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益七下第一次月考教师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3761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益七下第一次月考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益七下第一次月考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益七下第一次月考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益七下第一次月考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益七下第一次月考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益七下第一次月考教师版.docx

《广益七下第一次月考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益七下第一次月考教师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益七下第一次月考教师版.docx

广益七下第一次月考教师版

广益中学七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教师版)

出卷人:

梁小兰

命题人:

梁小兰审题人:

曾文靖

时量150分钟总分150分卷面分5分

一、积累与运用(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填空题19分,累计3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 )

A.粗拙(zhuó) 响午 澎湃鲜为人知(xiǎn)

B.殷红(yān) 烦燥头颅锲而不舍(qì)

C.贮藏(zhù) 取缔震悚毛骨悚然(sǒng)

D.慷慨(gài) 荒辟门槛妇孺皆知(rú)

【解析】A项,粗拙((zhuō)),晌午;B项,烦躁,锲而不舍(qiè);D项,荒僻,慷慨(kǎi)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B )

A.他的文章思想混乱,文字不通,竟还在大庭广众中大谈他的创作经验,真令人啼笑皆非。

B.“低头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的方寸屏幕上,往往对身边的世界不以为然。

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乎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或者改变谁。

D.他说了一通旁敲侧击的话,言外之意是说我好心办了坏事。

【解析】B项,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此处应改为“不以为意”。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目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主要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分布。

B.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成为人们生活中沟通思想、传递友善的形式。

C.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德国医学专家夏爱克毫不掩饰内心的开心与兴奋。

D.“实践十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在轨运行和回收,将极大提高我国微重力科学及空间生命科学研究。

【解析】A项,语序不当,“分布”应移至“在”前;B项,搭配不当,应将“形式”改为“工具”;D项,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水平”。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____________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④③①⑤②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D.④⑤①③②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清明节俗丰富,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

一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

B.立春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又称“打春”。

立春也是一个重大节日,有吃春饼等习俗。

C.欧阳修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D.干支纪年法中干支是天干地支的总称。

其中子、丑、寅、卯等为天干,甲、乙、丙、丁等为地支。

【解析】D项,甲、乙、丙、丁等为天干,子、丑、寅、卯等为地支。

  6.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一文回忆了儿时为父亲请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鲁迅在《藤野先生》中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高度赞扬了他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C.《水浒传》的作者元末明初(朝代)施耐庵,它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鲜明地反映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林冲,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为奸臣高俅父子谋害,刺配沧州,火烧草料场后,由柴进荐上梁山。

后因晁盖上山火并王伦。

他的性格一开始就具有反抗精神。

【解析】:

D项,林冲的性格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逆来顺受,忍无可忍才被逼上梁山,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7.综合性学习(6分)。

  广益中学决定开展“孝心文化进校园”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活动形式我设计】请你再设计两项活动形式。

(2分)

  ①开展“孝亲敬老”主题班会活动(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示例)开展“孝文化”知识竞赛;开展“孝心”主题手抄报评比;开展“最美孝心少年”评选。

  

(2)【班会活动我参与】亲爱的同学们,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源远流长,流淌着的就是“孝”。

前人奉“孝”为宗,今人仍需高举“孝”之旗。

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践行“孝”文化。

诗词大会正火,许多诗歌、文言文中也有许多宣传“孝”文化的名言,请你参与进来,吟诵关于孝亲敬老的诗文吧!

(2分)

  ①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孝字当头我来说】下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孝”就是子女尽心尽力地扶持(帮助、侍奉、赡养)老人(父母)。

  8.名著阅读(3分)

  当时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

“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

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

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1)这个林子叫()。

(1分)

  

(2)在这个情节中体现胖大和尚的性格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2分)      

  

【解析】野猪林。

粗中有细,讲义气,爱打抱不平

9.古诗文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4)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5)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7)在岑参的《逢入京使》中,抒写了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思亲又不愿亲人担忧的复杂情感的两句诗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商隐的《贾生》中借古讽今,表现了对西汉皇帝的谴责以及对当朝帝王的劝谏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此夜曲中闻折柳。

(2)杨花榆荚无才思。

(3)隔江犹唱后庭花。

(4)闲敲棋子落灯花。

(5)隔江犹唱后庭花

(6)政入万山围子里

(7)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古诗文阅读(共28分)

一剪梅·舟过吴江①

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②。

秋娘渡与泰娘桥③,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④。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

②帘招,指酒旗。

③秋娘渡与泰娘桥,渡口和桥名。

④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0.“一剪梅”是_______“舟过吴江”是_______(2分) 

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上片写景,“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指愁闷连绵不断。

“待酒浇”,是急欲要排解愁绪,表现了他愁绪之浓。

  B.下片抒情,主要抒写思乡之愁和亡国之痛。

  C.“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写的是词人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

  D.“流光容易把人抛”一句的“抛”字用了拟人手法,指时光流逝之快。

E.这首词的上片依次写了酒、舟、帘招、秋娘渡、泰娘桥、雨、风等意象,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冷的景象。

12.赏析“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中“红”“绿”二字的表达效果。

(4分)

【解析】10.词牌名,词题或题目。

11.C、EC这是词人展开想象,极写归家之后调弄银笙、点熏心香的温暖生活,使思归的心情显得更加急切。

E依次是雨风。

12.“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用红绿色彩的变化暗示时光易逝。

(1分)夏初樱桃成熟时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红”“绿”二字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捉摸的形象,以动写静,以实写虚。

(1分)词人借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和家国衰亡的愁闷凄苦。

(2分)

 

蒋捷,生卒不详。

咸淳十年(1274)进士。

南宋亡,流浪漂泊,深怀亡国之痂,隐居不仕。

晚年过着半隐半僧的生活。

长于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

译文:

船在吴江上飘摇,我满怀羁旅的春愁,看到岸上酒帘子在飘摇,招揽客人,便产生了借酒消愁的愿望。

船只经过令文人骚客遐想不尽的胜景秋娘渡与泰娘桥,也没有好心情欣赏,眼前是“风又飘飘,雨又潇潇”,实在令人烦恼。

哪一天能回家洗客袍,结束客游劳顿的生活呢?

哪一天能和家人团聚在一起,调弄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盘香?

春光容易流逝,使人追赶不上,樱桃才红熟,芭蕉又绿了,春去夏又到。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为贺。

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

“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

”父日:

“有说: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

”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父曰:

“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释】①令尹:

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②国:

指都城。

③吊:

吊唁。

④受吏民之垢:

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⑤患处之:

灾祸就隐伏在那里。

⑥意益下:

越发将自己看低。

1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孙叔敖为楚令尹/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楚王不知臣之不肖/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人尽来贺,子独后吊 /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敬受命,愿闻余教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足以治楚矣”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D.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B.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D.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16.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⑴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⑵孙叔敖再拜曰:

“敬受命,愿闻余教。

17.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

(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孙权劝学》中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孙叔敖和吕蒙共同具有怎样的品质?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6分)

 

【解析】:

13.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

A孙叔敖为楚令尹/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成为,担任

B.楚王不知臣之不肖/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解/获得,懂得

C.人尽来贺,子独后吊 /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全、都/卖完了

D.敬受命,愿闻余教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使…听/听说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足以治楚矣”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用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表目的,用来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因为 D.以我酌油知之(《卖油翁》) 凭借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与“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表承接  B.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表修饰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表转折    D.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表并列   

16.

(1)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

(实词“恶”“知足”“患”“处”,虚词“之”“而”)

(2)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

“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

”(实词“再”“敬”“闻”“余”,省略句,缺宾语)

17.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孙叔敖和吕蒙是个善于听从别人意见,并能虚心接受的好官员。

【译文】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

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

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

“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

”老人说:

“是有话说。

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

”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

“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

”老人说:

“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

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二)说明文阅读(共8分)

一榫一卯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

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

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

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

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

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

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

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

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

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能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

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

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中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

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

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

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的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

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

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

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①榫卯(sǔn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8.下列关于“榫卯”的解说中,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功效。

B.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

C.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会互相抵消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

D.最早的榫卯,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19.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采用的是逻辑顺序,由介绍中国传统木作建筑引出对于榫卯的介绍,接着介绍了榫卯的功用,最后说明了榫卯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B.文章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两种功效。

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

C.文章第⑦段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这段承接了上文对榫卯技术方面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对榫卯能衍生出的文化的介绍。

D.第⑥段的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

20.请结合下列材料和文章内容,从榫卯的特性的角度说说五台山佛光寺能幸存多年的原因。

(4分)

【链接材料】1937年,当中国近代研究传统建筑的先驱梁思成教授,经过长途跋涉,几经艰辛,在山西五台山找到一座建筑简练古朴的庙宇时,这座兴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857)的佛光寺已经在山野丛林中静候了-千多年。

这座现存第二古老的木结构的寺庙,其梁柱间的榫卯结构依然紧密相扣,不离不弃。

【解析】18.D.“迄今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9B不能调换。

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两种功效。

而榫卯的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的,④段和⑤⑥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

20.佛光寺是唐代典型的木结构建筑,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

而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

原文:

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

材料:

佛光寺是唐代典型的木结构建筑,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现代文阅读(18分)

 

父亲的长笛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

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唱。

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

邻居们说:

“来来,吹一段儿!

”“吹一段?

”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蔓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

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

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

“哎呀!

别吹了好不好!

烦死人了!

”笛声戛然而止。

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

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

“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

”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

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

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

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

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

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

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

“小敏,你爸好酷啊,扫大街还忘不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

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

“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

”“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

“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

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

”父亲喝住了母亲。

“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

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长笛,扔进了城外的小河里。

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

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

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

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

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

“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

”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

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

她吞吞吐吐,说:

“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您那长笛。

”父亲一笑:

“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

”母亲走过来:

“还是闺女疼你呀!

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

”“腿?

没白断?

”她吃惊地问。

“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大雪天骑车给人家送货,摔断了腿……”“哎!

跟孩子提这些干啥!

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

“来来,吹一段!

”“吹一段?

”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作者:

赵文静。

有删改)

2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以下表格。

(4分)

时间

主要事件

女儿的情感态度

小时候

父亲爱吹长笛,经常吹给女儿听

五年级

不再喜欢

父亲因女儿扔了他的长笛,从此不再提长笛的事儿。

愤怒

多年以后

父亲因女儿给他买来新长笛,又吹起了长笛。

【解析】:

喜爱

父亲因女儿讨厌、制止他吹长笛,所以不在家里吹长笛了。

上了初中

感动愧疚

2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

段划线句子,并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

段划线句子。

(8分)

①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蔓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

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解析】: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