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地理计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076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类地理计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类地理计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类地理计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类地理计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类地理计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类地理计算.docx

《四类地理计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类地理计算.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类地理计算.docx

四类地理计算

(时间:

45分钟,满分:

90分)

一、单项选择题

[2013·深圳模拟]下图表示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落时刻与日照时数(阳光实际照射地面时数)之间的关系,完成1~2题。

1.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D.丁

解析:

6月22日,南半球昼短夜长,日落时间在18时之前,图中丁地16∶30日落,昼短夜长。

答案:

D

2.甲地日照时数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B.昼夜长短

C.海陆位置D.天气状况

解析:

甲地昼长为21小时,乙地昼长为18小时,但甲地日照时数小于乙地,说明甲地阴天较多,是天气状况的影响所致。

答案:

D

[2013·临沂模拟]李先生选择了北栋一楼的一套住宅(图甲),房子朝向正南,南栋楼房高20米。

图乙是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

读图完成3~4题。

3.要确保李先生的住房全年正午都有阳光照射进来,两栋楼房的间距至少应有(  )

A.20米B.25米

C.35米D.40米

解析:

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7度8分,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30度,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楼房间距=20/tan30°米≈35米。

答案:

C

4.若该地日影最短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30分,则该地具有的一般地理特征是(  )

A.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B.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大

C.自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D.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解析:

日影最短为地方时12时,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30分,相差30分钟,经度为7.5度,则该地经度为112.5度;该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为77度8分,则该地纬度在北回归线以北12度52分,该地纬度为北纬36度18分。

从经纬度位置来看,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

A

[2013·北京东城区期末]读图,完成5~6题。

5.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

A.S1=1.5S2B.S1=S2

C.S1=0.5S2D.S1=2S2

解析:

本题考查经纬线距离的计算,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其距离相差约110千米,而同一条纬线上,经度相差1°,其距离为110乘以该地纬度的余弦值,A、B两地距离为110×180×cos60°=9900千米,A、D两地距离为110×60=6600千米,则S1=1.5S2,故选A选项。

答案:

A

6.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

A.1次B.2次

C.3次D.4次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和昼夜变化,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即晨昏线经过A、C两地,若图示中A、C两地间为白昼,此时太阳直射点一定位于北半球某个纬度,但并未到达北回归线,由所学知识可知,A、C所在纬线(60°N)一年中昼长最长为18小时29分钟,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但此时A、C所在纬线昼长为18小时,故此时太阳直射点不位于北回归线;由于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是进行回归运动的,一定有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该纬度。

若图示中A、C两地间为黑夜,此时太阳直射点一定位于南半球某个纬度,同理,一定有两个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该纬度,所以一年中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的情形共有4次。

答案:

D

下图为某地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

百帕)。

读图,完成7~8题。

7.此时甲地的风向为(  )

A.西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东北风

解析:

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由图可知,甲地南侧为高压,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又该地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左偏,故甲地吹东南风。

答案:

B

8.甲、乙两地的气压值可能为(  )

A.1024 1008B.1026 1000

C.1028 1003D.1025 1003

解析:

据图可以看出,相邻等压线的差值为4,甲地气压值范围为1024~1028,乙地气压值范围为1000~1004,根据选项即可判断出D选项符合要求。

答案:

D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两地理兴趣小组3月21日在图示地区宿营。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

读图,完成第9题。

9.图中⑤地海拔高度可能为(  )

A.80米B.250米

C.390米D.420米

解析:

由图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00米,可判断图中等高距为400米。

⑤地可能位于一岛屿之上,该岛屿外围等值线为海岸线,内侧等高线为400米,⑤地海拔介于400至800米之间。

答案:

D

[2013·石家庄模拟]下图示意江苏、陕西、西藏2008年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构成(a、b、c分别为三次产业的产值),读图完成10~11题。

10.关于三省区产业结构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丙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说明甲、丙的经济较乙发达

B.乙第一产业比重最小,是因其二、三产业发达,产值高

C.丙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说明丙工业最发达

D.丙第一产业产值约为甲的10倍,说明丙农民人均收入高

解析:

从各省三次产业的产值分析可知,图甲为西藏,图乙为江苏,图丙为陕西。

甲、丙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但产值低,甲、丙的经济较乙落后;江苏第一产业比重最小,是因其二、三产业发达,产值高;陕西第二产业比重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较落后,但工业最发达的是江苏省;人均收入和人口总数有关,不能单纯从第一产业产值判断。

答案:

B

11.据2008年人口统计,乙省区的人口死亡率高于丙省区,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B.居民的营养水平较低

C.老年人口比例较大

D.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较多

解析:

江苏人口死亡率高于陕西,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的结果。

答案:

C

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常造成重大影响,例如城市化的进程大幅度改变了原有的水文生态。

专家学者在进行城市化、下水道普及率以及径流量的相关分析研究时,将三者之间关系归纳如下图。

读图,完成12~13题。

1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 ②相同的城市化程度之下,下水道普及率愈低,径流量愈大 ③下水道普及率与径流量呈负相关 ④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

读图可知,图中同一数字表示径流量相同,所以相同的径流量下,城市化程度愈高,下水道的普及率愈低;相同的下水道普及率之下,城市化程度愈高,径流量愈大。

答案:

C

13.依据该模式推论,某都市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90%,下水道普及率为80%;则2000年的径流量约为1970年的多少倍(  )

A.1B.2

C.3D.4

解析:

根据题意,某都市197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20%,下水道普及率为40%,图中数字为2;2000年时城市化程度为90%,下水道普及率为80%,图中数字为6;所以2000年的径流量约为1970年的3倍。

答案:

C

下图中的甲图是某城市行政边界的划分资料,该区有3个行政单元,分别为城西区、城北区和城南区。

乙是同地区都市计划分区与地价的网格式资料,丙是网格代码。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

城西区12000人、城北区有19000人、城南区有15000人;已知甲都市计划分区人口,依其土地利用类别(商业、住宅、工业),按3∶5∶2的比例而定(同一土地利用类别每一方格人口数量相等)。

阅读资料完成14~15题。

14.在GIS软件中将人口资料与甲的行政区图层结合后,转换为乙的网格式资料,则丙中网格代码1的人口为(  )

A.2500人B.3450人

C.4500人D.3000人

15.某超市决定在城西区设立新分店,只考虑地价和人口数量,则最佳设立地点的网格代码是(  )

A.10B.6

C.13D.1

解析:

由题意分析,丙中网格代码1为商业区,其人口数量为

×[

×(12000+19000+15000)]=3450。

故第14题选B。

第15题,超市在城西区设新分店,最佳设立地点应是地价低,人口数量多的地区,故应选A。

答案:

14.B 15.A

[2013·武汉测试]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地貌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虚线表示不可见。

读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P等高线的数值为(  )

A.712米B.713米

C.714米D.715米

解析:

等高线地形图为投影图,虚线表示不可见,可知该地应该为底部和上部较大,中间较小的一种地貌类型,结合“我国西北地区常见地貌”,可判断该种地貌为风蚀蘑菇。

根据等高线的定义及图示地貌特征,可知P等高线的数值应为715米。

答案:

D

17.图示地貌形成原因是(  )

A.岩浆喷发冷却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D.流水作用

解析:

根据上题的分析可知,风蚀蘑菇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是由风力侵蚀形成的。

答案:

B

[2013·云南玉溪考试]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

读图完成18~19题。

18.图中P~Q两地间有一座桥梁,该桥和其下溪谷的高差最接近(  )

A.20米B.40米

C.55米D.110米

解析:

P、Q两地高程都是100米,图中等高距为50米,据图分析可知,P~Q桥与其下溪谷的高差应大于50米,小于100米。

答案:

C

19.当地环保部门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量,发现高浓度的农药残留。

这些农药最有可能来自下列哪一个地区(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走向判断河谷的位置,由于等高线向东南方向弯曲,说明图中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则可判断出高浓度的农药残留最有可能来自乙地区。

答案:

B

20.[2013·湖南五市十校联测]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图中等高距为200米。

图中a处和b处的海拔可能分别是(  )

A.100米 250米B.500米 250米

C.100米 350米D.500米 350米

解析:

河流流经地区为河谷,河谷处等高线向高值处凸出,且等高距为200米,则可以确定a处海拔为500米;根据等高线的“高高低低”原则,可以判断b处的海拔范围为100~300米。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