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a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269745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a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a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a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a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a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aWord文档格式.docx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a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aWord文档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aWord文档格式.docx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6、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二、句子翻译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三、内容理解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引文选自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写的________一文,作者是著名的________家。

2.文中表现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

3、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菊:

牡丹:

莲:

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5、本文描写“莲”的语句形象、生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二句描写“莲花”的诗句

8.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3.橘逾淮为枳

一.加点字解释

1.晏子将使楚()2.臣请缚一人() 

3.为一书,使与书俱 

()4.吏二缚一人诣王()

5.齐人也,坐盗()6.缚者曷为者也()

7.橘生淮南则为橘()8.生于淮北则为枳()

9.何以也()10.其实味不同 

11.水土异也()12.入楚则盗()

13.寡人反取病焉()14.今民生长于齐不盗()()

1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二.句子翻译

1.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 

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

4.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三.内容理解

1.晏子在论辩中提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用意是什么?

答:

2.晏子以“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一句结束论辩,说说句中隐含的对齐楚两国的评价。

齐国:

楚国:

3.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出了晏子哪些值得人钦佩的品质或性格特点?

四.常识填空

晏子,名,字仲平,时期齐国政治家,以善于著称。

4.伤仲永

一、加点字解释

1、仲永生五年()2、未尝识书具()

3、忽啼求之()()4、父异焉()

5、借旁近与之()6、并自为其名()()

7、收族为意()8、自是指物作诗()

9、其文理皆有可观者()()10、邑人奇之()

11、稍稍宾客其父()12、或以钱币乞之()()

13、不使学()14、于舅家见之()()

15、泯然众人矣()

二、句子解释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6、泯然众人矣!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

“泯然众人矣!

1、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D.于舅家见之

2、《伤仲永》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著名文学家________(人名),他与、、、、、、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3、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诫人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5.周处

1、周处年少时(     )2、乃入吴寻二陆(   )()

3、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4、更若役,复若赋()

5、终为忠臣(    )6、或说处杀虎斩蛟(    )

7、诣太守,说如此()8、公输盘不说()

9、为一说,使与书俱()10、古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

11、则题名其上()12、何忧令名不彰邪()

13、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14、并皆暴犯百姓()

15、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

二、句子翻译:

1、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2、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3、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4、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5、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6、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7、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三、内容理解: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本文选自    时期     所著的《      》。

2、本文通过选择周处       和      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示了他的个性。

3、阅读本文后,你觉得周处最可贵的地方是:

                  

4、文中最能表现乡里百姓痛恨周处的句子是:

“”。

5、文章首尾周处发生的变化是从“        ”到“       ”,这样首尾叙写的作用是:

周处的转变也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行拂乱其所为()()4、曾益其所不能()

5、衡于虑,而后作()()6、然后知生于忧患()()

7、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选自,作者名,(朝代)人。

他的学说与孔子的学说合称为。

2、文章采用、的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

的观点。

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二段):

用句式,列举了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的事例,有力论证

道理。

第二部分(第三段):

从两方面论证经受艰苦磨炼的必要性,说明人处能激发斗志,而处于之中则使人丧失斗志。

3、本文指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以三个方面经受艰苦磨难。

其中,思想上要,

肉体上要,生活上要__________,行为上要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7.卖油翁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4、汝亦知射乎()

5、以我酌油知之()

6、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3、以我酌油知之。

4、吾射不亦精乎?

5、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卖油翁》作者是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家。

唐宋_______之一。

本文选自《》。

2、哪句话写出了陈尧咨的骄横之态?

3、“公亦以此自矜”表现了陈尧咨的性格特点,他所依恃的是“”

“”。

(后两空用原文回答)

4、哪句话表现了卖油翁从容自若的态度?

5、上文写了两件事,为什么详写老翁酌油而略写陈尧咨射箭?

6、写出文中能反映陈尧咨前后不同态度的两个句子。

(1)

(2)

7、“乃取一葫芦置于地……而钱不湿”这几句,以描写突出了卖油翁

,形象说明了的道理。

(后一空用成语回答)。

8.核舟记

1、为宫室、器皿、人物 (    ) 2、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

3、高可二黍许 (    )    4、尝贻余核舟一()

5、启窗而观 (    )()6、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7、佛印居右 (    )     8、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佛印绝类弥勒 ()   10、神情与苏、黄不属 ()

11、又用篆章一 ()12、通计一舟 ()

13、为人五;

为窗八 ()14、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16、东坡现右足()17、雕栏相望焉()

1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9、其船背稍夷()

20、细若蚊足()21、彼竭我盈,故克之()

22、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二、句子解释:

1、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4、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5、嘻,技亦灵怪矣哉!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8、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①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②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③通计一舟,为人五;

为窗八;

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1、上文出自朝写的一文。

2、“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两句运用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3、联系全文看,第②段末指出念珠历历可数,作用是:

4、上文第①、②段以为顺序,依次介绍了、部分。

5、作者赞叹核舟技艺高超,巧夺天工的一句话是:

“。

6、引文第③段运用了和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核舟的,赞美了。

9.黔之驴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蔽林间窥之()

3、憖憖然,莫相知()4、益习其声(    )     

5、稍近,益狎(     )6、荡倚冲冒,驴不胜怒(    )

7、断其喉,尽其肉,乃去()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10、计之曰:

“技止此耳!

”()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驴不胜怒,蹄之。

4、虎因喜,计之曰:

5、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

”因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本文的作者是朝的(人名)。

我们学过的他的文章还有:

》、《》。

2、作者写这则寓言故事的用意是:

3、上文对老虎的动作、心理描写很精彩,请写出你最欣赏的一句并加以点评。

例句:

点评:

4、本文所写内容可用这一成语概括。

10.黠鼠赋

1、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     

2、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   )(   )

3、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   )

4、卒见使于一鼠( )(   )    10、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

5、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    )    11、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

6、异哉,是鼠之黠也(      )    12、使童子烛之(    )

7、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   )13、举烛而索(   )

8、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14、扰龙伐蛟(    )

9、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     15、堕此虫之计中(    )

1、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

2、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

3、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

4、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5、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

6、异哉,是鼠之黠也!

                            。

7、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8、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9、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

聱聱,声在橐中。

“嘻!

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

童子惊曰:

“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向为何声,岂其鬼耶?

”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

“异哉!

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

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

乌在其为智也?

1、文中的“苏子”就是    朝    。

2、本文第一节叙述,写 ,第二节议论,分析了

,发出的感慨。

3、老鼠的狡猾主要表现在(用自己的话表述):

11.狼

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2、一狼径去()

3、一狼得骨止()()4、一狼仍从()

5、方欲行()()6、缀行甚远()()

7、而两狼之并驱如故()()8、以刀劈狼首()

9、顾野有麦场()10、眈眈相向()

11.盖以诱敌()12.止增笑耳()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3、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7、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8、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上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朝著名文学家。

2、上文细致地刻画了屠户的变化过程,赞扬了屠户的,

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3、文中揭示故事主旨的句子是:

4、上文中体现狼的狡猾的句子有:

①;

③。

5、上文中体现狼的贪婪的句子有:

6、结合上文内容,谈谈狡猾的狼为什么会被人劈杀?

12.王顾左右而言他

1、王之臣()

2、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3、比其反也()()()

4、士师不能治士()

5、已之()

6、王顾左右而言他()()

1、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2、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3、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4、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谓齐宣王曰: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

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王曰:

“弃之。

”曰:

“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

“已之。

“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

”王顾左右而言他。

1、本文选自《》一书,作者是(朝代)的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

后人也因此把这一学派的思想称之为“”之道。

2、孟子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从、、三个角度设问,从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一个的人。

3、面对孟子第三次发问,齐宣王为何“顾左右而言他”?

4、孟子发议论先从替朋友照料家眷的事说起,这种先从具体事例来说理的好处是

5、用自己的话说说“顾左右而言他”的含义?

13.公输

1、请说之  ( )( )    2、行十日十夜(    )

3、夫子何命焉为()        4、见公输盘()

5、公输盘不说(  )         6、吾从北方闻子为梯()

7、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     8、荆国有余于地( )

9、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     10、将以攻宋()

11、争而不得,不可谓强()()12、知而不争()

13、不可谓知类()()14、而至于郢()

1、夫子何命焉为?

                              

2、吾义固不杀人。

3、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公输盘为楚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