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6048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三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专题复习Word文件下载.docx

赵匡胤为防止武将篡权,用“杯酒释兵权”的办法解除了将领兵权,重用文官,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4、元朝: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对西藏(设立宣政院)、台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台湾)等边疆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5、明朝:

为加强君主专制,1)在地方废除行省制度,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军政。

2)在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3)设置厂卫等特务制度,监管臣民。

4)思想文化方面实行八股取士。

5)朱棣还迁都、削藩。

6、清朝:

为加强君主专制,1)雍正时期设军机处,使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

2)还大兴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思想,阻碍社会发展。

巩固统一的措施:

A)清政府前期1683年统一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B)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

C)册封班禅达赖,1727年设驻藏大臣,有效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D)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的管理。

E)还有土尔扈特的回归。

清朝对其境内实行了有效的统治,其版图奠定了今天祖国疆域的基础。

五、历代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1、西周:

分封制:

周代把王都附近的地区由周王直接统治,称为王畿。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先后分贝封赐给宗室、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1)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2)向天子缴纳贡品。

3)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分封制确立了周王的权威,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周成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强盛国家。

2、秦朝:

郡县制:

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3、元朝:

行省制度:

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管辖。

4、明朝:

三司制:

地方设置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都指挥司分管行政、司法、军事。

六、中国古代大一统主要王朝的疆域:

秦朝疆域:

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到南海

清朝疆域: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以西,北接西伯利亚,西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到大海,东南包括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达南海诸岛。

七、历代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西藏:

(1)唐蕃关系: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密切了唐与吐蕃的联系。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唐蕃“遂和同为一家”。

(2)元朝:

元朝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归属中央。

(3)清朝:

顺治时封六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称号;

康熙时封六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称号,雍正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管辖。

(4)新中国: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胜利完成,农奴制废除。

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

2、台湾:

古代管辖:

①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琉球)。

②清朝前期: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统一了台湾,第二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台湾与大陆的三次分离:

1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入台湾,侵占台湾38年。

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21895年《马关条约》规定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台湾从此沦为日本殖民地50年,1945年回归。

③1946年内战爆发。

经过三年解放战争,蒋介石败退台湾。

中共中央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

①1978年后,中共中央逐渐形成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②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构想。

③1990年海基会成立,1991年海协会成立,1992年两会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1993年汪辜会谈,1987年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三世八年的状态被打破;

1995年江泽民八项主张提出。

八、中国民族关系:

1、中华民族形成:

原始社会后期,黄河流域的炎黄部落逐渐构成华夏族的主干华夏族从黄河流域农业区发展起来,在与周围各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壮大,秦汉时期形成汉族,后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主体。

2、历代民族政策:

(1)唐朝:

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天可汗)说“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与吐蕃和亲:

派文成公主入藏;

金城公主入藏,尺带珠丹上书唐蕃“和同为一家”。

(2)两宋:

以议和方式维持长期的和平局面用岁币求得安定。

清政府在民族政策方面恩威并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国策,先后建立了5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3、少数民族代表:

辽耶律阿保机、西夏皇帝元昊、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蒙古族的铁木真和忽必烈;

满族的努尔哈赤、康熙帝等;

九、中国历代对外政策:

1)古代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

1、秦汉时期:

中国文明远播四方,具世界影响。

(汉朝丝绸之路)

2、唐朝:

唐朝鼓励对外交流。

都城长安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商业大都会,也是世界性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中国成为东亚文明的辐射源,在世界上产生重要影响。

3、元朝:

元朝疆域辽阔,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

4、明朝:

开展积极的主动外交。

郑和七次下西洋。

5、清朝:

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开始落后西方。

2)晚清政府的被迫开放: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

1、《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

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

2、《北京条约》中增开天津为商埠:

3、《马关条约》中开放:

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3)现代中国主动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兴建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1980年,中央首先批准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深圳称为“一夜崛起之城。

”1984年开放沿海14个城市上海、福州、宁波等。

1985年开放沿海开放区:

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厦漳泉地区。

1988年设立海南经济开放区。

1990年设浦东开发区。

第二单元中国经济

一、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

原因(自然条件优越;

政府重视;

战乱较少;

北民南迁,带来了技术和劳动力)

1、秦汉以前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主要农作物粟。

2、东汉以后,北方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及先进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南朝时南方经济得到开发;

3、宋代:

从越南引入的水稻优良品种,逐渐得到推广;

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这时,中国农业经济的重心已经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经济中心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全形成。

二、农村土地问题:

中国各阶级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与实践:

1、资产阶级:

同盟会政治纲领:

“平均地权”

2、(1950-52年底)土地改革: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1953-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建立农业合作社。

(废除农民土地所有制,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

4、1958年农村大办人民公社,破坏了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土地集体所有制)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农民:

1、秦末陈胜吴广起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2、李自成起义(1628-1645)。

3、太平天国运动(1851-64)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

4、义和团运动:

反“洋教”斗争成为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导火线。

举起“扶清灭洋”的旗帜。

四、历史上的治世与人物:

1、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2、贞观之治:

唐太宗3、开元盛世:

唐玄宗—原因:

唐朝的统治者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完善规章制度,重用人才,采取措施恢复发展经济,缓和社会矛盾,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4、康乾盛世:

康熙、雍正、乾隆

第三单元中国思想文化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

1、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

(1)春秋战国:

①创立:

春秋晚期孔子创立,他提出“仁”的学说。

“仁”者“爱人”,仁包括一切美德。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要求用道德感化仁,用礼仪规范人。

希望统治者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②发展:

战国时期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主张国君实行“仁政”,与民轻徭薄赋。

(2)秦朝:

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受到排斥。

(3)西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

一直持续到清朝灭亡,达两千多年。

(原因:

儒学一方面要求维护君主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要求君主体察民情,爱护百姓,实行仁政)

(4)明清:

采取八股取士,培养为统治者服务的奴才,压制思想,摧残了文化。

(5)近代: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冲击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如新文化运动等。

2、思想解放潮流:

(1)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的“百家争鸣”:

①背景:

战国士人非常活跃,是各国改革的主要参与者,自诩“以天下为己任”。

关心国家治理和社会安定,许多学派代表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②代表:

儒家:

孟子、荀子墨家:

墨子“兼爱”和“非攻”道家:

庄子,无为而治;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法家:

韩非子,主张法制,反对空谈仁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2)近代的思想解放:

——学习西方的物质文明、政治制度、民主科学

①洋务运动(洋务派):

以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中心

②维新变法(维新派):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③辛亥革命(革命派):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④新文化运动:

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追求民主科学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

(3)现代的思想解放: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划时代的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

强调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特区姓社不姓资,发展才是硬道理。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改革的继续发展。

(4)世界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

①文艺复兴:

兴起:

(14——16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城市兴起,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

实质: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代表:

文学先驱:

但丁《神曲》画家:

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②启蒙运动:

——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高潮:

18世纪在法国形成高潮

主将:

伏尔泰(开明君主制);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的学说、天赋人权论);

卢梭(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思想)

旗帜:

“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科学”

意义:

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思想;

为法国大革命锻造了思想武器;

影响到欧美、东亚国家的革命运动。

(5)中国20世纪的四大理论成果:

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

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将解释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都是其内容。

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中共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③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实事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其内容。

中共十四大,确定邓小平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二、中国古代科技成果:

1)农业: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秦汉以来北方农业生产经验,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农书。

2)手工业:

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

3)建筑:

隋朝的赵州桥,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

唐长安大明宫;

故宫的建造。

三、中国古代史学:

汉朝司马迁《史记》和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的抗争探索

一、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的演变: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949)

(1)1842年《南京条约》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5年《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3)1901年《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4)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结束

2、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1949-1956新民主主义国家

3、社会主义社会: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近代列强对华侵略:

(一)近代前期:

名称

时间

内容

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赔2100万银元;

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

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北京条约》开放天津;

割九龙司;

赔款等

中国社会半封建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边疆危机(收复新疆)

1875-1878

《中俄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中国西部边疆遭阿古柏和沙俄的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

赔2亿两;

设厂;

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

《辛丑条约》赔4.5亿两;

镇压反帝斗争;

拆毁大沽炮台,北京三海关一带驻兵;

设外国使馆区。

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

(二)近代后期:

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

1、开始:

1931年,日本悍然向沈阳的中国驻军发动攻击,制造“九一八”事变。

局部抗战开始。

2、扩大:

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全面进攻:

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全民族抗战开始。

4、失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2日签订投降书。

(三)香港问题的形成与解决:

1、形成:

(1)1840年,《南京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1860年,《北京条约》中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3)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99年。

2、解决:

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的构想。

1984年发表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英双方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香港回到祖国怀抱。

紫荆花

二、中国近现代各阶级的探索:

1、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口号(自强、求富)

①兴起: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②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③内容:

以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为中心,兴办了许多近代企业军用企业(1861、1865、1866)和民用企业(1872),还组建了中国新新式海军。

另外创立新式学校(1862),派遣留学生。

④作用:

引进了一批技术,培养了一批人才,客观有利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起到抵制的作用。

由此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资产阶级各派别的探索之路:

(1)戊戌变法:

①背景:

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②领导人: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3主张:

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国家

4准备:

1895年公车上书(康、梁)(运动开始)

5经过:

百日维新1898年6月至9月(运动高潮)

6失败:

戊戌政变(除保留京师大学堂外,其余新法全部废除)(运动失败)

7意义:

既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也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也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辛亥革命:

①领导者:

资本主义革命派(孙中山)②主张:

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党派:

中国同盟会④指导思想:

“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⑤经过:

1911.10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

14省脱离清朝而独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⑥成果: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即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8局限性: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新文化运动:

(意义略)

①领袖:

陈独秀,代表胡适、鲁迅、李大钊②口号:

民主(德先生)、科学(赛先生)

③核心刊物:

《新青年》④前期内容: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

后期内容:

宣传马克思主义。

特别是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

3、中国无产阶级的探索:

(1)成功的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举行。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

②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并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帮助国民党建立黄埔军校。

共产党员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

北伐战争中,北伐军以共产党员叶挺指挥的第四军独立团为先锋。

③工农武装割据: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的第一枪。

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秋收起义:

1927年毛泽东领导。

后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工农武装割据”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928年井冈山会师。

④遵义会议:

1935年,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

在会上,批判了当时的军事领导人的左倾错误,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⑤在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在抗日战争中,积极开辟敌后战场。

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⑥抗战胜利后,努力争取和平和民主,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⑦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发动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被我粉碎,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随后三大战役消灭150万国民党主力,为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打下基础。

(2)成功探索: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

①过渡时期:

巩固政权(结束解放战争西藏和平解放是标志、发动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运动)

三大改造: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届人大: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最高权力机构。

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53-56)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四企业、三公路、二铁路、一桥)。

1960年冬,国民经济调整,国民经济逐渐好转。

③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容:

(1)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3)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集体领导。

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会议;

实现了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拨乱反正,标志着我国的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搞上去。

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⑤“一国两制”的构想:

1982年,为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即一国两制的构想。

1997、1999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⑥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3)探索中的失误:

(1927年陈独秀右倾错误在八七会议上解决)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失误及纠正:

错误:

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表现: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

影响与结果:

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纠正:

遵义会议

2)、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错误:

左倾错误。

1958年,出现了片面追求高速度的冒进倾向。

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破坏了我国的生产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1959年-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

1960年冬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经过五年的调整,国民经济逐渐好转。

3)、十年文革:

左倾错误

表现:

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对国内外形势的错误估计,1966年5月,毛泽东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纠正:

①林彪集团覆灭后,周恩来、邓小平努力纠正“文革”的错误,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国民经济发展。

②1978年,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打破了个人崇拜的精神枷锁,为划时代的转折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时间标志

1924年1月国民党一的召开

1937年国民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

目标

打倒列强除军阀

打败日本侵略者

形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重要成果

建立黄埔军校;

进行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合作,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破裂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国共合作破裂

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关系演变

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

第五单元世界近现代史

一、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

原因

开始标志

领导人

重要事件

文件

革命结束时的政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王朝统治的阻碍

1640年英国国会重新召开

克伦威尔

1688年“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罗伯斯比尔

雅各宾派专政(革命高潮)

《人权宣言》

资产阶级共和国

美国独立战争

资本主义发展受到英殖民统治阻碍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华盛顿、杰佛逊、富兰克林

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

《独立宣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