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50690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汽车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汽车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汽车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汽车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汽车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行业投资策略研究报告Word下载.docx

豪华车销量表现较好,预计与疫情影响消费者收入结构,政策刺激换购需求,以及特斯拉等车型国产等因素有关。

合资品牌上下均受挤压,份额大幅下降。

自主品牌表现优异,份额改善。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1-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比为43.8%,与2020全年相比提升5.4pct。

长城、长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产品周期向上,推动销量和份额提升。

受芯片短缺等影响,德系品牌份额较2020全年小幅下降2.8pct,日系市占率较2020全年下降2.2pct。

从车企角度来看,根据乘联会销量数据,2021年1-10月主流车企累计销量增速分化,其中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通用五菱等快速增长;

而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销量下滑。

总体来看,自主头部企业表现较好,合资车企有所分化。

轻卡行业有望量价齐升,大中客车销量或将触底反弹

重卡有望维持高景气,轻卡行业有望量价齐升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1-10月重卡市场累计销售128.7万辆,累计同比下降6.3%,其中牵引车、重卡底盘及整车分别增长-10.8%、1.9%及-7.3%。

在国三车淘汰更新、治理超载趋严、工程车需求复苏等因素推动下,重卡产销量保持较高水平,但受国六全面实施及基数较高等影响,同比出现下滑。

市场格局方面,重卡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2021年1-10月一汽集团、中国重汽、东风汽车、陕汽集团、北汽福田名列销量前五名,五家企业共销售重卡110.6万辆,占总销量份额的85.9%,集中度保持较高水平。

几大厂商在不同领域也有差别,中国重汽、陕汽集团、东风汽车主要以工程车见长,一汽集团、北汽福田则在物流车领域占有优势。

市场格局方面,北汽福田以20%的市占率遥遥领先,东风、长城、江淮等位居前列,前十家合计市场份额合计85.5%,市场行业集中度维持较高水平。

大中客车销量有望反弹,头部企业地位稳固

2021年1-10月客车销售41.1万辆(中汽协口径),同比增长21.6%,其中大型、中型、轻型销量分别为3.6万(-14.5%)、3.5万(+3.1%)和34.1万辆(+29.6%)。

随着国内疫情好转及经济复苏,预计后续大中轻型客车销量有望逐步恢复。

我们预计2022年客车销量约54万辆,同比增长8.3%。

根据中客网数据,2021年1-10月大中客车销售6.6万辆,同比下降8.9%。

其中宇通客车累计销售25280辆,市场份额高达38.5%,龙头地位稳固。

此外金龙客车、中通客车、比亚迪等销量位居前列。

2零部件关注产品升级、客户拓展及低估值修复

产品端关注新增产品及价值提升

汽车零部件收入增长可以分解为产品和客户两个部分。

产品方面,可以分为新增产品以及价值提升,其中新增产品主要包括新能源、智能化、节能减排等,价值提升主要包括产品升级、总成化等。

电动化对于底盘(新增电池壳等)、空调冷却(电动空调、电池冷却系统)、电子电气等子系统具有增量作用,对于动力总成则有增(电动车新增电池电机电控等)有减(电动车无需发动机变速箱燃油系统等)。

智能化主要对底盘系统(线控底盘)、通讯控制系统、电子电气系统等具有增量作用。

网联化主要对通讯控制(增加T-box等联网零件)、电子电气系统具有增量作用。

共享化则主要侧重于汽车商业模式的改变,同时对通讯控制(增加联网及控制零件)、电子电气系统具有增量作用。

轻量化应用范围较广,对动力总成、底盘、内饰、车身、外饰等都具有增量作用。

1)新增产品

国六标准实施引爆千亿市场,国产化供应链有望受益。

轻型车国六排放标准于2020年7月1日全面实施,重型车国六排放标准自2021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

排放标准升级,带来尾气处理等要求大幅提升,我们预计市场空间将由国五阶段425亿元,大幅提升至国六阶段1281亿元,增幅高达201.7%。

国五后处理市场主要由博世、优美科等外资及合资企业主导,国六DPF、GPF等为主要增量市场,国内企业技术进步较快,有望凭借价格、服务等优势逐步突破,获得较多市场份额。

从国五到国六,DPF、SCR、GPF、EGR等领域市场空间、增幅及增量较高,存在较好投资机会。

2)价值提升

在智能化、数字化及个性化的驱动下,车灯由卤素到氙气再到LED,大灯的单车价值量由400-600元上升至1,600-2,400元,ADB大灯更是高达3,000-5,000元,且渗透率快速提升,此外氛围灯的应用也日益增多。

产品价值量的不断提升,推动车灯市场空间快速增长。

底盘轻量化价值量大幅提升。

在节能减排、电动车提升续航的推动下,底盘轻量化是近年发展热点,也带来相关零部件价值量的大幅提升。

转向节、控制臂、副车架、电池盒等产品汽车用铝渗透率近年来快速提升,此外特斯拉引领底盘一体化铸造技术潮流,一方面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另一方面供应链或将重构,相关供应商有望受益。

拓普集团在轻量化领域布局的主要产品包括轻量化控制臂、电池包与大型车身结构件、转向节、轻量化底盘等。

伯特利目前大规模量产的有转向节、支架、控制臂等,正在进行轻量化拓展的有卡钳、制动盘两大类产品。

文灿股份开拓一体化底盘等业务,并取得积极进展,未来前景可期。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价值量大幅提升。

发动机冷却方面,插混汽车与传统汽车类似,而纯电动汽车则无需相关零件。

空调系统方面,新能源汽车更为复杂,传统压缩机改为电动压缩机,增加PTC等零件,热泵空调还需要增加四通阀等零件。

二氧化碳空调的逐步推广使用,将带来空调系统单车价值量的大幅提升。

电池热管理方面,传统汽车无需电池热管理,而新能源汽车电池热管理逐渐成为主流,需要新增电池冷却器、膨胀阀、水泵、加热器、管路等零部件。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单车价值量较传统汽车有大幅提升,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客户端关注国产替代与全球化

从销量出发,零部件企业增长的途径主要有新增客户、原有客户增长等,配套优势车企的零部件企业表现有望优于行业。

国产化逐步深入。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也经历了从外观件到功能件,再到安全件的进化过程。

在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原由国际巨头所把控,近年来国内零部件企业技术快速进步,逐渐开始进口替代,加上自主可控等需求深化,市场份额有望提升。

汽车的内外饰等外观件国产化替代已卓有成效,但车机系统、空调系统等功能件与底盘控制等安全件的国产替代还有广阔市场空间。

全球化拓展市场空间。

从汽车零部件企业成长的三部曲来看,由自主品牌到合资品牌再到全球订单,每上一个台阶,相应的市场空间扩大数倍。

国内零部件企业在人力成本、产业链整合等多个环节具有较大全球竞争优势,随着技术逐渐进步,未来有望逐步走出中国,迈向全球。

尽管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摩擦或对国内零部件出口造成一定扰动,具有全球布局和生产能力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3新能源有望持续高增长,关注新技术及特斯拉等产业链

2022年新能源销量有望持续爆发,长期高增长确定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持续爆发,2022年有望延续高增长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1年1-10月新能源汽车销售254.2万辆(+176.6%),其中乘用车241.3万辆(+189.0%)、商用车13.0万辆(+54.0%)。

疫情影响减弱,供给及需求复苏,我们预计全年销量340万辆(+148.7%),其中乘用车323万辆(+159.2%)、商用车17万辆(+40.5%)。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1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238.1万辆,同比增长204.3%。

在双积分等政策的推动下,销量有望持续高增长,长期发展看好。

车企方面,自主及新势力表现抢眼,合资品牌有待追赶。

2021年1-10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前五的分别为比亚迪、特斯拉中国、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和长城汽车,增长较快的有特斯拉中国、上汽通用五菱、小鹏汽车等。

从车企竞争格局来看,自主品牌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等表现出色;

特斯拉国产后销量大幅提升,其它合资品牌有待追赶;

此外蔚来、理想、小鹏等新势力表现优异。

车型方面,纯电动自主及特斯拉是销量主力,插混比亚迪表现出色。

纯电动领域,2021年1-10月五菱宏光MiniEV、特斯拉Model3/Y销量领先,比亚迪汉EV、长安奔奔、奇瑞eQ、广汽AionS等车型表现出色;

插混领域,比亚迪秦Plus、理想One、比亚迪宋DM等销量领先。

从车型来看,纯电动领域五菱宏光MiniEV凭借极高性价比持续热销,特斯拉Model3/Y国产化后综合优势明显,后续大众MEB逐步开启国产化,海外品牌电动车销量有望提升;

插混领域份额有所降低,比亚迪秦Plus/宋Plus/唐等DM-i系列车型凭借性能和价格优势热销。

展望2022年,从供给侧看,海外品牌特斯拉、大众MEB国产化持续推进;

自主品牌比亚迪、长城、广汽、上汽、吉利等新车型陆续上市;

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等资金充沛产品线持续扩张。

从需求侧看,上海限牌推动新能源需求大幅提升,营运车型需求有望回暖,新能源产品性价比提升有望加速对燃油车替代过程。

综合来看,车型供给日益丰富,整体需求有望高速增长,预计2022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将会爆发,销量有望达到460万辆,但须关注芯片及功率器件等短缺风险。

新能源客车销量有望触底反弹,补贴降幅较小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根据中客网数据,2021年1-10月国内新能源客车(5米以上)销售37804辆,同比下降17.6%,短期受地方财政压力等影响销量承压。

国内新能源客车市场从2015年开始爆发,目前已逐步进入替换周期,更新需求有望推动销量触底反弹,加上补贴退坡等影响,预计2022年新能源客车销量有望达到约8万辆。

从市场格局来看,2021年1-10月宇通客车以19.4%的市占率(5米以上)位居第一,比亚迪、中通客车、南京金龙、中车时代等销量排名靠前,CR5市场份额为56.2%。

补贴金额与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kg)等技术指标紧密挂钩,龙头企业技术水平较高,有望获得较高补贴金额,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市场份额有望逐步提升。

但新能源公交客车多为政府采购,非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市场份额集中的速度或低于预期。

2022年新能源销量有望达到480万辆,长期高增长确定

新能源长期高增长方向明确。

2020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发布,其中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20%左右。

2020年10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版)》发布,进一步研究确认了全球汽车技术“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方向,总体目标中指出2025年、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分别达到20%、40%,2035年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销量占比达50%以上,传统能源动力乘用车将全面转化为混合动力。

从2021年发展速度来看,有望提前达到相关目标。

中国2019年碳排放为102亿吨(IEA),据中汽数据有限公司测算,道路交通碳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1.76%,排放12亿吨左右(不含摩托车、两轮和三轮车)。

从上述数据来看,汽车行业碳排放占比较高,是国内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点改进领域。

降低汽车行业碳排放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普及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插混、氢燃料电池汽车等;

二是降低传统燃油车的油耗,包括混动汽车等。

因此碳达峰与碳中和将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

4新能源技术持续进步,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相关技术也在快速进步,也带来相关的投资机会。

整车方面,插混有望加速替代燃油车。

考虑到充电设施等便利性,混动技术将是较好的过渡方案。

此前受制于成本、技术等制约,插混车型售价、油耗等较高。

2021年3月,比亚迪发布DMi技术及唐/宋/秦等多款DMi车型,其售价与同类型合资燃油车相当,油耗低于4L/100km,综合性能优异,获得消费者青睐,目前产品供不应求,订单数量超过20万,部分车型订单周期5-6个月。

此外长城汽车、吉利汽车、广汽集团等都陆续发布类似混动车型。

随着插混车型成本及价格的大幅降低,比亚迪产能提升及长城等混动车型上市,插混有望加速对于燃油车的替代,相关产业链发展看好。

电池方面,磷酸铁锂占比快速提升。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数据,2021年1-10月磷酸铁锂、三元材料装机量占比分别为49.5%、50.3%,磷酸铁锂占比上升11.2pct且占比接近50%。

随着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加上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点,在特斯拉等企业的带动下,磷酸铁锂电池的占比快速提升。

根据特斯拉的技术路线,未来经济车型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以降低成本,高端车型使用三元电池以提升续航。

这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近期主流发展方向。

电机方面,扁线电机应用加速推广。

扁线电机具有体积小、材料省、效率高、导热强、温升低、噪音小等优势。

与传统圆线相比,扁线电机:

1)相同体积,功率密度大大提升。

槽满率更高,可产生更强的磁场强度,功率可增加20-30%。

2)热导性能更好,温升更低。

扁线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内部空隙变少,散热性能和热传导更好,性能提升。

3)可通过修剪端部,节约铜材。

4)有效降低齿槽力矩,降低电磁噪音。

2021年特斯拉国产Model3/Y开始换装扁线电机,比亚迪、广汽等也大范围应用,预计后续将成为主流方案,相关供应商有望受益。

驱动系统方面,集成化是发展方向。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机、减速器及电控三合一已逐渐成为乘用车驱动系统的主流。

三合一具有体积小布局灵活、降低成本、利于模块化设计、降低故障率等优点。

以比亚迪为例,其发布的三合一电驱动总成系统中,电机转速达到14000r/min,综合效率达到88%,最高效率达到91.9%,较原有方案重量下降了35%,功率密度提升了40%,电机成本下降了40%。

将来随着车辆集成化越来越高,必将出现五合一、六合一等多合一电驱动产品。

目前布局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的零部件玩家主要有博世等国际零部件巨头,精进电机等电机电控供应商,以及比亚迪、蔚来等整车企业。

三合一等技术门槛相对较高,利好具有技术及资金优势的头部企业。

800V高压平台是发展趋势。

随着用户需求升级,电动汽车400V电压平台未来将不能满足人们对快充的需求。

为了解决充电的后顾之忧,需要更大功率的快充技术,超级快充是大势所趋,行业需要推进电动汽车采用≥800V的更高电压平台。

2019年保时捷率先在全球推出800V高压电气架构,旗下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采用800V直流快充系统并支持350kW大功率快充。

自此以后,多家车企纷纷启动对800V高压平台的研发与布局。

通用、现代、戴姆勒、Lucid、吉利、小鹏、理想、比亚迪等陆续发布800V架构规划,预计2023年搭载高压平台车型将大批量上市。

高压平台是大势所趋,利好相关供应链。

第三代半导体SiC电控应用加速。

根据英飞凌数据,一辆传统燃料汽车动力系统使用功率半导体器件为17美元,而一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上功率半导体器件价值为265美元,增加了近15倍。

随着电动车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功率半导体市场空间高速增长。

目前市场主流技术为Si-IGBT,而SiC-MOSFET具有性能优势,但高成本限制其快速普及。

目前特斯拉Model3/Y等高端电动乘用车率先应用SiC-MOSFET,后续比亚迪、现代、通用等车企纷纷跟进。

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逐步降低,SiC在电控系统中应用有望加速推进,利好相关供应商。

Cree等进口品牌处于领先位臵,国内厂商在SiC产业各环节均积极布局。

换电模式或将成为重要补充。

2021年11月,工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

相比充电模式,换电模式具有补能速度快、电网压力小等优点,但也有对基建要求高、标准难以统一等劣势。

从原理来看,换电模式更为适用于出租、公交、重卡等特定运营车辆,未来有望成为重要的补充。

蔚来、北汽等推广充换电车辆多年,上汽等也已开始推广换电车型。

目前换电车型销量及换电站等数量均较小,随着试点工作的推进,有望迎来快速发展,利好相关企业及供应商。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长期前景可期。

2020年9月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能源局等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财建„2020‟394号)》,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臵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形成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模式。

本次政策提出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措施,有望促进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增长,以及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加氢站等产业化进展。

参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燃料电池汽车在“示范应用”政策实施完成后,有望形成良好产业链配套,并在2025年前后迎来产销量爆发。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长期前景可期。

从产业投资来看,上游加氢站建设、中游电堆等核心零部件、下游商用车将是重点发展方向。

特斯拉等销量快速增长,相关供应链持续受益

在供给和需求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新能源乘用车走势分化:

1)纯电动产品中,2021年1-10月A级占比较2020全年下降9%,预计主要是营运车等需求短期受阻所致;

而A0级、B级分别提升3%、6%,预计主要由于特斯拉Model3等销量提升所致;

2)插混产品占比较2019、2020全年分别下降3%、1%,主要是纯电动增速较高,插混需求恢复相对较慢所致。

特斯拉全球产能扩张推动销量高增长,相关产业链持续受益。

尽管受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特斯拉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汽车交付共62.76万辆(+96.7%),其中ModelS/X共1.3万辆(-65.3%),Model3/Y共61.4万辆(+118.7%)。

根据特斯拉最新公告,上海工厂Model3/Y年产能已经扩充至45万辆以上,柏林工厂ModelY产线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有望投产。

美国除德州ModelY产线在建外,Cybertruck、Semi、Roadster等产线也都在开发中。

特斯拉全球产能持续扩张,为销量高速增长奠定基础。

随着特斯拉在华建厂稳步推进,以及Model3/Y的国产化,对于已进入特斯拉供应体系的零部件厂商,将显著受益于国产化后销量提升带来订单的增长。

除已经确定的Model3定点零部件外,ModelY国产化持续进行,部分潜在供应商也有望进入并大为受益。

汽车零部件方面,主要关注三条投资主线:

1)配套价值量高,从现有配套企业来看,国产特斯拉配套价值量较高的是华域汽车、拓普集团、旭升股份、均胜电子、三花智控、奥特佳等;

2)收入弹性大,根据我们测算,旭升股份、拓普集团、奥特佳、文灿股份、三花智控等配套特斯拉的收入占比相对较高;

3)潜在突破,随着国产Model3/Y定点的持续进行,银轮股份、常熟汽饰、广东鸿图等有望或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而宁波华翔等有望新增配套零件,单车价值量均有望大幅提升。

比亚迪混动等销量有望高增长,关注相关产业链。

2021年3月,比亚迪发布DMi技术及唐宋秦等多款DMi车型。

DMi是以电为主的混动技术,具备快、省、静、顺、绿等多重优势,亏电油耗低至3.8L/百公里,其售价与同类型合资燃油车相当,加上PHEV技术可享受购臵税减免、新能源汽车牌照等优惠政策,有望加速对燃油车型的替代。

目前比亚迪DMi产品供不应求,订单数量超过20万,部分车型订单周期5-6个月,后续产能提升,将推动销量高速增长,相关产业链发展看好。

大众MEB加速国产化进程,关注产业链个股。

根据大众集团规划,2025年在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50万辆。

其中MEB平台车型已于2021年上半年在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陆续投产,未来将扮演重要角色。

2021年国内大众ID.4、ID.6、ID.3三款ID.家族的电动车陆续上市,后续随着车型导入的逐步增加,产能有望继续提升,国产MEB销量有望高速增长。

MEB相关汽车零部件主要关注三条投资主线:

1)配套价值量高,尤其是与传统燃油车不同的零部件(电池、电机、电控、热管理等),从现有配套企业来看,国产大众MEB配套价值量较高的是华域汽车、富奥股份、一汽富维、均胜电子等;

2)收入弹性大,根据我们测算,富奥股份、一汽富维、精锻科技等配套大众MEB的收入占比相对较高;

3)潜在突破,随着国产MEB车型的持续推进,宁波华翔等大众原有重点供应商的配套单车价值量有望取得突破

5智能驾驶加速渗透,华为小米等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ADAS加速渗透,L3陆续量产,相关产业链有望受益

2021年8月19日,《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推荐性国家标准发布。

按照该标准,驾驶自动化可以分为L0-L5等6个级别。

不同厂商从不同方向切入:

1)传统主机厂采用“渐进式”路线,从相对基础、难度较低的辅助驾驶入手,逐步实现L1/L2/L2.5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

场景驱动式的发展路线优势在于能在乘用车上大量搜集驾驶数据,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其感知、控制方面的算法。

问题在于大量数据中包含极大比例的无用数据,对有效数据的筛选、标注难度较大。

2)初创自动驾驶公司如AutoX、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及部分互联网厂商如谷歌Waymo、XXApollo选择“跨越式”路线,从L4级别切入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这种技术驱动式的发展路线优势在于算法研发一步到位,不用经历从低级到高级自动驾驶算法和硬件上的转型。

缺点在于算法开发的高成本和长周期导致商业化进度缓慢。

ADAS渗透率快速提升。

随着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与产品价格逐渐下降,ADAS功能正逐渐从豪华车向中低端车型发展,渗透率快速提升。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2020年ADAS(L0-L2级)搭载率为34.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