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 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1143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 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 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 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 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 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 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 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 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试题 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例句: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

2.例句:

假如生命是船,不要随波逐流,要高扬风帆在天风海雨中奋斗搏击。

3.例句: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

4.例句:

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5.例句:

事业说:

人生就是建筑历史的一块砖石;

友谊说:

八、按要求写句子。

1.老师批改作业。

(扩句)

2.战士保卫边疆。

3.洪水淹没了村庄。

4.海鸥飞过海面。

5.兄妹俩陶醉了。

6.小马驹瞪着眼睛。

7.几句话印在心上。

8.同学们做作业。

9.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缩句)

10.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缩句)

九、古诗名句积累。

众鸟高飞尽,。

湖光秋月两相和,。

,白银盘里一青螺。

江南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

十、阅读

(一)课内阅读

《桂林山水》选段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文中最能体现桂林的山“奇”的特点的词语有。

2.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划上“ 

”,再写一个描写水的比喻句。

3.文中三次出现带有“啊”的句子,你打算用的语气去读,因为它表达了

(二)课外阅读

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

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

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

然而,如果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

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中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那是一年夏天的事。

我在山里放养。

山坡上有一块西瓜地(A.热烈B.酷热C.和暖)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的逼入我的体内。

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

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

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

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

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了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

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

想想吧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赛跑!

我抱着西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

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

我就这样在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奔跑着,并不时地回过头去看看追赶我的老人。

他一瘸一拐地追着。

我跑一段就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

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向母亲手中的梳子一样轻柔而舒适。

我的奔跑将深藏在田野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

整个田野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惊喜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

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的追着。

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在烈日的炎阳下长时间的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身上。

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的追赶。

看得出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它丢失的不是一个西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

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赶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 

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西瓜地离我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A.阻挡 

B. 

影响C.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

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

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

我不得不放弃。

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地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

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

这些年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1.在文前的横线上给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

2.选择恰当的词语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3.给段前有“☆”的段落加上标点。

4.什么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

请用原文中的语句概括作答。

5.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

”表达的意思?

6.文中多次出现了老人一瘸一拐追赶的行动描写,它的作用是:

7.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追赶“我”?

8.从夏日原野上的这场追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十一、作文

题目:

我真烦恼

要求:

1、记叙文。

2、有条理,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3、字数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

答案:

海螺、骆驼、愚蠢、俯身、梦寐、天津、波澜、突兀

解析:

课内词语掌握和实际运用的考查。

本题主要考查对生字的熟悉程度,易错的生字有“海螺”、“愚蠢”、“梦寐”等。

书写时要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

海螺:

1.有螺旋壳的、匍匐性海洋腹足类软体动物(如峨螺,梭尾螺或月壳螺)

骆驼:

1.亦作“骆駞”。

2.虫名。

即灶马。

愚蠢:

愚笨无知。

俯身:

1.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2.呈曲身状态的动作,尤指礼节或表示服从的姿势。

梦寐:

睡梦;

梦中。

天津:

1.银河。

2.指天津桥。

3.星名。

位于北方七宿中的女宿之北,凡九星。

在银河分支处,故称。

波澜:

1.大波浪2.多用于比喻。

突兀:

1.突然变化的2.高耸的3.出乎意料。

二、

溃一聩践一贱新一薪

勘一堪泱一怏怏一泱

一一异莫一漠珠一铢

园一源赌一睹盲一肓

鹜一骛查一杳益一溢 

考察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

振聋发聩:

聩:

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

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贫贱不移:

移:

改变。

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形容意志坚定。

曲突徙薪:

曲:

弯;

突:

烟囱;

徙:

迁移;

薪:

柴草。

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狼狈不堪:

狼狈:

窘迫的样子。

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

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怏怏不快:

意为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泱泱大国:

气魄宏大的大国家。

异口同声:

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

指大家说得都一样。

漠然置之:

置:

放。

很冷淡地把它搁在一边。

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

锱铢必较:

锱、铢:

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世外桃源: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耳闻目睹:

闻:

听见;

睹:

看见。

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病人膏肓:

膏肓:

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

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

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好高骛远:

好:

喜欢;

骛:

追求。

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杳无消息:

杳:

无影无踪。

没有一点儿音信。

才华横溢:

才华:

表现于外的才能。

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三、

观赏—欣赏蜿蜒—绵延精湛—精深安慰—安抚

耽误—耽搁均匀—匀称款待—接待鼓动—鼓舞

启示—启迪隐蔽—躲藏沉寂—寂静凶恶--凶狠

解析:

考察学生对近义词的掌握能力。

观赏:

观看欣赏。

欣赏:

领略玩赏。

蜿蜒:

1.蛇类曲折爬行的样子2.曲折延伸。

绵延:

1.一个连着一个,接连不断2.音符明显持续或延长的乐章或乐段。

精湛:

精深。

精深:

专而深。

安慰:

安顿抚慰。

用欢娱、希望、保证以及同情心减轻、安抚或鼓励。

安抚:

安息、抚慰发怒或焦虑的人。

耽误:

1.由于某种原因而未能赶上,未能做好或未能完成2.由于某种原因而使过程延长3.由于措施不力或条件不充分而留下恶果。

耽搁:

耽误;

拖延。

均匀:

1.事物各部分数量分布相同2.时间的间隔相等。

匀称:

〈形〉均匀。

款待:

亲切优厚地招待。

接待:

迎接招待。

鼓动:

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使有所行动。

鼓舞:

鼓动;

激发。

启示:

启发开导,使有所领会。

启迪:

开导;

启发。

隐蔽:

借助别的东西遮盖掩藏。

躲藏:

隐藏,使人看不见。

沉寂:

1.非常寂静2.杳无音讯。

寂静:

没有声音;

安静。

凶恶:

凶狠恶毒。

凶狠:

凶恶狠毒。

区别:

1.意义:

(1)词义程度的轻重:

不少近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轻重的分别。

(2)词义的着重点:

"

诡辩"

与"

狡辩"

同是"

无理强辩"

的意思。

但诡辩重在"

诡"

,即"

欺诈、怪异,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误辩护"

;

则着重在"

狡"

不老实,耍花招,歪曲事实,狡猾地为自己错误的言行进行辩护"

(3)词义范围的大小:

开垦"

、"

开拓"

开辟"

都有"

开发"

但"

指"

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

,"

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之上加以扩充"

,两者词义的范围较小;

着重指"

新开发、新开创"

,词义范围较大。

(4)词义使用的对象:

有些词尽管意义相近,但是适用于不同的对象和情况。

2.色彩:

(1)感情色彩不同:

鼓动"

鼓舞"

煽动"

激发人的情绪使之行动起来"

是个中性词,"

是褒义词,"

是贬义词。

(2)语体色彩不同。

语体色彩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书面语和口语上。

3.用法:

(1)从词语的搭配上:

如"

交流"

和"

交换"

多偏重于虚的事物,"

多偏重于实的东西。

(2)从语法功能上辨析:

公然"

公开"

只能当状语。

可以充当状语、谓语、定语等。

四、

前进—后退拥挤—松散保护--破坏干净—肮脏善良—丑恶沉重—轻便

踌躇—果断忧患—安乐灵巧—呆板创造—模仿黝黑—白净赞扬—批评

考学生对反义词的掌握能力。

前进:

1.上前;

向前行进2.向前发展进步。

后退:

1.从某一固定的、确定的前方、居高点或位置退下来,或退到更远的线上或位置上2.向后走的行动。

拥挤:

人或车船等紧紧地挤在一起闹市区拥挤不堪。

松散:

1.结构或排列不紧密;

松懈精神不集中。

2.关系不密切。

3.(纪律、制度等)执行不...。

保护:

爱护使免受可能遇到的伤害、破坏或有害的影响。

破坏:

1.摧毁;

毁坏2.使受到损害3.变革;

破除4.物体的组织损坏。

干净:

1.没有尘土、无污染、无污垢2.爆炸时很少(或无)放射尘埃3.完全,彻底。

比喻丝毫不剩地4.[文辞]简洁,不拖泥带水。

肮脏:

暂无释义。

善良:

纯真温厚,没有恶意。

丑恶:

丑秽邪恶。

沉重:

沉重儿〈名〉责任;

负担。

〈形〉分量重;

程度深。

轻便:

轻而方便。

踌躇:

1.犹豫不决2.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三国演义》3.思量,考虑4.停留;

徘徊不前5.得意的样子6.痛心;

心情不愉快。

果断:

有决断,不犹豫。

忧患:

忧虑、祸患

安乐:

安宁快乐回归故里,度过老年的安乐生活。

灵巧:

灵活巧妙,在手的使用或身体的其他活动方面显得灵活、熟练或机敏。

呆板:

死板;

不灵活;

不活泼。

创造:

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物)。

模仿:

按照现成的样子做。

黝黑:

1.皮肤暴露在太阳光下而晒成的青黑色2.颜色深黑。

白净:

皮肤白皙而洁净的。

赞扬:

称赞;

称扬。

批评:

1.评论;

评判2.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3.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

反义词就是两个意思相反的词,包括:

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

分为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

如:

真--假,动--静,拥护--反对。

这类反义词所表达的概念意义互相排斥。

或成对的经常处于并举、对待位置的词。

黑--白,高山--平地。

这类反义词没有矛盾对立关系,但对比鲜明。

注意事项:

1.组成反义词的一对词必须属于同一意义范畴。

2.不是任何一个词都有反义词。

反义词以形容词最多,其次是动词;

表示具体事物的名词(如:

书"

笔"

)大部分没有反义词。

3.多义词可以有几个跟不同义项相配的反义词。

4.反义词包括:

5.只有广泛意义上的形容词才有反义词。

确定的动词、名词之类的没有反义词。

五、

1.宁可......也不......2.因为......所以......3.不是......而是......

4.虽然......但......5.即使......也......

常见的关联词关系

1.转折关系:

(1)虽然……但是……

(2)尽管……还是……

(3)尽管……但是……(4)……却……

(5)……然而……(6)……但是……

(7)虽然......却(8)既然......也......

2.假设关系:

(1)如果……就……

(2)要是……那么......

(3)即便…...也……(4)即使……也……

(5)倘若……就……(6)要是……就……

(7)倘若......便......

3.并列关系

4.递进关系

(1)不但……而且……

(2)不光……也……

(3)不仅……还…

5.选择关系

(1)是……还是……

(2)要么……要么……

(3)或者......或者......(4)与其……不如……

6.因果关系

(1)因为……所以……

(2)之所以……是因为……

(3)由于……因此……

7.承接关系

(1)先……再……

(2)首先……接着……然后……再……又

(3)先……然后……(4)接着……最后……

(5)一……就……

8.条件关系

(1)只要……就……

(2)只有……才……

(3)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4)……却……(5)……是……是……

1.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2.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3.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4.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5.不要乱用关联词

六、

1.拟人2.比喻3.拟人4.比喻5.夸张

1.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

将蟋蟀拟人化在弹琴。

2.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

将水帘比喻成锦鳞。

3.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

将太阳拟人化跳出来。

4.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

将积云比喻成棉花球。

5.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

“觉得这碗有千斤重”将碗夸张成有千斤重。

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等几种形式。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排比的特点: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夸张的特点: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

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借代的特点: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七、

1.如果你是一盏灯,就照亮一片黑暗。

2.假如生命是花,不要早早凋零,要昂首挺胸在阳光中绽放美丽。

3.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

4.如果我是清风,我将吹散所有的烦恼。

5.友谊说:

人生就是帮助别人攀登的阶梯;

句子仿写四统一

一、话题要统一。

话题在此指仿写句子的中心,它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1、显性话题式,指题目中规定了陈述对象,在仿写时必须时以给定的陈述对象为主语。

2、隐性话题式,指给定文段所隐含的中心主旨,仿写时根据上下语境,弄懂文意,把握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合理选材。

二、句式要统一仿写句子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形式上的约束性,即严格按要求去写。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弄清例句的结构特点、句型、语气,是常式句还是变式句,是陈述句、疑问句还是祈使句、感叹句;

同时还要弄清句子内部的语意关系,是转折、递近、并列,还是因果、假设、总分等,仿写时须严格按例句的句式特点去造句,做到句式的统一。

三、修辞要统一。

仿写句子的考查一般与对运用修辞的考查联系在一起,因此,仿写时要仔细分析给定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或比喻或排比,或对偶或比拟等。

四、色调要统一。

仿写句子除了必须做到前三项要求外,在选材和造句上还要注意色调的统一。

色调即色彩和情调,在这里,既指语境色彩也指感情色彩,同时还包括仿句的创意和境界

八、

1.我们的黄老师认真地批改我们的语文作业。

2.边防战士日日夜夜保卫祖国的边疆。

3.咆哮的洪水很快地淹没了村庄。

4.一群可爱的海鸥飞过风平浪静的海面。

5.善良的兄妹俩在优美的琴声中陶醉了。

6.愤怒的小马驹瞪着铜铃般的眼睛。

7.老师富有哲理的几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8.同学们在教室认真地做老师布置的作业。

9.纺织娘寄住瓜架上。

10.歌声打破沉寂。

考察学生扩句、缩句的能力。

一、扩句的定义: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

一个简单的句子一般包括前后两部分。

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

二、扩句应注意的问题

1.看懂例句,审清要求有的题目要求照例子扩句。

2.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扩句时,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3.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扩句时,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的词语搭配得当,要注意扩句后语句要通顺。

在扩句练习中,要真正明确扩充的目的。

千万不要为扩句而扩句,给人“无病呻吟”的感觉。

三、扩句的方法

扩句的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两种方法:

1、画句子主要成分,再扩句。

找到了句子的主要成分,就可以明确在哪加表示修饰、限制的成分,进而再思考扩充什么样的词语。

2、先提问,再扩句。

抓住句子主要成分,自己提一些问题。

如果回答了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在进行扩句。

缩句的要求:

1.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

2.保留必要的成分

3.“着”、“了”、“过”要保留

“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

“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

由此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的。

4.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

5.表示方位的词组应该完整地去掉

6.补语的处理

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

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

7.不改变句子的语气

怎样缩句。

缩句有两种情况:

一种,去掉全部枝叶,只保留主干。

如:

“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缩为:

“表演结束”。

第二种,去掉大部分枝叶,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