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5003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童年的秘密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童年的秘密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童年的秘密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童年的秘密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童年的秘密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童年的秘密Word下载.docx

《童年的秘密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童年的秘密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童年的秘密Word下载.docx

而我们家长所做的事,恰恰是阻碍他自己去探索。

你比如说很多小孩一出来,家里人会给他裹上一个蜡烛包,裹得紧紧的。

中国特别常见,在一百多年前的欧洲也是这样,就是觉得为了把孩子保暖或者是怎么样,裹得紧紧的。

你想想看,一个孩子在母亲的子宫里面,他是多少舒服的一个状态,他是可以动的,他是温暖的、舒适的,可以动手动脚的。

可是他出来了以后,立刻裹得紧紧的、硬硬的,僵在那儿。

很多人说孩子没有感觉,认为孩子不会有反抗,但实际上当你把他僵硬地裹在那的时候,其实他的学习已经被你阻断了。

还有人会把孩子抱起来,一会儿抱倒,一会儿抱起来,放在肩膀上等等。

蒙台梭利就讲说,如果是个大人在照顾他的时候,你把他整天这样折腾来折腾去,你觉得会怎么样。

所以我们经常会忽略孩子的成长本能,我们忽略他们自己也有探索世界的能力,他们有他们学习的可能性。

有一个数字说一个孩子在3岁以前所学到的信息量,这是蒙氏教育的一个理念,3岁以前所学到的信息量是今后人生的总合,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我们会觉得3岁还没有上学,怎么会学那么多?

但是3岁以前,这个孩子学会了说话,这个孩子学会了察言观色,这个孩子学会了看人际关系,学会了分辨秩序,学会了颜色等等,这个信息量是巨大的。

就包括说一个小孩能让自己的手指协调起来,你们不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吗?

他最后能准确地抓到东西,准确地塞到嘴里面。

所以作为一个大人,你的学习能力跟孩子比起来相差太远了,我们用我们的速度去教这个孩子成长,远远不如他自己去探索要来得快得多。

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着自己成长的本能。

如果我们能够尊重孩子的成长本能来培养他,这个孩子就能成为一个所谓的“正常人”,我在这个正常人上面加个引号。

蒙台梭利所认为的“正常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这些孩子有是非判断能力、正直、快乐、有社会责任感,能够承担压力也能够探索这个世界,并且觉得工作是愉快的,不会对任何东西随便地成瘾,这就是一个正常的孩子。

但是今天咱们看一下我们身边的人,包括我们自己,我们都算不上蒙台梭利所说的“正常的孩子”。

我们拿起手机就放不下,我们每天患得患失,挣钱的时候就想休息,休息的时候就想挣钱,我们经常会处在内疚感和自负之间不断地徘徊。

我们的心理为什么会变得这么不正常,没有向我们天性所预设的那个方向去发展呢?

就是因为我们很多的成年人根本不知道孩子的心理特征。

那么在蒙氏教育的体系里面,认为孩子的心理特征在童年的时候,大概也就是在6岁以前这个阶段。

孩子主要有四个特别重要的特征,第一个就是敏感期,什么叫作敏感期?

比如说蝴蝶在刚刚诞生出来,那个小幼虫的时候,这个幼虫是怎么判断哪个地方有树叶可以吃的呢?

它是通过对于光线的敏感来判断。

所以你不用教它,它会朝着有光的地方爬,去吃这个叶子。

这个虫子大了,它能够找到叶子的时候,对光线的敏感性就消失了。

蒙台梭利举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呢?

孩子在他那么小的时候,他在嗷嗷待哺的时候,他在伸手乱抓的时候或者在去乱摸索的时候,他是有他的敏感特性。

他用这种方式在学习这个世界,而这个过程你会认为很无趣,这个孩子怎么老重复做那么一件很奇怪的事?

不对,他在用他的敏感性在体会这个世界,探索这个世界。

他在学习,甚至他什么都要用嘴尝一下,你试过吗?

小孩逮到什么都要拿嘴去试一下,那就是他在探索这个世界,他要感知他没有见过的东西,这就是那个敏感性。

这个敏感性在过了这一段以后就没有了,所以孩子到了8岁,你还能看到他拿嘴到处去吃吗?

不会了。

这时间都过去了,他不会再用这个方法去探索这个世界了。

但是如果你阻止他,那么这个敏感期一过,他的学习能力就会下降。

第二个,孩子会特别重视外部的秩序。

我就记得嘟嘟小时候就很重视外部秩序,他放任何东西,他会按照原来既定他看到的那个样子把它摆好。

连家里来了很多人的拖鞋,他都要按照他的方式把它摆整齐,小孩子特别注意外部的秩序。

这里面有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女孩莫名其妙地哭,家里人说怎么哭,哭什么呢?

后来发现这个小女孩老盯着桌上的伞,因为有一个客人来了,他们把一把黄色的伞放在了桌上。

那个位置,那个小女孩觉得不对,不对就一直哭。

后来他们把伞拿开,放到了别的地方。

那个桌子恢复了原来的秩序,这孩子就不哭了,所以小孩子天生对于秩序是有着敏感性。

第三个是叫内部定向,小孩子对自己的身体也会有一个秩序感,他会要求自己的身体也要符合一定的规律,这个过程当中他就在摸索协调。

你比如说有一个孩子,有一个保姆给他洗澡,他每天都很开心,每天洗澡都没有问题。

结果有一天换了一个保姆,换了一个保姆给他洗澡,他就一个劲地哭,那个保姆说我做错什么了,我哪不对,这有什么问题呢?

用我们中国人的解释就是属相相冲了,其实不是。

后来人们在仔细地观察了以后,发现这个保姆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用的是左手托着孩子的脑袋,用右手洗。

而另外一个保姆洗的时候,是用右手托着脑袋,用左手洗。

这个保姆换了一个姿势,这个姿势让这个孩子觉得身体不舒服。

他跟昨天的感觉不一样了,所以他会哭,所以孩子也会很重视自己身体内的协调性和秩序感。

最后一个就是孩子的智力发展是通过自己来完成的。

举一个很神奇的例子,这个孩子看到自己的爸爸和叔叔同时出现在自己的家里面,这个孩子就吓住了,惊呆了,瞪大眼睛看着他的叔叔跟爸爸,为什么呢?

这两个人几乎一样,就很像的两个人迎面走过来,这孩子就惊恐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家里人发现了以后,就把叔叔跟爸爸挪到两边,一个站在这边,一个站在这边。

那孩子还在适应,一会儿看看叔叔,很惊恐地看看爸爸,再看看叔叔。

等他后来发现看了叔叔这边有,挪过来这边还有一个的时候,他就笑了。

他慢慢地开始认识到说原来这是两个人,所以孩子在学习一个东西的时候所表现出去的那个探索的时间,我们大人要有耐心。

我们没有必要非要告诉他说,这个是叔叔,这个是爸爸,记住了吗?

没必要,他自己看着就学会了,他自己会慢慢地发现,然后他露出了那个微笑。

当他露出那个会心的微笑那一刻,他才是真的把这个东西掌握学会了。

所以要理解到孩子的这些心理特征,我们就能够看到说大人怎么样阻止孩子的发展,大人阻止孩子的发展有很多种方法。

这里边讲的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我现在讲出来,大家看看跟我们身边的事是不是一样?

比如说,不要动、不要碰那个东西,那个是爸爸的东西。

不要跑,老实点,别喊。

你看,我们会要求孩子不要干这个,不要干那个,孩子自己拿着梳子觉得很好玩,想梳头,你会觉得孩子头发梳得乱七八糟。

父母就拿过来,说我来帮你梳,实际上孩子在模仿梳头的过程当中,他在体会着秩序感,他在体会着自己身体的协调性,他在感知这个社会。

父母会帮孩子穿衣服、系鞋带,所以这孩子摸索着穿衣服的时候,他的节奏跟我们是不一样的。

这里边举的例子就是蒙台梭利说,如果你跟一个残障人士一块在街上走路,你会不会走得好远,把他甩在后边。

如果你有点礼貌的话,你肯定会跟着残障人士的节奏慢慢走。

因为他的节奏就是这个样子,你非得打破这个节奏,你说你就得跟我走得一样快,那怎么可能呢?

孩子在正在学习的时候,他在不断探索这个扣子是怎么扣进去的时候,他真的很慢,而且可能会扣错。

但这正是他学习的最重要的时机,而我们很多的家长和老师为了省时间,为了让孩子能够跟得上我们的节奏,我们的办法就是我来,替他把衣服都穿好。

所以孩子慢慢地就放弃了,他可能就不学这个东西,因为他觉得这个我可能学不了。

所以当我们不断地去打破孩子节奏的时候,你比如说这里面有一个有意思的例子。

就是一个小孩拿着一个墨水瓶,墨水瓶是一个很危险的东西,搞不好就会撒出很多墨水来。

那个孩子就把盖子打开,拧上,再打开,再拧上。

就一遍一遍地打开,拧上,打开,拧上。

这家长就担心得要命,你洒了怎么办?

所以家长说不要玩这个,这个不好玩,拿过来,就把它抢过去。

实际上孩子就是在不断地打开和拧上的过程当中,去感知什么是圆或者什么是螺纹,这些东西是怎么配合在一块的,真好玩。

他对这个世界在产生着探索,而我们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阻止孩子做这样的探索。

这就是我们说,成人阻碍儿童发展的很多方法。

这些方法在今天听来,跟我们现在的家长有什么区别呢?

尤其是跟我们中国的方法几乎是一模一样,我们依然在用这个方法阻碍孩子的成长。

那么在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当中,她认为教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第一,她说首先应该端正的是教师对待儿童的态度,为什么呢?

儿童不能够保护他们自己,他们相信别人告诉他们的任何事情,我们在他们身上好像找到了发泄自己情绪的机会。

但儿童不仅很快就忘记了我们的罪恶,而且对我们所指责他们的一切感到内疚,你没觉得孩子们很善良吗?

那天,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他就告诉我说,他们一个老师,还是一个北京非常有名的学校的老师,这个老师给班上的小朋友起外号。

班上的小朋友表现不好,这个老师就给他起外号,还让全班的同学都叫那个小朋友的外号。

那个小朋友很羞愧,你猜结果怎么样?

没有一个孩子觉得老师做得不对,因为孩子没有判断,孩子就觉得老师一定是对的。

孩子就一块去指责那个可怜的小男生,回家还跟爸爸说那个家伙就是不行,连老师都说他。

老师要珍惜手上的权力,孩子不会轻易地反抗我们,孩子会觉得,尤其是小孩子,会觉得老师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对的,他甚至会为你批评他的事感觉到内疚。

因此,真正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不断努力使自己变得更好的人,而且还应该是一个能够消除自己内心障碍的人。

消除自己内心的障碍有两种办法,一个是通过自己与这些坏脾气做斗争,并且努力地克服它,就是孔夫子讲的“克己复礼为仁”。

这跟蒙台梭利说的是一样的,你要能够克制自己的坏脾气。

第二,是通过社会环境的正确观念来抑制我们的坏脾气。

作为老师,你自己要学习正确的教育理念,我特别希望大家把今天讲的这本书推荐给我们的老师们听一听。

因为有很多老师都研究过蒙台梭利,我们应该不断地强调和重复。

作为老师来讲,首先你要改变自己对儿童的态度,你要知道儿童有他自己学习的节奏,儿童有他探索这个世界的方法。

第二个,要消除自己内心的障碍。

因为你的这个障碍,你的坏脾气反应在孩子身上,就会形成孩子下一个错误的人格,他也会增加这方面的障碍。

第三个,时刻地反省自己。

教育要求教师在精神上做好准备,教师必须时刻地反省自己。

摒弃专制,消除傲慢和发怒,变得谦逊和慈爱,并且牢记自己的使命是去教育儿童,避免从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儿童。

做教师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职业,蒙台梭利选择了这个方向,她就觉得非常幸福。

你看她在接受电台采访的时候,那时候没有电视台,都是电台。

她把一个孩子抱在胸前,一块接受电台的采访,那个样子,那个眼神,她真的对孩子充满了爱。

所以当一个老师真的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的时候,你才能够用爱心对待这个孩子。

而不是为了图省事,为了能够有秩序,让大家都坐在一起静悄悄,手背后,举手要发言,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

用这个方法,你会让孩子完全不敢去探索这个世界,这是在蒙氏教育当中所认为的教师的任务。

那么他们在儿童之家里面做了这么多的教育之后,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发现。

第一个发现就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讲,重复练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你比如说一个小女孩玩一个圆柱体,她把很多的小圆片就这样一个个地丢到圆柱体里面去,丢进去以后,她再把它一拉,圆柱体都掉出来,掉出来以后,你会觉得玩完了吗?

没有,她又玩一遍,玩了几十遍。

蒙台梭利说,当她几十遍彻底地把这个东西玩过,玩透、玩熟了以后,这个女孩子的眼中闪烁出兴奋、愉快和智慧的光芒,在她真的把这个事彻底搞明白。

因为作为大人,你会觉得说那有什么搞不明白的?

那玩意儿很简单,不就是放进去一提,就漏出来了吗?

她在研究这个东西漏出来的规律,她在研究这个东西为什么不会倒,她在研究这里面能够放多少个等等。

不知道她在探索一些什么,但是当她露出会心一笑的那一刻,这个孩子真的从这个游戏当中学到了东西,所以要允许他们不断地重复。

我记得嘟嘟在小的时候他喜欢看的动画片,我们大人会觉得喜欢看一个片子,看一遍,再喜欢,看两遍,了不起了。

但是孩子喜欢看一个动画片看一个环节,他会看几十遍,好多动画片看几十遍都没关系。

而且他每次看到那个地方的时候,该紧张还是紧张,该兴奋还是兴奋,所以孩子不怕重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你不要觉得孩子重复地玩一件事情很无聊,或者你去打断他,走,我们去玩别的,这个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和形成产生障碍。

你让他重复地玩,没关系。

第二个要自由选择,给孩子很多可以选择的空间,让孩子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第三个就是孩子很喜欢秩序感。

因此不要把游乐的地方搞得乱糟糟的,放很多的玩具眼花缭乱的进去。

我们有很多的早教中心、幼儿园,我们都希望营造出一种物质好丰富的感觉,全部都是玩具。

当玩具过多以后,你就会发现这个孩子的注意力就会不集中,这个孩子就没法非常安静、认真地去探索一些事情,我现在就在反思我们家给孩子的玩具真的是有点多了,但这不光是我们家,可能你们家也一样。

家里好不容易有个小孩,所有人都给家里送玩具,动不动就送玩具,所以每个家里面都有一堆的玩具。

蒙台梭利说如果玩具给孩子太多的的话,会影响到孩子的专注度。

孩子就很容易走神,他就不会去认真地把一个东西玩很多遍。

而我们很多家长经常还破坏孩子把一个事玩很多遍,在孩子重复做很多事的时候,家长会说,快来吃饭,别玩了,赶紧过来。

我们用我们的节奏打破了孩子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学习过程。

第四个就是尊严感,你别看那么小的小孩,三四岁、四五岁的小孩尊严感很重要。

你没发现我们大人喜欢跟小孩开玩笑吗?

我们经常用欺负他的方法,侮辱他的方法甚至是调笑他的方法,吓唬他的方法跟他开玩笑,孩子是真的会认真的。

蒙台梭利曾经有一次专门教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擤鼻涕,为什么呢?

这些孩子们觉得他们在擤鼻涕的时候,总是会被孩子呵斥说不礼貌,去一边,声音太大了等等。

而这些孩子们不会擤鼻涕,他们老觉得一到擤鼻涕就很紧张。

所以蒙台梭利这个老太太坐在中间,教一群小孩说,咱们来学怎么擤鼻涕。

学到最后,所有的小孩竟然都鼓掌,就高兴,哇,这样叫,孩子们为什么这样高兴呢?

因为老师很尊重他们,老师知道他们的需求,老师知道这样做会给他们带来尊重感。

所以我们跟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成年人来对待。

他有他的人格,我们要尊重他的人格,我们不能够随便否定他所有的感情。

你没发现我们特别容易否定孩子的感情吗?

孩子说,我饿了。

妈妈会说,你怎么会饿,你刚刚吃过饭,怎么一天到晚就知道吃。

你看,我们一张口说的话就是不客气的话,那孩子觉得说自己饿是一个特别没面子的事。

所以家长习惯了,在孩子出现任何情况时候的,第一反应就是调笑,好一点的是调笑,然后打击、否定甚至是呵斥,孩子没有尊严。

所以蒙氏教育也好,还是我们讲的萨提亚也好,所有的这些教育方法的核心,包括孔子教育理念的核心都一样,就是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怎么才能够帮助孩子建立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呢?

就是你要首先学会尊重他,你让他知道他的尊严很重要,他是能够掌控自己尊严的人,所以尊严感也是孩子非常注意的一个事物。

第五个就是关于书写和阅读的这件事,蒙台梭利不建议一开始就使劲地教孩子读书。

她说一个孩子如果你过早地就教他认字读书,他必须要跟着你把这个书读完的话,这个孩子会很早的就对读书这件事丧失了兴趣。

因为你过早地让他做一些会让他带来挫败感的事情,因为他读不了,读不进去,所以不用,甚至连刻意地教他写字这件事都不需要。

而要把写字、拼音这个事变成一个游戏,他们就把ABCD那些字母刻成一个大纸板,让孩子可以摸,那个地方有凹槽,摸出这些字来。

这些孩子们就会举着这些板子们在学校里边走路,然后拿着别的字母走路。

当他们发现这些字母能够拼成一些字的时候,老师站在旁观说我认出这个字了。

孩子好高兴,因为孩子觉得我会写字了,他们就会经常性地用写字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曾经有一次墨西哥大地震的时候,在地震,当时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有一个孩子就上了黑板,刚刚学会写字的一个小孩,然后他就写,我很难过。

还没写完,后边说,因为我是一个孩子。

大家说这是什么意思?

后边又写,如果我是一个大人,最后一句是,我就能够帮上忙。

你看,多棒。

一个刚刚学会表达,刚刚学会写字的孩子,会走到黑板上去写下来这么一串话。

这个时候,这个孩子才会对学习有着充分的热情。

然后循序渐进地,他可以看画画的书,他可以看带字的书,这个过程当中不要揠苗助长。

你把蒙氏教育所有的理念合在一起,其实就是我们中国古人讲的,不要揠苗助长这么一个概念。

但是我们中国人恰恰特别喜欢揠苗助长,我们特别喜欢过早地教他很多的东西。

我记得嘟嘟在很小的时候,我就跟全家人说过这样的话。

我说不要教他认字,就让他自己随便,他要问你就告诉他,他要是不问,你就不要强迫他认什么字。

结果他很快就认识了很多字,因为没有人强迫他,没有人把这个东西当做任务和要求灌输给他的时候,他反倒觉得探索这个世界很愉快。

所以他在上小学之前应该认识两千多个字了,但是我们真的从来没有认真地教过他这个字怎么写,你会不会写?

没有。

他自己喜欢,孩子跟孩子不一样。

对于任何一个孩子,一定要尊重他的天性,让他从自己力所能及能够学到的东西开始,让他获得尊严感,让他获得成就感,不要让他总是面对挫折。

这时候这个孩子就会更加容易热爱学习这件事,他会探索这个。

还有关于身体的发展,蒙台梭利在儿童之家里面发现,他们从来没有去做任何事去改善孩子的身体状况,比如说跑步、锻炼、做俯卧撑,没有,他们从来没有做。

但是孩子们的健康状况都很好,为什么?

孩子玩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你让孩子能够玩起来,这本身就是一个锻炼。

你放心,孩子的运动量肯定比我们大人大,那么剩下的是什么呢?

就是健康的心理因素。

让这个孩子心情愉快,孩子的心情愉快,没有压抑,他的身体会好很多。

而反过来,很多疾病是怎么来的呢?

有些孩子经常被父母训斥,压力很大,他会导致发烧,他会导致免疫力下降。

大量的这些身体疾病的出现,是来自于心理上所受到的摧残。

所以在蒙氏教育里面,体现到这几点特征,重复练习、自由选择、秩序感、尊严感,还有书写和阅读方面不要着急以及身体的发展。

对我们今天的父母做好父母的工作,以及对我们的老师们做好老师的工作,都会有很多的启发和建议。

那么最后我要谈到儿童的正常化,我们前面不是讲过了吗,什么叫正常?

那种特别完美的小孩其实才是一个正常的人,那么什么叫不正常?

这里面我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大家千万不要套用到歧视上面去,没有。

这个正常和不正常是理想化和不够理想之间的区别,有一个词叫“归一”。

蒙台梭利为什么会用到“归一”这个词呢?

有很多孩子已经偏离正常很远了,但是良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使他们回到正常的状态。

你比如说有一群墨西哥地震的孤儿,这些孩子都丧失了亲人,也没有家园,所以当他们进到儿童之家的时候,他们的反应是不正常的,他们的反应是呆滞。

让他们参加活动,他们也不想参加,因为刚刚受过创伤,所以他们不是在一个正常的范畴之内。

那么那些老师们怎么办呢?

老师们带他们玩一些非常绅士化的游戏,教他们说你看贵族是怎么上菜的,大家应该怎么讲礼貌等等。

逐渐地让这些孩子从木讷、呆滞的那种震后的感觉当中慢慢地恢复过来,他们又开始重新开始欢笑,重新开始跟别的孩子玩在一起,这就是一个正常化的过程。

还有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是什么呢?

他们有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富家子弟,有的有钱人家把孩子送过来说,听说你们的教育不错,送过来。

他们发现这些富家弟子完全不在状态,对什么都无所谓,没意思,觉得这些都不好玩。

你看,这也是一个不正常的状态。

因为一个孩子就突然对各种各样的东西丧失了兴趣,因为他的生活条件太优越,他在家里边有太多人愿意替他打理各种各样的事,所以产生了这样的状况,那怎么办呢?

这些老师和家长们就给了他们充分的时间,他们相信,说一个孩子能够回归正常化,绝不仅仅是老师的责任,一个孩子能够回归正常化跟这个孩子自身的调节能力是有关系的。

所以这些富人家的孩子在这待了几天以后,慢慢地也开始探索,也开始跟别人玩简单的玩具。

开始专注于去发现他们想要发现的东西,这就是一个正常化的过程,也叫作归一的过程。

那么如果我们的大人用了很多错误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的话,会给孩子造成哪些不正常的现象呢?

这里边我们总结了一下,第一个不正常的状态叫作“神游”,什么叫作神游?

就是这个孩子不像别的孩子那么专注,他做任何事都没有投入,注意力不会集中,上课的时候就会看别的地方。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问题,他不能够专注地学习。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个数学老师,因为他跟我妈妈认识。

他就跟我妈妈讲,他说樊登上课的时候,那个眼睛像个小老虎一样,就盯着那个老师。

我基本上放了学就不怎么复习,只是做作业,但是我上课的时候,是特别认真地盯着老师看,所以我数学学得特别好,那时候成绩总是一百分。

嘟嘟现在学习也是,我就问他,我说你是怎么把这个成绩考上来的,考这么高?

他说我就一个办法,我说你什么办法?

他说我上课的时候我就盯着老师看,我就认真地听他讲,所以我下课才能使劲地玩。

你看,这个孩子他有专注度,而有很多小孩天生涣散。

我曾经听一个书友讲说他的女儿上课,老师说从来不认真听讲,永远不听,所以考试成绩一塌糊涂。

后来我们就问他们家是怎么回事,一了解,马上就发现了,她爸爸妈妈老吵架,爸爸妈妈总是吵架,你说这个孩子怎么可能不涣散。

所以当这个家庭里面充满着暴力的情绪的时候,有很多的争执让孩子觉得恐惧的时候,孩子的注意力是没法集中的。

还有一个造成神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给孩子太多的玩具。

当你给孩子过多的玩具的时候,孩子就会注意力涣散的特别快,他很快就从这个玩具跳到那个玩具,再从那个玩具跳到那个玩具。

所以一段时间之内,给孩子一个特别热爱的玩具,这是对的,而不要让他同时拥有特别多的玩具。

第二个就是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