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理论 (1).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72239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74.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景理论 (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前景理论 (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前景理论 (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前景理论 (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前景理论 (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前景理论 (1).ppt

《前景理论 (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景理论 (1).ppt(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前景理论 (1).ppt

前景理论,1.前景理论概述2.前景理论的产生3.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4.前景理论假设5.前景理论与效用理论的差异,1.前景理论概述,前景理论是描述性范式的一个决策模型,它假设风险决策过程分为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

在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参照点等采集和处理信息。

在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和(主观概率)的权重函数对信息予以判断。

前景理论概述,在价值函数是经验型的,它有三个特征,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人们对损失比对获得更敏感。

因此,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是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

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获得时的快乐感,2.前景理论的产生,前景理论首先由国外学者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明确的提出,他们认为个人在风险情形下的选择所展示出的特性和冯*诺依曼摩根斯顿的效用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不相符的。

他们发现和确定性的结果相比个人会低估概率性结果,他们称之为确定性效应。

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还指出确定性效应导致了当选择中包含确定性收益时的风险厌恶以及当选择中包含确定性损失的风险寻求他们还发现了孤立效应,即当个人面对在不同前景的选项中进行选择的问题时,他们会忽视所有前景所共有的部分。

孤立效应会导致当一个前景的描述方法会改变个人决策者决策的变化。

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发现了反射效应,当正负前景的前景绝对值相等时,在负前景之间的选择和在正前景之间的选择呈现镜像关系。

为了补偿这些冯*诺依曼摩根斯顿所不能解释的关于个人行为的特征,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了新模型PT。

3.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有学者将“前景理论”翻译为“预期理论”,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倾向是可以预测的。

确定效应所谓确定效应,就是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正所谓落袋为安。

反射效应面对两种损害,你是会选择躲避呢,还是勇往直前?

当一个人在面对两种都损失的抉择时,会激起他的冒险精神。

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这叫“反射效应”。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

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损失规避如何理解“损失规避”?

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这其实是前景理论的第3个原理,即“损失规避”:

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迷恋小概率事件前景理论还揭示了一个奇特现象,即人类具有强调小概率事件的倾向。

何谓小概率事件?

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比如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个小概率事件。

参照依赖所谓的损失和获得,一定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

卡尼曼称为“参照依赖”。

参照依赖理论:

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

4.前景理论假设,前景理论从心理行为学出发,将人的决策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

编辑阶段和评价阶段。

4.1编辑阶段:

编辑是对不同的“前景”作简化和重新编码。

重新编码包括了编码、整合、分解、删除这些主要操作。

在人们的决策中观察到的很多异常都源自于这一编辑阶段。

4.2评价阶段:

在前景理论中,继编辑阶段之后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评价。

也就是假设决策者对每一个被编辑过的前景加以评价,然后选择最高价值的前景,选择加权“价值函数”(valuefunction)的最大值V,V是各价值v与权重的加权线性和。

4.前景理论假设,4.1编辑阶段,个体凭借“框架”参照点等采集和处理信息。

4.1.1框架即对问题的表征形式,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表征形式,不同的框架导致决策产生不同的结果。

框架受多种因素影响:

框架维度框架维度不完备,有效的决策思路就可能被遗漏在决策框架之外。

框架焦点框架的焦点因每个人的知识经验、价值观的不同而不同。

框架的边界框架边界以外的信息通常被忽略,边界以外的信息是决策的盲点。

框架易于固化不同的知识经验、生活环境、价值观可以为不同的人设定不同的框架,决策框架一旦形成,就倾向于稳定和固化。

4.前景理论假设,4.1.2参照点表征信息、形成获益或损失框架、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

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总要与一定的参考物相比较,当对比的参考物不同时,即使相同的事物也会得到不同的比较结果,因此,参考点是一种主观评价标准。

由于参考点的动态变化,因此,投资者在收益区也可能表现出风险偏好,在损失区也可能表现出风险厌恶。

例如:

某一天,在两个不同的戏院对购票看戏的人进行中奖实验,在一家戏院,A先生在排队买票时被告知他前面那位顾客是第一万名顾客,可以得到1000元奖金,而您是第一万零一名,可以获得150元奖金。

在另一家戏院,B先生排队买票被告知他是该戏院的第一万名顾客,可得到100元奖金。

请问:

如果你是A先生或B先生,你会开心吗?

A和B中谁会感觉到更开心一些?

前景理论假设,4.2评价阶段依赖价值函数和权重函数对信息予以判断。

4.2.1价值函数价值函数与参考点的出现,使人们对财富的态度由绝对财富量改为由相对财富量来判断。

具体表现为:

“反射效应”价值函数斜率的不连续性损失的影响要大于收益,前景理论假设,价值函数中的跨期因素人们在时间维度上的偏好表现在两个方面:

即时效应(immediacyeffect),即与一段时间后发生的时间相比,决策者偏好立即发生的事件;同一段时间并不被感知为相同长度,时间感觉依赖于距参考点的远近,离参考点越远,时间段就越会被低估。

前景理论假设,前景理论假设,4.2.2权重函数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认为决策权重是决策者根据结果出现的概率做出的某种主观判断。

决策权重函数概率p的一个非线性函数,这个函数单调上升,它系统性地给小概率事件过多的权重,给大概率事件过小的权重。

前景理论假设,权重函数(P)具有“确定性效应。

前景理论权重函数表明,“隐含波动率微笑”与人们高估低概率事件有关,人们将“很不可能”的情况,如期权的深实值和深度虚值状态赋予过高的权重有关。

权重函数对常见现象的解释:

权重函数可以解释人们面对80%的概率赢300,以100%的概率赢200时,人们往往选择后者的现象。

80%的概率因权重函数而使真实概率减少,而100%的概率却不变,人们趋于选择确定性的结果。

两个熟悉的例子:

人们热衷于参加高奖额抽彩的现象,即使赢得的概率是很低。

人们有时会过度支付航空飞行保险费(Eisner和Strotz1961),5.前景理论与效用理论的差异,预期效用理论基于“理性人”人行为公理展开,而前景理论从心理行为学入手。

预期效用理论数学表现为加权效用的最大化,数值代表的是各种行为结果发生的概率。

而前景理论则表现为加权“价值函数”最大值,权值真实概率的函数。

预期效用理论与前景理论的研究逻辑不一样。

前景理论对预期效用理论有本质的突破:

首先表现在对价值函数的权重形式的改进。

其次,前景理论对风险态度的衡量也区别于预期效用理前景理论中的价值函数与效用理论中的效用函数有重大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