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固体废弃物处理规划Word下载.docx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固体废弃物处理规划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固体废弃物处理规划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文件
(2)北京市相关法规标准及文件
(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4)北京奥运行动规划
(5)其他相关规划及文件
编制原则:
系统性:
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利用实行全过程管理,关注固体废物从收集到再利用的各个环节,整合现有资源,实行全市区域内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资源共享。
相关性:
把握固体废物处理利用规划与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其他专项规划的协调和衔接。
操作性:
突出规划目标的可行性和规划内容的可实施性。
基本框架:
本规划在研究分析目前北京市固体废物产生、回收、利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突出回收和综合利用两个环节,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提出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固体废物处理的基本思路、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
实施期限:
规划基准年为2004—2005年,规划目标年为2010年。
一、北京市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基础
1.固体废物处理与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近年来,在国家和北京市一系列鼓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北京市固体废物回收行业得到较快发展。
截至2005年底,全市共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3090个(固定回收站点1896个、流动回收站点1194个),其中,城八区有回收站点1242个(固定回收站点704个,流动回收站点538个)。
有工商营业执照、正常经营的再生资源集散市场23家,从业人员14560人(城八区5005人,远郊区县9555人)。
全市废旧物资回收量250.1万吨,交易额37.8亿元。
初步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基本覆盖全市的回收体系。
中心城和新城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活垃圾管理系统。
2005年,全市已经建成17座垃圾处理设施,6座垃圾转运站,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郊区达到45%;
高安屯、大兴医疗废物焚烧厂已建设完成,处理能力各30吨/日,可基本满足北京市医疗垃圾处理需求;
两条餐厨垃圾处理线(南宫、董村)正在建设中。
2.科技进步为固体废物再生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北京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大专院所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
近年来,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领域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废轮胎制取超细胶粉技术、废塑料生产化工涂料技术、南宫生活垃圾堆肥化处理技术等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涌现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市场领先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如金运通的旧轮胎翻新、造纸七厂的废纸利用已达到一定规模。
3.公众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明显增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要求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中央和国家机关要首先带头,各级政府和所有公务员都要率先垂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要深入开展资源“国情”教育,加强节约能源资源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节约能源资源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能源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努力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通过多种形式的大力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在“绿色奥运”、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活动的推动和倡导下,全市居民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自觉进行废旧物品回收和垃圾分类存放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为固体废物的减量化、回收和综合利用奠定了比较良好的社会基础。
4.循环经济的开展、绿色奥运的即将举办,助推固体废物利用发展
为了保障“绿色奥运”的成功举办,北京在改善首都城市生态环境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政府加快开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步伐,依据北京建设“国家首都、世界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要求,积极开展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提升城市文明形象等各项活动,加强了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的投入力度,对固体废物回收利用规范化、产业化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5.经济实力稳步提高,为固体废物资源化提供有力条件
“十五”期间全市产业结构优化与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得到较快发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9%,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2.7%、11.7%和12.3%。
2005年,北京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上年提高14.4个百分点;
市民收入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经济实力的稳步提高为开展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工作提供了有力条件。
(二)面临问题
1.固体废物产生量大,环境压力重
2004年,全市生活垃圾总产生量为495万吨/年,年增长率3%,厨余垃圾、塑料和纸张已经成为生活垃圾最主要的成分;
达到报废要求的车辆28401辆;
废纸产生量270万吨,废旧塑料74万吨,废旧轮胎约350万条,废旧家电300多万台,危险废物19.6万吨。
大量固体废物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地下水、大气产生污染,加重了本市的环境压力。
2.回收体系不完善,回收率低
回收渠道多、回收队伍散乱,已有的社区回收网络尚需完善,大量个体业主仍是回收的主要力量,资源流失严重。
废旧轮胎、废旧电器等基本处于自发收购状态,缺乏统一、规范、有效的管理,导致回收效率不高。
集散市场分散,规模小,管理不规范。
2005年,应报废汽车的回收率为56%,废纸、废塑料、废旧轮胎、废旧家电回收率分别为40%、50%、35%和60%左右。
3.综合利用水平低,资源化水平急需提高
本市固体废物的资源化水平低,二次污染严重。
2004年全市废纸利用率仅10%,旧轮胎翻新率仅占轮胎产量的4%,废旧家电只有20%进入拆解集散地,达到报废要求而未报废汽车达17988辆。
大量未经严格检验的废旧家电和应报废汽车流入社会继续使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全市生活垃圾处理填埋方式占90%,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达327公顷,而焚烧和堆肥处理率仅为2%和8%,急需推进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
4.综合处理与利用企业普遍经营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化
全市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严重阻碍了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的发展。
全市利用废纸的造纸厂50多家,但大多规模较小,大型企业只有北京造纸七厂;
规模化的废塑料再生利用企业3家;
轮胎翻新大型企业2家,只有1家正常运行;
尚无专业的废旧家电处理厂;
从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经营活动的企业11家,年拆解能力20000多辆,拆解技术落后,基本是手工作业,达不到资源回收利用的目的。
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单位6家,总处理能力1.4万吨/年(占危险废物总量的10.4%),只有1家具有1万吨/年的处理能力,其他设施规模均比较小,污染防治设施不完善,管理手段落后。
5.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不够完善,监管难度大
从固体废物分类回收、集散到加工利用各环节,尚无完善的行业标准,缺乏行业技术指导。
对从事固体废物的资源回收、集散、加工利用的企业和个人,缺乏相应法规进行规范,市场管理比较散乱。
政府对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导致现有多数加工利用企业运营困难,再生纸等再生产品的消费缺乏保障。
此外,由于固体废物种类多,回收站点和集散市场分布面广,从业人员多,成分复杂,监管难度很大,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二、北京市“十一五”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1.指导思想
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依照北京“国家首都、世界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要求,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以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为核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回收体系建设,加快法规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力度,增强经济激励作用,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回收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加快资源回收利用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健康、有序发展。
2.发展思路
“十一五”期间,北京发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将依照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以资源回收和再生利用为突破口,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加快回收、利用和保障三大体系建设。
通过大力整合现有资源,完善回收网络和集散市场建设,构筑“回收体系”;
通过积极培育再生资源企业,构筑“再利用体系”;
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完善法规标准、强化执法监督,构筑“保障体系”。
逐步形成政府大力引导、市场有效驱动、公众积极参与的运行机制,实现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成以社区回收网络为主、多渠道配合的回收体系,固体废物的处理率、回收率和资源化利用率显著提高,初步建成规模和数量满足需求、空间布局合理、技术先进的固体废物处理和加工利用产业构架,并形成一定的产业化规模。
主要发展目标如下:
1.再生资源回收水平大幅提高
北京市开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目标是:
“实现两个消除和两个提升”。
即:
以规范收购前端,消除环境脏乱扰民等社会不稳定因素;
以专业化物流和分拣加工代替初级摊群市场为主运作模式,消除环境隐患;
提升宜居社区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提升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效率。
原则上1000—1500户左右设置一个回收站点。
新增站点应以流动站点为主,有条件的可设少量固定站点。
回收站点设置必须遵循便民原则,在交通、噪音、环境等方面避免扰民。
力争到2010年,废旧塑料回收率达到60%以上,废纸回收率达到80%以上,废旧家电回收率达到80%,废旧轮胎回收率达到70%。
2.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较大提升
尽量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的加工利用企业,集中力量支持一批规模较大的废纸、废旧塑料、废旧轮胎等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扩大其规模和提高其产业化水平;
建立废旧家电和废旧汽车拆解中心并形成产业化。
实现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30%,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率95%,年拆解处理废旧家电300万台,拆解汽车3万辆,废旧轮胎资源化利用300万条,生产再生纸40万吨,综合利用废旧塑料50万吨。
3.发展运行机制基本形成
通过制定和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基本建立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政策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各种固体废物处理利用的技术标准体系,实施依法管理;
通过立法定期地公布强制淘汰的落后生产工艺、产品及技术路线,在一定时期内逐步使落后的生产技术向着高新技术、工艺和路线上转化;
给予企业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其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等措施,建成监督管理体系,完善产业筛选评价体系。
三、北京市“十一五”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主要任务
(一)完善回收体系建设
再生资源回收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的基础和保障,“十一五”期间,建成覆盖全市、运作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在部分产品领域探索推行生产者责任制。
力争到2010年,废旧塑料回收率达到60%以上,废纸回收率达到80%以上,废旧家电回收率达到80%,废旧轮胎回收率达到70%,报废汽车回收率达到95%。
1.建设完善的社区回收体系
科学布局回收网点,加快整合和规范现有资源,推进社区回收网络建设。
以流动站点为主,采用定时、定点、定人进行回收。
流动站点与固定站点相结合,有条件的社区积极设置固定回收站点。
在运作模式上以各区回收公司在社区设立回收站点为主体,物业、居委会等多种模式配合。
2.建设专用回收渠道,提高回收效率
由于废旧家电、报废汽车、生活垃圾和危险废物的性质特点,不能完全依靠社区回收网点,需要建设专用的回收渠道,探索生产者责任制,进一步规范生产商、经销商、消费者和回收处理者之间的责任和义务。
(1)危险废物专业收集
危险废物收运有两种途径,一是由即将建成的北京市危险废物处理中心直接收运,二是对产生量大的企业,可按《危险废物贮存、收集与运输规范》自行收运。
(2)建立全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信息系统
实现政府各监管部门信息交流与互换;
政府各监管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企业经营实现信息化管理。
提高全行业经营和服务水平。
(3)利用现有电器经销商和生产商售后服务系统回收废旧家电
除了利用社区回收网络外,废旧家电还可利用现有电器经销商和生产商售后服务系统进行回收。
按照生产者延伸责任制要求,明确销售商和生产商在废旧电器回收中所应承担的义务,充分利用现有电器销售系统,构建废旧电器的第二条回收渠道—“销售—回收”网。
(4)建设以大中型汽车维修厂、拆解厂为主的废旧轮胎回收网点
根据全市现有大中型汽车维修厂和汽车拆解厂现状,可设立60个左右的废旧轮胎回收站点;
各回收站点回收的轮胎送往集散市场,形成有效的回收渠道。
轮胎修补翻新企业作为服务性单位,可与大型物流公司、城市公共交通公司结成联盟,直接从这些轮胎大户收购旧轮胎,以减少流通环节、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
3.建设管理规范的分拣中心
以专业化分拣中心代替摊群集散市场为主运作模式,对现有集散市场和分拣中心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再造回收体系。
分拣中心必须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符合国家有关环保规定,符合行业特点的布局要求。
其建设位置原则在城市五环路以外,必须远离水源保护区,避免环境污染、扰民、社会安全等问题。
(二)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降低最终处置量
继续加强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推行垃圾的综合利用,实现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
2010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50%,资源化率达到30%;
各类无序垃圾场得到治理,设施能力满足需求,工艺比例科学合理;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区达到99%,郊区达到80%;
城区和新城地区粪便集中处理率达到98%。
基本完成环卫管理机制由行政管理向法制化管理的转换,初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1.积极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
根据分类收集示范街道、小区的经验,继续推进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出台垃圾分类品种指导目录,完善社区分类收集设施,引导居民按不同垃圾处理方式进行垃圾分类;
在全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推行纸张及办公耗材的分类回收;
完善运输网络建设,实现分类运输;
加快推进远郊区县垃圾集中分选设施建设,提高分选率,2010年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50%。
“十一五”期间,在大屯、通州、大兴、房山、平谷、昌平等处规划新建垃圾转运站7座,新增垃圾转运能力4860吨/日。
2.提高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水平
提高生活垃圾综合利用水平,改变现行以卫生填埋为主、资源化利用水平较低的单一处理方式,积极推行焚烧发电、生化堆肥等垃圾综合处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
“十一五”期间,新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27座。
一是要满足生活垃圾产生量、处理能力、垃圾成分和环保标准提高的需求,进一步提高无害化处理率。
二是要调整工艺技术比例,减少混合垃圾直接填埋量,加快建设高标准的生活垃圾焚烧设施。
三是继续开展垃圾源头分类和减量工作,提高资源利用率,餐厨垃圾单独收集处理,减少污染。
到2010年,全市共有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33座,转运站12座,具有每日接受1.65万吨原生垃圾、1200吨餐厨垃圾的能力。
垃圾焚烧、综合处理、卫生填埋的处理工艺比例达到4∶3∶3,基本实现垃圾处理技术的战略性调整。
(三)提高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水平
根据北京市社会、经济、人口及产业结构的增长和变化状况,预测2010年北京市将产生危险废物32.8万吨,包括医疗废物2.3万吨,其他危险废物30.5万吨。
其中约12.5万吨(38%)需由企业自行处理处置,其余的20.3万吨(62%)需集中处理、处置。
危险废物采用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方式。
医疗废物进行专门的集中处置,除医疗废物外的所有其他危险废物通过集中处理设施、企业自有的处理设施和部分独立的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设施进行处理。
1.医疗废物全部安全处置
在本市东部和南部建设2座处理能力均为30吨/天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负责处置除密云、怀柔、延庆、平谷四个远郊区县外,全市14个区县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置;
处理设施200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2010年达到满负荷运转。
密云、怀柔、延庆、平谷四区县可以各自建立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处理能力以能够满足城镇以及周边地区的医疗废物的处理处置要求为准。
2.提高其它危险废物集中安全处置水平
在市区西南部新建北京市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到2010年,处理处置能力达到8.5万吨/年,其中焚烧能力1万吨/年,填埋能力1.3万吨/年,物理化学处理能力1.5万吨/年,废物综合利用能力4.7万吨/年。
改造位于市区北部的红树林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的处理设施,提高处置技术水平,强化污染防治措施。
2010年全市危险废物焚烧处理能力达到2.7万吨/年。
3.提高其他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根据危险废物资源化、减量化原则,应充分合理利用危险废物。
全市可利用的危险废物种类多,布局分散,利用工艺多样,因此,除建设集中处置中心外,还应在全市建设部分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设施,利用能力应达到6.9万吨/年。
但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单位的数量不宜过多,综合利用设施的选址应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在充分保证环境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危险废物的资源化。
4.提高企业内部的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水平
危险废物产生量超过1万吨/年的企业有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东方化工厂和北京化工四厂,上述企业均具有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设施,应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按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对设施进一步完善,能力不足的应提高处理处置能力,实现危险废物的无害化处置。
(四)培育发展再生资源利用产业,提高废旧物资的资源化水平
1.依靠科技进步,增强企业发展能力
围绕发展重点,加快科技开发,科技计划中要积极安排固体废物回收利用重大技术攻关课题,并确保技术开发的投入达到一定比例。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加速优秀环保科技成果的转化及其产业化。
加快对先进、成熟的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在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和应用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主导产品,提高企业发展能力。
2.突出发展重点,示范企业带动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符合北京市发展规划及产业发展规划,分阶段实施。
初期主要依托现有企业,集中力量支持一批规模适度、管理先进、符合环保要求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长期充分考虑循环经济,建设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再生资源加工基地,并以此为中心,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利用的产业链条;
研究开发一批急需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技术。
示范工程选择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作用,满足必要的项目前期工作深度,有一定的投资规模。
具有生产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具有耗能低、产值高、无二次污染、节水等特点。
为确保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加工原料充足,工程项目建设应从原料供应、产品销售等环节,充分考虑与周边地区的合作。
尽量规划至工业园区,成为工业园区的补链环节,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减少排污并力争做到零排污,促进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
(1)提高废旧家电的综合处理水平
预测2010年北京市电子废弃物回收量为每年515.2万台、重15.8万吨,规划集中处理率40%,则需要集中处理能力206.1万台/年、集中处理量6.3万吨/年。
分两个阶段建设废旧家电综合处理工程。
2006年,建成1个电子废弃物综合处理示范工程项目,处理总规模为120万台,年处理量为4万吨左右。
2010年,再建1—2个电子废弃物专业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00万台,处理量为3万吨。
届时,北京市电子废弃物处理总规模达到210万台,处理总量达到7万吨左右。
(2)提高报废汽车拆解产业化水平
北京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数量与规模应能满足未来三年城市机动车发展实际。
按照商务部要求,根据《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307号令)、《汽车贸易政策》(商务部令2005年16号)等有关法规、规章规定和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确定北京市报废汽车回收企业9家,今后随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实施再逐步进行调整,实现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合理布局、规范发展。
大力提高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的科技水平,通过市场机制,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我市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向产业化发展。
(3)提高废旧轮胎资源化水平
重点支持旧轮胎翻新业、废轮胎再利用业,鼓励精细胶粉生产改性沥青,禁止废旧轮胎焚烧。
“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和集中支持现有的规模化废旧轮胎综合利用企业,鼓励发展技术先进、规模化的废旧轮胎资源化企业,提高废旧轮胎资源化水平。
(4)提高废纸再生利用的产业化水平
提高再生纸加工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
支持和改扩建造纸七厂,把造纸七厂建成北京最大的再生纸生产工程。
扩建规模为年消耗45万吨废纸,其中消耗17万吨高级废纸用于生产10万吨再生文化办公用纸(现有2万吨),消耗28万吨废纸生产20万吨工业包装用纸(现有3万吨)。
以及其它纸制废弃物资源化的项目。
新建废纸生产工程,规划废纸加工能力为27万吨/年。
(5)提高废旧塑料资源化水平
预测2010年北京市塑料消费量将达到125万吨,废塑料产生量约为105万吨。
规划北京就地加工利用能力为50万吨。
重点发展废饮料瓶再生材料、废塑料生产建筑保温材料项目,支持利用效率高、没有环境污染的其他利用项目,禁止建设废塑料生产裂解油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