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5671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杂性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复杂性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复杂性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复杂性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复杂性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杂性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

《复杂性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杂性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杂性视角下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

文化遗产地一旦遭到破坏,其对该区域系统中的文化遗产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修复的。

因此,针对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创新研究对整个文化遗产地的保护、文化遗产本身的传承、当地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等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目前,我国旅游文化遗产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健全,文化遗产本身也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和学科体系,引入文化遗产地危机管理的新模式和概念可以为旅游文化遗产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立足于复杂性理论从整体的视角来看待文化遗产危机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前对旅游文化遗产的体系研究。

通过强调对旅游文化遗产地的实时信息监测和危机分析,有助于制定并修正旅游文化遗产地的发展战略,从而起到促进整个旅游文化遗产地管理的作用。

此外,本文从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对旅游文化遗产地的危机管理,将政府、社区、开发商等涉及群体有机结合,有利于增强其共同协作意识,将文化遗产地的危机管理落实到细节。

摘要

近年来,旅游的不断发展使文化遗产地面临着资源破坏、形象损伤等极大危机,严重威胁着文化遗产地自身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有力的旅游危机管理显得格外迫切。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文化遗产地已有研究的分析,通过复杂系统分析将复杂性理论适用到文化遗产地危机管理当中。

基于对遗产地复杂性特点的研究,本文对比分析了文化遗产地的现有管理模式以及其缺陷。

研究分析表明,文化遗产地旅游系统可视作自适应的复杂系统,其旅游危机具有自组织、动态演化等复杂性特点。

借此,针对文化遗产地危机管理的理念、模式、技术作了创新性研究,以期在未来达到对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的有效运作,在保护文化遗产资源的同时,维持文化遗产地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文化遗产地,危机管理,旅游管理,复杂性,大数据

ABSTRACT

Inrecentyears,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tourism,culturalheritagesitesarefacinggreatcrises,suchastheresourcesdestruction,imagedamage,etc.Theyseriouslythreatentheprotectionandinheritanceoftheresourcesinculturalheritagesitesandpowerfulmanagementsoftourismcrisesarerequired.Thepaperanalyzedthedomesticandforeignresearchofculturalheritagesiteswhileappliedthetheoryofthecomplexitytothecrisismanagementofculturalheritagethroughtheanalysisofcomplexsystem.Accordingtotheresearch,culturalheritagesitescanberegardedasadaptivecomplexsystermwhiletourismcrisescharacterizeasselforganizationaswellasdynamicevolution.Therefore,basedonthestudyofcharacteristicsofcomplexity,thepapercomparedandanalyzedthedeficiencyofthecurrentmodelsofculturalheritagemanagement,whilecameupsomeinnovativeideas,modelsandtechnologiesforculturalheritagecrisismanagement.Theresearchcanbebeneficialtotheeffectiveoperationofculturalheritagetourismcrisismanagementandprotectionoftheculturalheritageresource,whilemaintaining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ofculturalheritagetourism.

Keywords:

CuturalHeritageDestination,CrisisManagement,TourismManagement,Complexity,BigData

第一章绪论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国外研究综述

旅游文化遗产的研究是旅游遗产研究的一大重点,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共同关注。

国外有关文化遗产的概念提出较早,目前研究开展已较为广泛。

在理论分析上,JohnG.Robb(1998)以“文化遗产地”——英格兰西南地区的村庄和城堡为例,探讨了旅游发展与当地文化之间的联系[3]。

JinHuh(2002)探讨了文化遗产地弗吉尼亚历史三角旅游中游客满意度的情况[4]。

LaurieKroshusMedina(2003)以玛雅遗址为例,分析了旅游对当地玛雅文化的影响[5]。

StromaCole(2007)以印度尼西亚东部Ngadha村为例,从政府、游客和村民三个视角考察了其对当地非物质遗产旅游开发的态度差异[6]。

WantaneeSuntikul(2013)等以老挝世界文化遗产地琅勃拉邦为例,认为过度的商业化破坏了古镇的氛围和特征,有形遗产的保护不力会威胁到无形遗产的生存,并且破坏遗产地的真实性和完整性[7]。

此外,一些学者还构建了相关的研究模型,如AthinodorosChronis(2005)运用约翰逊文化环理论构建了一个共建的文化模型[8]。

虽说在旅游中涉及危机管理的研究目前也较多,但开展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相关分析的仍很有限。

1.1.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在旅游文化遗产管理的研究方向已经相对广泛,范围从对理论探讨跨越到科技应用,目前已取得了很多成果。

陈淳等总结了不同国家文物保护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现状对存在问题作了比较和探讨,强调健全法制和加强公众教育对遗产保护的重要性[9,47]。

郑易生提出自然文化遗产具有存在价值、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现实的经济价值,并分析了它们的关系和所存在的问题及认识误区[10,47]。

阮仪三等分析了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认为保护面还需要拓宽和深入,内容也应更加填充[11]。

陈建明等则开展了对我国博物馆与无形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的研究[12]。

罗佳明研究了我国遗产可持续化发展的组织体系构建[13]。

童登金从完善立法、建立机构、保障资金等方面对加强遗产保护管理进行了研究[14]。

董卫等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作了介绍,并以镇江西津渡历史街区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15]。

闫泓竹基于自组织理论,探讨了文化遗产地的管理模式[16]。

就内容而言,在文化遗产地方向关于危机管理的文章相对较少,但近年来重视度攀高。

1.2研究内容

目前有关于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的研究已越来越多,更多的学者开始重视遗产地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危机情况。

本文立足于复杂理论,通过文献法、对比分析法和案例法来对遗产地常见的危机进行分析。

根据现有危机管理的不足之处,本文从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支持技术三个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合理的管理创新建议。

文章分为6部分,即:

第一章,绪论。

介绍本论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综述当前国内外研究历程,简单概括主要思路、方法和内容。

第2章,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危机与管理现状。

简要介绍当前文化遗产地所面临的旅游危机,并分析现有管理的方式与不足。

第3章,基于复杂性的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理念创新。

分析遗产地旅游中的复杂问题,将复杂性理论作为管理理论的创新点应用到现有模式中。

第4章,基于复杂性的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模式创新。

基于复杂性特点,应用新复杂管理模式到现有管理中,借鉴其他行业管理的成功经验。

第5章,基于大数据的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技术创新。

了解当前的时代特征,积极应用新兴技术到危机管理的实践中。

第6章,结论与展望。

第2章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危机与管理现状

2.1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危机

有关危机的研究已有若干年历史,但危机的定义在当前仍不断受到争议。

从系统的角度,某一个危机的突发往往并不如表面上的偶然,而是由许多机制和因素的驱动和影响。

这也因此使危机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并分为的多种类型。

旅游危机作为危机在特定的旅游场景中的表现,受到各旅游因素的影响,除了危机本身的特点而外,也表现出了其在旅游方面的特殊性质。

2.1.1危机类型

由于旅游中各环节的构成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影响,旅游危机的概念十分宽泛,可以细分为多种不同的危机类型。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由于旅游业自身的敏感性和波动性特点,旅游主体、客体和载体都容易受到来自社会等多方面宏观情况的影响,并带来不同类型的旅游危机。

因此,旅游危机从宏观角度可被归纳为:

自然危机、社会危机、经济危机、文化危机等等[17]。

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完整的旅游活动由吃、住、行、游、购、娱等六个要素组成,这六个过程中都极有可能突发旅游危机,同时,也使旅游危机呈现出不同类型。

以莫高窟遗产地为例,地区的设施设备服务不到位而引发的突发事故,如游客受伤或游客投诉等,都可以被归为旅游危机。

此外,各环节中不同对象间、不同职能部门间的相互作用也极有可能造成旅游危机,如旅行社与交通部门之间的小小沟通问题,就可能延伸成更严重或更复杂的旅游危机。

从系统的角度出发,本文更趋向于将旅游危机放在内在和外在系统中来看待。

旅游活动中由政治、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外在因素所引起的旅游危机,可将其视为外在旅游危机。

而在旅游内在系统的各环节中由人员、交流、资源等引起的危机则视为内外旅游危机。

旅游危机的构成方式和影响因素不同,划分方式也大有不同。

2.1.2危机影响因素

旅游活动自身是复杂且多变的,旅游危机也因此受到多种不同的因素影响。

从宏观环境来看,政治、经济、战争、自然灾害、流行病等多个方面都会对旅游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旅游危机[18]。

而细化到文化遗产地上来看,除宏观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外,也有来自文化遗产地内部的影响因素。

从遗产地自身区域上看,来自遗产地自身的资源情况、政府管制、社区文化、遗产地管理状况等的不良影响都有可能引发或加剧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危机。

从系统区域以外的条件来看,可能影响旅游危机的因素则更多。

在游客方面,游客心理、游客认知以及游客行为都可能造成某些突发性事件或危机。

在服务部门,开发商的营销方式、管理制度、无形/有形服务情况也都是会对旅游危机产生影响的因素。

此外,与文化遗产地有关的交通、媒体等也都可能在引起旅游危机,如媒体报道所导致的公关危机。

在某种程度上,就旅游危机的类型而言,几乎所有涉及旅游活动的条件或因素都会对旅游危机的萌芽与发展造成影响。

2.2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危机管理现状

2.2.1现有管理模式

近年来,在旅游危机的管理上,学者们已经开发并采用了一些不同的理论和模式。

2001年Faulkner指出多数旅游地区都缺乏有关旅游危机管理的预案准备,并基于自身研究和前人经验构建了有关危机生命周期的管理机制[19]。

Faulkner管理机制主要包括了旅游危机预防、风险评估、紧急预案、危机恢复等方面。

而后2004年学者Ritchie在Faulkner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整体战略性的危机管理机制[20]。

这一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与应用,它将Faulkner的管理机制分中的各部分划分到了危机的三个时期中,即预防与计划、应用、评估与反馈。

虽说内容与Faulkner有所重合,Ritchie的管理方式显得更为灵活性、也更有针对性。

其后,许多国内外的学者们根据二人所构建的管理机制进行了若干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并从他们的研究中衍生出了一些新理论,其中包括政府和企业对旅游危机的管理等[21]。

除了直接的危机管理机制研究,在实际的危机管理中也有不少通常采用的基本理论,如公共危机管理理论、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理论、旅游景区安全容量理论等等[22]。

这些理论针对旅游区域的不同方面进行了危机的分析与管理。

大部分的机制构建或理论研究都强调要树立旅游危机的意识,并将旅游危机分为不同的时期和阶段来进行决策和管理。

2.2.2当前管理局限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旅游意识的不断增强,社会与旅游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当前的旅游危机管理机制与理论应用也因此受到了极大的局限与挑战。

Faulkner的危机管理机制仅适用于相对简单的自然灾害等类型的旅游危机,而面对更庞大、更复杂的旅游危机时则会有很大的管理限制。

现有的管理理论和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游危机的突发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如何有效应用这些理论或模式到这些旅游突发事件和危机上就成为了一大问题。

虽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提到了对有关危机的预警与防治,但实际的管理却还停留在危机出现后的紧急应对和措置上。

涉及预警和防治的管理内容则相对较少,这使得现实中危机管理的预防成了一种口号。

同时,这也从侧面显示出了当前危机管理技术的局限和缺失。

要做好危机的预警和防治,数据的收集具有极大的作用。

而在现有的旅游危机管理中,能高效且准确挖掘并跟踪相关旅游数据的技术仍处空白。

没有数据的支撑,整个危机管理的过程和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此外,当前大部分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都忽视危机的自身特点。

危机的构成复杂而变化又十分迅速。

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中,人们往往简单将旅游危机的产生与发展视作线性的因果关系,但这仅是一种理想的近似。

不同的危机可能是由不同的因素交叉且相互作用而成,如果缺乏富有灵活性的应对,那么危机管理便只能停留在表面的控制上。

第3章基于复杂性的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理念创新

3.1复杂自适应的旅游系统

3.1.1旅游中的复杂系统

旅游活动自身具有强烈的复杂性特点,可以视为由多个子环节和多种对象组成的复杂系统。

复杂系统是当前复杂性科学的主要研究任务乃至整个系统科学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

以复杂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复杂系统理论旨在揭示复杂系统中所存在的各种非线性动态行为。

在复杂性科学中,复杂系统常常被描述为具有中等数目且基于局部信息而做出行动的智能性、自适应性主体的系统[23]。

从复杂性的角度出发,事物通常被认为自成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系统。

可以说,一个复杂系统是由多个更小的子系统组成。

现实社会中,企业或组织因兼具简单系统和随机系统的各种特征而同样被视作复杂系统[24]。

由不同旅游者基于不同的动机、目的和多种现实条件而产生的旅游活动从而开始运作的旅游系统亦构成了具有自适应性和非线性的复杂系统。

旅游系统由各细小的环节和不同的涉及人员、部门所构成。

在其他层次上这些细小环节又再由更小的子环节组成,涉及人员、部门也可以通过另外的组成方式构成其他的子系统。

在管理的角度上,复杂性理论作为处理系统问题的新方法论,倡导管理者接受组织未来的不可知性并放弃对传统线性管理模式和等级制度的执着。

同样,也促使管理者们跳脱出原本的单一层次或局部管理,而以新的大尺度视角来判断和决策。

3.1.2混沌现象

混沌现象是复杂系统中的常见现象,表现出该复杂系统的内在随机性特点。

它指发生在确定性系统中的貌似随机的不规则运动,其行为表现为不确定性、不可重复、不可预测[25]。

旅游系统危机的产生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混沌的特征,表现出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有研究表明,混沌是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固有特性,也是非线性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40]。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混沌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

我们生活中常常提到的“蝴蝶效应”就是一种混沌现象,蝴蝶轻轻煽动翅膀所带来的影响可以使很远地区的气候巨变。

这说明了混沌对初始条件的极端敏感性。

作为复杂非线性的旅游系统,混沌现象可视为旅游系统中的普遍现象。

在遗产地旅游系统中,危机具有高度复杂性,看似微小的信息或事件可能演变为危机并引起不良的反应和风波,未能及时应对就可能使该文化遗产地陷入不利境地,损害多方利益。

一个小小的因素可能引发巨大的危机,这就是旅游系统中混沌现象的一种体现。

面对这样的复杂环境,传统的危机预警分析已无法满足现实需求。

基于混沌认知的旅游危机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明确对复杂旅游系统和旅游危机的长期演化是不可预测的,促进管理者从系统的角度,基于非线性特征来尽可能全面地研究某一事件发生的前后关联和后期牵扯并尽力控制。

3.1.3非线性理论

非线性是复杂旅游系统的基本特征,反映出系统演化的无序性和不规则。

根据复杂系统理论,非线性是一种更接近自然、接近实际的思维和研究方式[41]。

线性通常只算是真实世界的一种近似,客观世界则更应是非线性的。

从现实角度出发,我们所知的多数系统如生命和社会系统等,在输入足够大时都表现出非线性的特征。

遗产地旅游系统的构成中几乎所有子系统、演化过程、人员行为都具有非线性。

而旅游危机所表现出的突发性、不确定性、不对称性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旅游危机的非线性本质。

因此,在管理上,就不能一味抱着线性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非线性的问题。

线性思维是直线性的、单向而缺乏变化的思维方式,而非线性思维则体现为一种相互连接、非平面化且无中心及边缘的网状形式[26]。

非线性思维与常规的线性思维不同甚至相反,它并不强调当今人们工作中的推理和逻辑。

常见的系统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都可以视作非线性思维。

非线性思维是复杂性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思维方式。

因特点和表现形式大有不同,二者具有较大的差异且适用的对象也各不相同。

在充斥着发展与变化的现代社会中,非线性思维则更适合用于解决旅游危机这类随机且不可预知的复杂问题。

3.2难以预测的旅游危机

3.2.1自组织的旅游危机

自组织是旅游复杂系统的一大特点,普遍存在于系统的各部分和环节中。

自组织指混沌系统在随机识别时形成耗散结构的过程。

从系统论的角度,自组织是系统受内在机制的驱动而自行从简单向复杂发展,不断提高自身复杂程度的过程。

复杂系统中的能量势平衡问题造就了正负反馈的出现,因此,自组织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正负反馈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正反馈是导致扩张以放大的过程,它会促进或加强相应信息或活动从而使系统趋于不稳定的状态。

负反馈是规范或制约、减缓增长的过程,它使系统趋于平衡[27]。

现实中,由正负反馈循环而形成的自组织也就成为了社会系统中的重要部分。

在旅游系统的危机管理中,这种正负反馈循环也常常可见。

当遗产地面临舆论危机时,例如来源于外界的媒体报道或非议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打破平衡的正反馈作用,而公关部门在此时则会致力于修正舆论走向,维持区域形象而表现出削减扩张的负反馈作用。

各有不同判断和作用力的二者没有来源统一的控制和影响,互相抵消互相作用,从而推进了整个事件的演变和发展。

这仅是有关旅游系统自组织特性的一小部分体现,但就旅游系统而言,其旅游群体间的相互交流和来往都会表现出自组织的特点。

实际上,旅游系统本身的开放性以及该系统中各构成要素的非线性联系,都会对系统本身产生影响。

3.2.2动态演化的旅游危机

由不同发展阶段组成的旅游危机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演化过程,其在不同时期的表现模式、呈现内容都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受自组织特点影响的旅游危机在正负反馈的作用下随着子系统相互关系及影响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动态的不确定演化过程。

对旅游危机的动态演化研究能帮助更好地理解自组织的演化以及对旅游危机可能的变化做出预测。

旅游危机的动态演化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作一个复杂的耗散过程,作为能产生耗散结构的旅游系统自身就是一种开放系统,因此正负反馈作用下的该系统正处在一种远离平衡的状态。

换而言之,该系统逐渐随内在各因子的交互影响而越过了线性区进入了非线性区,从而逐步具有了非线性和强烈的不确定性[28]。

在现实的旅游系统当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和刺激因子相互关联并影响着旅游各部门、各参与者,这些影响所导致的旅游危机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和不可预测性。

在当前研究当中,单纯理论化和简单数据化的分析都不再满足对旅游危机的研究,其动态演化的特点要求着人们从动态的视角来研究并管理旅游危机。

3.3以莫高窟为例,基于复杂性的旅游危机管理理念创新

莫高窟作为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历经16朝悠久历史,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

就文化方面,莫高窟地处敦煌,始建于前秦,后经过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哥朝代的不断修建和扩张,形成了不小的石窟规模[46]。

其文化受到中原传统文化和西域特色文化的不断影响和综合。

就地域环境方面,莫高窟所在的敦煌地处沙漠地带,地域特征明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

莫高窟石窟主要以狭小为特点,结合敦煌的气候特征,温度以及二氧化碳等对石窟本身的保护都有一定的影响。

从社会方面,随丝绸之路的不断兴盛和繁荣,敦煌成为西域地区人员往来、贸易交互的中心区域。

到现代社会来看,莫高窟作为旅游文化遗产地已成为了当今我们最热门的旅游景点之一。

2015年截至10月初,赴莫高窟旅游的人数就已超过了100万人次[42]。

游客构成也相对复杂,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不同国家。

这些条件对莫高窟却不全是有益的,就莫高窟自身的文化、环境、社会状况和旅游发展态势来看,莫高窟自身已然成为一个具有复杂性特征的旅游系统。

其中,莫高窟自身的资源条件、流通情况都是构成该系统的子部分,这些子部分在构成复杂的旅游系统之余,又自成具有复杂自适应特征的小系统。

在上述所涉及的参数与条件,一个微小的变动即有可能对整个系统的演化和发展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近年来,莫高窟从深受破坏逐渐受到国家各世界的关注与保护,资源的保护对整体旅游危机也起到了一定的预防和缓解效果。

但就如今的现代条件而言,更多的关注在保护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不断的争议和不同人群对利益的考量,对莫高窟的旅游危机管理则更需要革新。

从复杂性的视角出发,将莫高窟看做旅游系统,考察在这个大的旅游系统下的复杂性和各组成部分的特性,可以将莫高窟的旅游发展放在不同的视角和尺度上来进行监控和考察。

这倡导着管理者跳出传统的线性管理模式,多尺度更全面地进行危机管理。

第4章基于复杂性的文化遗产地旅游危机管理模式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