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冲刺班听课讲义笔记 甘利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1935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冲刺班听课讲义笔记 甘利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冲刺班听课讲义笔记 甘利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冲刺班听课讲义笔记 甘利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冲刺班听课讲义笔记 甘利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冲刺班听课讲义笔记 甘利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冲刺班听课讲义笔记 甘利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冲刺班听课讲义笔记 甘利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冲刺班听课讲义笔记 甘利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冲刺班听课讲义笔记 甘利婷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我国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本章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基础部分,主要介绍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发展的基本理论,为学习教育心理学奠定基础。

本章也是历年考试的重点和热点,历年考试涉及的内容较广,几乎涵盖各个内容,题型也较全,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都反复出现,既考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也考试对重点理论的把握和运用。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1、什么是心理发展?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有哪些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

(2)定向性与顺序性。

(3)不平衡性。

(4)差异性。

学生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和差异性四个基本特征。

(2012年•湖南)

不平衡性

3、少年期心理发展有何基本特征?

少年期是指11、12~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青年初期(14、15岁~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例:

具有半幼稚、半成熟特点的时期是()(2012年•湖南)

A、婴儿期B、幼年期

C、少年期D、青年期

4、什么是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身心发展特点)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5、什么是关键期?

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最易学会或掌握某种技能的时期。

在个体早期的某个阶段,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

或是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内容和教学意义

(1)皮亚杰认知理论: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累积过程,而是伴随着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顺序不变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泛灵论;

以自我为中心;

单维思维;

思维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可逆。

守恒概念。

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命题之间的关系;

假设一演绎推理;

抽象逻辑思维;

可逆与补偿;

思维的灵活性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有何教育意义?

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只有儿童发展到相应阶段,才能进行相应内容和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教学。

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但皮亚杰的研究并未考虑专门教学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儿童思维已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的阶段属于()(2010•甘肃)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

2、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其教育意义是什么?

(1)定义:

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2)最近发展区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他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3、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有何关系?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肯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证明了这一点。

第3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1、

(1)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把人格分成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矛盾是什么?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有何教育意义?

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指明了每个发展阶段的任务,并给出了解决危机、完成任务的具体的教育方法,有助于教师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所面临的冲突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势利导,对症下药。

初中与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教师要理解学生需要大量的机会来体验各种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通过讨论的形式使他们解决自身所面临的问题。

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1)家庭教养模式

(2)学校教育

(3)同辈群体

3、什么是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包括哪几个成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认识。

自我意识包含三种心理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第4节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1、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为: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沉思型与冲动型;

辐合型与发散型。

场依存型的同学适合学习下列哪一学科()?

A、文学B、数学

C、物理D、生物

2、常见的智力量表有哪些?

斯坦福一比纳量表(简称S-B量表)。

比纳和西蒙量表。

韦克斯勒量表。

3、智力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1)智力的个体差异。

个体间的差异(量的差异):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或常态分布(又称钟形分布),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

个体内差异(或叫质的差异):

(2)智力的群体差异。

第一,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

第二,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各自具有自己的优势领域。

4、认知差异有何教育意义?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5、中学生性格有何特征差异?

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

概述学生性格特征差异的表现方面。

6、性格差异有何教育含义?

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能否发生,但它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性格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

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第3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第1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1、什么是学习?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有什么区别?

第一,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

第二,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

第三,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形成态度与品德的过程。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学习()(2008年•湖南)

A、小孩到一定年龄后变声

B、近朱者赤

C、上行下效

D、吃一堑长一智

2、学习分为哪些类型?

(1)加涅对学习层次如何分类?

信号学习;

刺激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

(2)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几大类?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

(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将学习分为哪些类型?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加涅根据学习的水平、层次将学习分为由低到高八类,经典性条件学习属于其中的层次。

信号学习(最低)

第2节联结学习理论

1、怎样理解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他提出了哪些规律?

有何教育意义?

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就

是在刺激与反应间形成了联结,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地盲目尝试、不断地淘汰错误反应、保留正确反应的渐进过程。

第3节在尝试——错误学习过程中,应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

意义: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提出了哪些规律?

有何意义?

获得与消退;

刺激泛化与分化。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种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为。

刺激泛化

3、如何理解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斯金纳对人和动物行为的分类?

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任何学习和行为的发生、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因而可以通过控制强化物来控制行为。

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销惩罚,包括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之分。

另外,还提出了消退和惩罚等规律。

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2012年•湖南)

A、负强化B、正强化

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

A

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

1、相对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S-R)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是什么?

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

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

2、如何理解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学习理论?

他们提出了完形——顿悟说。

认为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他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掌握学科结构要符合四个原则: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教育意义:

布鲁纳主张以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发现学习

4、奥苏伯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及教学意义是什么?

(1)奥苏伯尔对学习的分类: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2)意义学习定义: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条件:

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从主观条件来看,实现意义学习的条件有: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

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3)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接受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5、建构主义学习论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1)知识观——知识相对论

(2)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

(3)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

第4章学习动机

第1节学习动机概述

1、什么是动机?

动机有何功能?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

一是激活功能;

二是指向功能;

三是强化功能。

2、奥苏伯尔的学习内驱力有哪些?

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3、如何理解学习动机的种类?

(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小光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A、低级的学习动机

B、高级的学习动机

C、外部学习动机

D、内部学习动机

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ACE

第2节学习动机的理论

1、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哪些?

强化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归因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

2、如何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有何教育意义?

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意义:

3、什么是归因?

维纳认为学生是如何进行归因的?

归因——人们对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做出的解释或推论。

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4、什么是成就动机?

阿特金森将人的成就动机分为哪两类?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阿特金森将个体分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

败者。

5、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是谁提出来的?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6、班杜拉如何理解强化?

强化分为三种:

一是直接强化,即通过外部因素对学习行为予以强化;

二是替代性强化,即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三是自我强化,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从而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第3节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影响学习效果。

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

①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老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②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就可以完成,否则,若不能正确完成,学生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③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④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相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找出学习上的关键问题,填补知识技能掌握方面的空缺,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获得真正成功感的先决条件。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

间接转化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各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需求和爱好。

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

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第5章学习迁移

第1节学习迁移概述

1、如何理解学习的分类?

正迁移与负迁移;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第2节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1、早期的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

代表人物是谁?

形式训练说——沃尔夫——训练的心理官能;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共同要素或相同成分;

经验类化说——贾德——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

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

2、现代的迁移理论的代表是什么?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辨别性和稳定性

第三节学习迁移与教学

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相似性——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相应的背景知识。

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

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简述影响迁移的因素。

2、如何促进学生学习的迁移?

(1)精选教材内容——

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

在选择这些基本经验作为教材内容的同时,还必须选择基本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精选教材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和更新。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从迁移的角度来看,合理编排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在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并依此进行教学。

在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提炼,将前后知识加以融会贯通,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简言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体现迁移规律。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论述题:

如何利用迁移促进学生的学习?

(2010年•山东)

第6章知识的学习

第1节知识学习概述

1、如何理解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目前学校教学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

第2节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

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

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是()。

A、水果的定义

B、产品的使用说明

C、成语的含义

D、雷锋精神的内容

B

2、如何理解知识学习的类型?

(1)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根据知识的复杂程度,知识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其中,又称类属学习。

下位学习

第2节知识的获得

1、知识直观有哪几种形式?

第3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第4节例:

教学中,学生通过“多媒体”来感知事物,这种直观形式属于直观。

(2010年•湖南)

模象

2、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象直观)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强度律。

差异律。

活动律。

组合律。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第3节知识的保持

1、记忆系统包括哪三个子系统?

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简述三种记忆系统及其特点。

记忆系统包括瞬时记忆,时间很短,大约0.25秒到2秒。

短时记忆,从5秒到1分钟。

长时记忆,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3、对遗忘的理论解释有哪几种观点?

痕迹衰退说(桑代克);

干扰说(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同化说(奥苏伯尔);

动机说(弗洛伊德)。

4、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运用记忆术;

(3)进行组块化编码;

(4)适当过度学习(150%);

(5)合理进行复习;

A、及时复习,B、分散复习,C、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第7章技能的形成

第1节技能的一般概述

1、什么是技能?

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可以分为哪些种类?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种。

3、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各有何特点?

动作对象

动作执行

动作结构

动作技能

客观性

外显性

展开性

心智技能

观念性

内潜性

简缩性

第2节操作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形成分哪几个阶段?

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2、如何培训学生的操作技能?

(一)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二)必要而适当的练习(高原现象);

(三)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四)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第3节心智技能的形成

1、心智技能的形成分几个阶段?

加里培林的理论:

活动定向阶段;

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有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内部言语活动阶段。

安德森的三阶段:

认知阶段;

联结阶段;

自动化阶段。

我国心理学的三个阶段:

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2、如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另外,注意多给学生练习的机会。

第8章学习策略

第2节典型的学习策略

1、常见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复述策略(无意和有意识记;

排除干扰;

整体和分段识记;

多种感官;

形式多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