机房内各种配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3)按下列要求进行线缆终接:

1电缆终接的方式应根据配线架的型号规格选用焊接接、绕接、压接等方式。

2光缆芯线终接应采用连接盘连接、保护。

3电缆终接上端子时,应采用专用的剥线工具开剥电缆端头。

4采用焊接时,电缆芯线焊接要端正、牢固、焊点光滑,无假焊、错焊、漏焊、短路;

焊接后芯线绝缘应无烫伤、开裂及回缩现象。

5采用卡接时,必须使用卡接工具,选用卡接钳时电缆芯线线径应符合卡接端子的要求。

6采用绕接时,必须使用绕接枪;

绕接应严密、紧贴,不得有叠绕;

电缆芯线除去绝缘外皮后,在绕接柱上的最少匝数应控制为:

当芯线直径0.4~0.5mm时为6~8匝;

0.6—1.0mm时为4~6匝;

所有绕接点,应完整地绕接在接线柱的有效绕接长度内;

不接触绕线柱的芯线部分不应露出铜。

7组装专用电缆插头和以太网电接口插头时,应配件齐全、线位正确、装配可靠,压接插头时应选用专门的压接工具。

8在连接盘中,光纤的盘留弯曲半径应大于40mm;

光缆芯线终接应按光纤色谱排列和系统使用要求对应接续,终接的工艺应符合相应的工艺要求。

(4)布放电源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源线及接线端子(线鼻子)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2直流电源线正极外皮颜色应为红色,负极外皮颜色应为蓝色。

3主电源线和列电源线的布放和安装,每对正、负馈电线应相互平行,正、负线在转弯处弯度应一致,拐弯应圆滑均匀。

4设备电源引入线的布放要求

1)应尽量利用设备自带电源线;

电源线引入设备时,可在电源线端头处剥脱绝缘外皮缠绕塑料绝缘带或套上绝缘套管,长度一致,套管松紧适度。

塑料绝缘带和绝缘套管的颜色应符合要求,以便识别电源线的极性。

2)截面在10mm’以下的单芯或多芯电源线可与设备直接连接;

在电源线端头制作接头圈,线头弯曲方向应与紧固螺栓、螺母的方向一致,并在导线与螺母之间加装平垫片和弹簧垫片,拧紧螺母。

3)截面在10mm’以上的多股电源线端头应加装接线端子(线鼻子)并镀锡。

接线端子尺寸与导线线径应吻合,用压(焊)接工具压(焊)接牢固。

接线端子与设备的接触部分应平整,在接线端子与螺母之间应加装平垫片和弹簧垫片,拧紧螺母。

5电源线与设备端子连接时,不应使端子受到外界机械拉力,以免设备端子受损。

(5)敷设室内通信设备接地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地线严禁使用裸导线布放,其截面积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

2室内通信设备的接地线应单独与室内接地汇集排相连,不得在一条接地线上串几个需要接地的通信设备。

不得通过安装加固螺栓与建筑钢筋相碰而自然形成电气接通。

3配线架应从室内接地汇集排上引入保护地线。

配线架与机房通信设备之间不应通过走线架形成电气连通。

4通信设备的工作地线和保护接地线应从室内接地汇集排上引入。

5电源地线和保护地线与交流中性线应分开敷设,不得拆碰,更不得合用。

交流中性线应在电力室单独接地。

6当接线端子与线料为不同材料时其接触面应涂防氧化剂:

(6)配线完成后的检查测试结果应符合下列要求:

1从电源室引接的设备供电电源线连接可靠,直流正负极极性正确。

2电源线布放后应测试绝缘电阻,在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时,其单线对地及线间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

3从机房接地端引接的接地线连接良好,测试接地电阻值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的屏蔽护套接地可靠。

4配线电缆的芯线应无错线或断线、混线。

5配线电缆芯线间的绝缘电阻要求

1)音频配线电缆不应小于50MΩ;

2)同轴配线电缆不应小于1000MΩ。

6测试音频配线电缆近端串音衰减不应小于78dB。

7用计算机网线作为数据配线或信号线时,应检查其长度和线对的使用符合设计或接口规范的要求。

8射频同轴电缆敷设、射频同轴电缆与连接器的连接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或产品技术条件要求。

9光缆终接后用光源、光功率计检查测试光通道的衰减符合系统使用要求。

2、接入网设备单机调试

在进行接入网设备单机调试前,应先确认符合下列要求:

1通信机房温度、相对湿度、粉尘要求,防震和防静电、防磁等机房环境应符合设备使用和设计要求。

2机架安装位置和安装强度符合设汁要求。

子架安装位置及单元电路板插入可靠、位置正确。

3设备配线已完成,检查核对无误。

绕接、卡接、焊接、压接端子质量符合要求,相应的接插件装配正确并可靠连接。

4通信机房提供的交直流电源符合设备使用技术要求;

电源设备调试合格。

5设备已可靠接地,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6设备单机加电后运转良好、内置风扇正常启动,各单机显示告警状态符合当前实际使用情况。

7设备单机性能检测宜在设备开机通电30min后进行。

复核出厂检验报告,光线路终端(OLT)设备的V5接口的下列功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系统启动程序;

2公共电话交换网(PSTN)协议

3控制协议;

4承载通路连接(BCC)协议;

5保护协议;

6链路控制协议。

复核出厂—检验报告,光网络单元(ONU)设备用户接口(UNl)的下列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音频二/四线

通路电平,净衰耗频率特性,增益随输入电平变化特性,闲信道噪声,总失真,路际串话电平(近/远端串音)。

2普通电话业务接口(POTS)频率,电压,断续时间。

31SDN基本速率接口(2B+D),B通道和D通道误码。

4A/x64kbit/s(N=1~31)数据通道的误码性能。

参照相关测试规范或产品说明书,进行OLT、ONU的下列功能试验和性能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OLT、ONU的时钟接口同步功能,接收信号(V5)同步,内部时钟,外部时钟。

2OLT、ONU的告警和监视功能。

3OLT、ONU光接口的发送光功率,接收灵敏度。

4OLT的V5接口(电接口)物理层性能,误码性能,比特率偏差,最大输出抖动,输人抖动容限。

3、接入网系统调试

在单机测试正常的情况下,按系统设计,可靠连接各设备单元,用网管进行数据配置,进行接入网的系统调试。

进行系统启动程序试验,包括本地交换机触发的系统启动、接入网触发的系统启动、主链路从故障中恢复、次链路从故障中恢复、V5接口从中断中恢复后的系统启动,系统应能正常启动。

进行系统业务节点(SNl)的V5接口下列物理层2048kbit/s链路的性能测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2M电接口误码性能;

2比特率偏差;

3最大输出抖动;

4输入抖动容限。

用V5规程分析仪跨接在OLT与交换机线路设备LE之间实时监视V5信令流程,记录、分析下列协议,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与公共电话交换网接口(PSTN)的协议

1)正常的接入网用户发起的呼叫;

2)不正常的接入网用户发起的呼叫;

3)处理通话阶段的事件;

4)正常的本地交换机侧用户发起的呼叫;

5)不正常的本地交换机侧用户发起的呼叫

6)附加业务(如:

呼叫等待);

7)特殊事件;

8)接入网内两个用户之间建立的呼叫。

2控制协议

1)PSTN用户端口控制;

2)ISDN-BA用户端口控制;

3)ISDN—PRA用户端口控制;

4)重新指配程序。

3承载通路连接(BCC)协议

1)接入网内部故障通知规程;

2)审计规程。

4保护协议

1)成功的保护切换;

2)保护切换失败。

5链路控制协议(LCP)

1)本地交换机启动的链路阻塞/解除阻塞,该链路包含物理c通路;

2)本地交换机启动的链路阻塞/解除阻塞,该链路包含备用的c通路;

3)本地交换机启动的链路阴塞,该链路包含活动的C通路。

4)接网启动的链路阻塞/解除阻塞,该链路不包含物理C通路。

5)接网启动的链路阻塞/解除阻塞,该链路包含备用的C通路。

6)接入网启动的链路阻塞,该链路包含活动的c通路;

7)本地交换机请求的链路身份标识;

8)接入网请求的链路身份标识。

测试系统中用户网络接口(UNl)的音频二/四线的通路电平、净衰耗频率特性、增益随输入电平变化特性、空闲信道噪声、总失真、路际串话电平(近/远端串音)等音频特性,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ONU与OLT之间;

2ONU与ONU之间;

3ONU与ONU之间经过LE的接口。

用数据误码测试仪测试系统中端到端数据接口(64K)误码,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用ISDN分析仪测试系统中ISDN—BRI、ISDN—PRI的B通道和D通道误码,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参照相关测试规范或产品说明书,对接入网下列功能和性能进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系统保护功能、时钟同步功能;

2系统业务功能(单呼、组呼、全呼、会议电话、强插、外线拨人)、112测量台测量功能;

3普通电话业务功能;

4接通率。

4、接入网网管调试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接入网网管下列网络拓扑、业务拓扑管理功能进行调试,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接入网网管设备能显示被管理范围内所有网络单元的拓扑图,并访问被管理范围内的所有网元;

2服务器对被管理的整个网络的监视功能;

3网管设备的实时打印、存储、报表功能试验;

4数据备份功能:

进行数据恢复试验。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接入网网管下列配置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从网元上收集配置信息及提供数据给网元;

2识别、定义、指配、控制和监视接入网中的管理对象,并能保证在业务正常情况下进行软、硬件配置内容的增加、删除和修改。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接入网网管下列故障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汁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提供对接入网及其环境的异常情况的处理手段,故障时间和位置的判定,故障修复的处理。

2对接人网系统的各个部分进行持续的或间断的测试、观察和检测。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接入网网管下列性能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对接人网的网元进行性能监视

2采集相关的性能统计数据;

3处理测量数据,分析测量结果。

参照产品说明书,对接入网网管下列安全管理功能进行试验,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1用户管理;

2访问控制;

3安全日志。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接入网设备安装及配线—接入网设备单机调试—接入网系统调试—接入网网管调试—开通

4.2工艺流程图

 

5施工要求

5.1光缆布放原则

主干、配线光缆网的建设,应采用管道(通道)布放方式。

当路由环境不具备管道布放条件时,配线光缆可采用架空布放方式。

布放时,出、入各端口局所,宜采用双路由形式。

在布放中严禁超曲率半径的折弯、踩蹋及超负荷的牵引,以致损伤光缆。

架空光缆在布放时,应采用较大滑轮,并调整好牵引角度(应大于130度)。

光缆在人手孔中作引上时,不能与其它电缆布放在同一引上管内。

光缆预留余长

1.管道、架空光缆接头两侧余长为10~12米(长井脖及电杆超过8米时则加长)。

2.终端局所、业务预测点,余留长度为20米。

3.架空光缆可适当在电杆上作“U”型余长(约20cm)。

4.所有余长应作保护及盘数。

光缆子管的选用

光缆外径在20mm以下时,适用现有(内径Ф28mm外径Ф34mm)三根三色塑料子管。

光缆外径在20mm以上时,应选用较大内外径的塑料子管。

光缆子管材质均采用聚乙烯塑料子管产品,严禁使用再生塑料。

光缆成端

成端宜采用SC型光连接器,机架内应有尾纤及光跳线收容、保护装置。

局端和交接间用于连接电路的光跳线,必须加保护措施。

局端ODF之间和ODF和光端机之间必须安装专用光纤槽道,在交接间则根据具体情况设槽道。

光纤接续要求

单芯光纤接续,双向衰减平均值应小于0.06dB.带状光纤接续,每带衰减平均值小于0.08dB,其中单芯最大值应小于0.12dB。

光纤“活接头”的制作应在监测条件下进行,单芯连接衰减0.5dB。

光纤接续应在密封、清洁的环境下进行,严禁在露天下施工。

接入设备使用规定

性能要求

接入设备应能满足各种电信业务的接入需要,这包括窄带和宽带业务接入。

接入设备用户接入端接口应能兼容各种业务终端设备接口。

接入设备应能支持V5接口。

选用的设备应技术先进,组网灵活,具有综合业务接入的能力。

并便于安装调测,容量及功能扩展方便,新业务的增加对设备硬#改动不大。

工作条件对外界环境的要求较低,可采用本地供电和备份电池供电;

具有集中告警监控及网管功能,故障分段定位准确;

具备定时的传输和输出/入能力;

设备接口要求

1.光接口:

SC连接器

2.2Mb/s接口:

120Ω/G.703

3.高次群接口:

75Ω/G.703

用户接入网的业务和接口

系统

用户

接口类型

交换机

自动电话

V5.2、POTS

数据通信

时间信号

RS232、64kbit/s

数字调度

列调、货调、电调、列车无线调度

2/4W、Z接口

控制通道

调度集中、TDCS、微机监测、电力远动、红外轴温、牵引供电远动、电源及环境监控、车号识别、自动站间闭塞等

2/4W、64kbit/s

其它

光纤监测、光纤直放站网管、防灾安全监控

2/4W、64kbit/s、RS232

选用原则

传输系统

(1)在接入网的环状光缆结构上应选用具有环状自愈能力的SDH的ADM设备或具有相当功能的数字传输设备。

(2)在接入网采用星状结构时,可以考虑采用终端模式的SDH的ADM设备.

(3)在用户对电路量需求量小的情况下,小型化的光调制解调器#O-MMODEM传输设备也可以加以考虑,以满足点对点的传输要求。

(4)在星状结构过渡到环状结构后,应考虑换装具有环状自愈能力的SDH的ADM传输设备。

接入设备

接入设备选择要以选用宽带综合业务接入系统为主。

但在以话音业务为主的区域,可以选用窄带业务接入设备(用户环路载波设备等)或RSU交换机远端模块/用户单元作为临时过渡。

但所选设备应能支持中低速数据传输和ISDN业务。

在城市商业密集地区,应采用应能满足大容量的宽带数据接入的综合业务接入设备。

针对视频点播业务接入的需要,接入设备需满足双向宽带视频信号的传输要求。

在光缆接入网上,可安装模拟或数字有线电视传输设备,为用户提供电视传输业务。

但在光纤网中,应将数字式通信用光纤与传输有线电视信号的光纤分开使用,可同缆不同纤。

在接入设备到用户之间的配线和引入线部分,可考虑采用多种方式解决。

可以考虑下列方式作为试验解决方案。

(1)配线和引入线部分仍沿用铜线电缆,可以考虑采用HDSL、ADSL等技术,满足用户对宽带信号的传输要求。

此时用户端接入设备应选用具有支持HDSL和ADSL技术的宽带综合接入设备。

(2)配线和引入线部分采用铜轴电缆系统构成所谓HFC结构,利用HFC技术满足用户对综合业务的需求。

(3)配线和引入线部分完全采用小对数光缆,利用光MODEM解决宽带信号(2MB/s)传输问题。

(4)配线和引入线部分完全采用光缆,可以直接以光接入方式满足部分用户对宽带信号的传输要求,实现光纤租用业务。

(5)可以采用光缆、分光器和ONU设备,构成无源光网络(PON)。

6劳动组织

6.1劳动力组织方式:

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

6.2人员配置:

应结合工程量大小和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编制,同时应满足资源配置标准化的要求。

光纤接入网系统施工作业人员配备表

岗位名称

人员数量

负责人

1人

技术人员

4-6人

安全员

质量员

材料员

工班长

4~6人

临时用电、高处作业、

电焊工等特殊作业人员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人数

施工及辅助人员

人数应根据工程量大小及施工环境确定

其中负责人、技术主管、技术员、安全员、质量员、材料员、工班长的任职资格应满足资源配置标准化的要求。

7材料要求

接入网设备其性能应符合产品技术指标和订货合同技术条款要求。

8设备机具配置

主要设备机具配置表

名称

数量

线路测试仪

3台

示波器

1台

兆欧表

6块

数字万用表

4块

视频测试终端

2块

阻抗计

声压计

地线测试仪

光时域反射仪

光纤熔接机

无线对讲机

20个

网线压接钳

10把

升降梯

6个

手拉葫芦、电动葫芦

4套

电焊机

切割机

发电机

工作灯

10套

适用电动工具

6套

其他适用工具

注:

以上主要设备机具仅作为参考,具体工程根据实际情况配置主要机具仪表。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1、系统可支持至少50个以上接入网终端设备的接入,能通过系统板的扩容支持更多的接入网终端设备接入。

2、接入系统应具有用户集线功能。

每框收敛比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