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的技巧.docx
《演讲的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的技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演讲的技巧
演讲的技巧
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演讲人才辈出的历史。
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有许多专门从事“游说”的思想家和纵横家,他们对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还有著名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等,也都是演讲艺术的绝妙的典范。
他们杰出的辩才无一不是建立在独到的思想、丰富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在现代社会,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有一些著名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大学教授和企业家,也同时是演讲家。
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人之间增加了交往,阐明各种事物的演讲机会无处不在。
对于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演讲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略的素质。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信息社会,新型人才不仅要有开拓进取的精神,而且还要有出众的口才。
一、口语表达技巧的基本要求
(一)发音正确、清晰、优美
要达到最佳语言效果,一般来说,要做到如下几点:
1、字正腔圆
2、分清词界
词分单音节和多音节。
单音节词不会割裂分读,而多音节词则有可能割裂引起歧义。
例如:
“一米九个头的冯骥才伫立在空荡荡的山谷里。
”这句话中的“一米九个头”本意是“一米九的个头”念时应为“一米九--个头”,如果词界划分不当,很容易弄成为“一米--九个头”,把“个头”(身材)一词割裂为“个”(量词)和“头”(名词)两个词,因而产生歧义。
演讲者如出现这种错误,便会令人忍俊不禁。
3、讲究音韵配搭
(二)词句流利、准确、易懂
与书面语相比,口语具有以下特点:
1、句式短小。
演讲不宜使用过长的句子。
2、通俗易懂。
要使用常用词语和一些较流行的口头词语,使语言富有生气和活力;
3、不过多的做某些精确的列举,特别是过大的数字,常用约数。
4、较多地使用那些表明个人倾向的词语,诸如“显而易见”“依我看来”等等,并且常常运用“但是”、“除了”等连接词,使讲话显得活泼、生动、有气势。
当然,讲究表意朴实的口语化,绝不能像平常随便讲话那样任意增减音节,拖泥带水,吭吭巴巴,这样便损害了口语的健康美,破坏了语言的完整性。
(三)语调贴切、自然、动情
一般来讲,表达坚定、果敢、豪迈、愤怒的可以表达出种种不同的思想感情。
思想感情,语气急骤,声音较重;表达幸福、温暖、体贴、欣慰的思想感情,语气舒缓,声音较轻;表示优雅、庄重、满足,语调前后尽弱中间强。
只有这样,才能绘声绘色,传情达意。
二、口语表达技巧的训练
(一)语音训练
一般来讲,采用胸膛式呼吸较好,这种呼吸是通过横隔膜的收缩和放松来进行的,气量大,能为发音提供充足的动力。
音量大小变化有利于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演讲者要学会准确地控制和把握音量大小的变化。
在情感激荡的地方,意思重复之处,音量要大些,反之则要不些。
音量大不变化要自然、流畅,要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同时,音量大小变化也要恰当、适度,不能大到声嘶力竟,也不能小得无法听清。
此外,演讲者平时还要学会准确把握高音、中音、低音的运用规律,以便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高音具有高亢、明亮的特点,多用来表示惊疑、欢乐、赞叹等情感;中音比较丰富多采,多用业表示舒缓的感情;低音则比较低沉、宽厚,多用来表示沉郁、压抑悲哀之情。
这些训练最好是通过朗诵进行。
附:
发音优美的生理控制(摘自《演讲艺术全书》P378)
科学的发音取决于科学的运气,有些演讲者时间稍长点就底气不足,出现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的现象,此时,只得把气量集中到喉头,使声带受压,变成喉音。
胸腹联合呼吸法。
其要领是:
又目平视,全身放松,喉松鼻通,无论是站姿还是坐式,胸部稍向前倾,小腹自然内收。
吸气方法是:
扩展两肋,向上向外提起,感到感到腰带渐紧,后腰有撑开感。
横隔膜下压腹部扩大胸腔体积,小腹内收,气贯“丹田”。
用鼻吸气,做到快、缓、稳。
呼气方法是:
控制两肋,使腹部有一种压力,将气均匀地往外吐,呼气时用嘴,做到匀、缓、稳。
(二)语调训练
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升降、快慢等要素。
语调训练是口语表达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演讲者应在这方面加强训练。
1.顿挫
在口语表达中,停顿既是一种语言标志,也是一种修辞手段。
它一般分为语法停顿、感情停顿和特殊停顿。
语法停顿一般用标点符号表示出来,按标点停顿,但有时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词之间、较长的联合成份之间,虽然没有标点符号,也可作适当停顿。
这种停顿往往是为了强调某一观点或突出某一事物。
感情停顿是为表达复杂或微妙的心理感情。
感情停顿常常以拖长音节发音,欲停不停或适当延长时间来表现,并且常常辅之以体态语言,使感情表达得更加自然清楚。
有时,为了加强某些特殊效果或应付演讲现场的某些特殊需要,演讲者常常采用特殊停顿。
最有名的例子,莫过于前面所提到的英国政治家赖白斯在伦敦一次参事会上就劳动问题演讲时,中途突顿七十二秒的事例。
这种根据表意需要面是设计的特殊停顿,可谓匠心独具,高人一筹,收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
仿效这种作法的还有一例:
有次演讲比赛,一位女士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出一道醒目的标题__论坚守岗位,便走下讲台,扬长而去。
这时,全场听众哗然,焦急、气恼、猜测、议论,大家莫名究竟。
大约过了三分光景,演讲者再次登台,诚挚而郑重地说:
“同志们,如果我在演讲时离开是不能容忍的话,那么工作时间纪律松弛,玩忽职守,擅离生产岗位,难道不应该受到谴责吗?
我的演讲完了。
”这时,听众恍然大悟。
评比结果,她以超常的演讲表演和精巧的构思赢得了一等奖。
2、轻重
若按表现思想感情、内容重点或句子语法结构来划分,重音可分为感情重音、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
3、抑扬
语调大体可分为四种,即平直调、高升调、曲折调、降抑调。
4、缓急--弛缓结合
语速的变化也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
正常谈话,每分钟讲大约120-150个字。
演讲的速率不能太快,一则听众难听懂,二则也使人产生怀疑,认为演讲者怯场。
因为人们胆怯时往往语速较快。
当然讲话也不能太慢。
太慢就显得拉腔拖调,给人以愚笨、迟钝、缺少教养的感觉。
初次上场的演讲者容易犯的错误是速度太快,像“放鞭炮式的噼里啪啦”,一个调子,一个速度。
他们提醒自己“慢慢”后,又趋于慢得平坦,没有变化。
演讲的速率不能总是“一崭齐”,要做到急缓有致。
演讲的速率一般可分为快速、中速、慢速三种。
慢速
抒情,议论,叙述平静、庄重的事。
幽静,庄重。
安闲,宁静,沉重,沮丧,悲痛,哀悼。
重要句段。
比喻,引语,双关,对偶,拈连。
如:
是啊,雕塑家奉献美,有了大卫,维纳斯;音乐家奉献美,有了《英雄交响曲》、《国际歌》;科学家奉献美,有了卫星,导弹,宇宙飞船;工人奉献美,有美的产品;农民奉献美,有美的食粮;教师奉献美,有造福于人类的满园桃李……而军人,军人也在奉献美,奉献美的生活,美的社会,更奉献个人的利益、生命和家庭。
于是,军人的美便在牺牲中崇高无上,便在奉献中灿烂夺目!
军人与大山为伍、与蓝天做伴、与碧海相随;军人整齐、和谐;刚毅、威严;军人勇于牺牲和奉献。
作为军人,我们可以自豪地说:
吴忠祥,美在军营,美是军人!
演讲语速要做到快慢得体,缓急适度,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张弛自然,错落有致。
这样,便能显示出语言的清晰度和节奏感,使演讲具有音乐美。
长时间的快会“供过于求”,引起烦躁,听众不易全面了解内容,理解感情;太慢则“则过于求”,听众注意力无法集中,情绪提不起来。
5.节奏--起伏结合
三、演讲语言的设计
(一)承上启下
演讲,尤其是赛事演讲,一般来说,选手都对演讲的开头、中间、结尾进行了全面完整的设计。
不可能也不太好做过多的临场更改。
但如果你能独辟蹊径,巧妙地承接上一位或前面几位选手的演讲话题,或是他们演讲中的观点、动作等进行引发,效果将非同凡响。
这种临场性的引发会给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
下面举几则实例:
“刚才第八号选手已讲到国家税务工作人员的辛劳不被社会理解,我与他有同样的感觉。
在这里,我愿与八号及全体参赛选手一起为我们神圣的税务工作,为税务工作者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人们的理解而欢呼!
”
“时代在呼唤,社会在呼唤,历史在呼唤,人民在呼唤!
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势在必行,非常重要性!
这是前面几位朋友发出的共同心声。
对啊!
……”
“刚才有位先生在演讲中表演了一个双手合十,顶礼膜拜的动作,这让我想起了风行世界的佛教,想起了佛教的源远流长。
……”
(二)少说客套话
有此演讲者演讲时喜欢说客套话。
如“本来不想讲,可刘主任偏要我讲,讲不好,请大家原谅!
”有些人和尚念经,套话迭出:
“在……领导下,在……号召下,在……帮助下,在……关怀下,红旗如海歌如潮。
”这些话语没有文有采,没有情感。
还有些人由于习惯,或由于紧张,或忘记讲稿,总是“这个,那个;那个,那个;嗯,啊,吧……”这些赘语听来令人心烦。
良好的开头语言要新鲜,忌套话、空话、老话、大话、假话、官话。
有位演讲者这样结尾:
“我的演讲就要结束了,此时我向大家表示深深的歉意。
耽误了了每个人五分钟,加起来就耽误了大家五百分钟。
很对不起!
”
演讲的结尾应该感情充沛,语气铿锵,像美国作家约翰·沃尔夫说的:
“演讲最好在听众兴趣未尽时戛然而止。
”给人以振奋,给人以无穷的思味与不尽的遐思。
(三)从缓、平、稳开始
一般来说,开始处要做到缓、平、稳,如果开始太高,到后来感情的强烈处就会声嘶力竭;过低,以后再突出高音就显得不和谐。
基调确定好之后,切忌保持平坦进行,应该有起有伏,有张有弛,前后照应,变化无穷。
例如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污最无耻的事情!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
竟遭此毒手?
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却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
开始,闻一多先生不是慷慨激昂,而是把语调表达得很深沉、平静,似乎把一切愤慨都埋藏在心灵的深处,以一种“忍”的感觉,为后面的爆发“蓄力”。
接下去感情奔泻而出,慷慨陈词,气吞山河。
(四)起伏结合
(五)事例亲切可信
“事实胜于雄辩”,演讲中如果没有典型、生动、感人的事例做依据,再动听的语言也是苍白、空乏的。
·演讲稿示范·
《当代学生文明与否》
学校是一个育人的摇篮,是一方纯净的沃土,校园的文明直接折射出社会的文明。
然而,近期我们校园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却不由得让我们对这个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
究竟,我们的校园还是一个文明的校园吗?
君不见:
“白色”垃圾满天飞,一下课,7、8栋大排档的窗口就挤满了我们翘首以待的同学;
君不见:
课堂上老师讲得眉飞色舞,课桌下是一个个沉浸在漫画世界、手机游戏里的同学;
君不见:
教室、宿舍里频频发生失窃事件,可恶的“第三只手”如同一个驱不散的幽灵在校园里横行;
君不见:
校园的幽僻处,总有那么几个“人约黄昏后”、窃窃私语、情话不断的同学。
动情处,他们竟会旁若无人的当众亲热。
此外,还有宿舍里的“腾云驾雾”、“快活似神仙”,还有冲凉房里的淫秽海报,饭堂里的“打尖”插队,考试时的抄袭作弊,熄灯后的大呼小叫……我们的校园文明吗?
我们的同学是有修养的吗?
作为中国跨世纪新一代的青年就是我们这样的吗?
同学们,醒醒吧!
是该到清醒的时候了!
夜深人静时,让我们问一问自己,我们这样做,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吗?
他们把好吃的留给我们吃,买漂亮的衣服给我们穿,自己却一省再省,如果他们知道我们在学校的表现,他们会是多么的伤心。
当我们在老师讲课的间隙,仔细的端详一下与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吧!
老师的声音已有些沙哑,但他还是费力的大声吐出每一个字,以让我们听好,做好笔记;有同学不老实,坐不住了,老师以目光制止他,以话语提醒他,甚至大声斥责他。
老师为什么总是与我们过不去呢?
他教他的课,我们做我们自己的事多好!
但当我们拿到成绩单时,找到或者找不到工作时,胜任或者不能胜任工作时,我们又会忍不住回忆起上课时的点点滴滴,我们会恍然大悟,原来老师对我们的严厉中竟渗透出浓浓的爱!
同学们,为了自己,为了毕业以后找一份好的工作,为了在中国加入世贸后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位置,我们也应该是时候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了。
学习知识,才能提高修养呀!
再回到校园文明这个话题吧,如果我们大家每一个人都是文明人,那么何愁我们的校园不是一个文明的校园?
轻校的绿树红花,加上我们朗朗的书声,暖人的话语,整洁的仪表,这该是多么相得益彰的一副美丽画面呀!
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因为轻校的文明,一定是靠你,靠我,靠大家。
朗读的基本要求
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说明道理,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
日常朗读活动中,决定朗读者朗读水平高低、朗读效果优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本文就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影响应试者成绩的几个主要因素,谈谈朗读的几个基本要求,目的是帮助应试人把握难点,在测试中减少失误,更好地发挥水平。
一、用普通话语音朗读普通话朗读是一门学问。
它除了要求应试者忠于作品原貌,不添字、漏字、改字外,还要求朗读时在声母、韵母、声调、轻声、儿化、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朗读一篇作品,如果连普通话都读不准确,甚至读错了,那就会影响听众对原文的理解,甚至会闹笑话。
要使自己的朗读符合普通话的语音规范,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
这种规律又有大的规律和小的规律,规律之中往往又包含一些例外,这些都要靠自己去总结。
单是总结还不够,要多查字典和词典,要加强记忆,反复练习。
在练习中,不仅要注意声韵调方面的差异,还要注意轻声词和儿化韵的学习。
2.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一字多音是容易产生误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必须十分注意。
多音字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注意学习。
第一类是意义不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各个不同的意义,从各个不同的意义去记住它的不同的读音。
第二类是意义相同的多音字,要着重弄清它的不同的使用场合。
这类多音字大多数情况是一个音使用场合“宽”,一个音使用场合“窄”,只要记住“窄”的就行。
3.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
由于字形相近而甲字张冠李戴地读成乙字,这种误读十分常见。
由偏旁本身的读音或者由偏旁组成的较常用的字的读音,去类推一个生字的读音而引起的误读,也很常见。
所谓“秀才认字读半边”,闹出笑话,就是指的这种误读。
4.注意异读词的读音。
普通话词汇中,有一部分词(或词中的语素),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习惯上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读法,这些被称为“异读词”。
为了使这些读音规范,国家于五十年代就组织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对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进行了审定。
历经几十年,几易其稿。
1985年,国家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要求全国文教、出版、广播及其他部门、行业所涉及的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标音,均以这个新的审音表为准。
在使用《审音表》的时候,最好是对照着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来看。
先看某个字的全部读音、义项和用例,然后再看审音表中的读音和用例。
比较以后,如发现两者有不合之处,一律以审音表为准。
这样就达到了读音规范的目的。
二、把握作品的基调基调是指作品的基本情调,即作品的总的态度感情,总的色彩和分量。
任何一篇作品,都会有一个统一完整的基调。
朗读作品必须把握住作品的基调,因为作品的基调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层次、段落、语句中具体思想感情的综合表露。
要把握好基调,必须深入分析、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力求从作品的体裁、作品的主题、作品的结构、作品的语言,以及综合各种要素而形成的风格等方面入手,进行认真、充分和有效的解析,在此基础上,朗读者才能产生出真实的感情,鲜明的态度,产生出内在的、急于要表达的律动。
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作品的思想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思想,作品的感情才能成为朗读者的感情,作品的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朗读者要说的话。
也只有经历这样一个复杂的过程,朗读者才能以作品思想内容出发,把握住基调。
无论读什么作品,这“案上的工作”都不能少。
三、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
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
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
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
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
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
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
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
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
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
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
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3.感情停顿。
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
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二)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
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
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法重音。
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
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
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2.强调重音。
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
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涵意。
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3.感情重音。
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
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三)语速
应试者在朗读时,适当掌握朗读的快慢,可以造成作品的情绪和气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朗读的速度决定于作品的内容和体裁,其中内容是主要的。
1.根据内容掌握语速。
朗读时的语速须与作品的情境相适应,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故事情节、人物个性、环境背景、感情语气、语言特色来处理。
当然,语速的快慢在一篇作品中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有所变化。
2.根据体裁掌握语速。
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在选编朗读测试材料时,为了保证作品难易程度和评分标准的一致性,所选的50篇作品,几乎都是记叙文。
记叙文有记事、记言。
一般说,记事要读得快些,记言要读得慢些。
(四)语调
语调指语句里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其中以结尾的升降变化最为重要,一般是和句子的语气紧密结合的。
应试者在朗读时,如能注意语调的升降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听起来便具有音乐美,也就能够更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
语调变化多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高升调。
高升调多在疑问句、反诘句、短促的命令句,或者是表示愤怒、紧张、警告、号召的句子里使用。
朗读时,注意前低后高、语气上扬。
2.降抑调。
降抑调一般用在感叹句、祈使句或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等感情的句子里。
表达沉痛、悲愤的感情,一般也用这种语调。
朗读时,注意调子逐渐由高降低,末字低而短。
3.平直调。
平直调一般多用在叙述、说明或表示迟疑、思索、冷淡、追忆、悼念等的句子里。
朗读时始终平直舒缓,没有显著的高低变化。
4.曲折调。
曲折调用于表示特殊的感情,如讽刺、讥笑、夸张、强调、双关、特别惊异等句子里。
朗读时由高而低后又高,把句子中某些特殊的音节特别加重加高或拖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变化。
记叙文的朗读技巧
"记叙"就是讲故事。
讲故事最重要的就是"引人入胜",要让别人听得津津有味。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那就是:
渲染气氛,交代脉络,塑造人物。
首先说说如何渲染气氛。
任何一个故事都有气氛的问题。
是轻松愉快的,还是沉重不幸的?
是富有哲理的,还是幽默风趣的?
不同的气氛要用不同的噪音来表现。
例如《齐白石买菜》说的是老画家想买点儿白菜,卖菜的小伙子认出了他,提出要用画来换。
是轻松愉快的作品。
我们要用明亮的噪音,跳跃的节奏来朗诵。
《最后一课》写的是一位教师在国家将亡之际坚持上完最后一堂母语课时的悲痛心情,气氛是庄严,沉重的。
我们要用低沉的噪音,缓慢的节奏来朗诵。
这是自始至终贯穿整个作品的。
其次说说怎样交代作品的脉络。
故事总有开头,结尾。
事件也总有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
这就是脉络。
开头用慢速,多停顿,使听众听得清楚明白。
中途娓娓道来,要从容不迫;关键之处要运用重音,停顿引起听众的注意;高潮到来,要用节奏语速的变化来表现,否则就会显得平淡无奇了。
故事中如果有人物出现,就要用声音来塑造人物的形象。
人们的噪音频率跟年龄有关。
所以,是读小伙子的话,就要提高频率;读老先生的话,就要降低频率;人物的喜,怒,哀,乐都可以用噪音来表现。
下面我们用《齐白石买菜》这篇故事为例来讨论记叙文的朗诵方法。
先看看原文:
齐白石买菜
一天早晨,齐白石上街买菜,看见一个乡下小伙子的白菜又大又新鲜,就问:
"多少钱一斤?
"小伙子正要答话,仔细一看,心想,哦!
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
就笑了笑说:
"您要白菜,不卖!
"齐白石一听,不高兴地说:
"那你干吗来了?
"小伙子忙说:
"我的白菜用画换。
"齐白石明白了,看来这小伙子认出我了,就说:
"用画换?
可以啊,不知
怎样换法?
"小伙子说:
"您画一棵白菜,我给你一车白菜。
"齐白石不由笑出了声:
"小伙子,你可吃大亏了!
"不亏,您画我就换。
""行。
"齐白石也来了兴致:
"快拿纸墨来!
"小伙子买来纸墨,齐白石提笔抖腕,一幅淡雅清素的水墨《白菜圈》很快就画出来了。
小伙子接过画,从车上卸下白菜,拉起空车就走。
齐白石忙拦住他笑笑:
"这么多菜我怎么吃得完?
"说着,就只拿了几棵白菜走了。
这篇故事轻松活泼,富有生活气息。
因此我们可以选用自然、松弛的噪音来朗涌,完全不需要夸张。
这样,故事的背景和气氛(生活中常见的菜市场)就出来了。
从故事的脉络来看。
一开始是普通的讨价还价,接着小伙子认出了老画家情况有了变化:
不卖——要换。
这一过程又分为以平几个小阶段:
(1)小伙子认出:
"正要答话——齐白石吗?
"用低声表示内心活动。
(2)制禽故纵:
"就笑了笑——不卖"扬声,故作冷淡。
(3)齐不高兴:
"齐白石一听——干吗来了"声音低沉,稍重,表示老人气愤。
(4)小伙子解释:
"我的白菜用画换。
"语调下抑,表示诚恳。
(5)老人明白:
"齐白石——换画"先抑后扬。
(6)商量办法:
"小伙子——行"松弛自然,生活化。
体现幽默风趣。
(7)画画过程:
"齐白石——画出来了"高潮。
声音明亮,语速快,体现一挥而就。
(8)取菜结束:
:
“小伙子——走了"尾声,恢复平和自然的语气。
有时候我们会选择一些带有讽刺意味的小故事,或古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