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黄浦区最新九年级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2188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最新九年级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上海市黄浦区最新九年级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上海市黄浦区最新九年级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上海市黄浦区最新九年级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上海市黄浦区最新九年级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最新九年级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海市黄浦区最新九年级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黄浦区最新九年级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黄浦区最新九年级二模下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2P2O5D.4P+5O2

P2O5

12.关于甲烷(CH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类别:

氧化物B.物理性质:

常温时呈液态

C.化学性质:

助燃性D.主要用途:

用作燃料

13.关于如图所示气体的收集操作,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方法称为向上排空气法

B.收集的气体必须难溶于水

C.收集的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D.容器内的空气被逐渐排出

14.关于电解水的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现象

反应类型

宏观分析

微观分析

电极上产生气泡

分解反应

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分子

A

B

C

D

15.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的是

A.原料

B.发生装置

C.干燥

D.验满

16.关于如图所示过氧化氢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

A.500g溶液中含溶质30gB.500mL溶液的质量为550g

C.500mL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

7D.取出50m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

17.物质的组成中一定不含氢元素的是(  )

A.碱性氧化物B.酸C.碱D.盐

18.除去气体中的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目的

除去O2中的CO

除去CO2中的CO

除去H2中的CO

除去O2中的H2O

方法

通过灼热的Cu网

点燃

通过灼热的CuO

通过固体NaOH

19.有关复分解反应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反应物均为化合物B.伴随沉淀的产生

C.元素存在形态发生变化D.又称为中和反应

20.依据以下所知的某物质的一组数据,能计算出该物质摩尔质量的是(  )

A.物质的量和体积B.体积和质量

C.微粒个数和物质的量D.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

二、填空题

21.生活垃圾分类事关绿色可持续发展。

可回收垃圾包括纸张、金属、塑料等。

①燃烧废纸属于______(选填“物理”“化学”)变化。

废纸回收再利用可减少资源的浪费。

②某种易拉罐的材质中含有铝。

铝的金属活动性______(选填“>”“<”)铁。

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以下垃圾属于金属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a.厨余垃圾b.铜导线c.过期药品d.废气衣物

③生物全降解餐盒主要以淀粉为原料,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淀粉属于______(选填“有机”“无机”)物,淀粉可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

葡萄糖含有______种元素,每摩尔葡萄糖分子中含______摩尔碳原子,葡萄糖的摩尔质量为______。

三、简答题

22.KCl有着广泛的用途。

①农业生产中KCl可用作______(选填“钾”“氮”或“磷”)肥。

②对K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火焰呈______色。

③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下表所示。

20℃时溶解度(g/100g水)

>10

1~10

0.01~1

<0.01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20℃时,KCl属于______溶物质。

④20℃时,向三个分别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不同质量的KCl固体配制溶液。

有关上述溶液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a.I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b.I升温至40℃,溶质质量不变

c.II和III中溶质质量相等d.III降温至10℃,析出固体45g

⑤写出鉴别KCl溶液和K2SO4溶液的一种方法______。

四、实验题

23.如图装置可用于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备氧气。

(1)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

试管与______(选填“x”“y”)连接,搭建氧气发生装置。

(2)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

(3)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也能制备氧气,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a.生成两种单质

b.反应后液体中氢元素的百分含量增加

c.液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

(4)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的反应物在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

24.为粗略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

(装置气密性良好,杂质不参与反应)

步骤I:

称量装置甲和盛放的石灰石样品的总质量;

装置乙和盛放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总质量。

步骤II:

连接装置甲和乙,盐酸由长颈漏斗加入到锥形瓶中至气泡不再产生为止。

步骤III:

二氧化碳被完全吸收后,测得装置甲及其盛放的药品增重了37.8克;

装置乙及其盛放的药品增重了2.2克。

(1)盐酸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写名称)。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装置乙吸收的二氧化碳为______摩尔。

(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物质的量_____。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4)实验中所加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为______(选填编号)。

a5%b7%c10%

(5)如所用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过大,对碳酸钙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理由是______。

五、流程题

25.某废液中含硫酸铜、硫酸锌、硫酸亚铁,为回收硫酸锌及有关金属,设计如下流程。

①硫酸锌属于______(选填“酸”“碱”或“盐”)。

②分离得到固体A和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③步骤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④加入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

判断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______。

⑤除废液外,上述流程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______(选填编号)。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汞是一种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其化学式直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为Hg。

故选:

C。

2.C

A、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为78%,A正确;

B、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抢救病人,B正确;

C、二氧化碳是大气成分不是污染物,C错误;

D、稀有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发出多种颜色的光,D正确;

故选C。

3.B

A、NaCl中只含有钠元素和氯元素,不含原子团,故选项错误。

B、H2CO3中含有碳酸根,故选项正确。

C、SO2中只含有硫元素和氧元素,不含原子团,故选项错误。

D、O2中只含有氧元素,不含原子团,故选项错误。

B。

【点睛】

在许多化学反应里,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团叫做原子团;

在初中常见的有:

硫酸根、碳酸根、氢氧根、硝酸根、磷酸根、氯酸根等。

本题难度不大,熟知原子团的特征、常见的原子团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4.B

A.固体物质溶于水时,在不借助外力帮助下,溶解速率很慢,为加快溶解,配制溶液时使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使溶解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速度加大,物质溶解速度加快,故说法正确。

B.玻璃棒不能用于捣碎固体,故说法错误。

C.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让液体沿玻璃棒慢慢流下,以防液体飞溅,故说法正确。

D.实验过程中,可用于蘸取液体试剂,故说法正确。

熟记玻璃棒的作用:

固体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过滤是引流,测pH值时是用玻璃棒蘸取。

5.C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放出热量,不产生白烟。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

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6.A

【分析】

溶液的酸碱度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碱性,数值越大碱性越强;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数值越小酸性越强。

A.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溶液显酸性,pH<7;

B.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溶液显碱性,pH>7;

C.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溶液显中性,pH=7;

D.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pH>7。

故选A。

7.D

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的俗称不是草木灰,故选项错误。

B、胆矾是五水合硫酸铜的俗称,故选项错误。

C、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故选项错误。

D、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故选项正确。

D。

8.B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次氯酸具有氧化性,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9.A

A、氢氧化铝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可以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C、氯化钠不能和盐酸反应,不能用生理盐水治疗胃酸过多;

D、氢氧化钙有较强的腐蚀性,不能用氢氧化钙治疗胃酸过多。

A。

10.D

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

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A、钻石是打磨后的金刚石,与金刚石是同一种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B、木炭、活性炭的主要成分是碳,均属于混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C、CO和CO2都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选项错误。

D、碳60、石墨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选项正确。

11.C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

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

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

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

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

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12.D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而甲烷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B.甲烷常温下是气态,故错误;

C.甲烷具有可燃性,没有助燃性,故错误;

D.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以做燃料,故正确。

13.B

该方法称为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收集时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逐渐排出,与气体的溶解性无关。

故选B。

14.D

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会观察到电极上产生气泡,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形式,符合分解反应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少,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多,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1:

2,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15.B

A.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与水的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故错误;

B.实验室中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选择该装置来制取,并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

C.生石灰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所以不能用生石灰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故错误。

16.A

A.500g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为:

500g×

30%=150g,故错误;

B.500mL溶液的质量为500mL×

1.1g/mL=550g,故正确;

C.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30%:

70%=3:

7,故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取出50m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仍为30%,故正确。

17.A

A、碱性氧化物是金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一定不含有氢元素,故A正确;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故B错;

C、碱中含有氢氧根,一定含有氢元素,故C错;

D、盐中可能含有氢元素,例如碳酸氢钠,故D错。

18.D

A、一氧化碳与氧气的混合气体在通过灼热的Cu网时可能会发生爆炸,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H2和CO均能与灼热的CuO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固体NaOH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9.A

A、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反应物均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

B、有的复分解反应不一定非有沉淀生成,也可能有水或气体生成,故说法错误;

C、化学变化中元素的存在形态可能不发生变化,比如化合物和化合物的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故说法错误;

D、中和反应是指酸与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说法错误。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需要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否则不能进行,据此解答。

20.D

A、由物质的量和体积不能计算物质摩尔质量,故A错误;

B、通过体积和质量能计算出密度等,不能计算物质摩尔质量,故B错误;

C、由微粒个数和物质的量不能计算出物质摩尔质量,故C错误;

D、由一个分子的实际质量除以标准质量可求出相对分子质量,即可知摩尔质量,故D正确。

21.化学>+3b有机36180g/mol

①燃烧废纸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铝的金属活动性>铁,由于氧显-2价,可推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铜导线属于金属;

淀粉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淀粉可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

葡萄糖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由化学式的意义可知,每摩尔葡萄糖分子中含6摩尔碳原子,葡萄糖的摩尔质量为180g/mol。

故答为:

①化学。

②>;

+3;

b.③有机;

3;

6;

180g/mol。

22.钾紫易bc取样,分别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K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为KCl溶液

①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填:

钾;

②对 

KCl 

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片,火焰呈紫色;

紫;

③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30g,所以属于易溶于水的物质;

易;

④a.I 

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0%,故错误;

b.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I 

升温至 

40℃,溶质质量不变,故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30g,所以II 

和 

III 

均为该温度下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相等,故正确;

d.III 

降温至 

10℃,会析出固体,但其质量小于45g,故错误。

bc;

⑤氯化钾与氯化钡不反应,而硫酸钾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取样,分别滴加 

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K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为KCl溶液;

取样,分别滴加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为K2SO4溶液,无明显变化的为KCl溶液。

23.铁架台x2KClO3

2KCl+3O2↑催化作用b都含有氧元素

(1)仪器m是铁架台;

伸入试管内的导管不宜过长,否则不利于气体的排出,故填:

铁架台;

x;

(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为氯化钾和氧气;

2KClO3

2KCl+3O2↑;

催化作用;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a.生成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故错误;

b.反应生成了氧气,而反应前后液体中氢元素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后液体中氢元素的百分含量增加,故正确;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液体减少的质量等于生成氧气的质量和生成的水的质量之和,故错误;

b;

(4)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实验室制取氧气选择的反应物在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含有氧元素;

都含有氧元素。

24.氯化氢2NaOH+CO2=Na2CO3+H2O0.050.1molc偏大盐酸浓度过高,易挥发被乙装置吸收,在计算时被计入CO2的质量,从而CaCO3质量偏大

(1)盐酸是氯化氢气体溶解于水得到的,所以溶质的名称是氯化氢。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装置乙吸收的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

(3)设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物质的量为x。

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为y

=

x=0.05mol

y=0.1mol

(4)测得装置甲及其盛放的药品增重了37.8 

克;

装置乙及其盛放的药品增重了 

2.2 

克,即加入的盐酸浓溶液的质量为37.8g+2.2g=40g,假如消耗完全反应,则所用稀盐酸的质量分数为

×

100%≈9%,所以实验中所加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应该大于9%,所以可能为10%.故选c

(5)如所用的盐酸溶质质量分数过大,对碳酸钙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无”),理由是盐酸浓度过高,易挥发被乙装置吸收,在计算时被计入CO2的质量,从而CaCO3质量偏大。

故答案为

(1)氯化氢。

(2)2NaOH+CO2=Na2CO3+H2O. 

0.05。

(3)0.05mol;

(4)c。

(5)偏大;

盐酸浓度过高,易挥发被乙装置吸收,在计算时被计入CO2的质量,从而CaCO3质量偏大。

25.盐过滤Zn+CuSO4=ZnSO4+Cu、Zn+FeSO4=ZnSO4+Fe分离铜和锌、铁继续滴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ACD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①硫酸锌属于盐。

盐。

②分离得到固体A和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过滤。

③步骤I中,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Zn+CuSO4=ZnSO4+Cu、Zn+FeSO4=ZnSO4+Fe。

④加入稀硫酸,稀硫酸和锌、铁反应,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因此目的是分离铜和锌、铁;

判断稀硫酸过量的方法是继续滴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

分离铜和锌、铁;

继续滴加稀硫酸无气泡产生。

⑤除废液外,上述流程中含铁元素的物质有ACD,A中含有铁单质,C中含有硫酸亚铁溶液,D中含有铁单质。

A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