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6314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最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Word下载.docx

254022703215553472905561

反馈:

1、学生汇报,25270321547290

2、指名做的最快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圈的?

刚才这位同学说的这种方法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

二、交流共享

教学例4。

1、探索5的倍数的特征

(1)在自然数中,5的倍数有多少个?

(无数个)

我们不可能研究所有5的倍数,怎么办呢?

那我们就先来研究100以内的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吧!

(2)听清老师的要求,出示百数表

①像这样在百数表中用“△”圈出5的倍数。

②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将你的发现在小组中交流。

(四人小组,在组内交流并讨论。

你和老师圈的一样吗?

①出示百数表:

仔细观察5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②指百数表看看这位同学说的对不对?

你们的发现和他一样吗?

③刚才我们仅仅研究的是100以内5的倍数的特征,那100以上5的倍数也

有这样的特征吗?

谁能报一个数我们来试一试。

254是5的倍数吗?

100以内个位上是0或5的数就是5的倍数,100以上的数也是一样。

④现在你能对5的倍数的特征下一个结论吗?

⑤知道5的倍数的特征你能快速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吗?

271、375、240、235764300这是5的倍数吗?

2、探索2的倍数特征

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

5的倍数的特征)根据研究5的倍数特征的经验,请你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同学们说的对不对呢?

我们来验证一下。

(1)出示百数表,听清老师的要求

(2)奇数、偶数的认识

3、小结揭题: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1题。

谈话:

下面的数,哪些是5的倍数?

哪些是2的倍数?

哪些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学生交流,指名口答。

2.完成教材第33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举例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3的倍数的特征

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1.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昨天我们在百数表中发现了2、5的倍数的特征。

你能说出2和5的倍数各有什么特征吗?

今天我们要研究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揭示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1、大家觉得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

大胆猜猜看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猜测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2)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3整除。

请大家在书本的百数图上把3的倍数用○圈出来,看看我们的猜想对不对。

完成后:

现在大家觉得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与个位数字有关吗?

二、交流共享:

1、那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1)请每小组任意选择4个3的倍数,在计数器上拨出这些数,看看各用了多少颗珠子。

并填好记录表:

3的倍数

所用珠子的颗数

 

(2)请仔细观察记录表,你有什么发现吗?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汇报交流

引导:

数的某一位上是几,计数器的那一位上就拨几颗珠;

理解:

计数器上算珠的总颗数就是这个数各位上数的和。

 2、现在你们知道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了吗?

也就是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那么如果一个数不是3的倍数,这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会是3的倍数吗?

请大家找几个这样的数算一算,并将研究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1.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1题。

先同桌交流,再指名口答,并说说判断的依据。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第2题。

学生各自在有余数的算式后面画上记号。

汇报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四、课堂总结

1.谈话:

数学史很有趣的,数与数之间常常有着密切的联系。

阅读课本第34页“你知道吗”,再与同桌交流你的感受。

学生自主阅读后交流。

2.小结:

如果一个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否则就不是。

根据这个特征,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五、课堂作业

练习册24页二、三、四题。

质数和合数

1.经历探究、发现质数和合数的过程,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掌握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记住20以内的质数。

3.进一步体会探究数的特征的方法,培养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自然数如果以“是不是2的倍数”为标准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哪两类?

什么是偶数?

什么是奇数?

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对非零自然数进行研究,也要将它们分类,不过这次的分类标准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那么分成几类呢?

每一类叫什么名字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

1.教学教材第37页例6。

(1)写出下面各数的所有因数。

学生独立填空并汇报。

(2)指名说一说这几个数各有多少个因数。

提问:

如果把这6个数按因数的个数分成两类,你打算怎样分类?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汇报。

(3)指名说出分类方法,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意见并让学生讨论:

哪一种分类法更能突出每一类数在因数个数方面的共同特点?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对每种分类方法进行点评,只要合理都应给予鼓励。

为了突出每一类数在因数的个数方面的特点,我们就把这六个数分为两类,一类是只有两个因数的,另一类是不止两个因数的。

学生在小组里对这几个数进行分类,集体汇报。

(4)指出:

2、3、5这几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像这样的数叫质数(或素数)。

6、8、9这几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像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5)谈话:

非零自然数中,最小的是1。

1的因数有几个?

它是质数吗?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1的因数只有1个。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完成教材第37页“试一试”。

我们了解了质数和合数的意义,那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呢?

(找出一个数所有的因数,再根据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作出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共同评议。

你为什么认为7是质数,4和10是合数?

指名口答。

把这一道题和例1结合起来看一看,10以内的数中有哪几个是质数?

说给同桌听。

10以内的质数有2、3、5、7,大家要熟记。

1.完成教材第3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你是根据什么来区分11~20各数中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的?

强调:

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这些常用的质数要记住。

2.完成教材第39页“练习六”第2题。

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你打算用什么方法判断这些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数、合数和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知道了自然数还可以分成质数、合数和1。

分解质因数

1.理解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培养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组合作中积极与他人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理解并掌握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掌握合数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数和合数,谁来说说什么叫质数,什么叫合数?

学生反馈。

2.提问:

1~20的自然数中,哪些是质数?

哪些是合数?

指名学生口答。

3.谈话:

前面的知识大家掌握得很牢固,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和大家玩个游戏:

把一个数32分成几个数连乘的形式,连乘的因数越多你就赢了(因数不能是1)。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游戏,启发学生初步发现规律。

4.小结:

合数可以用几个比本身小的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连乘式子里的因数都是质数的情况。

1.教学例7。

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例7。

讨论:

在算式5=1×

5、28=4×

7中,哪些数是5的因数?

哪些数是28的因数?

在这些数中,哪几个数是质数?

学生讨论交流。

汇报:

1和5是5的因数;

4和7是28的因数;

在1、5、4、7中,5和7是质数。

5是哪个数的因数?

(5是5的因数)它又是质数,我们就可以说5是5的质因数。

1也是5的因数,1是5的质因数吗?

(不是)为什么?

(它不是质数)

2.教学例8。

刚才的游戏中,把32写成了5个2连乘的同学赢了,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动手写。

学生可能会用不同的方法找质因数,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为了一个不漏地找出它的质因数,我们可以用塔式分解法来分解30。

出示例8,学生独立填空。

指名学生口答思考过程。

我们可以先想:

30等于2乘15,15不是质数,继续把15分解质因数,15等于3乘5。

为什么15还要继续分解?

(15是合数)观察塔式分解式和算式,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分解质因数。

(板书课题:

分解质因数)

什么是分解质因数?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

1.完成教材第38页“练一练”。

你能把6和14分解质因数吗?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口答,交流时说说自己是怎样找一个数的质因数的。

2.介绍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

这里的每组数都很相似,稍不留神就会出错。

因此我们在做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读题,细心分析,严格按要求去做。

3.完成教材第40页“练习六”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在小组内交流:

等号左边的数都是偶数吗?

是不是所有大于2的偶数都能写成两个质数之和?

这个问题是数学上有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请认真阅读“你知道吗?

”读完后与同桌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解质因数,学会了把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可以用塔式分解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体会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掌握找两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方法的探索过程。

6的因素有();

8的因数有()。

说说怎样可以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1.教学例9。

(1)出示例9。

(2)哪种纸片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呢?

在小组中试一试,拼一拼。

小组进行操作活动。

(3)汇报交流。

为什么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能正好铺满呢?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12÷

6=2,18÷

6=3,长方形的长和宽都是6的倍数。

4=3,18÷

4=4……2,长方形的长不是4的倍数。

(4)讨论:

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小组讨论。

交流汇报各自的想法。

指出:

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就能铺满。

(5)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的数有哪几个?

(1、2、3、6)

(6)揭示概念。

1、2、3和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7)12和18的公因数有几个?

任何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吗?

4是12和18的公因数吗?

两个数的公因数必须既是第一个数的因数,又是第二个数的因数。

2.教学例10。

(1)出示例10。

(2)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

最大的公因数是几?

能试着找一找吗?

小组活动,各自说说自己方法。

(3)汇报交流方法:

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4)小结。

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是4,4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5)用集合圈表示。

两个数的因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

出示集合圈图。

说一说,哪些数是8的因数?

哪些数是12的因数?

哪几个数是8和12的公因数?

1.完成教材第42页“练一练”。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

让学生先在表中圈出18的因数,再圈出30的因数,最后找出18和30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指导学生同桌合作完成第2题。

指名读题,并让学生说说题目的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后,在班内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七”第1题。

独立完成,指名展示并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七”第3题。

学生读题,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班内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