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原文选读教案内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80394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病原文选读教案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温病原文选读教案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温病原文选读教案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温病原文选读教案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温病原文选读教案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病原文选读教案内容.docx

《温病原文选读教案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病原文选读教案内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病原文选读教案内容.docx

温病原文选读教案内容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叶天士的主要著作,学术思想及其对温病学的贡献。

2.熟悉本论关于风温、湿温传变及治疗特点的论述。

3.掌握叶氏《温热论》关于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卫气营血治疗原则的论述,及背诵原文第1至第10条。

二、教学内容要点:

1.简介叶天士的生平、主要著作、学术思想及对温病学的贡献。

2.着重讲述叶氏《温热论》关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对风温、湿温传变,治疗特点的论述。

注意分析温病大纲(原文第1、8条);邪在肺卫(原文第2、3条);邪陷营血(原文第4、5条);流连气分(原文第6条);邪留三焦(原文第7条);里结阳明(原文第10条);论湿(原文第9条)。

3.简述叶氏《温热论》中察舌、验齿、辨斑疹白pei的论述及诊断意义。

4.介绍叶氏《温热论》关于妇人温病论述的主要观点。

5.注意下列名词术语的解释:

上受、逆传心包、透热转气、凉血散血、胃湿、救阴、通阳、透风于热外、渗湿于热下、清窍、水主之气、两阳相劫、浊邪害清、战汗、分消上下、上者上之、内匮、脾瘅病、夹阴病、甘温扶中、泻南补北、土燥水竭、肾肝色泛,阴下竭阳。

三、教学要求要点:

1.重点内容:

温病大纲(原文第1、8条);邪在肺卫(原文第2、3条);邪陷营血(原文第4、5条);流连气分(原文第6条);邪留三焦(原文第7条);里结阳明(原文第10条);论湿(原文第9条)。

2.疑难点:

叶氏《温热论》关于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对风温、湿温传变,治疗特点的论述。

[教学内容及设计]

第一节课

一、叶天士生平(5分钟)

清代名医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晚年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人,1667~1746)。

祖籍安徽歙县,先世迁吴县(今江苏苏州市)阊门外下塘上津桥畔。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故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不仅精于内科,而且精于幼科、妇科、外科

敢于创新,注重取舍史书称其“治方不执成见”,“切脉、望色、听言,病之所在,如见五脏”

治病多奇中,每起沉疴危症,名著朝野。

叶氏一生忙于诊务,著述多由其弟子整理而成,存世的有《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叶氏医案存真》、《眉寿堂方案选存》、《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等。

据唐大烈《吴医汇讲》小引中所记,《温热论》为“先生游于洞庭山,门人顾景文随之舟中,以当时所语信笔录记”而成。

该篇文辞简要,论述精辟,甚切实用,为中医典籍中论述温热病的一部专著,被称为温病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二、《温热论》简介(5分钟)

第一、阐明了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指出了温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及传变形式,并进一步明确了温病和伤寒的区别。

第二、创立卫气营血学说作为温病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明确了温病的证治规律。

第三、丰富和发展了温病诊断学的内容,如辨舌、验齿、辨斑疹白pei等。

第四、论述了妇人温病的证治特点,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内容。

本篇著作世传有两种版本。

其内容基本相同,仅文字略有出入。

一是由华岫云收载于《临证指南医案》中的《温热论》,称为“华本”。

一是唐大烈收载于《吴医汇讲》中的《温证论治》,称为“唐本”。

后章虚谷依“唐本”将其收于《医门棒喝》中,名《叶天士温病论》,对原文逐条进行详细的注释,并阐发已见。

王孟英依“华本”将其收于《温热经纬》中,更名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不仅收入了众多医家的注释和论述,本人亦加了精辟的按语。

本教材以“华本”为据,共列37条,将内容归类分析,按原文、提要、释评之体例予以叙述。

原文后括号内数字,为《温热论》条文顺序编号。

三、温病大纲(原文1、2)

学生自习原文1(5分钟)

问题回答(5分钟)

1、温邪指什么?

2、风温、春温、暑温、秋燥、伏暑、湿温的发病特点如何?

是否属于“首先犯肺”?

3、病在肺经可属(1卫或气;2卫;3气)

4、邪在心包可在(1卫;2营;3血;4营或血)

5、什么叫做“逆传心包”?

6、如何理解“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重点讲授(5分钟)

温病证治总纲。

概括了新感温病的病因、感邪途径、发病部位、传变趋势,指出温病治法与伤寒有别。

学生自习原文2(5分钟)

问题回答(5分钟)

1、在卫汗之可也,“汗”指什么?

使用“汗”法应该注意什么?

2、什么叫做“到气才可清气”?

3、什么叫做“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4、试通过分析犀角地黄汤来说明什么叫做“直须凉血散血”?

重点讲授(5分钟)

卫气营血病机的浅深层次及其不同治法。

赵绍琴医案(通过此医案讲述卫、气分治疗大法)(5分钟)

第二节课

四、邪在肺卫(原文3)

学生自习原文1(5分钟)

问题回答(5分钟)

1、根据此原文,伤寒与温病由表入里的传变有何不同?

2、什么叫做“透风于热外”?

3、什么叫做“渗湿于热下”?

重点讲授(5分钟)

伤寒与温病传变的区别,温邪在表及其挟风挟湿的不同治法。

(原文4)

学生自习原文1(5分钟)

问题回答(5分钟)

1、水主之气是指:

(A、津液;B、水液;C、肾水;D、肾精)

2、原文中的“不尔”指什么?

3、什么叫做“两阳相劫”?

4、什么叫做“浊邪害清”?

重点讲授(5分钟)

进一步阐明温热挟风挟湿的证候特点,以及与伤寒的鉴别要点。

五、流连气分(原文5)

学生自习原文1(5分钟)

问题回答(5分钟)

1、“益胃”如何理解?

2、“战汗”如何形成?

3、“战汗”的临床表现如何?

4、“战汗”之后有哪几种转归?

如何鉴别?

5、汗出肤冷与肤冷汗出有何区别?

重点讲授(5分钟)

温邪流连气分的治法,战汗的形成机理、临床特点、护理措施、预后及与脱证的鉴别等。

第三节课

六、邪留三焦(原文6)

学生自习原文1(5分钟)

问题回答(5分钟)

1、试述邪留三焦的基本病机。

2、试述邪留三焦的治疗以及代表方。

重点讲授(5分钟)

邪留三焦的病理变化、治疗和转归。

七、里结阳明(原文7)

学生自习原文1(5分钟)

问题回答(5分钟)

1、里结阳明有哪些证型?

2、湿热里结与伤寒里结运用下法有何不同?

重点讲授(5分钟)

三焦之邪进一步里结于阳明的治法,以及湿热病与伤寒运用下法的区别。

八、论湿(原文10)

学生自习原文1(5分钟)

问题回答(5分钟)

1、为什么叶天士说:

“救阴犹易,通阳最难”?

2、何谓“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

重点讲授(5分钟)

湿邪致病及其治疗大法和注意点。

第四节课

九、邪入营血(原文11)

学生自习原文1(5分钟)

问题回答(5分钟)

1、营分证基本病机和主要症状是什么?

2、由风热陷入营分者宜犀角、竹叶之品,为什么?

3、由湿热陷入营分者宜犀角、花露之品,为什么?

4、何谓“透斑”?

重点讲授(5分钟)

温病热邪陷入营分的证治。

九、邪入营血(原文12)

学生自习原文1(5分钟)

问题回答(5分钟)

1、温病中为什么会出现“斑出热不解”?

2、如何治疗“斑出热不解”?

3、“先安未受邪之地”如何理解?

重点讲授(5分钟)

斑出热不解的病机、治法及用药。

十、彭胜权教授医案

患者男性,34岁。

2004年4月初诊。

5个月前出现发热、咳嗽,在当地医院(高州)治疗不效,遂来广州求医,于广州市中医院住院治疗1月不效,于2004年2月11日又至孙逸仙医院住院治疗。

曾进行多次多部位影象学检查及多次骨髓检查,认为“可基本排除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及恶性肿瘤”。

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每于使用后热势升高,拟诊为“多种药物过敏反应”,停用抗生素,使用大剂量激素治疗(甲基强的松龙80mg/日VD联用氢化考的松200mg/日VD),亦不能控制病情。

发热每于午后加重,入夜尤甚,体温高达400C。

近日病情加重,夜间热甚时出现神昏谵语。

遂邀彭胜权教授会诊。

4月初诊。

诊时症见:

发热(体温39.40C),神清,口渴,头面、双上肢见斑疹,斑色紫红,咳嗽有痰,大便三日未解,体尚壮实,纳可。

舌暗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此为火郁三焦,充斥上下,内迫营血,胃阴损伤。

治宜宣泄郁火,清胃生津。

以升降散合化斑汤治疗:

大黄8(后下)僵蚕10姜黄10蝉蜕6生石膏(先煎)30知母10粳米15甘草5玄参20丹皮12赤芍15红条紫草15

服药后,当晚体温降至350C,身凉汗多,神清,此为津气损伤,急以益气养阴:

西洋参15麦冬10五味子10

三日后复诊,热势渐退,每日最高体温38-390C,全身散在斑疹,出至手足心,舌红,苔薄腻。

邪热已减,气血同病,兼以痰湿。

当清热化痰,凉血化斑,以化斑汤合温胆汤治疗。

生石膏30(先煎)知母10粳米15甘草5玄参20水牛角30(先煎)法半夏10陈皮6茯苓20枳壳10竹茹10生姜3片大枣5枚

三日后复诊,午后夜间热甚,天明汗出身凉,体温波动于37.5-38.20C。

胸闷,咳嗽,痰可咯出,脘痞,纳差,舌略红,苔黄腻。

治以蒿芩清胆汤。

学生阅读(5分钟)、学生发言(5分钟)、教师点评(5分钟)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薛生白的主要著作,学术思想及其对温病学的贡献。

2.掌握本篇关于湿热病篇的病因、病理、证候、辨证规律,用药特点的论述。

3.理解背诵《湿热病篇》原文1、2、3、8、9、10、13条的内容。

二、教学要求要点:

1.明确阴湿、阳湿、主客浑受、圊血、瞀乱、下泉不足等概念的含义。

1.重点内容:

湿热病提纲、邪在卫表、邪在气分、湿热病瘥后调理。

2.疑难点:

湿热病之正局和变局、阴湿和阳湿。

4.补充王孟英等医家对本篇有关内容的认识。

第十二章《湿热病篇》教案

[教学内容及设计]

1.简介薛生白生平、著作、本篇的学术思想及对温病学的贡献。

(5分)

引医古文《与薛寿渔书》开篇语开始介绍

2.重点讲解关于湿热病的病因、发病、传变过程、辨证治疗的论述。

(60分)

(1)讲解湿热病提纲(原文第1条)

介绍湿热病的病因、发病、传变过程及其正局和变局

(2)邪在卫表(原文第2、3、条)

注意解释阴湿和阳湿

(3)邪在气分上焦(原文第31、14条)

注意讲解涌泄和辛通开闭治法

(4)邪在气分中焦(原文第8、12、10、13、37条)

结合《温热论》有关条文,比较辛开和辛泄治法

(5)邪在气分下焦(原文第11、29条)

注意说明三焦分治和分利治法

3.瘥后调理(原文第9、19、27、28条)(10分)

注意说明瘥后病证和坏证的区别

4.简介湿热病的变证、类证。

(5分)

5.注意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阴湿、阳湿、主客浑受、圊血、瞀乱、湿滞阳明、

津枯邪滞、血液内燥,下泉不足。

(5分)

6.小结(5分)

教案内容

一、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用学生了解吴瑭的生平和主要著作、主要学术思想及其对温病学的贡献;熟悉本篇中关于温病的病因、病理、证侯、辨证方法及有关方药的论述;掌握三焦辨证的方法,理解并能背诵上焦篇原文(1、2、4、43条)、中焦篇原文(1、17、63条)、下篇原文(1及“治病法论”)内容。

二、教学内容要点:

1.介绍吴搪的生平、著作,《温病条辨》的学术思想及对温病学的贡献。

2.重点讲解关于温病的病因、发病、传变过程、辨证治疗的论述。

分别介绍温病提纲(上焦篇原文第l、2条)、温邪在上焦肺卫的代表性辨治(上焦篇原文第4、43条)、温邪在中焦脾胃的代表性辨治(中焦篇原文第l、63条)、温邪深入下焦,肝肾阴伤的代表性辨治(下焦篇原文第l条)、以及温病三焦传变规律和治疗原则(中焦篇原文第l条和“治病法论”)。

3.讲解上焦篇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的区别和主治,肺之化源欲绝、邪入心包的辨治以及白虎汤“四禁”;中焦篇阳明温病下之不远五证,中焦湿热偏重的辨治;下焦篇邪少虚多、纯虚无邪、邪伏阴分的辨治和方药变化。

4.阐述暑温、湿温、伏暑证本一源,治法前后互参,以及湿热性温病湿热偏重的治疗原则。

5.注意下列术语的理解:

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肺之化源欲绝、邪正合治法、脏腑合治法、二肠合治法、两少阴合治法、气血合治法、无水舟停、阴复阳留、心中憺憺大动、、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

三、教学要求要点:

1.了解吴鞠通的主要著作,学术思想及其对温病学的贡献。

2.熟悉本篇关于温病的病因、病理、证候、辨证规律及有关方药的论述。

3.掌握吴氏有关三焦辨证论治的论述,理解背诵上焦篇原文(第l、2、4、43条),中焦篇原文(第l、17、63条),下焦篇原文第l条及“治病法论”的内容。

4、补充有关知识

(1)复脉汤系列的加减变化及临床应用体会

(2)五个加减正气散的临床应用体会

四、教学方法

1、对本科班,一般采用教学讲授方法。

2、对七年制、博士生班一般采用教师指导下自学,再由教师作重点、要点提示,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答疑方法。

第十三章《温病条辨》教案

一、吴瑭生平和《温病条辨》简介(15分钟)

(一)吴瑭生平

(二)《温病条辨》简介

(三)吴瑭《温病条辨》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

二、《温病条辨》主要条文内容简介(120分钟)

(一)温病大纲

1、温病的概念和九种温病的函义(上焦篇原文1)

2、温病的病因、感染途径、治法及其与伤寒的区别(上焦篇原文2)

(二)上焦篇代表证治

1、风温、温热、温疫、冬温初起证治(上焦篇原文3)

2、湿温病初起证治及治疗禁忌(上焦篇原文43)

(三)中焦篇代表证治

1、阳明温病证治(中焦篇原文1)

2、湿热蕴阻中焦气分证治及治疗禁忌(中焦篇原文63)

(四)下焦代表证治(下焦篇原文1)

(五)温病的三焦传变规律和治则

(中焦篇原文1自注)、(上焦篇原文2)、(卷四?

杂说治病法论)

(六)名词术语解释

1、辛凉轻剂、辛凉平剂、辛凉重剂

2、肺之化源欲绝

3、邪入心包辨治

4、白虎汤“四禁”

5、阳明温病下之不通五证

6、湿温病湿热偏重的辨治

7、五加减正气散的临床应用

8、温病邪少虚实的辨治

9、温病纯虚无邪的辨治

10、温病邪伏阴分的辨治

11、暑温、湿温、伏暑证本一源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