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23890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Word文件下载.docx

《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Word文件下载.docx

有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有企业改革是当代世界各国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而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70年代中期的经济危机之后,西方各国的经济陷于停滞膨胀的困境,凯恩斯主义对此一筹莫展,于是货币主义,供给学派,新自由主义等经济思想盛行起来,它们主张在宏观上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同时,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在微观上提出政府不干预企业经济活动,让企业自由经营。

从70年代后期起,英国开始实施私营化的计划,美国的经济学家为把减少国家干预,消减企业繁琐规章制度,作为经济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Ross(1972)和Myers,Majluf(1984)将不对称信息理论引入资金结构分析中,大大丰富了筹资理论的内容。

美国学者(Berger,1998)将企业的贷款成本分为两部分:

信息成本和决策成本。

本地中小金融机构与本地中小企业之间具有信息对称优势,融资的信息成本较低。

在深化发展阶段,国有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企业的负债、融资的理论研究也有了突破性进展,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一些争议,如Jaynralne和Wolken(1999)对银行在企业信贷上的成本优势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于Berger结论相反,认为中小银行成本优势并不明显,这也是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2003年,罗伯特·

希勒认为我们必须重新构建我们的金融体系,使之建立在稳固的理论框架之上,这个框架必须能长期保持稳定,同时,我们也必须依靠其他一些现有的金融机构的帮助,比如银行,保险和证券,获得他们的专业支持。

1.2.2国内研究现状

邹欣(1997)认为:

我国国企在资产负债方面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政府干预过多、政策失误、信贷约束软化、融资渠道单一、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企业和银行经营管理不善等,其中关键是制度问题。

目前制约国企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低效益,而不是高负债,对于国企较高的历史性负债,国家首先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

国内很多学者如胡显勇(1998)在《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的成因及对策》中指出现行国有企业普遍都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由政府部门通过银行注入资金成立起来的。

并且,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社会行为多于经济行为,在其生产经营发展过程中,只有少量的积累资金被允许注入企业内部用于扩大再生产。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银行也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逐步过渡为商业银行,原来由政府部门通过银行向企业注入的资金转为商业银行向企业提供的借款,银行变成了企业最大的债权人。

由于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先天不足,在发展过程中又没有及时积累资金补充,导致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居不下。

郑冰洁(2005)在《我国大型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其优化对策》中阐述了我国在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的行政干预和所有者行为的不合理,大型国有企业负担过重,导致盈利水平低,自我积累少。

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是优化大型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前提。

随着对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问题认识越来越深入,专门用来研究的文献却很少,尤其是对如何让降低资产负债率的量化研究更少。

目前为止,国内比较系统的研究如何降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方面的成果尚不多见。

对此问题的研究更多的是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专业或领域出发,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并且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1.3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来引导我国国有企业降低资产负债率,制定出相对合理的资产负债率政策。

同时结合资本结构及相关财务比率来具体阐述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失衡的体制性原因进行分析。

并对我国国有企业高负债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就结合相关案例分析我国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降低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提出几点建议。

二、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其成因

2.1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现状

2.1.1资本结构定义及其相关财务比率分析

资本结构系指长期负债与权益的分配情况。

最佳资本结构(图1)便是使股东财富最大或股价的资本结构,亦即使公司资金成本最小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偿债和再融资能力,决定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

合理的融资结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发挥财务杠杆的调节作用,是企业获得更大的自有资金收益率。

资本结构的相关财务比率包括:

股东权益比率、资产负债率、长期负债率、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

其中,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

资产负债比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

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是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长期负债比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一个指标,它是长期负债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股东权益与固定资产比率也是衡量公司财务结构稳定性的一个指标,它是股东权益除以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购买固定资产所需要的资金有多大比例是来自于所有者资本。

(图1)最佳资本结构

2.1.2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从资本结构的角度看,我国国有企业可以分为非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两类。

非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单一,既无法进行股权融资,也几乎没有债券融资可能,只能通过内部融资和银行贷款。

对上市公司来说,虽然一般都经过改组和改造,资本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但也未能实现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

所以,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情况具有很大的特殊性:

首先,内部融资的比例偏小,且其差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986年我国企业内部融资的比例为32.8%,到1995年下降为21.8%;

我国企业在改革以前基本没有自我资金积累,改革以后有些企业自主财力有所增强,但与其他国家比较,则差别甚大。

其次,企业外源融资中负债额大、比例高。

企业在缺乏内源融资能力的情况下,只能严重依赖外部的资金供给,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化融资体制,限制了企业从外部融入资金的渠道和方式。

目前,我国企业外源融资中负债额大,比率高。

但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负债比率已明显下降,基本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相近。

再次,外部融资中,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占绝对主导地位(如下表1),反映在企业资本结构中,就是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高,有关资料表明,到1998年底,全国6147万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63.74%,流动负债率为96.5%,短期偿债能力持续恶化。

据央行1997年对全国5000家企业的统计显示,其平均资产利润率仅有1.3%,资本利润率仅有3.4%。

最后,同是直接融资方式,股票融资的规模远远超过债券融资,即使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多数上市公司仍显示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据统计,1992年,我国5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负债率为65.02%,同期股票融资的规模为94亿元,债券融资的规模为684亿元,到2000年,我国1088家上市公司的平均负债率下降到53.49%,其中负债率低于30%的公司就有267家,同期股票融资的规模上升到2103亿元,债券融资的规模仅有83亿元。

(表1)1991-2000年我国企业外源融资比例变化

年份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1991

7%

93%

1996

6%

94%

1992

13%

87%

1997

10%

90%

1993

18%

82%

1998

8%

92%

1994

1999

1995

2000

28%

72%

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我们看到我国国有企业的融资有明显的缺陷,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负债比率高,国有企业普遍存在高负债率与低利润率并存的局面,企业严重的缺乏自我融资。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深,企业财务清算约束渐趋硬化,过度负债问题愈来愈凸现出来。

2.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

由于股权融资的市场负信号效应,国外上市公司一般把它作为最后的融资选择,而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将股权融资作为首选的融资方式。

可见,我国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的决策时,并没有充分地考虑其优化问题,而重点考虑的是如何才能获得资金的问题,关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科学决策问题,并没有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

2.1.3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失衡的体制性原因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我国国有企业的资本结构出现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其具体原因,这些现象是我国现有经济体制在面临改革和发展中暴露的问题。

(一)政府型融资制度的内在缺陷

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融资制度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我国国有企业、国有银行和国家财政“三位一体”的政府型融资制度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政府对国有银行的隐含担保和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成为我国企业融资制度的基本特征。

在这种融资制度下,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具有产权统一性,二者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和制约关系,银行信贷的约束力很差。

(二)资本市场的功能性缺陷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的初衷是为国有企业融资,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重组。

这一最初的功能定位,导致了我国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

我国资本市场功能定位的偏差和缺陷,造成了我国上市公司从股市筹集了大量资金,却未高效的使用这些资金。

(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缺陷

我国上市公司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其直接原因是股权融资的成本偏低,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企业内部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比重过大而导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失衡。

我国多数上市公司是经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国有股权在公司股权结构中占绝对比例,是这些公司的普遍特征。

而政府控股的本意在于通过保持国家的控制权来保证国有股权的利益,但国有股权在控制过程中,由于存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从而产生了控制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形成了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缺位和代理人(内部人)控制的局面。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着权利与利益的分配关系,代理人显然不会选择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必然选择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2.2我国国有企业高负债水平资本结构的形成原因

2.2.1投资体制和依靠高投入推动经济增长机制

八十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企业所需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部委托建设银行进行拨款。

流动资金中的定额流动部分也由财政部核定定额,直接拨款:

季节性和其他原因属于临时性需要的流动资金即超定额流动资金由银行贷款解决。

1980年我国开始将基本建设投资由原来的拨款改为贷款,1983年7月起,企业的流动资金也开始由银行单独供应和统一管理。

然而,企业实现的利润和提取折旧费大部分上缴财政,以致企业留利水平极低,自我积累甚少。

与此同时,我国长期以来依靠增加投入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机制,对企业价值的评价,不是看其盈利能力,而是注重其产量、产值,促使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币规模、重产值,不重效益,一心只想将企业做大,在使用银行贷款时不考虑资金的盈利率。

从短缺经济时期成长起来的企业,不知道担心产品的价值实现,认为只要企业能生产,经济就能发展,而银行始终处于支持企业生产的从属地位,企业的需要就成为银行的职责。

2.2.2国有企业产权不清,缺乏资金需求和使用约束机制

在资金需求上,没有建立资金需求和运用机制,过分依靠银行,扩张欲望强烈,只考虑借款,不考虑还贷能力。

盲目举债上项目,效益低下,市场竞争能力弱。

这都是由于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没有真正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财务约束软化,致使企业负盈不负亏,出现一系列短期行为和盲动效应。

国有企业对银行贷款的归还率则由1983年的97.6%逐年下降到19%年的66.7%(其中包含31.6%的逾期归还率),而在征一年的银行贷款计划中,国有企业总是银行贷款倾斜的重点,占到贷款总额的80%以上。

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的最终所有者都是国家,由于产权不清晰,也就等同于自己借自己的钱,因此国有企业特别依赖银行,也特别敢赖银行的债。

2.2.3政企不分、行政干预及政策因素的影响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的职能还没能及时转变,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的机制和手段还没有及时建立起来,政企不分依然存在,仍然存在行政干预国有企业的人事任免、财务管理、经营策略和劳动用人制度等情况,国有企业仍然是政府的附属物。

自然而然,各级政府为了实现各自的政绩目标,也就多方支配银行贷款。

与此同时,地方利益造成的地方保护主义,使得重复投资、重复建设现象十分突出,不仅使真正的重点难以得到保证,而且严重违背市场经济原则,阻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的后果。

经济效益十分低下。

2.2.4国有企业竞争机制尚未形成

国有企业优胜劣汰的机制没有形成,没有健全的市场准入出制度和配套的一系列破产、失业、救济、再就业的保障机制。

虽然《破产法》出台了很多年,但由种种条件的限制,使得真正破产清偿的企业少而又少。

国家既是国有企业经营不善的最后承担者,又是国有银行经营不善的最后承担者,国有企业并不真正担心破产。

2.2.5税收体制的影响

我国的税收是以流转税,特别是以企业增值税为主,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加重了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

三、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3.1举债不适度造成资本结构不合理

举债适度是指举债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条件下,既不会造成举债资金闲置而加大债务成本,又不会因为举债过度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只有举债适度才可能实现用债适度和还债适时。

我国国有企业举债忽视财务失败的可能。

任何企业举债都必须充分了解经济周期的影响,在经济繁荣时期,应增加举债规模,充分发展,在经济低迷时期。

应适当减少举债规模。

其次,企业举债应确定行业的影响程度,对于垄断行业来说,通过举债扩大生产规模,从而获取更高的报酬。

但对于产品价格极易受市场影响的企业来说,举债应当慎重。

而国企在负债经营开始时往往忽视这两个关键因素。

举债不重视资金的使用效果,负债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资本增值,因此举债时必须考虑举债资金的使用效果。

企业举债时应该认真的选择举债资金的投向,也就是说要努力保证负债资金用途的效益化。

只有为投向负债经营最需要且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项目所进行的举债才是适度的,才能有效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然而国企往往只有借贷意识,忽略了举债与资金使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3.2资金管理效率低下

企业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水平决定了资金管理效率。

营运资产管理不到位,净现金流不能有效支撑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影响企业资金链,对有多家子公司的企业集团来说,资金的管理效率更是影响企业负债率水平的重要因素。

企业集团资金占用和多家子公司占用资金的矛盾已成为企业集团资金管理中最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证监会为防止大股东及其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出台了很多规范上市公司资金往来行为的监管办法,其中,证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不得以下列方式将资金直接或间接地提供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

1、有偿或无偿地拆借公司的资金给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使用;

2、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向关联方提供委托贷款。

”因此,在整个集团内,上市公司社会信誉好,融资较容易,资金充裕。

而集团内一些效益欠佳的单位,融资困难,集团又要以担保、委托贷款等形式向其提供资金援助。

另一方面,各成员企业在理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滋生谋求自身局部利益最大化的倾向。

使得集团总部缺乏对现金的统一管理和筹划,导致资金分散、闲置,出现内部资金配置不平衡,存、贷两高等问题。

反映在企业集团的合并报表中,就是资产方的货币资金项目有上百亿存量资金,而负债方却有大量的银行贷款,导致了企业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3.3融资结构不平衡,负债融资比重较大

负债筹资具有融资速度快,筹资费用低,且债务利息具有抵税效应等优点,相比

而言,股权融资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且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

目前融资手段多样,可转换债券、分离交易可转债、公司债券以及中期票据等债务工具,以及在国外资本市场上采取私募方式筹资,但是除可转债和分离交易可转债募、及私募筹集到比重较小的权益资金外,可以说整个集团的资金大部分还是依靠债务融资,而且在债务融资中,直接融资比重较小,更多的是通过银行的间接债务融资,新增融资进一步推高了整个集团的资产负债率。

3.4缺乏盈利能力,利润无法承担利息

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很差,首先表现在总资产利润率十分低(见表2),大大低于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

2008年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利润率只相当于股份制企业的8.80%,三资企业9.69%。

(表2)总资产利润率

2006

2007

2008

2009

国有企业

1.4%

0.78%

0.72%

0.19%

股份制企业

4.61%

3.52%

3.47%

2.16%

三资企业

3%

2.73%

2.70%

1.96%

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低下,更体现在国有企业息税前盈利率低于企业实际负担的利息率,财务杠杆体现的是负效应,即借钱越多,亏的就越多。

3.5负债经营案例分析

公司背景:

上海航空公司于1985年12月登记注册,其中上海市财政投资占73.89%。

2000年11月,上海航空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2100万元。

公司所发行的A股于2002年10月1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经营范围:

国内航空客货运输业务;

国际航空客货运输业务;

旅游服务;

航空代理服务;

培训、广告业务、宾馆、旅游相关代理等。

经营状况:

上海航空一直以负债经营为主,据财务报表显示近三年的负债率都在90%左右,这除了反映航空业独有的飞机租赁经营特点外,亦说明公司初创时期规模比较小,只有靠地方政府信用举债经营。

(图2)近4年部分财务数据

(图3)长期负债的构成

近三年的经营状况

(1)2006年出现经营性亏损。

(2)2007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2.82%,但经济效益下滑,亏损5亿元。

(3)2008年度,公司亏损12.49亿元,净资产总额为142亿元,负债总资产达到138亿元,负债率高达97%,2008年月12月31日,公司现金流为11亿元,短期贷款加上长期贷款总额达到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为49亿元,面临巨大还贷压力。

(4)2009年9月30号,公司亏损1.34亿元。

(图4)盈利能力分析

3.6案例分析得出的认识

上航举债经营失败的原因:

1.巨大的财务风险,降低了自由资金的实际收益率。

2.油价持续增高、上海市场竞争激烈,平均票价低于其他主要城市,这些都造成经营成本太高。

由于投资报酬率小于负债利息率,而导致连年的亏损。

3.公司各项资源紧张,尤其飞行员、机务工程人员等人力资源的紧张,严重制约了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

4.盲目扩充机队规模、扩大航线网络-占到了市场,但却丢失了利润。

例如06年上航引进了3架新飞机,使上航机队增扩为48架,但是经济效益却亏损。

负债资金在使用上有着时间、固定利息等因素的限制,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加上经营不当,降低了资金的实际收益率,最终导致资不抵债,企业破产。

四、解决我国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途径

4.1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投资报酬率

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融资相对于非上市公司具有更广阔的融资架道,较容易获得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支持,这只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资金使用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是要实行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实行统一采购,统一信贷,统一调度资金,集中有限的资金确保重点资金的支付,并且可以节省大量资金加快资金周转。

二是实行资金预算管理,按照生产经营计划,编制资金收支年计划,月计划,严格按照资金计划安排资金支出,从而减少资金闲置、浪费,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

三是要加快资金周转,一方面要加强储备资金管理,降低库存占用;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坚持款到发货。

对被迫赊销产生的应收账款,要进行账龄分析管理,督促对方付款,以尽快收回货款。

4.2合理化资金来源,重视内部融资

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内部融资的意义要远大于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