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贵州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74890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贵州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发展战略贵州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发展战略贵州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发展战略贵州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发展战略贵州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贵州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发展战略贵州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贵州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贵州省十二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 精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两基人口覆盖率(%)

93.9

100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

98.7

96.6

95以上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30.5

50

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数(万人)

72.3

109

其中:

中等职业教育(万人)

22.7

47

40

普通高中(万人)

49.5

62

6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1

20

15

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数(万人)

40.5

56.1

研究生(万人)

0.6

1.1

1

普通高等教育(万人)

20.7

32.3

28.4

成人高等教育(万人)

11.4

8.7

10

(二)存在问题

——教育普及程度偏低。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低27.5、6.5个百分点,我省人力资源开发水平落后全国平均水平10年以上。

——教育投入仍严重不足。

我省财力支撑教育发展和居民教育消费的能力薄弱,各级各类学校的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处于全国挂末位置。

——教育条件保障和师资配置水平偏低。

我省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生均教学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生师比和高一级学历教师比例大部分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指标处于全国靠后甚至挂末位置。

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部分学科教师严重不足,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

——教育发展不够协调、结构亟待优化。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城镇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不能满足学生快速增长的需要,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水平偏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规模偏小、资源不足,民办教育发展缓慢。

——教育质量与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学生解决探究性、综合性问题的能力不足,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能力还不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发展环境与条件

(一)有利条件

中央决定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的颁布实施,将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

过去十年我省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条件。

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作出加快发展教育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质量需求的提高,使教育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各学段学龄人口将有所下降为提高教育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省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义务教育的主要矛盾正在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

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处于规模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数量与质量、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重点突破与协调发展的矛盾同时并存。

教育发展与教育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多样化、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的需求。

——贵州教育发展面临的三大挑战。

一是经济发展滞后,教育人口负担偏重,提高教育普及水平面临教育资源短缺的挑战。

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面临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挑战。

三是软件建设任务较重,人才培养的改革创新力度不够,队伍保障能力薄弱,提高质量突出特色面临内涵发展能力不足的挑战。

第二章规划目标

加快协调发展,提高普及层次,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发展质量。

实现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三个突破。

三、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发展,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为全面实现《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提出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更加有力、更高质量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发展思路

按照“11123”的发展思路推动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即“一个服务,一个主题,一个关键,两手抓,三个突破”:

服务贵州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是关键,坚持一手抓普及,一手抓提高,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实现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发展三个突破。

把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和调整结构、突出特色结合起来,加快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发展质量。

(三)发展目标

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缓解“入园难”问题,初步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解决初中生能够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问题,初步建立支撑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及支柱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人才培养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我省2020年各级各类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专栏220XX—20XX贵州省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20XX

学前教育

幼儿在园人数(万人)

76.9

85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九年义务教育

小学在校生(万人)

433.5

371

初中在校生(万人)

214.7

219

义务教育巩固率(%)

78.3

高中阶段教育

普通高中在校生(万人)

70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63

高等教育

在学总规模(万人)

70.5

其中:

1.5

普通本科(万人)

18.4

26

普通高职(专科)(万人)

13.9

成人本专科(万人)

9

省外贵州籍高校学生(万人)

12

自考折合在校学生(万人)

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7

第三章主要任务

扩大教育规模,调整教育结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师资配置与教育条件保障水平,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构建更加完善、更加协调的教育体系。

四、积极发展学前教育

(一)强化政府职责

将幼儿园建设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小区建设发展规划,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

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设立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完善幼儿园办园准入和督导制度。

(二)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通过改造中小学闲置校舍和新建相结合,加强乡镇中心和大村落幼儿园建设,到20XX年,全省三分之二以上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至少建有1所以上的公办幼儿园。

扶持大村落举办村级幼儿园(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民办公助、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政策,支持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农村举办幼儿园(班)。

专栏3学前教育发展重点项目

学前教育发展突破工程:

到20XX年,建设700所农村乡镇和街道幼儿园。

创建2所以上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加大幼儿教师的培养力度。

开展一轮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推进工程:

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

农村幼儿园发展扶持计划,以给在园儿童公用经费补助的方式,扶持农村公办、民办幼儿园(班)发展。

农村幼儿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依托现有幼儿教师教育机构,承担幼儿教师的职前资格培训、上岗培训、转岗培训、职后培训。

开展两轮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

学前教育课程建设计划:

优化幼儿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推进幼儿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建设符合幼儿特点的课程体系,建立学前教育指导与服务机制。

五、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一)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

积极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工作。

加强对入学率、辍学率、巩固率、转学学生信息和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状况的监控。

坚持和完善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报告制度,健全“控辍保学”工作长效机制。

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对处境不利儿童少年的关爱、支持和服务体系。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

合理规划、统筹城乡学校布局,合理确定学校服务半径,防止因学生上学距离过远而导致失学、有效学习时间不足、营养不良等问题。

建立布局调整、学校撤并的听证和公开征求意见制度,严禁强行撤并。

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加强薄弱学校达标建设,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师资、仪器设备、图书配置水平。

实施教育资源共享的学区化管理改革,大力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缩小校际差距,积极探索解决“择校”问题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配套生活、卫生设施建设,基本解决农村初中寄宿生住宿问题,到20XX年,初中学生寄宿率达到70%。

根据实际需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向小学延伸,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小学生寄宿率达到30%。

——扩大城镇中小学教育资源。

加强城镇中小学建设,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

实施城镇化中小学建设工程,按照构建黔中经济区需要,在大中城市和县城新建100余所主要服务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的公办中小学,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三)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深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按课程计划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力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行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突出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交流,注重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高。

加强学校科普教育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丰富学习方式,突出动手动脑,增强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素质的提高。

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

严格控制班额,逐步推行小班教学。

——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建立为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专业支持、指导和服务的机制,建立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建立多元化的教育质量奖励制度,建立教学成果、教研成果奖励制度等。

坚持科研兴教,完善省、市、县、校四级教育教学科研网络,搭建教学研讨与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教学交流与研讨活动,大力推行校本教研活动,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和质量提高。

(四)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各级政府要把减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能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学校要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减小作业量和考试次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及校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严禁举办或变相举办重点班;

家长要与学校配合,尊重孩子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以保障学生自主学习和课余活动的时间。

专栏4义务教育发展重点项目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

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工程;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城镇中小学建设工程;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

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

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工程;

农村学校体育卫生设施设备配置工程;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中小学“班班通”工程。

义务教育质量工程:

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

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省级骨干教师、教育教学名师培训培养工程。

中小学教师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激励计划。

薄弱学校管理与发展计划。

城市优质中小学拓展工程。

农村学校(教学点)教育教学专业扶助计划。

万名校长培训工程。

课堂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计划。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评估试点。

素质教育督导评估计划。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程。

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行动计划。

六、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一)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

坚持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大并举,大力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加速发展。

积极扩大和合理布局高中阶段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

用4年时间实现以县为单位基本解决初中生能够继续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到20XX年,高中阶段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125万人左右。

(二)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以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创建一批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力争部分学校跻身国家级示范学校行列。

积极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按照教育部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要求,建设和完善实习训练基地50个以上,建设30个以上县级职教中心,大幅度改善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仪器设备设施条件。

采取特殊政策,多渠道补充中等职业学校师资,着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三)积极增加普通高中优质资源

发挥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在特色办学和内涵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培育、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

到20XX年,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100所左右。

鼓励名校采用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等方式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引进和利用省外名校、优秀民营教育集团等优质资源到我省合作办学或独立办学。

(四)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把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要在改革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学生选课指导与学分管理制度建设、模块化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方面取得突破。

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

专栏5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重点项目

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突破工程:

到20XX年,新建或改扩建一批高中阶段学校。

新建、改扩建一批普通高中;

实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程;

标准化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

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重点建设50个以上装备水平较高、资源共享,适应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要求,具有多种功能的专业实训基地。

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一)积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努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加强我省产业发展紧缺专业和技能型人才紧缺专业建设,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增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能力。

加强职业院校优质资源建设,扩大示范性职业院校规模,到20XX年,创建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所以上,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4-6所。

采取有效措施完成中职、高职招生任务。

(二)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和政策。

鼓励企业选派优秀技术人员专任或兼任职业院校教师,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接收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

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或联合培养,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

在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10个以上专业性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

(三)推进省内外联合办学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与省内外特别是东部发达地区学校、企业联合招生、合作办学,扩大培养在外、就业在外的规模,到20XX年,使联合招生合作培养的人数不少于在校生的三分之一,充分利用东部及发达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提升师生实践能力。

以市场为导向、行业为纽带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兼并、合并、合作等方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

逐步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培训、考核与颁证制度。

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院校课程标准和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

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

完善课程结构,鼓励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断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覆盖范围。

(五)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做好高职院校对口招收中职学校生、普通本科院校招收高职学校生工作,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行为。

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根据产业发展、市场和社会需要,以专业结构调整和骨干专业、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建设带动课程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与职业技能训练,突出职业教育的实用性、技术性和针对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建立健全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专栏6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点项目

骨干示范专业资助计划:

在全省中职学校遴选出一批优势突出、特色明显的骨干专业进行重点资助;

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重点建设100个左右适应紧缺人才培育的职业性、技术性精品课程。

“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

培养培训2500名“双师型”教师,设立2000个以上特聘兼职教师资助岗位,在企业、科研单位和生产一线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

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建设一批定位准确、办学条件好、社会声誉高、产学结合紧密、辐射能力强的高等职业院校。

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积极推动和促进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计划:

各地的骨干企业重点企业至少与1所职业学校建立紧密的合作办学关系,参与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解决职业学校生的就业和企业员工培训问题。

重点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

结合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我省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

与企业合作,培养一大批技能型、技术型人才。

八、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

(一)扩大高等教育规模

迅速有效拓展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改善高等学校办学条件,加快省属高校新建改扩建进程,按照“确保五年、力争四年、有条件的三年”的要求,尽快完成省属高校新建或改扩建任务。

推动市(州、地)高校加快建设,扩大规模。

努力增加招生数量,扩大现有高等学校办学规模。

到20XX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70.5万人。

(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

科学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对现有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合理配置,通过创建、升格、更名、合并、调整等形式,努力创建适应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需求的高等院校和学科专业。

立足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的需要,积极调整高等学校布局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要紧密结合我省传统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服务“三农”的需要,加快培养产业振兴和社会建设急需的紧缺人才。

(三)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加强教学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勤奋学习。

建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支持校企合作举办紧缺人才的学科专业,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

扩大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加大精品课程学习资源和实验课程建设力度,加强特色课程的开发与研制,推动办学多样性。

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与教学质量监控,加强对学科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评估。

(四)加强科学研究,推进产学研结合

加强基础研究,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依托我省高校的优势、特色领域,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结合我省发展需要,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重视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研发。

积极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

加快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更加紧密全面的校地、校企合作关系。

建设一批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创建一批技术推广平台,支持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五)突出高等学校办学特色

加快贵州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步伐,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能体现地方特色、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高等院校。

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市(地、州)高校协调发展,指导各类高校科学定位,加强分类指导,建立分类体系,开展分类评价,引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特色发展。

加强高等院校特色优势学科及其创新平台建设。

建立和完善国家、省、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3个以上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通过验收并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省级重点学科达到100个以上。

争取更多的博士、硕士授权单位和授权点,大力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专栏7高等教育发展重点项目

高等学校建设工程:

实施省属高校新建改扩建工程,由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财经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等组成的花溪高校聚集区建设工程;

贵州大学、贵州民族学院、遵义医学院扩建工程;

贵州师范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工程;

中央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

市(州、地)高校扩建工程。

高等教育质量工程:

实施高校质量提升工程;

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

建设一批高等学校产学研基地;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医师等人才培养计划;

实施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

继续开展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支持学科建设;

实施高等学校名师工程;

推进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高等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与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推广工程。

继续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

九、建立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一)健全继续教育发展机制

成立跨部门继续教育协调机构,统筹指导继续教育发展。

推进教育资源社会共享,搭建多层次终身教育学习平台。

充分利用各类学校、行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