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剖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24759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剖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剖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剖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剖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剖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剖析Word下载.docx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剖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剖析Word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四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测试题剖析Word下载.docx

5.(2013年辽宁省本溪一中、庄河高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文科综合试题24题)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皇帝称号

明成祖

明仁宗

明宣宗

明英宗

明宪宗

皇帝姓名

朱棣

朱高炽

朱瞻基

朱祁镇

朱见深

相互关系

太祖之子

成祖之子

仁宗之子

宣宗之子

英宗之子

名中的偏旁

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

③表达分封制下的世世相袭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②④

【解析】明朝皇帝的相互关系反映了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名中偏旁中五行相生说表达的是对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的祈盼。

题中没有相关信息反映分封制和“朱”姓的地位。

6.(2013年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4题)“唐末诸司使,内臣(宦官)领之。

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矣。

降及五代,改用士人,枢密使皆天子腹心之臣,日与议军国大事,其权重于宰相。

太祖受命,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

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唐末五代就已开始设置枢密使B.枢密使是皇帝心腹之臣

C.枢密使的设立是为了分割相权D.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

【解析】考察唐宋以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从材料来看主要阐明了唐宋时候的官职的设置情况。

据信息“枢密使参预朝政,始与宰相分权”“以宰相主文事,参知政事佐之;

枢密使专掌武事,副使佐之”,这充分反映出为限制相权,君主采取了各种措施。

故反映出皇权与相权既矛盾又互相依赖,故答案为D。

7.(2013年河南省濮阳市高中三年级三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1题)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

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解析】考查对明朝废丞相的理解。

材料的意思是:

从明朝开始就没有善治,也就是君主专制强化,原因是因为明太祖废丞相的缘故,所以反过来说明丞相制度对君主权力是有一定制约作用的。

故选C。

8.(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适应性练习文科综合试题13题)下列各图中能反映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有

图5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出现在战国时期,商代还没有形成权力高度集中,故排除含②选项。

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集权观,故B正确。

9.(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适应性练习文科综合试题15题)下列统治机构,始设于清康熙帝时期的是

A.台湾府B.军机处C.云南行省D.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A

军机处是雍正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创建于清崇德二年,云南行省是在元朝,清康熙帝统一台湾后,设台湾府。

10.(2013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3题)“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人,……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引文描述的官员应是

A.唐朝户部尚书B.宋朝三司使C.宋朝转运使D.明朝布政使

【解析】考查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把握材料关键信息“五代”,以及“盐铁、度支、户部”,即可知为宋三司使。

11.(2013年陕西省咸阳市高考第一次模拟检测历史试题6题)康熙会典中记载“四十九旗自王而降,岁时必有至阙下者。

使之分年相待以免其劳顿,给之稼粟以恤其匮乏,临莅之体,与拂循之仁交近矣。

”清设立与此相应的机构有

A.台湾府B.宣政院C.理藩院D.行中书省

【解析】考查清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材料反映少数民族首领每年觐见皇帝,朝廷的接待,由此相关的机构是理藩院。

12.(2013年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题)下列制度中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是

①分封制②郡县制③三省六部制④行省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策和措施,根据所学,分封制下诸侯国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不利于中央集权。

三省六部制是隋唐时期创立,加强专制主义的措施,与加强中央集权无关。

13.(2013年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2题)“铁券”(图1)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这种现象

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

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

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图1《金石档案·

明代铁券》邮票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于君主专制和“免死牌”的理解。

“免死牌”是封建特权的重要体现,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是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不会危及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①的说法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应选B。

14.(2013年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二模文科综合试题历史24题)《续文献通考》中对中国某一朝代政治制度的变革有这样一句评论:

“天子之威福无下移,盖隐然周世六官(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后世分别作为吏都、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的别称)之征,而独冢宰(冢宰也作为宰相的别称)不制国用,司徒不掌邦教,以此小异耳。

”其评论的是

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根据《周礼》,冢宰称为治官,管理朝廷大政;

司徒称为教官,管理土地方域及王畿内人民教养。

从材料信息看,这段史料介绍了皇权加强和六部职权的定位。

“天子之威福无下移”,反映了皇帝专权;

“隐然周世六官之征”,反映了六部各司一职,分治其事,使中央政府内部不可能出现与皇权相抗衡的势力。

据此可知,这段史料反映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15.(2013年安徽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1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解析】本题选自2011年海南高考卷。

从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乱可以排除A。

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排除B。

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C。

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本题选D项。

16.(安徽省宿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

“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这首诗反映了该文官对早朝时间过早的埋怨。

而对田园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从中反映了官员的从政的精神压力。

而该压力则来源于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加强对官员的控制。

故选B。

17.(湖南省长郡中学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对下表中“大臣”职能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1.发折

奏事处将官员奏折下发大臣

7.开面

谕旨以年月日为序抄录备案

2.接折

章京将奏折送大臣阅

8.交折

将原奏折交内奏事处

3.见面

大臣将奏折送皇帝处请旨

9.月折

将奏折复本每月一编

4.述旨

将皇帝旨意拟成谕旨再交皇帝御览

lO.随手

将谕旨、奏折重点二季一编

5.过朱

皇帝朱笔改定奏折

11.封柜

将月折、随手档收柜题封

6.交发

将谕旨下发有关衙门实施

A.宰相分工明确,行政效率提高B.政府机构臃肿,国家积贫积弱

C.档案管理周密,文化日渐繁荣D.专制皇权强化,阻碍社会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了清代军机处,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职责仅为“跪受笔录,上承下达”,无专断、决策等权力,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材料正反映了军机处的职能。

18.(山西省太原市2013届高三年级调研考试)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

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

A.中央集权B.腐败严重C.高效清明D.机构臃肿

【解析】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

中国古代的君主为加强君主专制往往采用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办法,正如材料“用一人……而又用一”、“行一事……而又设一事”,结果虽然强化了皇权,但却导致人浮于事,机构臃肿。

19.(浙江省宁波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试)3.故宫养心殿有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

“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统治者强烈的集权意识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

③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精神④说明统治者具有民权意识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的理解。

根据所学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是人治,皇帝一人专制独裁故应该排除④。

20.(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2.康熙在1711年亲自给一位巡抚下达的一段旨意:

“今天下太平无事,以不生事为贵,兴一利则生一弊。

古人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职此事也。

”康熙的本质用意是要求他

A.无为而治,与民休息B.恪尽职守,以民为本

C.墨守成规,拒绝改革D.维护皇权,稳定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1711年,已是康熙晚年,国家相对太平。

从材料看,康熙帝不希望地方官员“生事”,因为“生事”可能会妨碍地方的稳定,他鼓励官员“以不生事为贵”,其实质是极力维护皇权的统治。

故选D。

6.(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

从材料信息可知,皇帝对起居注的“监管”日益严格,直至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反映出皇帝对职业史官的戒备和严格约束,其实质是皇权加强的表现。

A、D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以偏概全。

21.(安徽省蚌埠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4.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曾论述中国古代社会:

“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四大比例失调,消费重心严重倾斜,说明这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专制集权政治体制

C.生产资本短缺所致D.国家面临边疆危机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特征。

从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具有强烈政治军事色彩的、畸形病态的社会消费结构。

”出现这种消费结构与古代中国政治体制息息相关。

古代中国,是专制集权政治,许多生产服务于皇室、政府,用于军事、行政和奢侈享乐,故选B。

22.(安徽省宿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23.(吉林市2011-2013学年度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据统计,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期间,内外诸司奏札凡1660余件,共3291事。

平均算来,皇帝每天审批的公文达207余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余件。

上述材料中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宋代废除三省制,高度强化君权

B.明代地方设三司,高度集权于中央

C.明代设殿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D.明代裁撤丞相,中枢权力机构发生变化

【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洪武”和皇帝批阅的奏章增多进行判断,可以得出这是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以后,大权独揽,事无巨细都集中于皇帝的必然后果。

因此答案选D。

24.(2013年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5题)著名学者萧功秦指出:

“从清末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

一从本质上看,清末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传统君主体制创新能力减弱

B.顽固派势力远远超过了改革势力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对清末政治变革的理解。

根据所学说明清末政治改革缺乏创新意识。

25.(2013年惠州市高三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4题)“凡有政事背谬及贝勒、大臣骄肆慢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者,许都察院直言无隐。

”清初规定“都察院”行使

A.行政权B.监察权C.司法权D.举荐权

【解析】本题考查清代监察制度。

由材料信息可知,都察院的职权是直言“政事背谬”、“贝勒、大臣骄肆慢上”及“贪酷不清、无礼妄行”等情况,这反映了对政事、官员的监察。

26.(2013年浙江省宁波市高考模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3题)如果要研究明代设立内阁制的情况,以下哪些古籍应在查阅之列?

①《东京梦华录》②《明史·

职官志》③《明史·

太祖本纪》④《明成祖实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④

【解析】设立内阁制是职官的变化,②可选。

此外明代设立内阁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因此选④。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貌的著作。

不可能记载明代的事情,可排除①。

明太祖朱元璋废宰相但没有设内阁,因此排除③。

二、非选择题

1.(2013年浙江省杭州师大附中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6题)(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央机构示意略图

材料二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

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

……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

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明朝中央机构与过去比较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什么?

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怎样的发展趋势?

(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9分)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观点产生的主要原因。

(4分)

【解析】第1问可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的调整及趋势;

第2问考查了顾炎武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批判,可结合材料、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后一问材料二中提出的思想指分权思想,对分权思想进行酌情评价。

第3问考查了黄宗羲政治方面的思想主张,主张和产生的原因可根据相关所学来回答。

(1)变化:

宰相制度最终废除,内阁制建立。

(2分)趋势: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1分)

(2)地方权势过大;

君主专制。

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

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3)政治设计:

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应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限制君权、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

(2分)原因: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朝的衰亡,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

(2分)

2.(2013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三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22题)(16分)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的主要政权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在中国古代,地主阶级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请你列举从汉到元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史实,概括其主要的特点。

(6分)

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民国”取代“帝国”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材料二这份起临时宪法(指1949年的《共同纲领》)作用的重要历史性文献明确规定:

“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

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

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

”由此而形成的新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

(3)材料二“新中国”的政权性质是什么?

请你评价作者“新中国……具有其它单一制国家那种中央集权的一般特征”的观点。

(4)上述分析说明了什么?

(16分)

(1)史实:

在中央,汉承秦制设内朝与外朝、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宋设三司削弱相权、元设中书省等,皇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

在地方,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隋唐州县制、宋朝的路州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分)特点是:

皇权专制和中央集权,并呈逐渐加强的趋势。

(2)民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精神的《临时约法》;

民主共和、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3)性质:

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评价:

作者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新中国是一个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民主集中制是其重要的组织原则,它与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4)国家是有阶级性的;

国家政权必须与现实相适应;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是历史的选择。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政治发展。

(1)回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基础知识回答。

注意分辨皇权加强和中央集权加强的举措。

(2)从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角度分析回答。

(3)回忆教材知识即可解答第一问。

联系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分辨民主集中制和中央集权的特点解答。

(4)属于开放性试题,从政权和现实的关系等知识回答。

3.(江苏省无锡市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3分)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与政治理论,偏重在政府的职分与责任,要求政府能尽职胜任,选贤与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战国之世,世变益亟,……古代的贵族,其地位,是与君主相逼的,起于孤寒之士则不然,君主要整顿政治,扩充自己的权力,都不得不用游士。

……于是君主与游士结合,以打击贵族,贵族中较为有用的,亦不可不引用游士。

选举之局益盛,世袭之制愈微。

——吕思勉《吕著中国通史》

材料二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

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这样由教育与行政服务之实地观察,与选举与考试四项手续,而始获正式进入政府。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