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福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州市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
----句中标点使用有误。
C.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将成为世界上发达的国家。
----这句话有语病,句中的“工业和农业”与“国家”不搭配。
D.“非常坚强”“自知之明”“万贯家私”“长途跋涉”的短语类型不同。
----上述短语类型的判断正确。
5.下列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英雄陨落,逝者为大。
曼德拉官方追悼会上,南非人并没有如一些人预想的那样,泪水涟涟、呼天抢地。
相反,整个追悼活动气氛轻松、哀而不伤。
南非的黎民百姓用非洲民族传统的方式悼念曼德拉,讴歌他的丰功伟绩,称赞他是南非民族的脊梁。
A.sǔn
qiǎngDià
o
jǐ
B.sǔn
qiǎngdià
jí
C.yǔn
qiāngDà
jí
D.yǔn
qiāngDà
j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的背影
章中林
①和父亲没有相见已经一年有余了,我常常梦到父亲的那个背影……
②去年国庆放假回家,父亲说从镇上到家没有车,他开电瓶车来接我。
七十岁的老人了,能开电瓶车吗?
望着坐在前面开车的父亲,我看到的是他的背影:
他低着头看着前方,脊背突起,根根骨头清晰可辨,上面只裹着一张皮。
他扶着方向盘,弯着腰,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张犁辕。
这还是我那伟岸高大的父亲吗?
③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山里帮人炸石头。
我空闲的时候,喜欢到他那里玩耍。
那时,我经常看到他挥舞着大铁锤,把石头砸得金星乱飞。
这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也许用个特写就能表现出来:
身形高大的父亲,脊背宽阔如门,两腿站立如柱,两臂肌肉暴起,挥舞起铁锤来,带着呼呼的风声。
这样的一个形象,谁看了,不为他的伟岸、粗犷而震撼呢?
④前些日子,看到库尔贝的一幅油画《采石工人》,我才恍然明白我的印象与现实有着不小的偏差。
因为那时生活拮据,父亲就和《采石工人》中的主人公类似,戴着没有檐的草帽,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鞋子也是破的,连脚后跟都露出来了。
这能从父亲当年拍的一张黑白照看出来。
⑤这就是残酷的现实,但我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
棕色的脊背,绷紧的双臂,高举的铁锤。
整幅画面有着无穷的张力和撼人心魂的表现力,谁看了会不对他翘起大拇指呢?
但是,眼前的父亲却完全没有了那种气势,委顿矮小,说话都有些不能关风,还怎么和当年那个形象相比较呢?
不忍再想,不能再看。
⑥回到家,我感冒了。
身体软软的,提不起精神。
看到父亲挑着一担粪去浇地,我说我来。
父亲笑说,你是纸扎的,经不起风。
我再三坚持,但是父亲始终不同意,说我身体要紧。
这时,我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
他伸着颈,哈着腰,两手抓着扁担,整个人弯成了一张弓。
望着他步履蹒跚,我的眼泪流了出来。
身为儿子,我却不能让年迈的父亲颐养天年。
⑦走的那天,临出门,父亲叫我等一等,摘些苦柚带着。
他说苦柚对我的高血压和高血脂有益。
望着树顶上的苦柚,他准备爬上树去摘。
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危险!
我叫嚷着跑到父亲的跟前,想要夺下他的腰篮,但他断然回绝了:
别看你比我年轻,但是爬树,我灵活,你不行。
父亲一边说一边爬上了树。
⑧抬头望着倒吊在树上的父亲,他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
这时我的泪又来了。
父亲哪里还有当年的宽阔背脊,人瘦得有些变形,只剩下一手可握的轮廓了。
一件夹克被风扬起来,就像被鼓起的风帆,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只蜕皮的蝉一样。
那手更是让人不忍直视——黢黑的烧火棍一样,没有一点光泽;
皲裂的麻秆一样,没有一点肌肉。
这还是父亲吗?
这还是当年的那个父亲吗?
这还是记忆里的那个父亲吗?
我的心一痛,针扎一样,眼泪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淹没了我的视线。
⑨一年多来的每一个日子里,我都思念着父亲,忘不了他的背影。
无论怎样,我一定要回去看看父亲,和他说一说今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7年15期,有删改)
6.选文以“背影”为线索,特写了父亲背影的四个画面,请仿照示例概括另外三个画面。
示例①父亲开车时脊背突起、瘦弱的背影;
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7.第④段中写到油画《采石工人》有何作用?
8.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抬头望着倒吊在树上的父亲,他就像一只塑料袋挂在树上,迎风飞舞着,似乎随时都会被风吹落。
9.作者在第⑤段中说“还是喜欢父亲那个砸石头的背影”,文章开头和结尾又说“常常梦到”“忘不了”一年多以前见到的父亲背影,请结合文章说说原因各是什么?
10.文章有多处文字写到“我”流泪,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了“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藕与莼菜
叶圣陶
①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了。
②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
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
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
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布,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
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五色的长节的藕。
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
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这是清晨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若满涂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
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
他们想要休息的时候,就把竹扁担横在地上,自己坐在上面,随便拣择担里的过嫩的藕或是较老的藕,大口地嚼着解渴。
过路的人便站住了,红衣衫的小姑娘拣一节,白头发的老公公买两支。
清淡的甘美的滋味于是普遍于家家且人人了。
这种情形,差不多是平常的日课,直要到叶落秋深的时候。
③在这里,藕这东西几乎是珍品了。
大概也是从我们的故乡运来的,但是数量不多,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
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善待价而沽。
至于挑着担子在街上叫卖的,也并不是没有,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美。
因此,除了仅有的一回,我们今年竟不曾吃过藕。
④这仅有的一回不是买来吃的,是邻舍送给我们吃的。
他们也不是自己买的,是从故乡来的亲戚带来的。
这藕离开它的家乡大约有好些时候了,所以不复呈玉祥的颜色,却满被着许多锈斑。
削去皮的时候,刀锋过处,很不顺爽。
切成了片,送入口里嚼着,颇有点甘味,但没有一种鲜嫩的感觉,而且似乎含了满口的渣,第二片就不想吃了。
只有孩子很高兴,他把这许多片嚼完,居然有半点钟工夫不再作别的要求。
⑤因为想起藕,又联想到莼菜。
在故乡的春天,几乎天天吃莼菜,它本来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
但这样嫩绿的颜色与丰富的诗意,无味之味真足令人心醉呢。
在每条街旁的小河里,石埠头总歇着一两条没篷船,满舱盛着莼菜,是从太湖里去捞来的。
像这样地取求方便,当然能得日餐一碗了。
⑥而在这里又不然,非上馆子,就难以吃到这东西。
我们当然不上馆子,偶然有一两回去扰朋友的酒席,恰又不是莼莱上市的时候,所以今年竟不曾吃过。
直到最近,伯祥的杭州亲戚来了,送他几瓶装瓶的西湖莼菜,他送我一瓶,我才算也尝了新了。
⑦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
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
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
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
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
怎得不怀念?
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吗?
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着罢了。
若无所牵,更何所恋?
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⑧恋在那里,那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
11.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
文章第②段从哪些方面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故乡新秋图?
12.请从动词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语句。
13.文章第④段也在写藕,其作用是什么?
14.第⑦段中,“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一句中,你如何理解“向来不恋故乡”与“故乡可爱极了”这似乎矛盾的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
15.课文前四段的故事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默写
16.
(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3)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
(5)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
五、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
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寔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
“夫人不可不自勉。
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
”儿孙曰:
“孰也?
”寔指梁上盗曰:
“梁上君子者是也。
”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
寔徐谕之曰:
“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
”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
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与其奇者
(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
(3)孰也
(________)
(4)宜省已为善(_________)
18.翻译下列句子。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
19.“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
它是指______________
20.从陈实对待小偷的做法上我们可以受到什么启发?
六、名著阅读
21.名著阅读
(1)班级将《昆虫记》定为本周的阅读书目,请你为《昆虫记》写一段推荐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选自《昆虫记》,请仿照表格中的读书笔记,从下面文段中摘选句子,并作赏析。
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地张开,它的翅膀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就好像船帆一样。
翅膀竖在它的背上,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同时,它还会发出一种声音。
那声音特别像毒蛇喷吐气息时发出的声响。
螳螂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全都放置在后足的上面。
显然,它已经摆出了一副时刻迎接挑战的姿态。
那对随时准备东挡西杀的前臂也早已张了开来,露出了那种黑白相间的斑点。
读书笔记两则
所选语句
赏析
到了中午,许许多多工蜂从洞口飞进飞出,老祖母(守门的蜜蜂)仍旧守护在那里;
到了下午,外边很热,工蜂都不去采蜜,留在家里建造新的巢,这时候,老祖母仍旧在上面守着门。
在这种闷热的时候,它连瞌睡都不打一下,它不能打瞌睡,这个家的安全都靠它了。
这几句话将负责看家护门的蜜蜂拟人化,形象地称之为守门的老祖母。
又列举闷热的时候连瞌睡也不打一下的事例,突出表现了守门蜜蜂高度负责的特点,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蜜蜂世界的有趣景象。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2.(题文)名著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______在这部作品中真实记录了__________(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________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___________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七、综合性学习
23.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以“君子当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班会。
(1)假如你是本次班会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2)针对近期不少同学由于天气寒冷请假不上自习的现象,请你围绕班会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八、作文
24.在我们的生命中,令人惊喜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心情郁闷后的意外发现,愉悦快乐时的意外体验;
平淡生活的意外反思,成功时刻的意外领悟;
人际交往的意外提醒,处身自然的意外警示……
请以“享受生命中的惊喜”为题,写一篇作文。
(1)写作要求:
①文章不少于600字。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中不要出现影响评分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书写要求:
工整,美观,大方。
参考答案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