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之堂中药讲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5349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之堂中药讲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任之堂中药讲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任之堂中药讲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任之堂中药讲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任之堂中药讲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任之堂中药讲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任之堂中药讲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之堂中药讲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任之堂中药讲记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5讲肝与胆用药93

◎肝三药94

◎气病总司乃香附,情志不遂郁三药98

◎口苦三药100

◎眼痒二药103

◎眼花二药104

◎白睛溢血用桑叶与生麻黄105

◎降压合剂一105

◎降压合剂二106

◎一味穿破石善通肝胆经109

◎肝郁热四药112

◎养筋五药——养筋汤115

◎脂肪肝六组药118

第6讲肾与膀胱用药124

◎腰湿四药124

◎腰椎间盘突出三药126

◎一味马钱子治骨痹132

◎耳鸣八药134

◎肾三药136

◎藏精六药137

◎遗精三药138

◎前列腺三药138

第7讲专病专方专药141

◎土大黄桔梗汤治瘢痕141

◎头面美容——五白散143

◎活用逍遥散治头痛144

◎牙痛方145

◎蒲公英治眼148

◎槐花树皮治面瘫149

◎乌梅消息肉150

◎芦根、白茅根、葛根治发热151

◎猪十三宝153

◎预防感冒的苏叶生姜汤155

◎脚踝扭伤方158

第8讲小儿常用药159

◎小柴胡颗粒159

◎午时茶冲剂159

◎王氏保赤丸159

◎小儿发热三根汤160

◎小儿食积发热用二丑粉160

◎一味鸡矢藤消积160

◎小儿疳积一二三四161

◎小儿常用咳嗽方161

◎小儿食积感冒方162

第9讲中医的宝贝163

◎第一宝——药164

◎第二宝——方168

◎第三宝——法171

◎第四宝——理173

第10讲四方山采药识药记176

◎单方单药有奇效176

◎蒲黄177

◎枇杷叶178

◎肺为水之上源的理法178

◎丝瓜络180

第11讲牛头山采药识药记181

◎理顺药草思路181

◎商陆与入地金牛181

◎菟丝子与艾叶182

◎土茯苓、仙鹤草与夜交藤183

◎五倍子与威灵仙184

◎菖蒲185

◎络石藤186

◎凤尾草和车前子187

◎上山采药要注意些什么188

◎麻骨梢根治牙痛189

◎南瓜子治前列腺增生190

◎八里麻治疗跌打损伤190

◎橘叶治乳腺增生191

◎银杏叶与白果192

◎韭菜子、花生与核桃192

◎薄荷与夏枯草193

第12讲太白山采药识药记195

◎无意得山珍195

◎草医郎中的头痛酒方196

◎草医郎中的耳鸣酒方197

◎单味木贼草治孕妇咳嗽199

◎晚期食管癌验方200

后记202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引子?

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有一次十堰来了一位终南山的老道长,这位老道长100多岁,身着古朴,胡须飘冉,他不单精通道家养生之术,更善于用中医中药来帮人疗疾治病,是一个典型的传统道医。

你是如何看病的老道长问老师。

面对这位百岁道家高人,老师说他真不知如何用最准确的词汇来描述自己是如何治病的——我是如何治病的呢

沉默了几秒后,老师告诉道长,我是通过调气机来治病的。

说完这句话,老师继续说道,其实人体原本没什么大病,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了人体气机的逆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体内气机阻滞,从而出现身体的很多不适。

老道长默许,示意继续说下去。

老师接着说,人体气机运行,如同城市里的交通,这生病就好比出现交通故障,导致交通拥塞。

当交通障碍时,交通警察一来,让大家各自靠右走,不要拥挤和抢道,这样交通拥塞就会很快缓解。

老道长微微笑了笑,点了点头。

老师接着说,交通阻塞是往来车辆的阻塞,而人体内可以理解为清气与浊气的升降阻塞,升清降浊出现异常,自然就生病了,所以我的理解,治病关键是调理气机的升降。

老道长用鼓励的眼神,让老师继续说下去。

老师接着谈他的用药心得,用药上我最喜欢用枳壳配桔梗,一升一降,调理气机。

比如血府逐瘀汤,其中的枳壳配桔梗就非常关键,有了这一个升降相配,整个方子就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活血药方了……

这升降气机调理疾病是老师治病用药的灵魂,《此事难知》里头有句话很符合内经的宗旨,里面说,大凡治杂病,先调其气,次疗诸疾。

老师也说了,疾病不可怕,最怕它气机郁滞,若五脏元真通畅,气机周流,升降有序,人即安和。

这升降气机法,不单运用理气药来调理一般的肝脾病,它更广泛地运用到五脏六腑乃至周身,理顺疏通上中下三焦气机。

有个小孩子感冒发烧后,在医院输液,输了一个星期,烧是退了,但一直咳嗽,咳了半个月多好不了。

老师说应给他升降肺气,用肺三药(麻黄、杏仁、甘草)加上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并没有刻意去止咳化痰,小孩子吃完一付药,就不咳了,三付药吃完,就痊愈了。

这咳嗽只是胸肺气机郁滞的自救反应,我们顺其宣发肃降之势,打开他胸肺气机,就能达到不治咳而咳自愈的效果。

有个冠心病的患者,经常胸闷不舒,老师一摸他左寸脉浮取不到,明显是心阳不振,还有小肠腑不通,但他以前也服用了不少温通心阳的药,却始终不能解决胸中痞闷。

老师说,只考虑到用温通心阳的办法,只看到了一半。

心和小肠相表里,他小肠有积滞,所以腑不降,会反过来影响到心脏的阳气不升发。

肠道有一分瘀滞,心脏就有一分阻碍,所以痞闷难耐。

于是老师给他用桂枝汤加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配合降浊的通肠六药。

这病人吃完药后,拉了很多黏黏的黑便,心脏的痞闷感就消失了。

这就是脏病治腑,通过降肠腑气机来达到升心阳的效果。

有个病人失眠、胃胀胃痛半年,纳食不香,平时很容易伤风感冒,在医院检查是慢性糜烂性胃炎,右关部脉独大。

老师说,脉独大独小者为病。

右关独大,是气机郁滞在脾胃。

于是给他用半夏泻心汤,加上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调理他中上二焦气机的升降。

他吃完两付药后,胃口就开了,连同晚上失眠的症状也解除了,甚至平时很容易伤风感冒的症状也消失了,抵抗力一下子就提高了。

老师说,胃不和则卧不安,他这失眠和胃胀是同一个问题,都是中焦升降失司。

叶天士说,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宜升则健,脾宜降则和。

我们用枳壳、桔梗、木香,就是调畅他中焦脾胃升降开合,升降如常后,脾胃的纳谷运化立即恢复,气血营卫生化之源也随着强大起来,诸症得愈。

《黄帝内经》说,四季脾旺不受邪。

中医认为人体免疫力的大本营在脾胃,我们只需要把脾胃气机升降调好,平时就不容易伤风感冒。

有一个公司经理,人高马大,喝酒应酬比较多,胁肋部由于长期受酒肉的熏蒸,经常胀满,这次实在胀痛得受不了,坐立难安,便来任之堂。

老师一摸他脉象说,左关部郁滑,脂肪肝有了,胆囊炎、胆囊壁毛糙也有了,以后要少吃酒喝肉应酬。

于是当下叫我们帮他拍打阳陵泉和委中,把痧吊出来后,胁肋胀痛感大减。

然后老师给他开大柴胡汤,里面有柴胡、枳实和大黄,这三味药很关键,就是升降肝胆肠胃气机的。

柴胡从肝胆部向上推陈出新,大黄从肝胆脾胃部向下推陈出新,枳实能利七冲之门,胆道、胃肠道都被打开。

病人吃了三付药,胁肋剧痛就好了。

又有一个病人,长期失眠,腰酸,腿脚没劲,夜尿多。

双寸脉浮越,双尺脉不足,偏细。

这种脉象就如同热气球一样,气火往上漂浮,下面根基不牢,收不住。

这类病人总是熬夜多,用脑用眼过度,或者长期对着电脑、手机,喜好上网。

这类病人非常多,老师总是从命门肾上着手,一样是调肾的升降。

老师给他用藏精六药加味,藏精六药即附子、龙骨、牡蛎、杜仲、桑寄生、川续断,吃了几付药后,失眠大减,夜尿少了,腰酸、腿脚没劲都好了。

这是老师运用温潜法来引火归原,导龙入海。

为何叫藏精六药呢杜仲、桑寄生、川续断,是直接填补肾精的,是养其真,就像煤炉中的煤球,而附子就是顺命门炉鼎之火性,相当于点火,起到升达、温通十二经的功效,但这火不可以烧得太大太厉害,所以用龙骨、牡蛎带有封藏下纳内潜的药,就好比给煤炉加大火力,添足煤球后,再轻轻盖上炉盖,不要让它烧得太亢盛,烧得太烈,这样人就能保持持久的后劲。

我们看《黄帝内经》是如何论阴阳的,阴平阳秘,其病乃治。

祝味菊先生在评点这句话时说,阴不可盛,以平为度。

阳不患多,其要在秘。

可见“阳秘”两个字是治腰肾乃至周身元气动力的根本。

身体的阳气必须要能藏得住。

秘藏的阳火多多益善,浮散的虚阳不可取。

所以老师立藏精六药乃重视肾主封藏之义,而用龙骨、牡蛎把虚浮之气加以收敛。

在用附子温通十二经,把元气的动力鼓足起来。

这是典型的温潜法,温就是温升,潜就是潜降,也是治疗肾的一组很妙的升降。

老师说,治病用药升降气机是总纲。

《雷公药性赋》也说到,升降浮沉之辨,豁然贯通,始可以为医而司人命也。

这升降浮沉对应的就是四季的生长收藏,人禀天地之气生,因四时之法而成,升降气机是天人合一的中医整体观最精髓的体现。

它不单是简单的调理气分郁滞,甚至能够广泛地运用到五脏六腑、三焦上下、表里内外的一切疾病中去,在养生保健里也离不开这升降。

故曰:

升清降浊妙无穷,万病皆可纳其中。

天地水火一团气,总在疏通建其功。

第2讲?

心与小肠用药

《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谈五脏六腑,以心为第一,曰: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又曰:

“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

心是一个离卦,两个阳爻,中间一个阴爻。

外象是阳火,内中为阴血。

所以在用药时,取其象,要顺其性,养其真。

真就是阴血,性就是阳气。

在配伍时,就要注意阴阳互济,比如桂枝配丹参治痤疮,桂枝配白芍调和营卫,桂枝配阿胶补阳心血,桂枝配生地黄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等。

老师说,精气神以神为上,凡摸脉首先察其有神无神,不论何病,若摸到脉无神气,首先都应以强心调神为第一,强心调神方就是以桂枝汤加红参为基础。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降浊顺畅,则心脉通调,反之心脉强大则小肠动力足。

所以通常治心不离小肠,治小肠不离心。

心病要降小肠浊,小肠病要通心阳。

降小肠浊有通肠六药——火麻仁、猪甲、艾叶、苦参、鸡矢藤、红藤,治小肠有积,或小肠息肉,或大便不通,或通而不畅。

通心阳有心三药——红参、银杏叶、红景天,治心阳不振,心慌气短。

心脑血脉相连,心气通过颈上达脑窍,所以通心脑血脉有通脉三药——葛根、川芎、丹参,治心血虚,头晕,脑供血不足。

老师说,碰到一些杂病,你一时难以把握他局部的升降时,你就可以退出来,从大的升降角度来调心与小肠。

心是五脏阳气的大主,清阳直接上于脑窍。

小肠是六腑之中最长的,所有浊气都从这里降下去,把心中清阳一升,肠中浊气一降,这个大升降调好,在这个升降范围内的疾病都会慢慢好转。

心主血脉,周身血脉不通都要考虑到强心活血,三七为活血化瘀之圣药,既可用于治急症,跌打损伤,瘀血攻心,也可用于治疗慢症,血脉瘀堵引起的各类疾病。

心其华在面,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痤疮、面斑的治疗都要从心入手,所以有痤斑四药——丹参、桂枝、乳香、没药。

心是一个离卦,心阳不足,会背凉,心火不足,难以暖肺中金,金寒则咳嗽久不愈。

扶心阳时还要照顾到阴血,有个食疗小方子叫肉桂粥,用肉桂来来扶阳气,用粥来养阴血,取阴阳互济之意。

◎通心阳的心三药

强壮心脏的银杏叶

红参、银杏叶、红景天这三味药是一组,称为心三药,一般医家都比较少用,我们任之堂很常用。

银杏叶是近现代才开发出来的药物,用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的。

而红景天则是一味藏药,可治疗高原缺氧。

这三味药有什么独特的功用呢为何在任之堂运用得那么广

首先,我们来谈银杏叶。

老师说,银杏叶这味药,我以前用得少。

西医研究说它降血脂、改善血黏度,可如果不辨证地用,不容易出效果,所以我少用。

学生问,现在药房里面银杏叶可以说是使用频率相当高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老师说,那是有一次我拜访了民间郎中老曹,我看他搞了一大麻袋银杏叶,便问他这银杏叶是用来降血脂吗这可不是传统中医的用法。

老曹听了后,摇了摇头说,书上把银杏叶写成降血脂,改善血黏度,这不全对。

实际上我发现,银杏叶能益心气,强壮心脏。

所以我用得很宽泛,经常40克、50克的用,效果非常好。

老师问他治疗哪些疾病效果好老曹言简意赅说,只要是心脏功能不足导致的各种疾病,用它效果都好。

头晕的病人,银杏叶加川芎(心脉通于脑)。

皮肤病的人,银杏叶加苍耳子(心布气于表)。

鼻塞的病人,银杏叶加辛夷花(心肺有邪,鼻为之不利)等。

后来老师就开始用,20克、30克、40克的给病人,一方面没有发现明显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却发现它对很多病都有减缓的效果。

比如,阴道瘙痒的病人,有谁会想到病人的心脏功能不强呢老师就想到了,“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不管你是脸上的痘疮,背上的暗疮,或者皮肤上的湿疹,更或者阴道瘙痒,引起的各种痛痒,只要把心脏功能加强后,整个代谢加快,痒痛即除。

按西医的说法是,病理产物都可以代谢出去,无疑效果就出来了。

但用银杏叶时,老师说,用量要大,不大效果就不明显。

这比单纯地用蛇床子、露蜂房或贯众杀虫止痒效果还好。

老师于是总结出一条,治痒别忘了强心。

防治高原反应的藏药红景天

红景天是一味藏药,西藏的道地药材。

老师对学生说,去药柜子里面把红景天端来,要讲透一味药,你们要经过三步:

第一步要先看一下这味药的形状色彩,第二步再闻一闻这味药的气,第三步再尝一尝这药的味道。

学生们把红景天端来。

红景天是切成块的木头,比较轻,老师拗开一个,给大家闻,你们闻一闻,是不是很香啊七八个学生,每人拿一块,闻过后都点了点头说,这种香太奇特了,一闻很精神。

老师说,对了!

芳香除了能醒脾,还能开窍醒神。

红景天这种香味,很明显是醒神的,闻后都很愉悦。

心主神明,这药治疗心脏病、贫血、缺氧效果很好。

我以前用丹参、菖蒲、槟榔、枇杷叶,治疗心脏病效果不错。

后来有个病号反映,他有心脏病,去西藏容易有高原反应,吃了红景天后,头不晕了,贫血也慢慢好了,心也很少慌过。

后来我就把红景天用于治疗头晕缺氧的病人,这种病人嘴唇往往是紫暗的,或者用在贫血的病人身上,这种病人嘴唇是白的,发现效果都不错。

有个学生说,我也听说过一个报道,就是上高原前一周,提前吃红景天(有红景天胶囊),吃了后再上高原,平时容易有高原反应的,重的可以减轻,轻的基本上就没有了。

很多人现在都知道了,所以红景天的名声传了出去。

而那些藏民都喜欢用雪莲或红景天泡酒饮用,养心散寒,用来适应高原寒冷缺氧的环境,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药物,一方药物治一方病痛啊!

我们想想,在人体而言,高原就如同心脑,中原就像脾胃,沿海就像膀胱、肠道。

红景天取的是高原之象,以入心脑。

人体的大脑缺气,就如同高原缺氧一样。

而怀山药产在河南中原地带,它最善调脾胃,厚中土。

沿海岭南一带,多产清热利湿的草药,好比白花蛇舌草、车前子等,偏于走下焦浊道,这也叫凉利之药生湿地的道理。

老师反问道,为什么吃红景天有这种功效我们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学生马上说,是不是增加细胞的携氧能力老师说,西医是这样说,但按我们中医来看,叫“气能摄血,血能载气”。

身体虚弱疲劳的人,身体处于气虚状态。

这样的身体很容易头晕,心脏为了满足身体的需要,就会拼命地加快速度,但这样无疑也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而红景天不是通过加快心脏速度来醒神的,而是通过增加细胞的携氧量,也就是增强“血能载气”的能力。

这样就不需要通过加速心脏,身体四肢头脑却能得到充分的阳气供养,而心也不会因此而慌乱,增加负担。

红景天这种强心的功能,是一般强心药所不能比的,它的这一优势就是不伤心。

你们在掂量掂量看这红景天是重的还是轻的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重!

老师点头说,一般活血的药都是致密的,比如丹参、三七、三棱、莪术,它们都非常实沉,而红景天你们看,非常松飘,一看就知道它能走气分上焦。

你再看它的颜色,非常有意思,它既不是红的也不是白的,而是红白相间,所以它既能行气又能活血,气血两道通吃。

学生们恍然大悟说,以前都没有特别关注,现在老师一点拨,才知道还有这么深的门道在里面。

以前在医院也没少用了,却没有这么仔细揣摩研究过。

这样一说,这味药永远都忘不了了。

心力不足用红参

老师说,红参不单能补气补血,还能补神。

当你摸到病人脉象六脉无神时,肯定少不了红参。

红参这味药,大补元气,也不凉也不燥,很符合心脏这个离卦的特点。

离卦是两阳夹一阴,红参就是这股纯阳之气,然后经过糖制,又能补血。

你们掂量掂量红参,觉得质地比较沉重,这是因为经过糖制过的。

未制过前,就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还有燥气火气。

经过红糖锤炼后,就像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一样,变得缓和温和,补力也持久些,你们可以去药柜子里面,拿出来称一称,掂一掂,这样印象更深刻些。

果然,大家都掂了掂,比寻常药物质地要沉些。

有个病人坐长途火车过来任之堂,还没看病,就心慌气短,面色黄白,脉虚数无力。

老师马上先让她吃几片红参,原来她有严重的贫血。

等她嚼完红参后,气就缓过来了,脸色才开始有些红润,脉也有劲了。

老师说,古人治大失血,脉空虚者,首选补气药,人参或黄芪,因为有形的血不能速生,无形的气应当立马让它巩固起来。

《黄帝内经》讲阳生阴长,心脏阳气起来后,阴血才会慢慢足,这也是气能生血的道理。

我们用红参就是直接给她心脏一股动力,心脏动力一足,气血就鼓动起来,所以面白,心慌气短,这些症状就得到缓解消除。

有时会碰到晕针或晕拍的病人,这时也是给他调服红参,或者用红参粉泡水给他喝,也能够快速缓解症状。

《药性歌括四百味》里头第一味就是人参,里面说,人参味甘,大补元气。

可见红参用于补元气救急,是古人首选的药物。

《本草乘雅》上说,人参安定精神魂魄意志,于仓忙纷乱之际,转危为安,定亡为存。

而人体晕针,其实就是气血处于混乱仓忙的时候,这时人参进去,大补元气,就像拨乱反正,安邦定国一样。

有一类病人是六脉神不足的,老师一摸到这种脉象,常会问病人是否老梦到一些过世的人病人很多都会以惊奇的眼光说,你怎么会知道

老师说,很简单,神是阳性的,阴阳消长,阳虚则阴盛,你阳神不足,就容易有阴梦。

这种情况用桂枝汤加红参,常常一剂知,二剂愈。

有个中年妇女,45岁,心慌气短,面白背凉,神疲乏力,六脉无神。

一年多以来,经常梦到死人,她都习以为常了。

老师就给她开桂枝汤加红参,重用到30克。

老师开玩笑地跟她说,不怕,这药你喝下去,它们就不敢碰你了。

病人半信半疑,但3剂药后,她就不梦死人了。

再回来复诊时,高兴得不得了,好像多年的阴影一下被阳光照开来一样。

老师引《黄帝内经》原文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不仅梦死人这些古怪的病症要强心治疗,很多疑难杂病,到后来都要从心而论治。

主明则下安,主不明,整个身体都是动荡的。

从心论治,我们常少不了红参,《神农本草经》说红参能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而这阴梦就是一种邪气,是精神魂魄层面上的东西。

这种怪病要调治的是君主之官,君主安定,“妖魔鬼怪”就无从作乱。

老师说,桂枝汤加红参,不单治疗梦死人,老年人眼花,心气不展,健忘,这些只要是左寸脉阳气不够的,奇奇怪怪的病都可以用。

因为从神的角度上来调治疾病,站的层次是最高的。

人有三宝精气神,神是统摄精气的。

张景岳注解“心主神明”时说道:

“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机,脏腑百骸,惟命是从,聪明智慧,莫不由之。

故曰神明出焉。

老师接着总结说,心三药,银杏叶是直接强心治心的;

红景天能够给周围血液循环增加气量,使细胞载氧最大化,增加血能载气的功能;

而红参直接补神,所以对于各种虚劳、心脉受损、气虚的人都非常适合。

其实现代人的气虚不外乎是三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是水谷之气的来源受到污染了;

二是我们呼吸吐纳,没有掌握一些技巧,不能很好地吸收大自然的清气;

三是身体先天的元气,通过纵欲亏耗掉了。

这三方面任何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使人觉得非常疲劳,头晕脚沉重,不爱动,很累,甚至眼花,少气懒言,寸脉弱,六脉沉细。

这时心三药就可以上了,一上去心脏就像吃饱饭一样。

这三味药能把大自然的清气运送到周身需要的地方,缓解疲劳非常明显。

身体哪个地方缺气缺氧了,哪个地方就容易出问题。

但不管哪个地方缺气缺氧,都离不开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心强大了,身体就强大,心乃君主之官,所以这强心三药不简单啊!

◎通脉三药治头项

有位河南大叔,五十多岁,忽然间头晕乏力,嗜睡,量血压也正常,就是不能干活工作,不得不到当地医院住了7天,仍然头晕,甚至输完液后还加重。

大叔的儿子也说,在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都没查出什么原因。

然后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说,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升不上来会晕,浊阴降不下去会晕,头脑中血脉闭阻不通也会晕。

升脑中阳气,以升督脉、膀胱经为主,降脑中浊气以降阳明胃肠为主。

这病人二便通调,浊阴能降,还是一个清阳不升的问题,于是老师给他开葛根、丹参、川芎三味药。

葛根重用50克,服了6付药后就不晕了。

老师说,这三味药就是通脉饮的思路,葛根升阳气,还能够缓解颈部经脉拘急,因为葛根是蔓藤,长得非常长,能通达人体十二经脉。

色白入气分,升阳气。

丹参乃活血养血妙药,还能清心安神,以其色赤入心故也。

俗话说,一味丹参饮,功同四物汤,丹参一味药,就把活血与养血两方面照顾到了。

川芎既是引药也是主药,头脑清阳不升引起的头晕头痛少不了川芎。

古人称川芎上行头面,下行血脉,旁开郁结,这川芎的本事还是比较大的。

虽然只有三味药,却能有效改善大脑气血供应,所谓万物生长靠供养,没有供养不生长。

人体的头晕气短,记忆力减退,中医叫作上气不足,大多是大脑疲劳退化,长期得不到足够的气血供养所致。

这通脉三药,直接通心脑血脉,针对性强,对头颈部长期疲劳,得不到充足气血供应有明显的效果。

故我们又称之为头三药。

病人在医院输液,补充了营养,如果身体阳气不够,这些精微物质只处于阴成形的状态,很难进入阳化气的状态。

而中医汤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用丹参注射液和丹参煎汤服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煎汤的丹参,它有一个阳化气的过程。

人体有阳化气,才能够上达头面,因为清阳之气是往上走的。

如果少了阳化气,吃进去的营养化不开,它就会囤积在肚腹腰间,升不上来,就容易出现向心性肥胖。

而在脉象也有相应的体现,中焦郁住,偏大,寸部偏小升不上来。

这样的人,肚子大,容易头晕,是阴成形的多,累积在下面,阳化气的少,升举不上来。

所以中药加强阳化气的功效,用通脉饮或补中益气汤,对这类头晕效果很好。

西医称之为大脑缺氧缺血,其实从中医来看,不过是一个清阳不升,阳不能气化的问题。

老师的经验就是凭脉加上望形,结合症状,脉象中焦郁,下大上小,形体上出现肚子偏大的,这样的病人出现头晕,通脉饮上去,或单用,或加入辨证方中,都有佳效。

有个女患者在政府部门工作,经常要伏案整理文书,面对电脑,患颈椎病三四年了,眼花头晕,鼻塞,胸闷,以前也经常做针灸理疗,对局部颈椎能缓解,但不久又复发。

老师摸她双寸脉不足,关部郁,认为她鼻子、颈椎的问题,不单纯在局部,跟她的肠道、胸腔的气机不通畅有关,于是给她用通脉三药加鼻三药(苍耳子,辛夷花,通草)、胸三药(枳壳,桔梗,木香),再配合桂枝汤。

5剂药吃完后,患者反馈说,以前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