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卷文综历史试题及其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全国一卷文综历史试题及其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一卷文综历史试题及其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是,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
这一举措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息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30.陕甘宁边区在一份文件中讲到:
“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装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理性占据主导低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33.
英国居民年收入表
年份
约1770年
约1790--1793年
约1830--1835年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0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
1755
1797
1835
指数
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34
.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
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
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7分)
【答案】
(1)法国大革命推翻了法国专制王权,否定了“朕即国家”“朕即民族”,推动了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也冲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民族观的形成。
(2)相同之处:
反对国内封建势力,争取民众的民主、自由、平等和民族解放。
不同之处:
近代法国民族主义维护本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把斗争矛头还指向西方帝国主义及国内外之反动资本家。
原因: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深重;
国民党“一大”《宣言》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信息后“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再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斗争对象、革命目标、阶级立场以及思想观念等角度概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第二小问结合近代中国国民革命的时代背景,分析不同之处产生的原因。
请考生从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表4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故登报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
《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里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好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要求:
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
1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都出现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阐述:
中国:
明朝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此外,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明朝思想家李贽抨击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
明清之际的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也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工商皆本”,提倡经世致用。
西方:
这一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如达芬奇、拉斐尔、莎士比亚等人以复兴古典文化为旗帜,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抨击宗教神学,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而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了教会支持的地心说,也有利于人们视野的开阔和思想的进步。
小结:
4—17世纪的中国与西方,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弘扬,冲击了封建统治,有利于人们思想的解放。
45.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中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
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
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的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效益按比例浮动;
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
今后中央直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
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
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子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送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7分)
(1)政府主导;
循序渐进;
重视提高脑力劳动者报酬;
工资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配套,改变平均主义状况,注重按劳分配;
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
关注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的待遇。
(2)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调动职工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根据材料信息“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中央只管……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等进行概括。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职工和企业的生产积极性、科技等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角度分析意义。
46题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
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
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
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美方咨询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
美方题意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九龙合称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
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
此外,顺便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子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并说明其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反映的美国战虎东亚秩序构想。
(1)内容:
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意义:
《开罗宣言》是确认台湾等地属于中国领土的国际性文件,它明确了日本侵占台湾等中国领土的非法性,为战后中国处置台湾等问题提供了国际法依据,有利于扞卫中国的领土完整与国家主权,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威望,提高了中国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2)构想:
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战后东亚秩序的责任,对日本的军事管制以中国为主,削弱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力,利用中国制衡英苏等国,扶持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
(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
”回答即可。
第二小问结合抗日战争的意义、中国的国家主权与领土问题等进行概括。
(2)根据材料“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国希望以中国为主”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也试图在战后利用中国制衡英苏等国,扶持一个亲美的中国政府,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4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等中原诸国。
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
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
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制度,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
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1)季札熟知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礼乐文化以及各国政治现状;
季札具备儒者所谓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品德;
季札维护传统宗法制。
(2)季札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的出使有利于华夏文化的进一步传播,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加强江南与中原诸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交流,有利于江南的发展。
选择题参考答案:
24--28ACCBA29--33ABCBD34-35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