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班初一第09讲苏教版期中复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4654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季班初一第09讲苏教版期中复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春季班初一第09讲苏教版期中复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春季班初一第09讲苏教版期中复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春季班初一第09讲苏教版期中复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春季班初一第09讲苏教版期中复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季班初一第09讲苏教版期中复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春季班初一第09讲苏教版期中复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季班初一第09讲苏教版期中复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季班初一第09讲苏教版期中复习教师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A.“警觉”概括地介绍了松鼠反应敏锐的习性,“十分”道出敏锐的程度。

  B.“只要……就……”这一条件复句和“跑、躲、逃”三个动词,极其具体而又生动地刻画了松鼠的货真价实的“胆小如鼠”的性格。

  C.松鼠“住在高大的树上”,但是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并以“稍微”点出触动之轻微,松鼠居然能感受到,立即作出反应,或“跑”、或“躲”、或“逃”,从而突现灵敏到何等程度。

  D.“只要……就……”是个条件复句,一旦出现“触动”的信息,立即作出反应——或“跑”、或“躲”、或“逃”,极其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松鼠的警觉灵敏的习性。

答案:

 1.xù

njiǎozhé

rěwōqiǎnghuozhǎi

 2.藏、缨、蔽、杈、厉、乖、玲、歇

 3.D

 4.A.衬:

一般有两个解释,一是“在里面再托上一层”,一是“搭配上别的东西”。

对课文中的“衬”的理解应取后者,对松鼠身上最富有特色的尾巴作了细致描述,巧用一个“衬”字,把松鼠的小面孔和俏尾巴连成一个漂亮的整体,让人对松鼠的外形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B.触动:

该词有三种解释:

一是激起,打动;

二是触犯;

三是碰,撞。

文中应取碰、撞的意思,而且程度十分轻微,着实“十分警觉”,这就使人们能具体感知松鼠的机敏与快速反应的能力。

 5.B

6.B

知识点二

国宝大熊猫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笨拙(zuō)  璀璨(cuǐ)  孤僻(pì

 B.貘(mò

)  崇山峻岭(có

ng) 浩瀚(hà

n)

 C.濒危(pì

n)  林苑(yuà

n)  分娩(miǎn)

 D.仔熊猫(zǎi)  哺乳(bǔ) 繁衍(yǎn)

2.解释下列词语,有加点的字先解释字的意思。

濒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璀璨:

崇山峻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乐不可支:

漫不经心:

屈指可数:

3.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掬(   )   苑(   )   驯(   )   崇(   )

鞠(   )   宛(   )   训(   )   祟(   )

4.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1)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___(温顺、温和、温驯),给人以优美、活泼的感受。

(2)它的听觉非常___(机敏、灵敏、灵活、机灵),受到惊扰时,就非常___(机敏、灵敏、灵活、机灵)地攀上高高的树梢,躲藏起来。

(3)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却挺___(聪明、高强、高明)。

(4)我国已建立了13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分配制度区,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保护措施,细心____(保护、维护、呵护),以拯救这一濒危物种。

5.指出下列语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汉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列举了当时咸阳上林苑饲养的近40种异兽,大熊猫名列首位,可见大熊猫在当时就已经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名兽了。

(  )

(2)大熊猫体态丰满,四肢粗壮,尾巴短秃,毛色奇特,头和身躯乳白色,而四肢和肩部黑色,头上有一对整齐的黑耳朵,还有两个黑眼眶,很像戴着一副八字形的黑眼镜。

(3)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

(4)奇怪的是,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却只有0.1~0.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

    (  )

阅读讲堂

篇目一

【说明文知识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新教材中说明文阅读和考查有明确的要求,综合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理清说明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2、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重点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

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

4、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的大意,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等。

纵观近年来的各地中考题型,出题角度更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

以前考查中强化的文体知识被淡化了,然而不同体裁的文章其特点也各有不同,阅读起来自然也有不同的要求和方法,因此具有相关的文体知识,对提高阅读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掌握说明文的特征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对事物、事理进行介绍解说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一般有三个特点:

第一、内容上的科学性。

即能准确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及其规律性,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

第二、结构上的条理性。

为了给读者明确的认识,说明其特征时必须有一定的条理和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也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第三、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要准确无误,给读者以科学的认识。

学会阅读分析说明文

(一)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说明的对象,区别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

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准确地把握说明的对象,从而正确区分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大多数的说明文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本身就是说明对象。

大多数的事物说明文都在开篇使用中心句点明了事物的说明对象。

有的时候,题目没有反映说明对象,那就得认真阅读材料,逐段逐句排队、梳理,追本求源,找出说明的对象。

尤其要注意揣摩关键性的语句,如各段的中心句、过渡句以及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等,这样就可以找到说明对象。

无论是事物说明文或者是事理说明文,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对整篇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二)分析文章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篇说明文仅仅明确了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所在。

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对象,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等。

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分析标题入手。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死海不死》;

有的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看云识天气》;

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

2、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

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须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三)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

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进行详细的说明,结尾作总结说明。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总分式、分总式、承接式、递进式。

(四)分析说明顺序,找出标明顺序的关键词句。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有三种:

1、认清说明的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2、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

3、分清主次,综合归纳。

(五)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分析说明方法

为了清楚地说明事物的特征,须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等。

2、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掌握了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后,我们还要学会分析每种说明方法在文中的作用:

(1)举例子:

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

其作用是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2)分类别:

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

其作用是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3)打比方:

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

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作比较:

即选用具体的或人们熟知的并且和要说明的事物有着某种外部的或内在联系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或用数字等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是更加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5)列数字:

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6)下定义:

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地说明。

它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

作用是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使说明对象更加严密。

(7)作诠释:

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点或特性。

其作用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被说明的事物。

(8)画图表:

这是一种运用直观的示意图和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和事理的一种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六)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前提。

要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了解遣词造句是怎样说明事物的特点的。

从而理解其作用,领会其妙处。

可从以下三点入手:

1、在语境中体会中心词语的准确性。

2、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

3、留心关联词语在表意准确性上的特殊作用。

(七)准确把握说明文中的关键词句,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能否把握阅读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直接关系到对材料整体的理解和分析。

把握关键词句可从三个方面考虑:

抓住中心句,分析过渡句,认清指代成分。

1、中心句有首括、中领、尾联三种形式,又以首括居多。

分析中心句,有利于把握文章(语段)的主要内容。

2、过渡句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也是上下文内容衔接的标志,分析过渡句,有利于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和重点。

3、在考试题中,经常考查对指代成分的分析,分析时要从语义和语法结构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八)开阔视野,关注材料的价值取向。

说明文的阅读涉及领域是非常宽广的,涉及的高科技和高新技术的内容也是很新颖的。

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平时开阔视野,扩大阅读面,了解相关知识,并且这些文章对于增长学生知识,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培养创新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

白蚁的破坏作用

常言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一些堤坝出现“涌”就是蚁害所致。

当然,这里所说的“蚁”不是普通的蚂蚁,而是土白蚁。

土白蚁行踪诡秘,为害隐蔽。

一些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坝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

荆江大堤上飞驰的小吉普竟然全车陷落在土坝中,至于行人、水牛跌入坝中“陷阱”情形就更是屡见不鲜了。

那么,小小的白蚁为什么能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呢?

①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我国的白蚁大体上可分为三类:

木栖性白蚁、土栖性白蚁和土木两栖性白蚁。

②破坏堤坝的白蚁主要是土栖性白蚁,即专在土中筑巢的一类白蚁。

③一个成年蚁巢内的几百万只白蚁在一起过着“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生活。

④白蚁的社会有严格的分工:

蚁王、蚁后专门繁殖后代;

兵蚁负责安全保卫;

工蚁数量最多,从事筑巢、觅食等基本劳动。

⑤土白的巢穴在地下可深达两米,主巢大约1-2立方米,主巢周围的副巢多达百余个,巢穴之间有四通八达的蚁道相连。

⑥由于土白蚁不断在堤坝内分群、蚕食、筑巢,使得堤坝中蚁巢星罗棋布。

⑦一旦汛期来临,水位高涨,水流溢入蚁道、蚁穴,就会出现堤坝管涌、渗漏和滑坡等险情;

如果不及时排除,则会堤崩坝垮,出现灾难性后果。

土白蚁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有害昆虫。

土白蚁蚁群庞大,繁殖迅速,习性隐蔽,破坏力强,要彻底消除它的危害并非易事。

近年来,科学工作者已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千里之堤,固若金汤”的远景必将成为现实。

1、下面是对第2段部分内容的概括,选择与其相应的句子,将它(它们)的序号写在括号内。

写土白蚁的社会分工()

写土白蚁的群体生活()

写土白蚁对堤坝破坏严重的直接原因和由此产生的后果()

【答案解析】:

第一题是对第二段文字的具体分析。

第二段的七句话说明了以下内容:

第一句说明白蚁的分类;

第二句指出说明的对象土石蚁及其姘征——筑巢;

第三句说明土白蚁的生活习性——群体生活;

第四句说明土白蚁的分工;

第五、六句说明土白蚁在堤坎内筑巢的情况,这也就是白蚁破坏堤坎的直接原因;

第七句则是说明严重的后果的。

2、第1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的说明方法,第2段第⑤句使用了的说明方法。

第一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一些外表看来完好无损的河堤土坎很可能已经遭受严重破坏”这句话的内容。

第二段的第⑤句话则适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两米”、“1—2立方米”、“百余个”等几个具体数字说明了白蚁之所以能使大堤受到严重损害的原因。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下列哪一项?

选择正确答案,将它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

A、由整体到部分B、由主要到次要

C、由概括到具体D、由结果到原因

第三题涉及到本文说明顺序的问题,本文的说明顺序很显然是逻辑顺序,但究竟是哪一种具体的类型呢?

本文开头就指出了土白蚁掏空千里之堤,使之毁于一旦的结果,然后又具体说明了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所以应选D。

4、从文中找出能恰当、准确表达下列语意的词语,分别写在横线上。

土白蚁的行踪怪异,出乎寻常,且不为人知。

所用词语:

(行踪)

堤坝内蚁巢数量众多,散布的范围很广。

这一小题是词语的练习,重要的是先理解题中所给的语意,根据这些语意再去找相应的词语就简单的多了。

5、文中加线词语“对人类而言”能否去掉?

为什么?

答:

这一小题考察的是分析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能力。

说明文的语言以准确为前提,有的文章以平实为主,有的则以生动见长。

本文的语言以平实为主,同时,题中要分析的词语“对人类而言”在文中起到的是限制作用,限制了土白蚁危害的对象,使文章的语言更准确,说明内容更科学,如果去掉的话,则只是笼统地说土白蚁是害虫,并且与本文所说明的内容也不能完全一放起来,所以去掉它就不够准确了。

牛刀小试

蜡烛的前世今生

停电的夜晚越来越少,精关的工艺蜡烛却渐渐流行起来。

光线和阴影在摇曳地做着游戏,令人遐思。

蜡烛带给我们的别样温存,也许是任何照明方式都难以取代的。

1蜡烛的发展

原始人的主要照明工具是纤维浸透油脂的火把,逐渐的,油脂包裹纤维的蜡烛在很多国家被独立发明出来。

显然,蜡烛比火把和油灯更加便携轻巧,而且烛芯可以使它完全直立燃烧。

人类早期制作蜡烛的原料是动物脂肪,5000年前的埃及人把芦苇插在牛羊的脂肪中点燃,这可以算是蜡烛的雏形。

后来蜜蜂腹部蜡腺分泌出的蜂蜡、提炼自鲸鱼油脂的鲸蜡、从棕榈树叶和月桂果等植物中提取的蜡油,很快取代了牛羊脂蜡。

不过那时民间照明用的多是油灯,只有贵族和皇室才能使得起蜡烛,因为脂蜡是可以食用的,大多还非常有营养,人们可以用它来充饥。

蜡烛真正放下身价是在19世纪。

化学家从煤焦油中分离出石蜡,商人们开始用机器大量生产石蜡蜡烛,就是我们最常见的细长白蜡。

此后,曾经的“照明贵族”也就变得不那么稀罕了。

作为照明方式,蜡烛迎来了属于它的辉煌时代。

可惜好景不长,随后而来的电灯让这种亦真亦幻的光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

“蜡炬成灰泪始干”,越烧越短的蜡灶究竟去哪了?

燃烧时蜡由固态熔化成液态,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熄灭后又逐渐凝固。

在这个从物理到化学再到物理变化的过程中,烛芯起着关键作用。

燃烧的烛芯使周围的蜡升温熔化后发生“毛细现象”,蜡液沿着烛芯上升,作为燃料被消耗掉以后,露出更多的烛芯,继续供给燃烧。

“何当共剪西窗烛”看似浪漫,实际是件很麻烦的事。

最早用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无法充分燃烧,如果没有及时把炭化的末端剪掉,蜡烛就可能熄灭。

直到1820年,一个法国人发明了三根棉线编成的辫状烛芯。

与两根棉线搓成的烛芯相比,三根棉线编成的烛芯燃烧时能自然松开,末端完全烧掉,省去了剪烛花的麻烦。

3

被电灯取代的蜡烛,逐渐成了停电时的备用品,但是更多时候它们被用在特殊场合。

在蜡烛发明伊始,它就被赋予了一种神秘色彩。

基督教徒很早就把蜡烛视为宗教神物。

在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中,也都有为逝者长燃蜡烛的习俗,点燃的蜡烛象征着不灭的灵魂。

生日宴会上,先许个愿,再一口气吹熄蜡烛,据说能够让你梦想成真。

这个传统来源于古希腊,月亮女神生日时,人们在祭坛上供奉蜂蜜蛋糕,插上点燃的蜡烛,比喻月亮撒向人间的轻柔光芒。

这个传统后来被用在希腊孩子们的庆生会上,逐渐在许多国家流行开来,沿用至今。

“洞房花烛夜”时,又粗又长的红烛被称为“喜烛”。

喜烛从头烧到底,是对新人白头偕老的祝福。

如今,流行的工艺蜡有着各种色彩、形状和香味,它们是在蜡的基础上添加了颜料、精油等辅料。

工艺蜡烛优雅的外形被摇曳的烛光衬托着,慢慢挥发出诱人的香味,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现在,帮人减肥或戒烟的各种保健蜡也被发明出来了。

看来,蜡烛的传说仍然被书写着,也许会一直延续下去。

1.根据文意,在文中②③处的横线上拟写小标题。

(4分)

①蜡烛的发展

2.依据第①部分内容填空。

(2分)

蜡烛的发展历程:

3.第②部分在介绍烛芯的发展变化时,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4.根据文意和表格内容提示,填写下面空格。

使用环境

作用:

①宗教、习俗

被视为神物;

点燃的蜡烛象征灵魂不灭

④日常生活中

营造浪漫气氛;

具有保健作用

1、②蜡烛的燃烧③蜡烛的特殊作用(评分:

4分。

每空2分,其中“蜡烛的特殊作用”没有“特殊”一词扣1分)

2、脂蜡(牛羊脂蜡)石蜡(评分:

2分。

每框1分)发展历程:

3、作比较。

(1分)突出说明了三根棉线编制成的烛芯的优点。

(1分)

4、②生日宴会吹熄蜡烛希望梦想成真(大意对即可)(1分)③洞房花烛夜祝福新人白头偕老(1分)

篇目二

“长信宫”灯

①“长信宫”灯是著名的汉代镏金铜灯。

它通高48厘米,重15.85千克。

此灯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曾为居于“长信宫”的窦太后所用,故名“长信宫”灯。

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

现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②“长信宫”灯的造型十分优美。

全器为宫女跪坐双手持灯状。

宫女身穿广袖内衣,外着长袍,腰间束带,衣襟由右侧向后掩卷,衣纹疏密有致,简洁流畅。

宫女头梳髻,发上覆巾帼,上身平直,双膝着地,跣足,足尖抵地以撑全身.头略向

前倾,面目端庄,神情恭谨,表现出年轻宫女所特有的神态。

左臂伸向右方,左手紧握灯座底部的圆形座柄;

右臂高举,袖口形成灯的顶部。

人执灯,灯映人,人灯合一。

灯火的映照,使宫女的形象更加美丽,达到了实用与审美的高度统一。

其巧妙独特的艺术造型广受赞誉,被视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

③“长信宫”灯的结构非常精巧。

灯罩由内外两片弧形屏板组成,合拢时呈圆柱形。

外屏板一角有直角形缺口,与灯盘方柄相扣。

灯盘直壁平底,壁分内外两重,形成宽0.9厘米、深1.8厘米的凹槽一周,两片屏板嵌于凹槽之中,可以左右推动。

盘心有一蜡扦,可插蜡烛。

盘的口沿饰宽带纹一周,底部形似圈足,置于灯座上。

灯盘有一平出的方形銎柄。

銎柄可安装木柄,用来转动灯盘。

灯座分为上下两部分,可以拆卸。

上部形似豆座,直接插入灯盘底部;

下部形如豆盘,盘口与灯座的上部相扣。

④“长信宫”灯的设计极为科学。

全器由宫女的头部、身躯、右臂以及灯罩、灯盘、灯座六部分分别铸造后装配而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同时又可以拆卸,便于移动和清洗。

灯盘可以转动,灯罩可以开合,能够根据需要随意调节照射方向和照明亮度。

宫女体内中空,左手执灯,右衣袖似在挡风,实为吸收烟炱(由烟凝集成的黑灰)的虹管。

点灯后,烟炱通过其右臂形成的虹管进入体腔内,可以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

⑤“长信宫”灯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水平,堪称“中华第一灯”。

1、长信宫”灯得名的原因是什么?

答:

2、要说明“长信宫”灯为什么堪称“中华第一灯”。

3、文②③④段的位置能否调换?

为什么?

1、因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此灯曾为居于“长信宫”的窦太后所用,故名“长信宫”灯。

2、“长信宫”灯造型优美,结构精七、设计科学,育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艺水平,所以堪称“中华第一灯”。

3、不能调换,国为这三段文字是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的逻辑顺序安排的,调换后就不符合认知规律了。

课后练兵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驯()良2、上颚()3、点缀()4、翌()日

5、炫()耀6、濒()危7、分娩()8、锹()甲

9、蛰()伏10、鞘()翅11、繁衍()12、仔()熊猫

13、笨拙()14、榉()实

(二)解释下列词语:

1、驯良:

2、品流:

3、矫健:

4、献媚:

5、濒危6、璀璨:

(三)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形容快乐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