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五篇Word文件下载.docx
《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五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五篇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时,爷爷说:
“望博,你等着,我去弄些狗栆叶和老鼠刺回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
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沸腾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过了几天真的不疼了。
第三日就好了。
事后我问爷爷。
他说“你小子走运,逢上端午节,要不,够你受的!
”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
大概是由于恰逢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
其实我最喜欢吃粽子了,有甜有软,每一次过端午节,我就要求爷爷给我买粽子。
哎,现在长大了,不怎么吃粽子,总觉得小时候是那样地幼稚。
我是多么想回到小时候,回到童年是的端午节。
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二
记忆中的端午节,是孩提时的那一份宁静美。
早晨起床,揉开睡意朦胧的双眼,趁着缕缕的朝霞,邀上三五伙伴,去村旁的小河里尽情地洗浴嬉戏,一时间笑声,打闹声,搅乱了村庄的宁静。
正所谓:
晨起洗浴奔走忙,霞光璀璨碎河床,欢声笑语九霄外,端午洗浴人无恙。
如今,那些童年的趣事,早已悄悄地流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端午节的含义,让我思索了很多很多
端午节我想到了缅怀。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各地都会以不同的习俗来缅怀屈原。
其内容主要有:
插艾草,佩香囊,绑五线绳,赛龙舟,荡秋千,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爱国诗人屈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们。
此正是:
“淡然如菊,浩气冲霄撼乾坤,山河破,乱世风云渡经纶,汨水拍岸泪四溅,江河叹英魂”
端午节我想到了爱国。
“爱国”之情自古有之。
在我国特别是汉唐以后,爱国成了民众情感世界中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
就说屈原吧,“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屈原“瑾瑜比洁,日月争光”的极高评价。
他的爱国情怀,个人气节,历久弥新,为国人所景仰和热爱。
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名言,激励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勇于探索真理。
端午节我想到了感恩。
儿时的端午节,母亲是最操劳的,不仅要为我们准备好吃的东西,还要给我们制作香囊,绑上五线绳祈福。
她的操劳,让我逐渐明白了事理,晓得了感恩。
所以,我觉得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纪念屈原,还有必要利用这个假期,回家看看辛苦一生的父母,陪他们吃个团圆饭,拉一拉家长里短。
有道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端午节里回想父母的恩慈,儿女应该成为父母一生辛劳的返息,千万不要等到失去亲情的时候再后悔,到那时则悔之晚矣。
端午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俗话说,人生在世只能走一回。
但如何走却值得我们深深思考,或玩物丧志颓废一生,或厉兵秣马放手一搏。
在这里,我无权评价他人人生的选择,但需要记住的是,人要活出自己的激情,放射出自己的光彩,去赢取周围的尊重。
在这个缅怀感恩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记住民族史上的爱国英雄,记住血浓于水的亲情,记住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并将这份情感传承下去,为了自己,为了子孙。
同时把情感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拼搏力量,呐喊出民族铿锵的声音。
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三
我记忆中的端午节,没有春节那般隆重热闹的景象,没有清明节那样的悲伤,没有七夕节的浪漫,没有国庆节的激动但它在我的心中却有无法代替的地位。
端午前,妈妈带我上街买绒线,鱼食。
吃玩饭,妈妈又带我们去河边割艾草。
妈妈摸着我的头笑着说:
“傻孩子,你知道吗?
用艾草洗澡,带艾草是为了驱魔避邪。
撒鱼食是为了纪念爱国大诗人屈原的。
虽然屈原投江是一个传说,但经过日积月累,它已成为人们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程序。
终于到了端午节!
上午,我帮奶奶包粽子。
看奶奶那灵活娴熟的动作,可真让我羡慕啊!
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的粽子便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我的面前。
我问奶奶:
“奶奶,你怎么这么会包粽子啊!
教教我呗?
”奶奶笑着说:
“好啊!
”于是,我便学着奶奶的样子包起来。
先那一片荷叶,舀点糯米在上面,又挑了几个我爱吃的蜜枣,往中间这么一放。
果真像玛瑙一般,让人看了就忍不住的流口水。
接下来的重点来了。
我笨拙的将荷叶围绕糯米弄起来。
啊,惨!
糯米弄多了,都露出来了!
我赶忙向奶奶求救。
幸好及时送到,经过抢救,平安脱险。
我望着眼前这个形状不怎么规则的粽子,心里既有喜也有悲。
吃完午饭后,妈妈让我们去洗艾草澡。
这是我的弟弟怎样都不去。
我便取笑他胆小鬼,他便和我闹起来。
我们两人在奶奶旁边打打闹闹。
妈妈也只是说:
“小心点,别伤着奶奶!
”这时奶奶忽然唱起了一首歌谣:
“端午节,快来到,大人小孩乞手盼,粽叶青青糯米香,欢乐融融盼佳节。
端午节,已来到,剥壳尝棕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红绸黄袍做香囊。
”我和弟弟也不闹了,坐下来静静地听奶奶唱歌。
过了一会儿,弟弟吵着说:
“奶奶,奶奶,我还要听!
”奶奶和妈妈笑着说:
“好啊,不过你得先去洗澡哦!
”弟弟嘟着小嘴说:
“那好吧!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舟。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我们洗完澡后,妈妈给我们扣绒线,看着手上五颜六色的绒线,我们开心极了!
现在的孩子们,渐渐的遗忘了传统节日。
他们就得传统节日毫无乐趣可言,反之坐进他们心中的却是西方的节日,即所谓的“洋节”。
我自认为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的“根”,是我们国家两千多年历史的见证!
因此,我呼吁:
不要遗忘传统节日。
吸收西方的文化固然没错,但也不要忘记我们的“根”,要时刻谨记我们是炎黄子孙!
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四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
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
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
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
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
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
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
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
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
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我们这儿瞧不见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
不过我们很快又找到了新的乐子?
?
举办砸蛋大赛。
端午节的蛋不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砸的,或两两相碰比谁的更硬,有或者拿来当子弹,瞄准射击。
当砸蛋大赛落下帷幕时,只留下满地疮痍,一股腥臭,确实其乐无穷。
端午节那天,妈妈都会用根根细绳细致地编成筐,按以往的习俗,编8个层,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个最光滑的。
底层放一个,接着是桃子。
每种都是3个,用了6层。
第2层就是一个步老虎,是看护这些东西的。
最后挂在门口,按照长辈说的,纪念屈原。
取下来时,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个盒子里,与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团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节就顺利闭幕了。
记忆中的端午节作文五
当布谷鸟清脆的歌声飞过门前的皂荚树,村东头的山坡上,小麦已是一片金黄,期盼的端午节就要来了。
乡村的五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记忆中的端午节总是在人们的翘首相望中姗姗来迟。
每天放学回家,我和小伙伴们常常相约经过那片麦地,看着笑弯了腰的麦秆,妈话就在我的耳边响起mdash;
mdash;
麦子熟了,端午节也就来了!
村东头的小麦地里人影匆匆,一浪赶着一浪的金黄在人们的脸上闪烁,生产队正组织人力在收割麦子。
布谷鸟掠过人们的头顶,叫声依然那样清脆。
爸爸说,快割吧,你听,布谷鸟都在吆喝“割麦插禾,割麦插禾”呢!
妈妈望着趴在草地上抓蚱蜢的我笑着说,你还不起来,布谷鸟都在骂你“龌龊哥哥,龌龊哥哥”呢!
我不知道布谷鸟到底在说什么,但我只知道等小麦打出来分到各家各户,端午节就来了,我就可以跟着端午节,美美地吃上一顿像模像样的饭菜,还可以拿着妈妈亲手蒸出来的馒头,一边吃一边在小伙伴面前炫耀。
生产队的仓库门前人头攒动,金黄的麦粒把悬着的大钩秤笑得前俯后仰。
家家户户都挑着箩筐来分麦子,大人们忙着过秤称麦,小孩子在人缝中穿梭,我屁颠屁颠地跟着妈身后,看着妈妈将自家分到的麦子倒进箩筐(其实也只有三二十斤),我自告奋勇地抓起扁担的一头,让妈妈将绳子一道道绕在扁担上,然后,我在前,妈妈在后,将麦子倾斜着歪歪扭扭地抬到村子里的一间大磨坊。
磨坊里一台柴油磨粉机隆隆的叫着,淹没了本来就听不清楚的喧闹声。
我家人口最多,妈妈总是叮嘱师傅将麦子多过几道磨,虽然面粉不及人家的白,但斤两竟多了很多。
捻着雪白细腻的面粉,馒头的香味已经侵入鼻翼。
初四的夜晚,待我们五兄妹睡后,妈妈一个人忙着准备明天的端午节,爸爸常年在外为生产队创收,最早也在第二天上午回来。
厨房的香气总是诱得我闭不上眼,悄悄起来,看见煤油灯将低矮的厨房映得黄亮,妈妈正系着围腰在悄然忙碌。
新出磨的面粉倒在一个大脚盆里,妈妈用水轻轻地调和,一会儿弯腰双手用力揉搓,一会儿用两个指头捏起面团,高高拉起,当面团能拉起一条线的时候,妈妈会拿出一块老面(其实就是酵母)将其碾碎,均匀地撒在面粉上,然后又一次揉搓。
昏黄的灯光在跳跃,妈妈额头上的汗珠滑过脸颊,我伸出小手轻轻地帮妈妈拂拭脸上的汗珠,看见妈妈微笑着将揉和均匀的面团用一个瓷盆盛着,盖上簸箕,用旧棉袄蒙上。
“睡吧,明天早上就有馒头、包子吃了!
”我咽下一口唾液,跟着妈妈回到房间,枕着端午节的馒头进入了梦乡。
也不知什么时候,我被厨房里叮叮当当的声音吵醒,揉揉惺忪的睡眼,星星依然在窗口眨眼,妈妈已经准备蒸馒头了。
端午节的阳光穿过门缝,厨房里正弥漫着浓雾一般的蒸汽,浓郁的馒头香味把我们兄妹五个早早地诱到锅边。
父亲一清早就赶着毛驴拉着板车回来了,我们一人举着一个馒头小鸟一样将父亲围成风景,等到父亲在板车上取下久违的鱼肉,端午节也就真正来到我们家里。
端午节来了!
房门顶上的砖缝里插满了我和妹妹割来的艾草和菖蒲,爸爸蘸着雄黄酒在我们兄妹五人的额头、手臂依次圈过,新酿的米酒从锅边溢出香甜。
饭前,妈妈还不忘叫我端送一碗水酒,捎上两个馒头给隔壁的“二爹”(二爹是位参加长征的老红军,七十多岁了,但孤身一人)送去。
端午节的午饭比平时丰盛得多,鱼肉虽然少,但毕竟属于我们自己,再也不必担心哪碗好菜要留给客人,飘着油花的猪肝汤可以无拘无束地喝得滋滋响。
看着我们狼吞虎咽地将一桌饭菜吃得精光,妈妈闪着泪花望着父亲笑了。
记忆中的那个端午节我敞开肚子吃得很多,下午的时候肚子一直胀痛,妈妈不停地帮我揉着肚子,还笑着说,看你吃多了吧,又不是你一个人的端午节?
布谷鸟又一次飞过门前那棵皂荚树,揶揄地叫着“龌龊哥哥,龌龊哥哥md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