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23551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数学论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Word下载.docx

《小学数学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论文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论文Word下载.docx

在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时,我说“每组的学生拿起桌上的圆锥,感觉一下和圆柱有哪些不同?

围绕这几个问题思考:

1、圆锥有几个面?

2、底面是什么形状的?

3、侧面是什么面?

4、圆锥的尖顶叫什么?

”通过这样的设问,学生通过用手摸,观察、比较,小组交流,学生很快说出了圆锥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为进一步学习圆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在思维卡壳时启发

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不能做的情况。

这时教师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运用电教媒体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与过程,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圆锥的高”的认识,显得有些茫然,有的同学把圆锥的“母线”当成了圆锥的高,有的虽然指出了圆锥的高就是“从圆锥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可总让人感到明心不明口。

这时,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更加形象、清晰地看到了什么是“圆锥的高”。

学生可以说是茅塞顿开,全面认识了“圆锥的高”及“圆锥高的条数只有一条”。

四、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的充分开展

顾明远教授曾指出:

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一起来学习,而不是简单地把知识教给学生。

我认为,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协作,共同探讨,合作互助,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别人的方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数学,学习数学。

如在教学《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把学生分成了五个小组,每个人课外都制作了圆锥,每个人都备有直尺和三角板。

教学“测量圆锥的高”时,我让同学们先分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有的水平的端着直尺,有的竖直的扶着三角板或直尺,有的在读数,有的在记录,不一会儿就测出了圆锥的高,并总结出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然后让小组代表展示“测量圆锥的高”方法,边说边做,其他同学是边看边评。

这样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全班交流,学生不仅归纳总结出了“测量圆锥的高”方法: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个直尺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直尺和三角板或直尺间的距离。

而且还提出了“测量圆锥的高”时要注意的问题。

更可喜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还养成了互助、合作与交流的好习惯。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一点探究

【摘 

要】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数学课程和教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的形势下,我在校既是信息技术课老师,又是数学课老师,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生动性、实效性、时代性的目的,依托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内部基础和外部环境,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改进数学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本质和提高数学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作一些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 

信息素养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

”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教师必须进一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有机地融入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那么,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呢?

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

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教学内容明显偏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而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

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在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九十年代(甚至更久远)统计的信息。

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我校有位教师在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的统计》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206国道路口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

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由于农村班级人数少,随着小班化教育的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有机整合为我们的教学增加新的形式。

基于这一思考,我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第五册的知识。

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转化为学生的生命活动实践的一个互动,尽一切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再如:

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摸角、折角、画角、玩角五个环节,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

其中在画角这一环节中,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形式,老师不示范画角的步骤,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动画,先出示一点,接着点闪烁几下,出示“顶点”两字,然后动画演示两条边的画法,边再闪烁两下,出示“边”,这样主要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清楚明了地抽象出角的图形,接下来,再让学生自己画一个好看的角,效果就较好。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手段开展教学,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传播及时、读取方便等特性,促进课堂模式的转变,既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

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

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

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

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

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节课时,我安排了课堂练习。

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

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

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又如在教学第七册《常用的计量单位》整理和复习一课时,利用网络教室,要求小组合作,内容是:

把常用的计量单位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又清楚、又完整、又有特色。

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

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师生及时地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是以信息技术解决课程和课程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而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在实践中应用、学习、完善。

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技术也是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计算机课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课教学只是为学生应用打下一个基础,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的技术上的问题,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这样,会更实际,也更能体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

如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的教学情境,能设计让学生动手做数学的数学实验环境,能灵活自如地进行变式教学;

利用计算机能更有效地使学生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探索,同时能使学生交流、小组讨论与“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

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

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认识,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可能,每个学生通过这种个性化的练习,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认识主体的地位。

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计算机手段与传统教学完美的结合十分重要。

不是计算机用的越多就越好,传统教学的优势应该保留,如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富于人情味的及时交流,教师组织起来的探讨问题的活跃氛围等等。

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信息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为此就需要教师全新的教学设计。

有了计算机,学生的活动丰富了,教师能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了,同时在课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计算机之间信息交互的机会增多了。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学计划可以面对班级的所有学生而制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协同作业的合作精神,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技能上的提高,满足兴趣、情感等方面的需要,提高数学素质和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使得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获得了生机,使得我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得以实现。

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使得我们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更加科学合理,使得我们有机会觅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改革的最佳方案。

可以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使用各种信息手段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不拘一格,其效果是传统教育技术难以比拟的。

总的来说,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务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因此,我们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

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参考文献】

[1] 

章剑卫:

《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浙江教学研究,2006年4月

[2] 

王跃:

《数字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三种途径》,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4月

[3] 

陈至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2000年11月

十年的心愿

有人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农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有人把教师比作春蚕和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是啊!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老师们,为同一块土地精心耕作、无私奉献着,为此付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而我,一个热血青年,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在“信息技术竞赛”教育事业上一直执着地追逐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光阴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将度过第十个春秋了。

不堪回首,酸甜苦辣各显其间。

1996年学校一毕业,我被分配到合肥市大杨镇大杨中心小学任教,一直担任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自己喜爱计算机,兼任信息技术竞赛兴趣小组辅导老师,作为合肥市远郊的一所农村小学,在计算机编程上创建业绩,用“比登天还难”来比喻并不夸张,但我却坚持了10年,并且成功了,因为我清楚地知道在农村普及信息技术和创新思维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的重要性。

记得在1996年,我第一次带队参加合肥市计算机竞赛,成绩公布后,我校一名同学荣获了优秀奖,从那以后我就暗下决心,希望有一天我的学生能进入合肥市计算机竞赛复(决)赛,我一直努力着,一次次失败,但我没有气馁。

由于平时有数学教学任务,我常常利用早到校,晚回校的时间给学生上信息技术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执着信念驱动之下,今年,也就是第10年,在庐阳区第四届计算机信息学竞赛中,有4名学生进入了复(决)赛,并荣获团体第五名,在合肥市第二十二届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中,有3人进入复(决)赛(合肥市四区三县只选拔41人进入复赛),在区、市级中共获得奖项19人次,这对于合肥市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来说是何等的不容易啊!

这19个证书凝聚了无数的心血和汗水,是我十年梦寐以求的愿望。

在漫漫的求索与执着的进取中,我逐渐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执着是成功的关键。

因而我感觉自己在前进,在成长。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培根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是收集,不应该像蜘蛛只从肚里抽丝,我们应该像蜜峰,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我深深地懂得,是在前9年的总结和执着追求的基础之上,才会有第10年的硕果。

在信息技术编程中,由于农村学生基础差,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才能有编程的基础,然后再教学英语单词,让学生读懂程序题,学会自己去编程。

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文化课,我只能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上课,早上7:

00,中午1:

00成了定例,在学生的训练中,我几乎谢绝了朋友、亲友的交往,白天潜心钻研如何利用好业余时间,既不让学生累倒,又要学生学好;

晚上阅读大量书籍,出试卷,上网搜索找题目。

在今年临近第一场赛的双休日,合肥市大杨镇岗西小学王义全校长邀请我协助虹桥小学对新赠送的电脑进行安装,我犹豫了再三还是拒绝了,我清楚地知道,离开一小时,就意味着学生少学一小时,那是场高智商、高水平的人才较量,如果有一点闪失,梦想将变为幻想;

在第三场赛后的第一个双休日,母亲打电话叫我们回家,说她想孙女了,当时正在准备迎接第四场赛,我对母亲说再等半个月吧,现在实在太忙了。

当然,累也是一种快乐。

有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今年合肥市庐阳区第四届信息学复(决)赛前4天,我感冒了,嗓子发炎了,但我仍坚持带着嘶哑着嗓子给学生上课,竟然第二天有两位学生不约而同地带来了感冒药。

我笑了,我不是不吃药,而是不能吃药,因为我知道,药的负作用,将是致命的,那就是睡眠,而此时此刻的4天,对于一个进入高水平竞赛的到来,我很清楚不应该做些什么,但此事却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伟大与神圣。

是的,作为我们教师来说,我们总会向往辉煌灿烂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个今天垒成,有向往有行动有坚持,方会使刹那变成永恒,使梦想变成现实。

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风凋青发。

每一项新的工作,对我来说都是一项挑战,我告诫自己只要执着去做,生命便会实实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业便会充满阳光。

让自己在充实中完善自我,在宁静中储积生命的动力。

只要“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当作宏伟的世界去研究,你就会发现无穷的乐趣”。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就是在这个信念下,在自己的教育生涯的第10个年头,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梦想,我坚信,在这种信念之下,以后的人生之路会更加光芒!

(本文发表于2006年8月24日合肥晚报“教育视线”栏,作者2007年在信息学竞赛方面获合肥市庐阳区团体第一名;

2008年荣获合肥市庐阳区团体第二名,合肥市团体三等奖;

2009年被调到合肥市五里拐小学任教,在区信息学竞赛中,所辅导的学生又有7人进入决赛,至发稿正积极带领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在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好学生的思维能力

[内容摘要]

作为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我想可能都有一个相同的“困惑”,就是在应用题方面,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如何较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是我们从事小学数学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这一直是我从事数学教学探索的问题,并力求更好地解决它。

[关键字]应用题 

思维 

流畅性 

灵活性 

准确性

解答应用题是一项较复杂的思维活动。

小学应用题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在引导学生正确解答各类应用题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则是思维训练获得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本人从事数学教学近十年之久,多年承担高年级数学教学,面对学生对应用题的“苦恼”,自己一直在探索这方面的教学方法,现就自己的体会谈谈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激活学生思维。

一、认真审题,揭示联系,培养思维的流畅性。

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能否正确的解答应用题,首先是审题,我注意从读题入手,引导学生认真审题。

具体做法是:

(一)熟悉性的读,分清题中的情节、条件和问题。

读完后,不看书想一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中的意思;

(二)批划性的读,即用自己喜欢的、不同的符号将题中表达情节和数量关系的词语划下来,帮助理解题意,疑难之处也应标出来;

(三)推理性的读,以弄清条件与条件,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寻求解题的基本途径,明确解题思路的指向。

一题多问,也是培养学生思维流畅性的好形式。

如给学生一组条件:

“西村小学五年级有拉生50人,女生40人”。

要求多方位地提出新颖的问题。

同学们经过独立思考,小组议论,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1、五年级共多少人?

2、男生它女生多多少人?

3、女生它男生少多少人?

4、男生是女生的几倍?

5、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6、男、女生各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7、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

8、男生它女生多百分之几?

9、女生它男生少百分之几?

10、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它是多少?

……使他们的思维多方面、多层次地扩散,为提出多种解题方法创造条件。

二、合理想象,多向探求,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我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条件,展开合理的想象、推理。

例如:

从“一本书80页,小红第一天看了全书的40%,第二天看了全书的30%”三个条件中,可以想象出什么结果。

经过思考后学生提出:

1、从第一个条件和第二个条件可知小红第一天读书的页数;

2、从第一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小红第二天读的页数;

3、从第二个条件和第三个条件中可知:



(1)两天共看56页,

(2)还剩24页没看;

(3)第一天比第二天多看8页;

(4)第一天看的是第二天的1。

4、从以上三个条件可知:

(1)两天共看45页,

(2)还剩24页没看;

(4)两天看的页数的比是4:

3,……通过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得到了锻炼;

解题思路它以前活跃,化难为易的本领也逐步具备了。

让学生掌握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深刻理解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起点,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寻求多种解法,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通过训练,学生学会多向思维,就能开阔思路,使思维敏捷,达到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三、自我评估,比较鉴别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少数学生对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有时解答了却不知确与否。

为了杜绝此类现象发生,我要求学生在确定计算步骤,列出算式后,不要忙于计算结果,先要讲出算理,看是否合乎题意,是否正确地反映数量关系,检验自己的思维是否合理正确。

有的题虽然计算出结果,还应要求学生根据题意估算结果是否合理。

“车站有货45吨,用甲汽车10小时可运完,用乙汽车15小时可运完,两车同运,几小时可运完?

”有的学生算式误为:

45÷

(45÷

10+45÷

15)=270(小时)。

我先不肯定结果是否正确,而是让学生估算结果是否符合题意。

(1)同一批货物,用两辆车同时运比一辆车单独运所用时间一定要少,而270小时却大大超过一辆车运所用的时间;

(2)甲10小时能运45吨,乙15小时能运出45吨,如果甲、乙各运270小时,所运货物总重量应大大超过45吨;

(3)甲运45吨需10小时,每小时运4.5吨;

乙运45吨需15小时,每小时运3吨,则甲乙一小时共运(3+4.5)吨,甲乙共运45吨,只需45÷

7.5=6小时。

由于平时重视培养学生的评估能力,学生对各类题目的理解透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思维的正确性明显增强。

但仍有学生思维狭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经验、促使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