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蜗杆传动设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23472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 蜗杆传动设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8章 蜗杆传动设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8章 蜗杆传动设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8章 蜗杆传动设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8章 蜗杆传动设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8章 蜗杆传动设计Word下载.docx

《第8章 蜗杆传动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 蜗杆传动设计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8章 蜗杆传动设计Word下载.docx

显然,这样很不经济。

  为了减少蜗轮滚刀的个数和便于滚刀的标准化,就对每一标准的模数规定了一定数量的蜗杆分度圆直径d1,而把及分度圆直径和模数的比称为蜗杆直径系数q,即:

                 q=d1/m

  常用的标准模数m和蜗杆分度圆直径d1及直径系数q,见匹配表。

  

(3)蜗杆头数z1和蜗轮齿数z2

蜗杆头数可根据要求的传动比和效率来选择,一般取z1=1-10,推荐z1=1,2,4,6。

  选择的原则是:

当要求传动比较大,或要求传递大的转矩时,则z1取小值;

要求传动自锁时取z1=1;

要求具有高的传动效率,或高速传动时,则z1取较大值。

  蜗轮齿数的多少,影响运转的平稳性,并受到两个限制:

最少齿数应避免发生根切与干涉,理论上应使z2min≥17,但z2<26时,啮合区显著减小,影响平稳性,而在z2≥30时,则可始终保持有两对齿以上啮合,因之通常规定z2>28。

另一方面z2也不能过多,当z2>80时(对于动力传动),蜗轮直径将增大过多,在结构上相应就须增大蜗杆两支承点间的跨距,影响蜗杆轴的刚度和啮合精度;

对一定直径的蜗轮,如z2取得过多,模数m就减小甚多,将影响轮齿的弯曲强度;

故对于动力传动,常用的范围为z2≈28-70。

对于传递运动的传动,z2可达200、300,甚至可到1000。

z1和z2的推荐值见下表

i=z2/z1

z1

z2

≈5

6

29—31

7—15

4

29—61

14—30

2

29—82

1

(4)导程角γ

蜗杆的形成原理与螺旋相同,所以蜗杆轴向齿距pa与蜗杆导程pz的关系为pz=z1pa由下图可知:

tanγ=pz/πd1=z1pa/πd1=z1m/d1=z1/q

导程角γ的范围为3.5°

一33°

导程角的大小与效率有关。

导程角大时,效率高,通常γ=15°

-30°

并多采用多头蜗杆。

但导程角过大,蜗杆车削困难。

导程角小时,效率低,但可以自锁,通常γ=3.5°

一4.5°

(5)传动比I

传动比    i=n主动1/n从动2

蜗杆为主动的减速运动中

i=n1/n2=z2/z1=u

n1-蜗杆转速;

n2-蜗轮转速。

减速运动的动力蜗杆传动,通常取5≤u≤70,优先采用15≤u≤50;

增速传动5≤u≤15。

普通圆柱蜗杆基本尺寸和参数及其与蜗轮参数的匹配表。

8.2.2蜗杆传动变位的特点

蜗杆传动变位

变位蜗杆传动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可在下述两种变位方式中选取一种。

1)变位前后,蜗轮的齿数不变(z2'

=z2),蜗杆传动的中心距改变(a'

≠a),如图9-8a、c所示,其中心距的计算式如下:

a'

=a+x2m=(d1+d2+2x2m)/2

2)变位前后,蜗杆传动的中心距不变(a'

=a),蜗轮齿数发生变化(z2'

≠z2),如图9-8d、e所示,z2'

计算如下:

因a'

=a 则z2'

=z2-2x2

蜗杆传动变位:

8.2.3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基本几何尺寸计算关系式:

名  称

代 号

计算关系式

说  明

中心距

a

a=(d1+d2+2x2m)/2

按规定选取

蜗杆头数

蜗轮齿数

按传动比确定

齿形角

aa=20。

或an=20。

按蜗杆类型确定

模数

m

m=ma=mn/cosr

传动比

i

i=n1/n2

蜗杆为主动,按规定选取

齿数比

u

u=Z2/Z1当蜗杆主动时,i=u

蜗轮变位系数

x2

x2=a/m-(d1+d2)/2m

蜗杆直径系数

q

q=d1/m

蜗杆轴向齿距

pa

pa=πm

蜗杆导程

pz

pz=πmz1

蜗杆分度圆直径

d1

d1=mq

蜗杆齿顶圆直径

da1

da1=d1+2ha1=d1+2ha*m

蜗杆齿根圆直径

df1

df1=d1-2hf1=da-2(ha*m+c)

顶隙

c

c=c*m

按规定

渐开线蜗杆齿根圆直径

db1

db1=d1.tgr/tgrb=mz1/tgrb

蜗杆齿顶高

ha1

ha1=ha*m=1/2(da1-d1)

蜗杆齿根高

hf1

hf1=(ha*+c*)m=1/2(da1-df1)

蜗杆齿高

h1

h1=hf1+ha1=1/2(da1+df1)

蜗杆导程角

r

tgr=mz1/d1=z1/q

渐开线蜗杆基圆导程角

rb

cosrb=cosr.cosan

蜗杆齿宽

b1

见表11-4

由设计确定

蜗轮分度圆直径

d2

d2=mz2=2a-d1-2x2.m

蜗轮喉圆直径

da2

da2=d2+2ha2

蜗轮齿根圆直径

df2

df2=d2-2ha2

蜗轮齿顶高

ha2

ha2=1/2(da2-d2)=m(ha*+x2)

蜗轮齿根高

hf2

hf2=1/2(d2-df2)=m(ha*-x2+c*)

蜗轮齿高

h2

h2=ha2+hf2=1/2(da2-df2)

蜗轮咽喉母圆半径

rg2

rg2=a-1/2(da2)

蜗轮齿宽

b2

蜗轮齿宽角

θ

θ=2arcsin(b2/d1)

蜗杆轴向齿厚

sa

sa=1/2(πm)

蜗杆法向齿厚

sn

sn=sa.cosr

蜗轮齿厚

st

按蜗杆节圆处轴向齿槽宽ea'

确定

蜗杆节圆直径

d1'

=d1+2x2m=m(q+2x2)

d2'

=d2

8.3.1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计算准则及常用材料

失效形式:

点蚀、齿面胶合及过度磨损由于蜗杆传动类似于螺旋传动啮合效率较低、相对滑动速度较大,点蚀、磨损和胶合最易发生,尤其当润滑不良时出现的可能性更大。

又由于材料和结构上的原因,蜗杆螺旋齿部分的强度总是高于蜗轮轮齿的强度,蜗轮是该传动的薄弱环节。

因此,一般只对蜗轮轮齿进行承载能力计算和蜗杆传动的抗胶合能力计算

计算准则:

开式传动中主要失效形式是齿面磨损和轮齿折断,要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进行设计。

  闭式传动中主要失效形式是齿面胶合或点蚀而。

要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进行设计,而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进行校核。

此外,闭式蜗杆传动,由于散热较为困难,还应作热平衡核算。

常用材料:

蜗杆材料、蜗轮材料不仅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跑合性能、耐磨性能和抗胶合性能。

蜗轮传动常采用青铜或铸铁作蜗轮的齿圈,与淬硬并磨制的钢制蜗杆相匹配。

8.3.2蜗杆传动的载荷和应力分析

受力分析

以右旋蜗杆为主动件,并沿图示的方向旋转时,蜗杆螺旋面上的受力情况。

设Fn为集中作用于节点P处的法向载荷,它作用于法向截面Pabc内。

Fn可分解为三个互相垂直的分力,即圆周力Ft、径向力Fr和轴向力Fa。

显然,在蜗杆与蜗轮间,载荷Ft1与Fa2、Fr1与Fr2和Fa1与Ft2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各力的大小可按下式计算:

Ft1=Fa2=2T1/d1

Ft2=Fa1=2T1/d2

Fr1=Fr2=Fa1tanα

Fn=Fa1/cosαncosγ=Fa2/cosαncosγ=2T2/d2cosαncosγ

T1、T2-蜗杆与蜗轮上的转矩N.mm。

确定各力的方向:

蜗杆为主动件,蜗杆的圆周力方向与蜗杆上啮合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蜗杆为从动件,蜗轮的圆周力方向与蜗轮的啮合点的速度方向相同;

蜗杆和蜗轮的轴向力方向分别与蜗轮和蜗杆的周向力方向相反;

蜗杆和蜗轮的径向力方向分别指向各自的圆心。

计算载荷 

 Fca=KFn  K=KAKβKv

K—载荷系数;

KA—使用系数;

 Kβ—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Kv—动载系数。

使 用 系 数(KA)

动力机

工  作  机

均 匀

中等冲击

严重冲击

电动机,汽轮机

0.8-1.25

0.9-1.5

1-1.75

多缸内燃机

0.9-1.50

1.25-2

单缸内燃机

1.5-2.25

注:

小值用于每日偶而工作,大值用于长期连续工作。

应力分析

由于蜗杆传动中,蜗轮比蜗杆的强度低。

因此,在应力分析中只要了解蜗轮的情况就可以了。

普通圆柱蜗杆传动在中间平面相当于齿条和齿轮的传动,故可以仿照圆柱斜齿轮推倒蜗轮的应力计算公式。

蜗轮齿面接触应力

蜗轮齿面接触应力仍来源于赫兹公式。

接触应力

 

    Mpa

K-载荷系数;

    Fn-啮合面的法向载荷,N;

    ZE-材料的弹性影响系数,

,对于青铜或铸铁蜗轮与钢蜗杆配对时,取ZE=160(

);

    ρ∑-综合曲率;

    L0-接触线总长,mm。

    将上式换算成蜗轮转矩T2和中心距a的关系得:

   Mpa

式中

Zρ-蜗杆传动的接触线长度和曲率半径对接触应力的影响系数,简称接触系数,查图

8.3.3蜗杆传动的强度计算

蜗轮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蜗轮齿根接触疲劳强度的验算公式为:

 σH≤[σ]H           MPa

[σ]H-蜗轮齿面的许用接触应力。

设计公式为:

   mm

蜗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蜗轮齿根弯曲疲劳强度的验算公式为:

  σF≤[σ]F               MPa

 σF-蜗轮齿根的许用弯曲应力。

    mm3

 许用应力

当蜗轮材料为强度极限σB<300MPa的青铜,蜗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蜗轮齿面接触疲劳失效。

因此,承载能力取决于蜗轮的接触疲劳强度。

则[σ]H=KHN[σ]H'

,其中[σ]H'

为基本许用应力,查表;

KHN为接触疲劳强度的寿命系数,KHN=

铸锡青铜蜗轮的基本许用接触应力[σ]H'

(Mpa)

蜗 轮 材 料

铸 造 方 法

蜗 杆 螺 旋 面 的 硬 度

≤45HRC

>

45HRC

铸锡磷青铜ZCuSn10P1

砂模铸造

150

180

金属模铸造

220

268

铸锡锌铅青铜ZCuSn5Pb5Zn5

113

135

128

140

铸锡青铜蜗轮的基本许用接触应力为应力循环次数时之值N=107,当N≠107时,需将表中数值乘以寿命系数KHN;

当N>

25x107时,取N=25x107;

当N<

2.6x105时,取N=2.6x105。

如果蜗轮材料为σB>300MPa的青铜或灰铸铁,蜗轮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为蜗轮齿面胶合,因尚无完善的胶合强度计算公式,则按接触疲劳强度进行条件性计算。

由于胶合不属于疲劳失效,[σ]H与应力循环次数N无关,可直接查表。

灰铸铁及铸铝铁青铜蜗轮许用接触应力[σ]H(MPa)

材   料

滑 动 速 度vs(m/s)

蜗 杆

蜗 轮

<

0.25

0.5

3

20或20Cr渗碳,淬火,45号钢淬火,齿面硬度 大于45HRC

灰铸铁HT150

206

166

127

95

-

灰铸铁HT200

250

202

182

154

115

铸铝铁青铜ZCuAl10Fe3

230

210

160

45号钢或Q275

172

139

125

106

79

208

168

152

96

蜗轮的许用弯曲应力[σ]F=KHN[σ]F'

,其中[σ]F'

KFN为寿命系数。

蜗轮的基本许用弯曲应力[σ]F’(MPa)

单侧工作[σ0]F'

双侧工作[σ-1]F'

铸锡磷青铜ZCuSn10P1

40

29

56

26

22

32

铸铝铁青铜ZCuAl10Fe3

80

57

90

64

灰 铸 铁

HT150

28

HT200

48

34

表中各种青铜的基本许用弯曲应力为应力循环次数时之值N=106,当N≠106时,需将表中数值乘以寿命系数KFN;

105时,取N=105。

8.4.1蜗杆传动的效率

闭式蜗杆传动的效率由三部分组成,蜗杆总效率η为

η=η1η2η3

η1-传动啮合效率

蜗杆总效率η主要取决于传动啮合效率。

其考虑齿面间相对滑动的功率损失;

啮合效率可近似地按螺纹副的效率计算,即

γ-普通圆柱蜗杆分度圆上的导程角;

    φ-当量摩擦角,

其值可根据滑动速度vs查表选取

当量摩擦角φ

滑动速度vs由图得:

    m/s

v1-蜗杆分度圆的圆周速度,m/s;

    d1-蜗杆分度圆直径,mm;

    n1-蜗杆的速度,r/min。

η2-油的搅动和飞溅损耗时的效率;

η3-轴承效率。

在设计之初,为求近似计算蜗杆轴上的扭矩T2,η值可估取为

蜗杆头数Z1

总效率η

0.7

0.8

0.9

0.95

8.4.2蜗杆传动的润滑油

润滑油

润滑油的种类很多,需根据蜗杆;

蜗轮配对材料和运转条件合理选用。

在钢蜗杆配青铜蜗轮时,常用的润滑油见表。

全损耗系统用油牌号L-AN

68

100

320

460

680

运动粘度v40(cSt)

61.2—74.8

90—110

135—165

198—242

288—352

414—506

612—748

粘度指数不小于

闪点(开口)(0C)不低于

200

倾点(0C)不高于

-8

-5

 润滑油粘度及给油方法  

润滑油粘度及给油方法,一般根据相对滑动速度及载荷类型进行选择。

对于闭式传动,常用的润滑油粘度及给油方法见表;

对于开式传动,则采用粘度较高的齿轮油或润滑旨。

如果采用喷油润滑,喷油嘴要对准蜗杆啮入端;

蜗杆正反转时,两边都要装有喷油嘴,而且要控制一定的油压。

蜗杆传动的润滑油粘度荐用值及给油方法

蜗杆传动的相对滑动速度

0—1

1—2.5

0—5

5—10

10—15

15—25

25

载荷类型

(不限)

900

500

350

给油方法

油池润滑

喷池润滑或油池润滑

喷池润滑时的喷油压力(MPa)

 润滑油量

对闭式蜗杆传动采用油池润滑时,在搅油损耗不致过大的情况下,应有适当的油量。

这样不仅有利于动压油膜的形成,而且有助于散热。

对于蜗杆下置式或蜗杆侧置式的传动,浸油深度应为蜗杆的一个齿高;

当为蜗杆上置式时,浸油深度约为蜗轮外径的1/3。

8.5蜗轮蜗杆结构

1.蜗杆结构:

蜗杆通常与轴为一体,采用车制或铣制,结构分别见下图 

2.蜗轮结构:

蜗轮常采用组合结构,由齿冠和齿芯组成。

联结方式有:

铸造联结、过盈配合联结和螺栓联接,结构分别见下图。

蜗轮只有在低速轻载时采用整体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