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 地理笔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16308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48.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 地理笔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必修一 地理笔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必修一 地理笔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必修一 地理笔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必修一 地理笔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 地理笔记Word下载.docx

《必修一 地理笔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 地理笔记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一 地理笔记Word下载.docx

能量巨大,源自氢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

直接:

光能、热能提供能量间接:

风能、水能和生物能(包括矿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

影响自然环境的要素:

生物、气候、土壤、水文、地貌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问题二

、什么是太阳活动1含义:

是指太阳大气层发生突然变化的现象。

特点一:

以太阳黑子和耀斑为主要标志。

它们的大小和多少反映了太阳活动的强

弱。

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年。

太阳活动各种现象的发生具有时特点二:

太阳活动强弱变化的周期约为11

,如黑子变多、变黑的时候,耀斑也空一致性(这是由于它们都是太阳磁场变动引起的)

在相近时间、相近区域爆发。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活动:

与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某些地区、某些时间是正(1

原因是太阳磁场的变化引起太阳辐射的变化,太阳辐射的变化相关,有些则是负相关)

)高能带电离子流:

干2)耀斑爆发:

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

3引起气候变化。

扰地球磁场,磁暴现象。

1.3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问题一

转自

公转

方向

围绕地轴,自西向东(北极俯视逆时针,南极俯视顺时针)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围绕太阳,沿黄道自西向东轨道为椭圆形,太阳在一个焦点上

周期

1个恒星日天(太阳日)1不是公历中的

1个恒星年不是公历中的一年(回归年)

速度

oo,两角速度:

全球均为15/h(360÷

24h)极为0

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角速7月初)速度最大;

远日点(度和线速度最小

线速度:

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两极为0

同纬度上各处线速度相同。

问题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其周期为24小时,使得昼夜温差不致过大。

2、时差:

赤道面

划分

计算

地方时

同一经度的地方时相同,不同经度的地方时不同。

1.画辅助线0度经线,左边西经,右边东经,标出自转方向2.沿着自转方向,东边的地方时=西边的地方时+间隔的度数×

4分钟

分划

计算

日期更变线

180度经线附近

1.180度经线就像小排头,沿着自转方向,引领其后的时区(直到区时为零点的时区为止)进入新的一天。

(如下例,阴影部分为较新的一天)

2.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需加一天。

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需减一天。

oE)(120“北京时间”北京在东八区,纽约在西五区,伦敦在零时区。

是东八区的区时oE)

,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1163、水平运动的物体偏转:

在北半球,沿着运动方向右偏;

在南半球左偏;

赤道上不偏

4、赤道略凸,两极略扁(由于惯性离心力)

问题三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1、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是指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周期性(周期为一年)往返运动。

故称之为“回归线”。

比起冬半年而言,夏半年时日地距离较大,故夏半年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冬半年夏半年北回归线角交黄赤

夏至o26'

23N

′23°

26春分秋分春分南回归线黄道面S

°

26′23冬至

一年中被直射过两次的是: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不包括南、北回归线)一年中被直射过一次的是:

南、北回归线一年中没有被直射过的是:

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不包括南、北回归线)2、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晨昏圈(线)二者的界线叫概念:

(1)地球总有一半被照亮,为白天,另一半为黑夜,。

晨昏圈昏线沿着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界线为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界线为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正午时的太阳高度角,也是两部分。

夜弧昼弧把一个纬线圈分割成和点。

12一天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时候,平分昼长,规定此时为地方时.

对流:

积雨云:

由于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都集中在此,故成云致雨和复杂的天气现象只

冬至春分,秋分夏至正午(正迎向太阳的弧上

北极圈极夜平分极昼昏线上晨线上

o平分夜>

夜昼>

90昼北回归线o平分平分赤道90平分o90南回归线>

夜昼平分>

夜昼

平分极昼极夜南极圈

(2)纬度规律:

所在纬度越高,昼夜差异越大。

所在纬度离被直射纬度越近,则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季节规律:

两至时昼夜差异最大,发生极昼极夜的范围最大(故称极圈,理论上极点的极昼极夜长半年,极圈的极昼极夜长为一天)。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时达一年最大,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冬至时达一年最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被直射时达一年最大。

(3)答题技巧:

方法一、结合生活体验。

温度越热,说明昼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大。

方法二、画日照简图先画地球、球心、赤道、地轴(地轴与赤道垂直),

再画太阳光的直射点(与直射点的地平面垂直)

最后画晨昏圈(与太阳光垂直)

(4)天文:

白昼最长、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季节为夏季。

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时间规律划分四季我国传统: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西方: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3,4,5/6,7,8/9,10,11/12,1,2

温度统计: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区域北寒带(北极以内)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纬度规律划分五带北温带(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

除寒带、热带以外的

区域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温带(南极圈与南回归线之间):

除寒带、热带以外的区域

南寒带(南极圈以内):

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区域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问题一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半生的鸡蛋结构)

探测手段:

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可在固、液、气三种介质中传播,横波只可在固体介质中传播)深度越深温度越高。

1、地壳(蛋壳):

地表至莫霍面岩石部顶: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地幔(半生蛋青):

莫霍面至古登堡面。

上地幔2上部:

软流层

下地幔下:

软流层以下的地幔

3、地核(蛋黄):

古登堡面以下外地核:

液态

内地核

问题二地球外部圈层的特点

1、水圈

2、生物圈:

最活跃的圈层

3、大气圈

干洁空气:

78%氮气,21%的氧气,,CO2吸收长波辐射,O3吸收紫外

成分水汽:

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杂质:

为成云致雨提供凝结核,吸热

)根据大气的运动状况和物理性质分层:

2(.

极光:

由于电离层在此层,所以高能带电粒子与电离层作用的极光现象在此层电离层:

关系到无线电通讯平流:

由于顶部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故该层为稳定的上热下冷结构飞行:

由于几乎没有水汽和杂质,故能见度高,天气晴朗。

且平流的气流稳定,利由于海拔越高,离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越远,故该层为不稳定的下热上冷由于温度越高,对流越旺盛,对流层越厚,故纬度越低,对流层越薄。

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运动2.1

问题一读图分析大气的热源和大气的热力作用

AJCHFBEIKG

CEF

左图中的1、削弱作用(白天)——是反射:

云层的反射C

吸收紫外部分和水汽吸收长波辐射,OE是吸收:

CO32

,F是散射:

小粒径对波长短的光散射明显(故晴天为蓝色)大粒径为无选择地散射(故阴天或空气质量不好的白天为灰白色)IK

2、保温作用(夜晚),也称温室效应——左图中的)属长波辐射过程一: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升温向外辐射(GI)和水汽吸地面辐射(过程二:

大气中的CO2,

)过程三,大气向外辐射能量,一部分逸出,称大气辐射(J一部分将热量还给地面,称大气逆辐射(K),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长波)故地面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短波)

阴天的白天温度较低,是因为削弱作用强(即云的反射和水汽吸收作用强)阴天的夜晚温度较高,是因为保温作用强(即水汽吸收作用强,大气逆辐射强)日出前和日落后天空仍是亮的,是因为散射作用。

太阳在地平线附近时较红,是因为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穿过的路径较长,波长较长的光都被散射掉了,剩下波长较长的红光。

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少(由于照射分散,且被大气削弱得多)。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的地方得到的太阳辐射少(由于被大气削弱得多)

海拔高低。

海拔高的,大气稀薄,削弱作用弱(较小尺度的地势起伏不会影响太阳辐射)

问题二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城郊之间、海陆之间、山顶和山腰之间都会形成这种由于冷热不均而产生的热力压强A>

环流。

冷热不均大气运动根本能量源是太阳辐射,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冷热不均C

A处近地面较热,气体受热膨胀上升;

B、C处近地面较冷,气体收缩下沉

垂直运动气压差异垂直方向比较:

海拔越高,气压越高

水平方向比较:

密度越大,气压越高B

环流气压较高处等压面凸起

水平运动(风)同一水平面上,存在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高空:

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风的方向北半球是

高压指向低压,沿运动方向右偏,直到与等压线平行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近地面:

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作用

北半球是高压指向低压,沿运动方向右偏,偏不到与等压线平行

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2.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1)考虑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

高纬环流(热力原因)

(干,热力原因)极地东风带(干)(湿,动力原因)中纬西风带(湿)中纬环流(动力原因)

东北信风带(干)低纬环流(热力原因)东南信风带(干)

中纬西风带(湿)(干,动力原因)极地东风带(干)

(湿,热力原因)

(2)考虑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10-20度,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0-40度,副高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东南信风在夏季越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形成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

(3)考虑地表海陆性质差异——形成季风环流(以南亚和东亚最为典型)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风(强)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强)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北太平洋

印度洋

性质

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

从海洋吹向陆地高温湿润

从陆地吹向海洋低温干燥

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润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运用天气系统示意图分析天气状况问题三

、锋(由锋面和锋线组成)1

锋前:

沿着锋前进的方向看(即占主动势力的气团前进的方向)。

图例指向锋前。

锋面与地面的锋线:

交线

冷暖气团交界锋面: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含义

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

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

冷暖气团势力相当

大气运动

暖气团被迫抬升所以锋面倾角较大,云雨区较小

暖气团缓缓爬升所以锋面倾角较小,云雨区较大

暖气团缓缓上滑锋面倾角最小,云雨区最大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较暖、晴朗

单一暖气团控制较冷、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

过境时

)锋后降水、大风降水(

连续性降水(锋前降水)

持续性降水(冷锋后暖锋前)

过境后

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

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压降低气温上升

单一气团控制

实例

我国大部分降水天气冬春季大风、寒北方夏季暴雨潮、沙尘暴

江淮地区的梅雨

2、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

气旋(低压)

反气旋(高压)

近地面

从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从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方向

上升

下沉

天气

容易成云致雨

晴朗干燥(温差较大)

影响我国的锋面气旋的分析:

例以锋面为界,上部纬度较高,所以为冷气团,同理,下部为暖气团。

由于是北半球的低压中心,所以是逆时针旋转。

沿着逆时针方向,低

压的西侧为冷气团追暖气团,故为冷锋,云雨区(阴影所示)在冷锋后;

东侧为暖气团追冷气团,故为暖锋,云雨区较大,在暖锋前。

2.2水的运动读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问题一A

地表径流EA蒸发

F下渗B降水

地下径流GC水汽输送

H植物蒸腾D降水

水循环的意义:

联系调节、迁移交换、平衡更新、影响塑造

对气候: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过程

意义

陆地间循环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

补充陆地水的数量很少

海陆间循环

蒸发、水气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意义最大。

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循环得到更新

海上内循环

蒸发、凝结、降水

水循环的水量最大

、影响下垫面、影响地表径流(如水库)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地下径流;

2(如保护植被、退湖还田)根据水循环得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从总量上看是,但是水循环受各种条件限制,它的更新速度是有限的,而且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其分布规律,并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问题二

寒暖、分布1暖洋流是表层海水大规模、有规律地运动。

洋流方向受风带、地转偏转力、陆地轮廓影响。

30度):

反气旋型(北顺南逆)。

副热带海区(

暖寒赤道附近有赤道逆流。

北印度洋为冬逆夏顺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暖流、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寒流寒暖:

气旋型(北逆),60副极地海区(度)南半球为广阔洋面上的西风漂流。

大洋东岸(大陆西岸)为暖流、大洋西岸(大陆东岸)为寒流、影响2,上升流(秘鲁)对渔场:

在寒暖流交汇处(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对航海:

如最佳航线的选择,如郑和下西洋冬季出发,夏季返回对环境:

加速污染物扩散,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净化2.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问题一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主要形式地质作用:

是使地壳及其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包括:

能量来源

施力者(区分内、外力的判断标准)

影响

主要形式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

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使地表高低不平(往往占主导)

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构造运动)

外力作用

太阳能、重力能

外部圈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使地表趋于水平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地震

用内、外力分析某一地表形态的形式和变化原因问题二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按运动方向,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两者相互伴随,水平运动为主导。

形成相应的地质构造,包括以下两种:

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

成因重熔再生

特点变质岩

形态

排列

地貌

实例

受到水平挤压褶而弯曲质变用作外力作用

岩层连续变质作用沉积岩

背斜固外力结成作用岩

翼核老新

山地

大部分山脉,如阿尔卑斯山、喜玛拉雅山、科迪勒拉山系

向斜

翼新核老

谷地

受力超出断了形变限度而破裂

岩层不连有断层,续面

地垒

“凸”

山地

华山、庐山、泰山

地堑

“凹”

谷地苔原带

渭河平原、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断层不宜施工。

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往往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风化:

大块变小块的破坏作用。

风化作用形成的疏松表层叫风化壳,是土壤层的前身。

如:

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

脱离本体的过程。

如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雅丹(风蚀城堡)、戈壁

流水侵蚀:

喀斯特、河流峡谷、河流凹岸的侵蚀、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瀑布冰川侵蚀:

冰斗、U型谷、

搬运介质搬运动力变小,携带的泥沙沉积,如风力沉积:

沙漠、海滩、黄土高原的深厚

沉积:

流水沉积:

河流的凸岸、冲(洪)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问题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及板块运动岩石圈被分割为六大板块: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挤压(消亡边界)形成:

山脉、岛弧、海沟〉岩浆岩浆岩,终点:

变质岩—1、起点:

岩浆-->

张裂(生长边界)形成:

裂谷、海洋、所有岩石都能通过变质作用变为变质岩2、所有岩石都能通过沉积作用变为沉积岩3

重熔再生

固结成岩

3.1气候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温带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荒漠草原亚热带常亚热带常带绿阔叶林绿硬叶林气候的形成因素:

带带太阳辐射:

纬度越高,温度越低(根本原因)大气环流:

上升气流或低纬流向高纬的气流性质较湿热带荒漠带地形(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洋流(寒流减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下垫面海陆分布(沿海湿润、温差小)植被覆盖热带季雨林带人类活动:

改变大气成分、下垫面、释放废热热带草原带澳大利亚西部的沙漠——地形、寒流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地形、寒流——热带雨林带赤道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形——地形——北美洲西岸狭长的温带海洋气候地形、洋流——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东西两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3.2

问题一举例说明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整体性地理环境包括人文地理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

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个要素的改变可能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问题二

延伸方向

影响因素

典型区域

纬度地带性

纬线

热量

低、高纬度的低平地区

经度地带性

经线

水分

中纬度的低平地区

垂直地带性

等高线

热量和水分

山麓的基带与水平带谱一致,纬度越低、海拔越高的山地垂直带谱越完整

非地带性

不符合上述延伸规律

受到地形、洋流、海陆分布等影响

4.1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

问题一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

广义的聚落指村落和城市,狭义的聚落单指村落。

1、地形

平原:

利于建设、农耕、交通,是城市建设理想的地形。

山区的河谷:

利于建设、农耕、水运,水源充足,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常受地形约束。

如兰州、太原、西安。

热带的高原:

气候较低地凉爽。

如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气候2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温度的中低纬度,尤其是气候条件更为优越的沿海。

风向影响污染单一盛行风向:

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工业区的布局季风区:

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区

若有风频资料:

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3、水(水运、水资源)

大部分城市都是沿水运要道发展起来的,河流两岸的城市往往呈条带状或被分割成组团状。

尤其是具有优良港湾

的海岸和大河的入海口(上海、鹿特丹);

水陆交通的转运点(武汉、南京);

水运起点(赣州);

两条或多条河流汇合处(武汉、重庆).

、矿产4、鹤岗(黑、鲁尔区的埃森和杜伊斯堡(德)煤矿:

伯明翰(英)、匹兹堡(美)、大同(山西)

龙江)石油:

阿伯丁(英)、休斯敦(美)、大庆(黑龙江)

、包头(黑龙江)、攀枝花(四川)、马鞍山(安徽)铁矿:

鞍山(辽宁)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的影响问题二

线路、方式、密度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2

问题一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和方法通过分析树木年轮(冷时年轮较薄)、沉积物等发现:

三次大冰期1、地质时期(几十亿年):

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相间2、历史时期(一万):

世界气温波动上升3、近代(一二百年)问题二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含量增加,1、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植被破坏使得大气中的成因:

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和加剧导致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以及大气逆辐射)

、措施:

控制人口、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保护植被、加强国际合作2

问题三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