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监测专项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地质环境监测专项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环境监测专项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1对于面积较大监测区域,应以地下水流向为主,垂直地下水流向为辅布设监测网;
对于面积较小监测区域可依照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进行控制性布设。
2.2.1国家级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重要是控制国家重要农业区、经济开发区及重要都市,监测目层应是具备现实供水意义或开发远景重要含水层,监测区内名泉、大泉及开发运用限度较高地热井应为国家级地下水动态监测点,重要布设在国内重要平原、盆地区及地下水作为主供水水源都市区。
2.2.3省级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应在国家级监测网点基本上,进一步控制次一级水文地质单元及具备供水意义和前景地区,监测点应涉及区内代表性泉、自流井、地热井等。
2.2.4地区级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布设则起到加强和强密国家级、省级监测网点作用,使监测网点更全面、更完善、涉及区域或都市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排水影响区及水质污染区等。
2.2.5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密度
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点密度重要根据地下水类型(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限度(复杂、中档、简朴)及监测网类型(区域网、都市网),以及地下水供水限度等因素而定。
对于孔隙水、中档复杂地区,区域型监测网每1000km2,应布种类监测点10~8个,都市型监测网每100km2应布各类监测点10.7~8.5个(地下水供水限度>80%)。
2.3地下水动态监测点建设
2.3.1各类监测点(井、孔)孔深、孔径必要满足监测规定,具备地层岩性和井管构造资料,监测孔尽量为非开采井(以受多开采干扰),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家级监测点规定最高,地区级监测点可用机井、民井代替。
2.3.2每个监测孔必要建卡,作为永久档案资料,卡片内容涉及:
统一编号、原编号、观测点类别、位置、座标、井位示意图、地层岩性柱状与井构造图、监测目层起——止深度、监测项目、建卡日期、始测日期、其她。
2.3.2监测孔安装:
孔口应安装必要保护装置和测流等装置等,水位监测点必要测量地面高程并设立基准点。
2.3.4监测孔应每两年测一次孔深,如有淤塞,应及时清理。
3、监测项目及规定
3.1地下水水位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是测量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和高程。
监测频率:
区域监测网普通每月3次
都市监测网普通每月6次
监测时间:
三次逢10日测,6次逢5、10日测;
监测精度:
普通为±
1cm。
3.2地下水量监测
3.2.1单井涌水量监测对于近年水位持续下降开采区域自流井需每月或季一次监测单井涌水量(涉及水位降深)、水位等。
3.2.2开采量调查记录
3.2.2.1调查、记录都市集中开采区及自备水源地生产井数、开采量等。
3.2.2.2调查记录区域内不同行政区域水文地质单元内地下水开采井及开采量。
3.2.3泉流量监测
依照泉流量大小选用溶积法,堰测法或流速仪法测流,依照泉流量稳定状况,按每月1~3次进行。
3.3地下水水质监测
3.31地下水水质监测点选取:
以国家级监测点为主(50%~100%),省级监点为辅来选取,为水质监测点。
3.3.2水质测定项目:
国家级以水质全分析为主。
其她以简分析为主。
3.3.3水质监测点可分为重点监测点和普通监测点,重点监测点每年枯——丰期各采一次样,普通监测点可每两年采一次样。
3.3.4特殊水质监测:
对于水质污染区及地方病区水质监测,其水质测定项目可依照详细污染源(生活、工业、农业、放射性、酸雨)及地方病类型,分析测定不同物质成分、元素及微量元素。
3.3.5采样及送样:
采样容器、洗涤、采用、保存、送样等按照关于规范进行。
3.4地下水监测:
地下水温监测可与水位测量同步进行,测水温时,应同步测气温,容许误差不超过±
0.1℃。
4、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整编与分析
4.1地下水动态监测点统一编号
为将观测资料存入“动态数据库”,应对观测点按统一规定进行编号。
4.2地下水水位资料整编与分析
4.2.1地下水水位资料整编
地下水水位年报表为整编基本资料,内容涉及基本状况、水位标高、水位埋深、每月及年内水位特性值(最高、最低、平均),水位变化过程曲线、影响因素分析、平均值普通取算术平均值,变化较大、资料残缺采用加权平均值及插补法计算。
4.2.2地下水水位资料分析与整顿
涉及:
代表性监测点地下水水位动态及影响因素综合图表。
分析近年地下水水位动态类型、变化幅度、变化趋势。
编制枯、丰水期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及等水位线图,并拟定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范畴。
编制当年末与上年末同期水位变化值分布图,表达出上升区、下降区及其变化值。
4.3地下水水量监测资料整编与分析
4.3.1地下水水量监测资料整编
编制单井涌水量年报表、单井涌水量调查登记表,泉流量登记表等。
编制开采量调查汇总表,内容涉及:
每眼井每月开采状况、灌溉状况等。
4.3.2地下水水量监测资料分析
编制井、泉水量变化过程及影响因素综合图表,按行政区或水文地质单元开采模数分区图等。
4.4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整编与分析
4.4.1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整编
编制水质监测资料登记表,实际材料图。
4.4.2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分析
编制代表性水化学组分或某些元素含量动态曲线图及影响因素综合图表,编制水化学类型及矿化度分布图。
4.4.3地下水水质评价:
以某种用途水质原则为评价原则,如GB5749等,按不同指标进行评价,涉及对地下水污染评价。
4.4.4地下水质量评价
地下水质量评价普通按GB/14848-93地下水水质量原则中Ⅲ类水原则,采用单因子浓度法对重要离子检出及超标状况进行评价。
4.4.5地下水质保护
依照地下水质量评价成果,分析导致超标有毒有害物质来源,途径、迁移和富集演化趋势,提出防治建议办法。
4.5地下水水温监测资料整编与分析
4.5.1地下水水温监测资料整编,可与水位监测资料一起编成报表,内容相似。
4.5.2地下水水温资料分析,编制水温变化及影响因素综合过程线,分析其有关关系,依照水温变化特性,分析判断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地下水与地表水补、排关系等。
5、地下水水情预报
5.1地下水水情预报是依照已知监测资料按一定数学模型推算将来地下水位、水质变化。
涉及都市和区域,普通每年一次。
5.2地下水水情预报内容和形式
涉及文字阐明,基本状况登记表及预报成果分区图。
5.3预报成果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由各级政府向关于部门发布。
6、报告编制
地下水动态监测报告,重要根据监测资料及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编制,分年度报告和阶段(五年)报告,报告提纲(附录B)
三、地质灾害监测
1、地质灾害重要类型
所谓地质灾害是指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导致危害。
四川常用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面开裂、地下水疏干等等。
其中前三者是最常用,现就其监测作出简要简介。
2、崩塌、滑坡监测
2.1崩塌滑坡监测目:
为理解和掌握崩塌滑坡演变过程,及时捕获崩滑灾害特性信息,为其稳定性评价、危害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设计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根据。
2.2崩塌滑坡监测办法:
崩塌滑坡均属斜坡岩土体变形、运动,总是以岩土体变形、开裂开始,因而监测办法相似,常用监测办法有大地形变位移测量、裂缝位移测量,宏观地质调查法及斜坡仪表监测法等。
2.3大地形变位移测量
大地形变位移测量是对整个变形斜坡测量,通过定期测量理解滑坡变形体位置及变形速度变化等。
2.3.1观测网布置
沿也许滑坡主滑方向和垂直主滑方向各选三条以上观测线,观测线两端均置于外围稳定岩土体之上,形成稳定照准点(或仪器安放点),而纵横观测线形成变点即为滑体观测点,每个观测点均用木桩固定,照准点或仪器安放点用木桩水泥砂浆固定(图)。
2.3.2观测记录
观测采用经纬仪,对各观测点纵横位移进行观测。
观测时间间隔可10天至半年一次,应依照变形快慢或雨季、旱季而定,观测成果应以表格形式详细记录。
2.3.3资料整顿与分析
2.3.3.1资料整顿
上述记录资料可整顿成两种图件。
1)斜坡变形矢量图
a.斜坡变形水平位移矢量图
b.斜坡变形垂直位移矢量图
2)重要观测点变形曲线图
2.3.3.2资料分析
依照斜坡变形水平、垂直位移矢量图可理解滑坡空间变形特性,是整体性,还是分块性,不同部位变形大小、稳定性及也许滑动特性(是高速,还是缓慢)。
依照重要观测点变形曲线图可理解滑坡在时间上变化特性,是缓慢蠕滑还逐渐加速,也许迅速滑移等。
2.4斜坡开裂变形观测
2.4.1地表裂缝简易观测
在斜坡变形重要裂缝两侧,布置若干成对观测桩点,间距10~20m,短期用木桩,长期用水泥桩,桩中心钉上铁钉作量测照准用,对于完岩层裂缝,可在两侧刻记号,定期对每对桩间距离进行观测,时间间隔普通7~30天,变形加速时(或雨季)可加密至1~3天,对观测成果应详细记录,依照裂隙变形加速状况作出临滑(塌)报警。
2.4.2斜皮深部变形简易观测
在斜坡变形体纵横断面上打5~6个钻孔,孔深不不大于预计滑动面3~5m,钻孔插入直径5cm硬质塑料管,孔壁与塑料管之间用粗砂填实,用端系球形重锤测绳放入管内,直抵孔底,测绳另一端固定在孔口,当斜坡深部某一位置变形,即将塑料管剪弯或剪断,拉动提高测绳,重锤将在变形处卡住,记下测绳读数,即可理解滑动面埋深。
2.5宏观地质调查法
宏观地质调查法是用常规崩塌、滑坡变形形迹追踪调查,进行人工巡视,并调查访问本地群众,理解崩塌、滑坡浮现微细变化,时间可安排在汛前或汛期。
2.6斜坡变形仪表监测法
依照前述观测原理和办法,应用当代电子技术和遥测技术,研制出某些观测仪器:
涉及测量地表位移变形、地下(通过钻孔)变形、压力、水位等仪器、设备:
如四川环境地质灾害研究所研制全自动岩土体边坡稳定性监测系统等。
3、泥石流简易监测
3.1泥石流监测目和任务:
为获取形成泥石流固体物源、水源变化状况,为泥石流预测、预报和警报提供根据。
3.2物源监测
物源监测内容涉及:
1)形成区内松散土层堆积分布、面积、体积变化;
2)形成区和流通区内滑坡、崩塌体积和近期变化状况,观测与否有裂隙产生及裂缝宽度变化等。
3)形成区内森林植被增减状况,耕地面积和水土保持状况等;
4)断裂破碎带分布、规模及变形破坏状况等。
3.3水源监测
除对降雨量及其变化进行监测、预报外,重要是对地区、流域和泥石流沟内水库、堰塘、天然堆石坝、堰塞湖等地表水体流量、水位、堤坝渗漏水量、坝体稳定性及变化进行观测。
3.4泥石流活动监测
重要在流通区内观测泥石流流速和流位(顶面高标)、计算流量。
3.4.1观测准备工作
1)建立观测标记:
在预测、预报基本上,对那些近期也许发生泥石流沟谷,选取不同类型沟段(直线型、弯曲型),划定100米沟段长度,在上、下游断面处作好标记,测定沟谷横断面图。
2)拟定观测时间,泥石流活动时间短,普通几分钟至几十分钟,故自开始至结束需每分钟观测一次,并注意开始和高峰、结束时间。
3.4.2流速(Vc)观测
1)浮标法:
在测流上断面以上抛草把、树枝等,观测其通过上、下断面时间(t1,t2);
2)阵流法:
记录龙头进入和流出断面时间(t1,t2);
3)流速计算:
100
Vc=————(米/秒)
t2-t1
3.4.3流位观测
在沟谷西岸已建标尺上,读出两岸泥石流顶面高程。
3.4.4流量计算
Qs=Vs×
As
式中:
Qs—泥石流流量(m3/s)
Vs—泥石流流速(m/s)
As—断面面积(m2)
3.5泥石流预测
3.5.1预测根据:
根据上述监测资料分析理解:
1)固体物源积累限度,水源大小;
2)沟谷发育阶段、暴发泥石流频率。
3.5.1.2预测成果
依照上述根据可定性预测泥石流暴发也许性及危险性,也许发生时间是1年~1。
3.5.2泥石流预报
泥石流预报是在泥石流预测基本上,选取那些极重度和重度危险地区或单条泥石流沟进行预报,对降雨型泥石流,预报泥石流暴发临界降雨值,然后依照地区气象预报降雨量大小对比,预报近期内泥石流发生也许性。
3.5.3泥石流警报
在泥石流沟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别别放置监测点,将泥石流形成,开始起动、流动等状况及时通过电话或无线电传送到监测预报中心,发出警报,以便主管部门组织危险区人员及时撤离。
4、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地面开裂监测
地面塌陷、地面沉陷、地面开裂也许由地下岩溶塌陷、地下水疏干、地下采空区变形新近堆积土压缩及地质构造活动等因素引起,可根据区域地层岩性、人类工程活动及地质构造等状况来判断,其监测对象仍为地面变形即地面高程变化、地面裂隙相对位移及地面建筑物开裂变形等。
因而其监测办法仍可采用前述监测崩塌、滑坡有关办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