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8840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7.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一章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学案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巴黎协定》旨在通过改变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结构,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对抗气候变暖。

美国的这一做法反映了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中的________矛盾。

(B)

A.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B.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C.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D.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6.下列环境问题不能够反映当代环境问题的规模全球性特点的是(D)

A.臭氧层破坏

B.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

C.海洋污染

D.水土流失问题

知识点一

环境问题的表现

[问题探究]

读教材P4图1.4,探究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呈现出________的趋势。

(2)在工业社会,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人口数量爆炸式________,人均消费水平大幅度________,资源利用率________,浪费严重。

(3)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可能带来哪些严重的后果?

答案:

(1)不断增长

(2)增加 提高 低

(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多,而地球上能源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可能会带来能源问题,即因需求急剧膨胀而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

[总结深化]

1.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

如下表所示:

成因

资源

短缺

人口总量和人均需求量的增长,形成了一种需求无限增长的态势,而地球资源的总量是有限的,无限的需求和有限的供应的矛盾,使当前世界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的问题

环境

污染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产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弃置到环境中的废弃物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而且其中有些废弃物在环境中几乎不能降解,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生态

破坏

植被是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生态破坏主要是植被的破坏。

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荒漠化等

全球环

境变化

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最近50年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遍及全球每个角落。

人类的某些行为,使全球环境趋于恶化,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乃至人类的生存

2.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区别和联系

项目

区别

联系

环境污染

指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①环境污染会导致生态破坏

②生态破坏也会影响环境污染的发生及其后果

③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而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则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对环境的破坏,引起环境退化

[对点演练]

结合下面两幅图,回答1~2题。

1.两图反映出来的环境问题为(  )

A.资源短缺      B.生态破坏

C.环境污染D.全球环境变化

2.该类环境问题的形成主要与人类(  )

A.排放废弃物有关

B.获取自然资源有关

C.农业生产活动有关

D.交通运输的发展有关

解析:

1.C 2.A 第1题,左图反映的为大气污染,右图反映的为固体废弃物污染。

第2题,环境污染主要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的。

知识点二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

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更为重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矛盾冲突。

原因的

性质

矛盾冲突

根本原因

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

地球自然资源的总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

随着人口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需求的增长,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长,构成了人口和资源之间永恒的矛盾。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直接原因

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都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但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眼前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不少地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置资源破坏与环境污染于不顾,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

社会

伦理

道德

原因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有些地区和国家对待环境问题,采取只顾自身利益而以邻为壑的态度,对污染物不先行治理即转移给邻近地区。

结果使污染向更大范围转移,扩大污染的危害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个人的行为也会影响整体环境,个人不负责的行为,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2.环境问题的实质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资源和人类发展而出现的,究其本质是发展问题,是发展方式不当造成的。

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拓展延伸]

全球性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

问题

主要原因

影响

解决措施

全球

变暖

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影响世界各地的降水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

臭氧

层破

坏 

人类大量使用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造成破坏

逐步减少并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使用,积极研制新型制冷剂,加强国际合作

酸雨

燃烧矿物燃料排放大量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酸性气体

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

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生物

多样

性锐

减 

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等

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选择机会,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保护环境,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禁止滥捕、滥杀野生动物,建立自然保护区

海洋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流入海洋,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等造成石油污染

危害海洋生物,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削弱人类的生存基础

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防止石油泄漏等,加强海洋环境管理

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外公布。

该方案明确,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其中,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

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据此回答1~3题。

1.国外某些国家向中国转移输入“洋垃圾”的实质是(  )

A.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

B.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C.资源输出

D.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

2.有关污染物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

B.很多发展中国家环境自净能力强,可以自然分解更多的垃圾

C.发展中国家可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

D.转移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

3.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物,反映了环境问题中的矛盾是(  )

A.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

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

1.A 2.D 3.C 第1题,国外的垃圾转移,其实质是利用其经济优势,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监管漏洞,向外转移污染物。

第2题,没有选择在其国内处理污染物,可以看出该污染物具有污染环境的特性,必然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第3题,这不能说是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发达国家把污染物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只是把污染问题转嫁他人而已,对于全球而言没有效益可言——只能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4.下列个人行为有可能影响大众利益的是(  )

①某中学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②不法分子在青藏高原捕杀藏羚羊 ③娱乐场所的噪音扰民 ④三江平原退耕还湿地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选C 不法分子为了获得经济利益而在青藏高原捕杀藏羚羊,破坏了生态环境,从而影响了大众利益;

娱乐场所的噪音扰民说明个别人为了自己娱乐而影响其他人的工作、学习或休息,损害了大众利益。

5.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简述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1)题,依据我国半干旱地区某地的地形剖面图中的信息,在冲积平原上分布着灌溉干渠,说明该地的农业为灌溉农业,由于区域降水少而蒸发旺盛,若大水漫灌易引起土壤盐渍化。

(2)题,聚落分布在山麓地带的洪积—冲积平原,沙地广布,气候干旱,风力作用显著,易受风沙危害。

(1)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问题:

次生盐渍化。

成因:

常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以及该区域地表蒸发旺盛。

(2)聚落面临的环境问题:

风沙危害(风力的侵扰)。

风力搬运堆积。

1.读下面漫画,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

B.②—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C.③—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D.④—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选C ③应为环境污染引发的水污染。

读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关系图,回答2~3题。

2.①②所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①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为环境污染

B.①为环境污染;

②为资源短缺

C.①为生态破坏;

②为生物多样性减少

D.①为生态破坏;

3.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保持零增长,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规模,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

C.人口增长必然会带来环境问题

D.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口问题

2.D 3.B 第2题,大量索取资源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破坏问题;

进入环境的废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污染问题。

第3题,即使人口零增长,由于人类世代的无限延续和个人需求的不断增长,仍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控制住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规模,成为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

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训告诫我们,在环境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什么关系(  )

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D.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

选C 这句古训意在告诫我们,好事要从小事做起,积小成大,也可成大事;

坏事也要从小事开始防范,否则积少成多,也会坏了大事。

即个人行为最终会影响大众的利益。

5.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特点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B.过程的不可逆性

C.规模的全球性D.治理的不可行性

选D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包括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

6.人工合成的DDT被试验证明具有卓越的杀虫特性,但是大规模使用几十年后,才发现它已进入了食物链的各个环节,损害了一些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这一问题说明了环境问题的什么特点(  )

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人类破坏活动的广泛性

C.规模的全球性D.过程的不可逆性

选A 人工合成的DDT在大规模使用的几十年中人类只知道它在杀虫方面的特性,却没有预见到它对环境方面产生的危害,故本案例反映的是环境问题具有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7.读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都较低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A~B阶段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阶段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不断增长,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应是图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_阶段。

(2)图中A~B阶段的主要产业可能是(  )

A.核工业B.耕作农业

C.钢铁工业D.电子工业

(3)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处于B点之后,其原因有(  )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工业技术进步 ③产业结构调整

④工业发展迅速减慢 ⑤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A.①②⑤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⑤

(4)在工业发展中我国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应注意的是(  )

A.要减慢工业发展步伐,降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B.先大力发展经济,有一定资金积累后,再加大环保投入,治理污染

C.发展清洁生产技术,减小环境污染程度

D.我国目前环境质量较好,无须采取治理环境的措施

从图中可以看出A阶段以前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A~B阶段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B~C阶段由于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深刻认识,被迫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环境污染程度逐步降低。

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先发展,再治理”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要加大环境污染的治理。

(1)A以前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同步增加(或经济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加剧) 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程度降低 C以后

(2)C (3)B (4)C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连年超载放牧,浑善达克沙地严重退化,流动沙丘已经达到70%。

据此完成1~2题。

1.正蓝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酸雨污染      B.土地荒漠化

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锐减

2.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发展旅游B.气候干旱

C.过度放牧D.乱砍滥伐

1.B 2.C 第1题,结合材料“正蓝旗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部”“浑善达克沙地严重退化”可知,正蓝旗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第2题,结合材料“由于连年超载放牧”可知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为过度放牧。

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据此回答3~4题。

3.PM2.5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B.生态破坏

C.资源短缺D.生物多样性减少

4.根据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M2.5就是空气中的浮尘,肉眼可见

B.PM2.5对呼吸道健康的人没有危害

C.PM2.5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D.PM2.5在海洋上含量高,因为海洋上空水汽充足

3.A 4.C 第3题,PM2.5造成的环境问题属于环境污染。

第4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肉眼是不可观测的,因为可入肺,故对健康的人也有危害。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故在人类活动密集区含量高。

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结合相关知识回答5~6题。

5.当代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

B.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长远环境效益

C.为局部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

D.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6.热带海洋的珊瑚礁被破坏后,人们即使再投放一些人工鱼礁也难以重现其生物多样性。

这说明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是(  )

A.不可逆性B.不可预见性

C.全球性D.广泛性

5.A 6.A 第5题,四个选项都是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四者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即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导致了资源短缺,资源短缺制约了经济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人们置资源、环境于不顾,片面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和局部利益。

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主要是因为人口数量大、人类环境意识淡薄,因此在该题中,A选项直接或间接导致了B、C、D三项。

第6题,与历史上的环境问题相比,当代环境问题表现出三个主要特点: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

材料讲的是不能恢复以前的生态环境,说明其不可逆性。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

8.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

7.C 8.B 第7题,从图中“农作侵入牧区”等信息可知,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草场破坏引起的土地荒漠化。

第8题,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增多,导致过度开垦草场,加上人口素质较低,环保意识淡薄,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

全球气候变化对农牧业、生态系统、水资源及沿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影响最为严重,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已经引起各国政府、社会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广泛关注的问题。

下图示意1956~2006年河北省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变化趋势。

据图回答9~10题。

9.引起50年来河北省气温和降水变化的因素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季风气候的特点 ③农业过度开垦 ④产业结构变化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10.河北省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农牧业减产 ②极端天气多发 ③水资源短缺 ④地下水水位上涨 ⑤海岸带侵蚀加强 ⑥病虫害减少

A.①②③⑤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⑥

9.B 10.A 第9题,据图分析可得河北省近50年来气温总体上升,降水总体减少。

结合实际情况可知,全球气候变暖、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产业结构的变化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该趋势的发展。

但与季风气候特点无关,因此正确答案为B。

第10题,河北省气温上升、降水减少会使得农牧业减产;

极端天气多发;

蒸发加剧,水资源相对短缺;

海岸带受海浪侵蚀加剧等,①②③⑤正确。

同时,地下水水位下降;

暖冬会使得害虫可以过冬,从而使得来年的病虫害多发,④⑥错。

因此正确答案为A。

二、综合题(共50分)

11.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

(17分)

(1)将图中①②③④⑤与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连线。

(5分)

①酸雨问题

②荒漠化问题

③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④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⑤海域污染问题

(2)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图例②所示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3)当前世界森林面积正在不断减少,减少速度最快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______,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所反映出的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

(1)题,读图可知,①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和中亚地区,应为荒漠化问题,②主要分布在西欧,应是酸雨问题,③主要分布在热带森林分布区,应为原始森林破坏问题,④主要分布在山区,夏季降水多,易出现土壤侵蚀问题,⑤出现在近海,为海域污染问题。

(2)题,酸雨的出现主要是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SO2等酸性气体所致。

第(3)题,热带雨林的减少会产生全球变暖问题,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是其反映出的当代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

(1)①——荒漠化问题 ②——酸雨问题 ③——原始森林破坏问题 ④——农田土壤侵蚀问题

⑤——海域污染问题

(2)人类燃烧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3)热带雨林 CO2增加,极地冰川融化,海水受热膨胀,海平面上升,危及滨海地区;

水土流失加剧 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

12.读中国主要贫困区分布图(图1)和某地区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图1

图2

(1)结合上面两图,完成下列填空。

若图2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1中的A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

若图2中的关联性发生在图1中的C处,则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

(2)分析图1中B处生态破坏后很难恢复的原因。

(3分)

(3)分析导致图1中D处贫困人口较多的主要原因。

(1)题,A处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该地区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C处位于我国畜牧业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过度农垦和过度放牧容易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发生。

(2)题,B处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区,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一旦破坏将很难恢复原貌。

第(3)题,D处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均较差,当地经济发展十分困难。

(1)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土地退化(荒漠化) 过度垦荒和过度放牧

(2)气温低,植被稀少,生态脆弱。

(3)地理位置偏僻;

生态环境脆弱;

交通通讯设施落后;

生产力水平低;

自然灾害频发;

经济发展落后。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13.下图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示意图,其中A、B、C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土地盐碱化和土地荒漠化中的一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