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49463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路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路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路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路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程Word格式.docx

《路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程Word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程Word格式.docx

汽车相对于行人,它的速度比较快,但相对于飞机,它的速度就慢多了。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让学生在不断的比较中感受速度的快慢,建立关于速度的正确认识。

如用人步行的速度与刘翔的速度比,用刘翔的速度与猎豹的速度比,用蜗牛的速度与刘翔的速度比,等等。

教学策略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

求速度的过程,本质上也是速度概念形成的过程。

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多次经历求速度的过程。

如求小明、小红的步行,猎豹的速度,火车的速度,等等。

我认为,解决“求时间与路程的问题”,实质上也是深化对速度含义理解的过程。

3.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

时间,这是北师大版教材唯一直接呈现的数量关系式,这也说明了建构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重要性。

如何帮助学生建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一,更改主题情境,增强学生对“速度不仅与时间有关,还与路程有关”的体验。

教材安排了“哪辆车跑得快些”这一学习情境(“我2时行驶了120千米”、“我3时行驶了210千米”),要比较哪辆车跑得快些,就要比较哪辆车1时行驶的路程长。

教材意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认识到比快慢就是比速度,速度与所行的路程和时间有关。

为了让学习情境更加有利于学生地体会到快慢不仅与时间有关,还跟路程有关。

我把主题情境调整为:

(1)大客车2小时行驶120千米,小汽车2小时行驶200千米,谁走得快些?

(2)大客车2小时行驶120千米,小汽车1小时15分行驶120千米,谁走得快些?

以此引发学生的争议,从而让学生更加清晰地建立一个概念:

要比快慢,不仅要看时间,还要看行驶的路程。

在此基础上,再呈现相应的路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行驶的时间不同、行驶的路程不同,要比快慢就是要比“每小时走了多少千米”。

教学策略二,延长体验时间,丰富学生对三者关系的感知。

在教学设计中,我力求避免“通过一个例子得出一个结论”,然后进行解释应用的教学方式。

在本课设计中,需要学生经历“上学路上的数学问题”、“刘翔与猎豹比速度”、“蜗牛爬行中的数学问题”、“京沪铁路提速中的数学问题”这四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在不断积累对三者关系的直观感知与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三者的关系式。

课堂教学实录

(一)设置冲突,引发问题

出示情景(课件):

师:

你觉得谁走得快些?

生1:

小明快,因为小明用得时间少,时间少的要快。

生2:

我觉得不能比,路程不知道,不能比。

生3(急切地):

对,不能比,不能比,路程都不知道!

补充信息(课件):

小明从家到学校360米,小红从家到学校560米。

(二)体验速度,探索关系

1.问题解决

(一):

上学路上的数学问题

(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组织反馈。

谁走得快些?

你是怎么想的?

小红走得快些。

因为360÷

6=60(米),560÷

8=70(米),70比60大,所以小红快。

他在比什么?

他在比每分谁走得米数多。

(教师板书:

每分走多少米。

怎么求小明、小红每分分别走多少米?

小明每分走了360÷

6=60(米);

小红每分走了560÷

8=70(米)。

(教师板书。

(3)教学速度的单位。

师(盖住算式,指着黑板上的60米):

有什么办法让我们只看答案“60米”就知道是表示“每分走60米”?

60米后面写个分。

60米斜一下再写分。

60米/分)

你知道怎么读吗?

(板书:

米每分,齐读。

教师再将70(米)改为70(米/秒),齐读。

像这样表示每分走多少米的数量叫什么?

(生3:

速度。

)速度跟什么有关?

(生4:

路程与时间。

(4)揭示课题:

速度、路程、时间。

怎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出小明的速度60米/分?

把小明家到学校的路程平均分成6段,其中的一段就表示小明1分行驶的路程。

(课件支持。

怎样在线段图上表示出小红的速度是70米/分?

(学生口述,教师课件支持。

我们刚才是怎样计算速度的?

路程÷

时间=速度。

2.问题解决

(二):

刘翔与猎豹比速度

人走路是有速度的,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速度?

火车的速度。

乌龟爬行的速度。

生3:

光的速度。

那你知道世界上“110米栏”跑得最快的人是谁吗?

生:

刘翔。

他跑步的速度是多少?

(课件展示:

8.5米/秒。

生读。

这个舞台从前到后共8米,嘀嗒一下,刘翔已经从这里跑到台下了。

(老师生动的描述引起学生及台下老师的笑声。

你有什么感受?

太快了。

人跑步有速度,动物跑步也有速度,世界上什么动物跑起来最快?

猎豹。

(课件展示)猎豹奔跑的速度是1800米/分(生读)。

看了猎豹的速度你有什么感想?

人外有人啊!

(全场哄笑)

什么意思?

比刘翔还快。

你怎么知道?

1800米除以60秒等于30米,每秒要跑30米。

这个会场从南面到北面(手势)一共是28米,嘀嗒一声,猎豹已经跑出会场了,你又觉得怎样?

简直太快了!

3.问题解决(三):

蜗牛爬行中的数学问题

不过不是所有动物跑起来都会很快的,也有跑起来很慢的。

乌龟。

蜗牛。

课件呈现:

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8米/时。

(生读)

太慢了,从舞台这里走到那里,刘翔只要1秒钟,蜗牛要爬1小时多。

课件呈现问题:

(1)蜗牛一天大约可以爬行多少米?

(2)蜗牛从会场东边爬到西边(约24米)大约要几小时?

在学生独立笔答的基础上组织反馈交流。

蜗牛一天大约可以爬行多少米?

24=192(米)

你们怎么想的?

速度×

时间=路程。

8是每小时行的,24小时就有24个8,8×

24=192米。

那蜗牛从会场东到西(约24米)大约要几小时?

24÷

8=3(小时)

你怎么想的?

24米里有3个8米,就是3小时。

速度=时间。

4.问题解决(四):

京沪铁路提速中的数学问题

(1)提出问题。

我们感受了速度的快与慢,刚才在谈论生活中有哪些速度时,有同学谈到了火车的速度。

(课件出示:

火车图片。

教师介绍:

这是2007年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后增加的动车组(俗称“子弹头”高速列车)。

你知道它的速度大约是多少吗?

课件出示:

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500千米,约10小时到达,火车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决后组织反馈交流。

1500÷

10=150(千米/时)。

(3)解决火车提速中的问题。

京沪铁路是在1968年开通的,你猜猜看,那个时候从北京就到上海大约要用几时?

 

72时。

56时。

你们猜的都比10时多,这是为什么?

因为那时候科技不发达。

因为路程不变,速度慢了,时间就长了。

在表格内补充呈现1986年火车行驶的速度“约60千米/时”,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约22.5时”。

预计到2012年,从北京到上海只要5小时,假定路程不变的话,你估计一下那时火车的速度大约是多少?

(在表格的相应栏内,呈现“2012年”、“约5时”这两个信息)

300千米/时。

你们是怎么想的?

因为时间少了2倍。

你们理解他说的意思吗?

路程不变,时间是原来的一半,速度就是原来的2倍。

5=300(千米/时)。

5.总结“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1)师: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2)请学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同桌之间交流。

(3)汇报,教师板书:

时间,时间=路程÷

速度,路程=速度×

时间。

(三)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1.呈现情景。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组织小组交流。

3.组织全班交流。

12时能到达。

从嘉兴到杭州用了1时,说明每时行80千米,80×

3=240千米,比杭州到金华的路程210千米要多,所以能到达。

你们听懂了吗?

照80千米/时的速度,3时可行驶的路程和杭州到金华的路程比。

还可以怎么比?

210÷

3=70(千米/时),而嘉兴到杭州1小时要行80千米,所以12时可以到的。

生4:

比时间。

(师不语,沉默)

让我再想想好吗?

当然可以

生5:

比每小时的速度。

师转而面对生4:

是吗?

(生4点头。

生6:

还可以这样算:

8=2(时)……50(千米),2+1=3小时,9:

00到12:

00正好三小时,能到达。

你们明白她的意思吗?

生7:

就是210÷

8=2(小时)……50(千米),50千米比每小时80千米少,应该不到3小时,所以能到。

我们可以比时间、或比速度、或比路程,从不同的角度都可以来解决这一问题。

教学评析

王建良老师执教的“路程、时间、速度”一课,在浙江省2007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中获得一致好评。

整节课设计严谨巧妙,融概念理解和数量关系建构于解决问题过程之中。

短短40分钟,教学环节扣人心弦,课堂演绎精彩纷呈,时时迸发出师生智慧碰撞的火花。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

1.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目标定位是教学的灵魂,是学习材料选择和教学过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作为一次省级的比赛,给选手备课仅仅半个月时间。

在获知赛课课题后,在市教育研究院邱正平老师的组织下,我们第一次和王老师一起坐下来,仔细研读教材,反复斟酌、制定了教学目标,即把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定位为“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理解速度的含义,建构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在后期的教学设计及试教过程中,虽然学习材料的选择和教学过程设计多次进行调整,但这一教学目标却从未发生过改变。

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为王老师的教学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合理选择与使用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的精挑细选是本节课精彩演绎的重要保证。

在几次试教过程中,王老师曾经选择过不同的学习材料,如在让学生感受速度快慢这一教学环节,王老师第一次是选择比较旗鱼和猎豹的速度,第二次又改为比较旗鱼和尖尾雨燕的速度。

因为在实践中发现不少学生把速度误认为“快”,所以王老师就加入了对蜗牛速度的解读。

而用刘翔与猎豹比速度更让数学课堂迸发出生活和人文的气息。

非常巧合的是,刘翔每秒跑过的距离(8.5米)和蜗牛1时爬过的距离(8米)几乎相同,强烈的对比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速度的现实意义。

另外,京沪铁路提速中的数学问题这则学习材料,在第一次讨论时就被我们一致认为是一则好材料。

但好材料该如何使用好,也上一个需要推敲的问题。

第一次试教时,王老师是一次性整体呈现材料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是参与了学习材料的解读,感受到在路程一定时,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试教后,王老师作了调整,把学习材料的呈现过程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应用“路程、时间、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了问题,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悟到三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可见,对于学习材料不仅有一个选择的问题,还有一个如何用好用足的问题。

3.有效组织数学交流。

精彩的课堂除了源于目标的精确定位,学习材料的合理选择与使用外,有效地组织数学交流也是十分关键的因素。

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数学交流能使学生获得帮助和启示,如当学生解决问题思维受阻时,通过交流可以让学生相互启发、解除困惑;

当学生形成了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时,通过交流可以促进方法与策略的内化。

在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老师善于结合具体情境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发学生参与讨论与交流。

如“谁走得快些,你是怎么想的”、“蜗牛爬行的速度大约是8米/时,你有什么感受”。

王老师善于在交流与对话过程中适时追问、适度的延迟判断、适当的总结引导,促使学生的思考得以层层深入。

如“你们是怎么想的”、“你怎么知道”、“你现在觉得怎么样”、“他在比什么”。

王老师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观点,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如何去思考,学会理解和把握他人的观点,学会合理地评价他人的方法策略。

另外,王老师在引导学生参与交流前,注意先组织学生借助操作、画图等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经历独立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从而能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数学交流活动之中。

这样组织数学交流有利于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方法并学到新的策略,形成稳定的方法意识、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