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
《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人民政府驻。
面积2251平方千米,人口108.8万人。
邮政编码222300。
面积1029平方千米,人口73万人。
邮政编码222500。
(三)、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结构逐步优化。
近几年连云港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三次产业总体呈现“稳固、提升、活跃”的良好局面,农业比重继续下降,非农产业比重上升。
供给规模不断扩大。
近五年,连云港千方百计推动一个地区的发展振兴,在挑战中抢抓机遇,排难向前、稳中快进,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三次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大幅提高。
1、农业增产增收。
近年来,围绕着“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全新政策体系,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向好。
2、工业规模提升。
工业生产增长迅猛,工业经济总量规模明显扩大,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
3、三产发展加快。
物流、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公共服务等加快发展,连云港在福布斯2007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名中列第96位。
4、近几年,连云港利用沟通东西、连接南北重要战略枢纽的区位优势,努力为中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交通枢纽地位提升。
近几年,我国公路主干线中东西最长的连云港至霍尔果斯国道建成,连云港航空过夜基地起用,江苏省唯一至韩国海上客货班轮在连云港开通等等,表明港口、铁路、公路、航空相互衔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形成。
近期中国自行制造的最大集装箱船首航美国后停靠连云港,及连云港-莫斯科集装箱铁路班列开通,进一步彰显了连云港海铁联运、贯通欧亚的独特优势。
港口发展不断升级。
连云港港口功能强化,拓展航运市场,开辟航线,稳定和加密航班,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
利用外资力度加大。
近五年,连云港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拓展,努力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二、地质状况
(一)、地层主体
从大地构造学说看,连云港地区处于华北地台(或称中朝准地台)区胶辽地盾的东南部。
华北地台是形成时代最老的地台,但是,就胶辽地盾及连云港实地考察来看,连云港地层主要为中远古代地层,云台山的变质岩岩体证明了这一点。
在西墅码头看到了零星分布的特殊的沉积岩——海滩岩,从而可以看出该地存在第四纪Q时期的地层。
(二)、岩石类型
1、片岩:
在连云港高公岛的上,我们看到了由片岩组成的海蚀平台。
片岩是变质岩的一种,其特征是有片理构造,是常见的区域变质。
原岩已全部重结晶,由片状、柱状和粒状矿物组成。
一般为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和斑状。
其主要矿物为云母、、滑石、角闪石、阳起石等。
粒状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
高公岛上的片岩主要为云母片岩。
其原岩主要为泥质岩和中酸性火山岩、钙质砂等。
矿物成分以云母为主时,称为云母石英片岩。
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时,称为石英云母片岩。
其次有斜长石、石榴石、蓝晶石、十字石等。
云母片岩分布较广泛,在区域变质岩分布地区经常可见。
岩石具斑状变晶结构,变斑晶为。
基质为、黑云母、石英及少量斜长石。
变斑晶有时具残缕结构。
2、片麻岩:
在连云港云台山大桅尖路线上,发现了大量的片麻岩岩体。
它是变质岩的一种,而且变质程度深,具有明显的片麻状构造的岩石。
变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其中长石和石英含量大于50%,长石多于石英)等,片状柱状矿物有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颜色为灰褐色,有发亮的片状云母。
3、混合岩:
我们在高公岛发现的混合岩,是由于(是向岩浆作用过渡的类型)形成的一类岩石。
由基体和两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基体是角闪岩相或麻粒岩相变质岩,代表混合原岩,或多或少受到改造,又称古成体,脉体是花岗质物质,代表混合岩中新生部分,又称新成体。
混合岩的形态多种多样,成分、结构和构造的变化也很大,说明混合岩的形成条件是复杂多样的。
混合岩是介于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渡性岩类,主要特点是中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很不均匀,在混合岩化作用较弱的岩石中,可区分出原来变质岩的基体和新生成的脉体。
4、海滩岩:
我们在西墅码头看到了一种特有的海相沉积岩——海滩岩。
它是第四纪至近期,由于海潮冲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形成原理:
海风把海边的细沙和小贝壳吹到山丘上,经过日晒高温雨淋,会把贝壳类变成粉状,就和沙、石混在一起,下雨后贝壳粉和沙石就像拌水泥一样混和了,干后又还原成贝壳成份,于是就粘结成海滩岩了。
海滩岩是热带、亚热带砂砾质海岸中特有的一种海相沉积岩,它的独特形态、产状和生成环境对于研究海陆变迁,古气候演变,海洋水质,生物群生态今昔变动有着重大意义。
(三)、地质构造
1、褶皱:
我们在后云台山看到了大的背斜构造,它是由于,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弯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的地质构造。
在东连岛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在高温高压下断层面附近,岩层由于牵引作用的影响发生塑性变形,形成弯曲皱纹的一种结构。
2、断裂:
断裂是指被断错或发生裂开。
据其发育的程度和两侧的岩层相对位错的情况把断裂分为三类。
在连云港我们主要看到了:
①节理:
节理指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
在连云港看到的主要为剪节理。
其主要特点为沿最大切应力方向发育、延伸距离很远、细而密集。
②断层:
断层指断裂两盘的岩石已发生了明显的相对。
在云台山和连岛上看到的主要为正断层(相对下降,相对上升的断层),其主要特点为受到拉张力和重力作用形成、断层面倾角较陡,通常在45°
以上。
3、地堑:
两侧被高角度围限﹐中间下降的槽形断块构造。
地堑大多发育在地壳受拉伸地区。
在水平拉张作用下,地壳在垂向上减薄﹐在上部形成两组剖面上共轭的高角度正断层﹐其间的地块下降﹐就形成地堑。
但是我们发现了在云台山北麓和连岛南麓上都有大的正断层存在,从而证实了云台山和连岛之间的海域是一个巨大的地堑。
(四)、地壳运动
1、中远古代地壳运动:
连云港所处的华北地台大约在吕梁运动(距今1700百万年)形成地台基层。
印支运动后,华北地台进入大路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
燕山运动使包括连云港在内的燕辽、山东等地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花岗岩侵入,地层发生强烈的褶皱、断裂。
2、新生代地壳运动:
新生代的地质变化,主要是由于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以断块升降运动为主),形成巨大的华北——渤海及陆缘盆地。
在地形上表现为海蚀洞穴、海蚀蘑菇、海蚀平台、海蚀崖。
总体看来,本地区的地壳运动应该在四次以上。
(五)、岩浆活动
1、岩脉的发育:
在云台山大桅尖路线上,我们发现有多组岩脉切穿。
我们可以推断出该地有多次岩浆活动。
2、地壳运动的次数:
每一次大大规模的地壳运动,都伴随着岩浆活动的发生。
在地壳运动中我们提到了,四次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因此可以推断,该地的岩浆活动应该大于四次。
三、地貌构造
(一)、总论:
连云港市,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平原、海洋、高山齐全,河湖、丘陵、滩涂俱备。
全市地貌基本分布为中部平原区,西部岗岭区和东部沿海区3大部分。
东部沿海平原海拔3—5米,主要为山前倾斜平原、洪水冲积平原及滨海平原3类,总面积5409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土地面积70%。
西部东海县的丘陵海拔100—200米。
沿海主要是700平方公里盐田及480平方公里滩涂。
境内山脉主要属于的余脉,绵亘近300公里。
有大小山峰214座,主要有南云台山、中云台山、北云台山、锦屏山、、、夹山、等,其中最高峰为南叶山主峰-,也为江苏省境内最高峰,海拔625米。
沿岛礁共21个,其中岛屿9个,面积为6.06平方公里。
具体为:
、、、、、、、、等,其中东西连岛为江苏第一大海岛,面积达5.4平方公里。
(二)、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破坏所形成的地貌。
在连云港高公岛我们观察到了:
1、海蚀洞穴:
海蚀岩岸与海面(高潮海面)接触处受海蚀作用形成的断续凹槽。
2、海蚀蘑菇:
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上的一块,受海浪侵蚀作用,与底座稍稍接触,这样的海蚀地貌,称为海蚀蘑菇。
3、海蚀平台:
在海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发育、后退,在海蚀崖向海一侧的前缘岸坡上,便塑造出一个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坦岩礁面,叫做海蚀平台。
在高公岛上我们看到了这种海蚀地貌。
4、海蚀崖:
海蚀洞穴被拍岸浪不断冲蚀扩大,使凹槽以上的岩石悬空,继续作用,使悬空岩石崩坠,促使海岸步步后退,而成为陡壁,形成了悬崖状海岸叫做海蚀崖。
连云港地区海蚀崖多分布于西墅码头岸坡较陡、波浪作用较强烈的岸段,尤其是在岬角和岛屿处最为广泛。
(三)、海积地貌:
进入海岸带的松散物质,在波浪推动下移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堆积起来的各种地形称海积地貌。
在连云港我们看到了:
1、海滩:
沿海岸分布,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
按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海滩可分为砾石滩(卵石滩)、粗砂滩和细砂滩。
2、泥滩:
泥滩又称“海滨泥地”。
在淤泥质海岸上的潮间带、潟湖、河口及海湾顶部等波浪作用较弱或细粒物质来源丰富的地方多有分布,故又称“淤泥质海滩”。
淤泥海滩的坡度比石质海滩的坡度(<0.1%)平缓得多,滩面宽阔而低平,滩宽可达数公里至数十公里。
泥滩的形成、演变和塑造,主要营力是潮流,此外波流和物理化学作用的影响亦很显著。
(四)、陆地地貌(剥蚀山地):
地壳相对上升地区,经过长期侵蚀剥蚀而形成的山地地貌类型。
我们在大桅尖看到的半面山,就是典型的剥蚀山地。
四、水文特征
水系基本属于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
全市共有水库168座,石梁河水库为江苏省最大水库,可蓄水5.31亿立方米。
水域资源类型齐全,全市沿海地区面积14.9万亩,其中可利用的占30%,水资源总量56亿立方米,连云港市海岸类型齐全,标准海岸线162公里,其中基岩海岸为江苏独有。
(二)、海洋水文特征:
1、海水的温、盐度分布及变化:
①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及地理分布。
连云港近海的水温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②水温的垂直分布。
连云港近海水温的垂直分布大致分为两种类型,即冬季型和夏季型。
③海水盐度的季节分布。
海水盐度主要受降水、蒸发以及沿岸水和外海水消长等因素的制约,连云港海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和季节变化。
④盐度的垂直分布。
盐度的垂直分布和温度类似,也分为冬季型和夏季型。
2、海水的水色及透明度:
水色、透明度受地形和水深的影响,连云港海域总的趋势是近岸水色低,透明度小。
春、夏季水平变化较明显,秋、冬季无明显水平差异。
各海域水色、透明度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春、夏季水色高,透明度大,秋、冬季水色低,透明度小。
3、潮汐:
连云港海域的潮汐主要受黄海的左旋潮波所控制,根据连云港港的长期验潮资料和海岛、海湾调查,各海域的潮汐类型指标数均在0.5以下,整个海域均属规则半日潮类型。
4、潮流与余流:
①潮流。
所有海域均属规则半日潮流。
除个别站层属典型的往复流外,绝大多数为弱的旋转流。
②余流。
连云港海域流流速均在5~20厘米/秒之间,流速一般表层大于底层,湾口大于湾内。
5、波浪:
①波型:
连云港海域波型多以混合浪为主
②波向:
连云港海域波向基本与风向对应,冬季多偏北向浪,夏季多南向浪,
③波高:
连云港海域平均波高的变化范围为0.1~0.7米,波高极值变化范围在1.5~8.0米之间。
附:
连岛西大堤对海洋水文的影响。
西大堤的建成使连云港由原来的海峡通道型港口变为半封闭的人工海湾型港口,风浪条件改善,可利用的港口岸线大大加长,为连云港亿吨大港的建设提供了契机。
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海湾内水动力与沉积环境。
大堤建成后,湾内潮波由前进波转变为驻波,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湾内水质污染加重,尤其是湾顶水域污染最重;
同时加剧了湾内泥沙的淤积,在西大堤内侧形成新的潮滩。
由于西大堤封堵了连云海峡西口门,使得近岸泥沙的运移路径改变,北部的泥沙流自海州湾东去沿大堤折向东西连岛方向,在大堤的外侧和东西连岛外缘形成新的落淤场所。
沉积作用的加剧已影响到港口及周边海岸与水利设施的正常运作,因而应加强对港区及周边海洋环境的监测与研究,缓建西大堤内侧北港区码头,并对西大堤西端进行透空式改造,以从根本上解决港区泥沙淤积问题。
五、土壤类型
(一)总论:
棕壤土类是构成连云港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称棕色森林土,俗称为黄堰土或黄坚土。
棕壤是典型的温带土壤。
(二)棕壤的形成原理:
棕壤的成土母质,在山地丘陵区,多为残、坡积物;
山前缓坡地,则为厚层洪、冲积物。
棕壤形成过程的基本特点是:
有明显的淋溶作用、粘化作用和较强烈的生物积累作用。
在棕壤形成过程中,母岩风化后产生的钙、镁、钾、钠等盐基成分已被淋失,剖面中无石灰反应,一般呈微酸性至酸性,盐基不饱和。
在耕作熟化情况下,土壤反应才接近中性,盐基饱和。
(三)棕壤的特点:
1、在森林植被下,表层有机质含量可达5~9%,向下急剧降低;
2、表层呈微酸性反应,向下过渡到酸性反应;
3、盐基饱和度较高,表层在80%以上,下部各层稍低;
4、剖面中部粘粒含量较上下各层均高。
(四)人为因素对棕壤的形成发育影响:
一方面由于滥伐森林,引起水土流失,使山丘地区厚层的棕壤变为薄层棕壤性土;
另一方面由于注意水土保持,加上精耕细作,使棕壤的肥力得到提高。
六、植被分布
连云港地区植物种类丰富繁茂,是同纬度地区植物种类最多,组成植被建群种又最多的地区。
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地貌类型的多样性,有利于连云港市发育一个兼具南北特性的植物种群体系。
总体来看,连云港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还有少量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
因为该地最高的山脉只有625米,达不到温带地区垂直分异的高度,故本地山地主要为垂直分化。
(二)温带落叶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指分布在北纬30-50度的温带地区,以落叶乔木为主的森林。
该区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夏绿林”。
连云港地区拥有数量极多的温带落叶阔叶类植物,如樱桃树、桃树、杏树、山楂、泡桐、蒿类、草莓(毛莓)、燕麦等。
而且是该地植被的主体。
按生态分:
木本植物(乔木、灌木、木质藤本),草本植物、蕨类植物;
按种类数量分:
菊科、蔷薇科、豆科、禾本科、唇形花科、百合科、莎草科等;
按生活型分:
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下芽植物、一年生植物、蕨类植物;
按科、属、种成份分:
草本植物及蕨类植物是优势种。
(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连云港地区由于受海洋的影响,另有常绿、半常绿自然分布的阔叶乔灌木。
如茶树、黄檀、竹子、板栗、络石、化香、紫竹兰、中华卷柏等。
七、实习心得
五月九号,我们怀着激动地心情来到连云港,进行为期十天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活动。
经过一宿的休息,我们于五月十号开始对后云台山、连岛、高公岛展开全面的地质、水文、地貌、植被分布野外实习。
在后云台山,我们看到了片麻岩山体、岩脉、正断层、断裂形成的半面山,以及最古老的蕨类植物—栉羊齿。
我们观察了山地植物生长状况随高度的变化,分析了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从而判定后云台山的垂直地带性为垂直变化。
在高公岛,我们见到了海蚀平台、海蚀崖、海蚀蘑菇、海蚀穴等一系列海蚀地貌。
看到了蒲草在海蚀平台上的生长状况,深刻地了解到小生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连岛上,我们看到了揉皱、剪节理,并了解到它们形成的原因。
通过穆主任、杨老师、霍老师的认真讲解,我们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十天的野外实习中,大家相互帮助,紧密团结,共同完成了十天的实习任务,增强了彼此的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这次实习中我学到的不仅是做学问的道理,在老师们的言传身教中,我也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添资增色。
这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也值得我学习效仿。
我会以这次实习活动为契机,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加强与同学们的团结,增进于老师的配合,在集体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为集体争光。
2010年5月25日
连云港自然地理
野
外
实
习
报
告
指导老师穆桂松霍孟杰杨建华
地理旅游系胡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