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7994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90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六年级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青岛版六年级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青岛版六年级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青岛版六年级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青岛版六年级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六年级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docx

《青岛版六年级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六年级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六年级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docx

青岛版六年级制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魔术,以及数学,养成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同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教学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兴趣导入,提出问题。

由“看魔术”的话题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一)仔细观察课文情境图,同桌相互说说图意。

(二)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内容:

1.魔术师变花,变了()次,每次变()朵;有()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条鱼;空中挂了()串灯笼,每串有()个;有()盏聚光灯,每盏有()个灯泡。

2.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提出哪些问题?

小组相互说说。

3.根据以上问题,请你在下面列式计算:

(1)一共变了多少朵花?

(2)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3)空中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4)4盏聚光灯中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老师:

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一题:

2+2+2=6(朵)

第二题:

4+4+4+4=16(条)

第三题:

3+3+3+3+3+3=15(条)

老师:

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学生:

都是连加。

生:

加数相同。

老师:

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

2+2+2是几个2相加?

学生:

3个2相加。

老师:

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学生尝试动手写算式:

3+3+3+3……

老师:

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学生:

很麻烦。

老师:

怎么就不麻烦了?

学生:

用乘法。

老师:

大家真爱学习。

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习。

三、巩固练习。

(一)尝试练习:

一个人一只手有5个指头,你和你的同桌两个人一共有多少个指头?

(二)达标练习:

1.一个同学有5支铅笔,你和你们组4个同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三)自主练习:

1.数一数,算一算。

2.提供的是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列出不同加法算式的题目。

3.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独立解决。

4.找规律。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相同加数连加。

2+2+2=63个2相加。

3+3+3+3+3=155个3相加。

4+4+4+4=164个4相加。

加数相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2.通过同数连加引出乘法算式,掌握写法、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

2.乘法算式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准备】

实物展台、小棒、小正方形、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

舞台上又进行了什么魔术表演?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回答,并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

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你能列式解决吗?

5+5+5+5+5+5+5+5=40(个)、4+4+4=12(个)。

二、探究新知。

(一)操作感知。

1.让学生用小棒摆3个2或2个3。

教师指导学生摆小棒,既可以先横着一行摆3根小棒,摆2次,也可以先竖着摆2根小棒,摆3次。

学生摆完后,教师提问:

每次摆2根小棒,摆3次,要求一共摆了几根小棒,用加法计算?

怎样列式?

等于几?

学生列出算式:

2+2+2=6(根)。

每次摆3根小棒,摆2次,要求一共摆了几根小棒,用加法计算?

怎样列式?

等于几?

学生列出算式:

3+3=6(根)。

2+2+2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相同加数是几?

有几个2相加?

板书:

3个2。

3+3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相同加数是几?

有几个3相加?

板书:

2个3。

2.让学生用小正方形摆4个3或3个4。

教师提问:

每次摆几个小正方形?

摆了几次?

求4个3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求3个4是多少用加法计算怎样列式?

用加法算:

3+3+3+3=12或4+4+4=12。

3.让学生用小圆片摆5个4或4个5。

摆完后,先让学生写出加法算式。

用加法算:

4+4+4+4+4=20或5+5+5+5=20。

4.归纳小结:

求3个2或2个3相加是多少,4个3或3个4、5个4或4个5分别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方法——乘法。

教师板书:

乘法

(二)乘法算式的写法。

老师:

下面我们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

教师明确指出:

要想求一共有多少个宝葫芦?

必须知道8个5或5个8相加是多少,用加法算是“5+5+5+5+5+5+5+5=40或8+8+8+8+8=40”,用乘法计算就可以写成“8乘5或5乘8”。

两个数中间写“×”,这个符号叫乘号。

教师板书:

8×5=405×8=40

(三)引导学生把上面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

使学生看到:

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两个数分别表示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以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四)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教师结合8×5=40、5×8=40两个算式,教学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乘法算式的读法。

教师明确指出:

8和5相乘可以写成8×5,也可以写成5×8。

说明:

求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中的一个进行计算。

(五)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怎样列乘法算式?

学生独立解决,并在小组内交流。

三、自主练习。

(一)看图列算式。

(二)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并讲述改写理由。

(三)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四)连线。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交流,并说一说连线的依据。

(五)小游戏。

练习时,让小组同学合作完成,边活动边说算式。

练习结束后安排一些操作性和游戏性的练习。

要求学生只列出算式,不算出得数。

(六)把盖住的画出来。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七)解决问题。

练习时,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全班交流,反思自己的方法。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连加乘法

5+5+5+5+5+5+5+5=408×5=40读作:

8乘5等于40。

也可以写作:

8+8+8+8+8=405×8=40读作:

5乘8等于40。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1和0的乘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1和0的乘法。

【教学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填一填。

3+3+3+3=()×()7+7+7=()×()

5+5+5+5+5+5=()×()6+6+6+6+6=()×()

(二)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3=12

()()()

二、创设情境。

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

三、探究新知。

(一)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

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问:

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

几只鸽子?

板书:

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谁来解决他的问题?

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提问: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思考:

魔术师现在变什么新花样?

谁看懂了?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

几只鸽子?

提问:

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二)归纳小结。

认真阅读课文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

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

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四、自主练习。

(一)看图列算式。

(二)解决问题。

(三)先填空,再写乘法算式。

学生先独立列出算式,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全班集体订正。

(四)解决问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和0的乘法。

1乘任意一个数,得数就是这个数。

0乘任意一个数,得数都是0。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理解乘法。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教材提供了多幅情景图,结合题意和图中已有的问题提出新的问题。

2.运用所学的乘法知识解答。

3.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把图上的内容看准确。

2.能熟练的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

本单元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解决问题。

(一)观察情境图,分析图意。

老师:

仔细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虚线表示什么意思?

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虚线表示把不同的活动分开。

老师:

图上共有几组学生在活动?

他们在做哪些体育活动?

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二)提出问题。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几个数学问题考考大家?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做操的有多少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踢毽的有多少人?

(三)解决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算式。

小组派代表说算式,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列式。

做操的有多少人?

6×4=24(人)4×6=24(人)。

玩吊环的有多少人?

0×2=0(人)2×0=0(人)。

踢足球的有多少人?

1×6=6(人)6×1=6(人)。

跳摇绳的有多少人?

3×4=12(人)4×3=12(人)。

踢键的有多少人?

2×4=8(人)4×2=8(人)。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只要学生所说符合图意教师应该给予肯定。

三、补充练习。

(一)看图,先圈一圈,填一填,再写算式。

1.

想:

每份()个,有()份,表示()个()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2.

想:

每份()个,有()份,表示()个()。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二)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2+2+2+2+2=()×()

想:

每份是(),有()份,表示()个()相加。

2.6+6+6+6=()×()

想:

每份是(),有()份,表示()个()相加。

3.7+7+……+7=()×()

100个

想:

每份是(),有()份,表示()个()相加。

看杂技——表内乘法

(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儿歌编制5的乘法口诀。

2.在具体情境中,学会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学会5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位老师与两个小朋友观看杂技表演——骑自行车的情景。

主信息是5辆车,每辆车上5个人,其中每人手中拿着2块红方巾。

先让学生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出对5和2的乘法口诀的探索。

(一)导入新课

师:

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