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诗词鉴赏阅读最全中考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20591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安石诗词鉴赏阅读最全中考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王安石诗词鉴赏阅读最全中考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王安石诗词鉴赏阅读最全中考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王安石诗词鉴赏阅读最全中考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王安石诗词鉴赏阅读最全中考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安石诗词鉴赏阅读最全中考版文档格式.docx

《王安石诗词鉴赏阅读最全中考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安石诗词鉴赏阅读最全中考版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安石诗词鉴赏阅读最全中考版文档格式.docx

改革初具之梦、改造鄞县之梦(含兴修水利、开创学风等)、全面推进改革之梦。

(答出1项得1分,共2分)

明妃曲(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两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

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息自浅胡自深,人生乐在相知心。

可怜音乐己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9.本诗前八句是怎样刻画明妃形象的?

(6分)

10.诗歌后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分)

9.(6分)场面描写,表现明妃初嫁时的尊贵;

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明妃孤独、想家而又想与胡儿相处的矛盾心态;

侧面烘托,表现明妃琵琶技艺高超及哀怨之深。

10.(5分)对明妃汉恩浅的同情;

对明妃胡恩深的庆幸;

对明妃形象能流传至今的慨叹。

半山春晚即事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

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床敷:

安置卧具。

杖屦:

扶杖漫步。

5.本诗题为“半山春晚即事”,诗人笔下“半山春晚”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

5.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

6.以动衬静(或:

以有声写无声)。

诗歌前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寓情于景。

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

题友人壁

茆檐前后久松萝,百里乘闲向此过。

涧水绕田山影转,野林留日鸟声和。

萧条鸡犬逢人少,想象乾坤发兴多。

世事不如闲静处,知君出处【注】意如何。

【注】出处:

出仕和退隐。

9.根据前三联,概括友人处所的环境特点,并分析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10.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9.(5分)特点:

幽静、空寂、山水优美。

达效果:

渲染环境,为后文抒情作铺垫。

评分建议:

特点3分,表达效果2分。

特点“空寂”如答“萧条”或“人迹稀少”亦可。

10.(6分)对友人隐居生活的羡慕之情:

对友人隐退的无奈之感:

对自己忙于士事的慨叹之意。

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北陂杏花①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

②陂:

池。

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

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

③雪:

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17.结合诗歌前两句简析“杏花”的形象特点。

18.诗歌后两句主要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诗歌前两句描绘出了杏花花影相映、鲜艳绚丽的形象。

傍水而开的杏花,妖娆美丽,水中倒影荡漾,树上水下,相映生辉,饱含着浓郁的春意。

18.后两句主要运用对比(托物言志)的手法,写杏花宁愿被春风吹落,如雪般落于水上,也不愿意在南陌被车轮碾作尘土。

作者借此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与高尚的情操,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陷身污浊。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葛溪驿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这首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有什么作用?

(4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1)一轮被云雾遮蔽的昏暗残月挂在天上,更漏滴答一直响个不停,忽明忽暗的一盏油灯夜不能寐的诗人躺着的冷寂的床上。

烘托了一种凄凉、孤寂的气氛,表达了作者独眠客舍的思乡之情。

(2)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

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壬辰寒食①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

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

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8.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9.诗中,作者除了表达身在异乡、思念家乡的情感,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

这种悲叹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感叹更为深沉(2分)。

9.①“寒食泪”表达了对故去亲友的怀念;

②“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易逝、早生白发的幽怨;

③“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表达了诗人为官不快、想辞官归隐的愿望。

(每点2分,共6分)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孤桐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时时思解愠,原斫五弦琴。

(1)诗的前六句表现了孤桐的什么特点?

(2)简要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1)2分,参考答案:

①深深扎根于大地,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直高耸入云;

②岁月越久,树越壮实;

③烈日越骄,叶越浓密。

(答对任意两点即可,意近即可)

(2)(2分)本诗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追求:

①为人要正直虚心,努力向上;

②脚踏实地,坚定信念;

③万难不屈;

④愿为解除老百姓的疾苦而献身。

(意思相近,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8题。

读史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黯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元祐元年(1086年)2月,朝廷编修《神宗实录》,书中对王安石多有诋毁。

②行藏:

这里指一生的经历。

行,出仕;

藏,退隐。

③黮黯(dǎn,à

n),黑暗没有光线,这里是蒙昧的意思。

④丹青,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色,后泛指绘画艺术。

14.中国十分重视记录历史,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有《左传》和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而汉代________编著的《史记》,则是一部________体史书,它采用的体例也为后世“正史”所采用。

15.下列诗句中,与本诗“糟粕所传非粹美”一句的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羁鸟恋旧林(陶渊明《归园田居》)

B.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

C.江晚正愁余(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D.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16.在诗中,作者认为史籍难于凭信的原因之一是(3分)

A.后人对于历史人物的生平不够了解。

B.历史人物生前可能已经被人们误解。

C.历史人物的品质很难用文字记录。

D.记录历史的人故意隐瞒篡改历史。

17.王安石认为“作史难,须博学多闻”,他曾在《游褒禅山记》感叹“古人”“以其□□□□□□□□□”,所以才能在很多领域有所收获。

18.王安石在诗中感叹“区区岂尽高贤意”,意思是史书中那些琐碎的记载怎么能阐释清楚高尚贤良的古人的思想呢。

你同意诗人的这个看法吗?

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阐述。

14.(3分)资治通鉴司马迁纪传

15.(3分)C

16.(3分)B

17.(2分)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8.(6分)是否同意诗人这个看法,1分。

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2分。

阐述合理,2分。

语言表达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郊行

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注】蚕成密茧肥。

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注】芦箔:

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

(1)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

(3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稀”字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它与“尽”、“密”、“肥”扣照应,暗示了蚕农的丰收,

(2)运用对比手法,农民大获丰收,却仍然饥荒,表达出诗人对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剥削者的愤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北陂杏花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本诗作于变法被废除,诗人被迫闲居江宁时。

陂,bēi,水池。

(1)诗歌前两句描写出一幅什么景象?

“各占春”具体指什么?

(2)前人说这首诗“恰是自己身份。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从思想内容方面说明自己的看法。

(1)正当春季,杏花临水盛放。

(1分)。

池边树上的花和池中花影一样妖娆。

(必须指明花和花影。

2分)

(2)杏花妖娆纯洁,飘落了也仍保持其纯洁,比南陌落花被玷污强得多;

表达了诗人虽被排挤,仍一无所玷,不失高远之志。

(说明意境,2分;

说明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如考生不同意,只要自圆其说,可以酌情评分。

思王逢原(其二)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1)首联写景有哪些作用?

(2)请赏析颈联的妙处。

(3)诗中表达了哪些丰富的情感?

试作简要概括。

(1)点明时令,营造凄清氛围,奠定全诗伤感的基调。

(2)庐山倾倒当书案,湓水入杯作美酒,运用夸张手法,想象奇特,表现友人豪迈的胸襟。

(3)对友人德才不为世人所知的遗憾;

对友人豪放气质的赞赏;

对两人往昔交游的怀念;

对与友人阴阳两隔的悲伤。

菩萨蛮①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②,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

黄鹂一两声。

【注】①此词是词人受旧党打击,晚年被迫隐居金陵半山而作。

②月偃:

即偃月,半弦月。

1.王安石,字介甫,号。

2.有人说首句“闲”字用得极妙,那么词中哪些内容能够表现这个“闲”的意趣?

3.“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其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半山

2.结草作舍临水而居,轻衫短帽行走于垂杨中,透露出生活的“闲适”;

醉酒昼寝,不必为政事忙碌,透露出生活的“闲逸”;

“最关情”的“黄鹂”更表现了作者寄情鸟语花香中的“闲情”。

3.王安石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变法失败被迫隐逸,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是对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也有壮志未酬的惆怅。

渔家傲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新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罢相退隐之后寄身山寺时。

②款段:

马行迟缓貌,这里指作者所骑的毛驴。

1.在词中,词人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春天的特点?

请简要概括。

2.这首词上下两片体现了词人不同的心境,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山花绽,春水漫溢,春风骀荡。

2.上片体现了词人心闲意静、恬然自若的心境。

词人探奇览胜,醉心于春色,足见其内心之恬静悠闲。

下片体现了词人难到忘怀往事的不平静心境。

词人沉入梦乡,但松涛却把他惊醒。

那松涛犹呜咽悲鸣,融入了词人强烈的感情色彩,体现了其内心的不平静。

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①,庾楼月②,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耽搁。

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宋玉《风赋》中说:

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

”②《世说新语·

容止》中说:

庾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其中两种。

2.这首词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结合词的内容,指出其中两种并作具体分析。

1.

(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①宦游思乡的悲凉;

②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怀念;

③缰利锁,缚人手脚;

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由生活的感慨。

2.①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上片以写景为主,像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

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

“孤城画角”则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

②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孤城画角”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的联想。

下面接着说:

“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出了秋声的悠远哀长,也能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

③用典。

“楚台风”用典。

宋玉《风赋》中说:

”“庾楼月”亦用典。

《世说新语•容止》中说:

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明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④直抒胸臆。

下片以议论的方式表达了为功名利禄所缚、失去自由随心生活的无奈,有对生活的顿悟,对宦游生活的追悔之意。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此诗为王安石晚年谪居金陵、任江宁知府时所作。

1.这首词的上阕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2.这首词以“槛外长江空自流”作结,有何妙处?

1.运用对比手法,将一片郁郁葱葱的王气正盛之地与四百年后的古墓荒丘作对比,突出了眼前情境的荒凉,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愁情。

2.①紧承上文的游踪和感慨,衔接自然。

②一个“空”字,写出了长江奔流不息、从不因任何事而改变的特点,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或物是人非)的感慨。

③使人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大了诗歌的意境,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注】王安石政治上受挫后归隐钟山,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该词作于此期间。

1.请结合词的上片具体分析作者归隐后的境况。

2.“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与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

1.词人所居庭院长满了青苔,门前铺满了洁白的沙子,婉转的小溪流淌着,主人喜欢悠闲的日子,很少出门,家中也少有人来访。

表现词人政治上失意之后归隐生活的冷清寂寞。

2.①都写出花儿独自开放、凋谢无人欣赏的寂寞。

②都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以人的思想情感,新颖别致。

都以反问的语气强化出深沉的意蕴。

渔家傲①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

②邯郸道:

唐人小说《枕中记》写卢生在邯郸道上说的话:

“建功树名,出将入相。

1.“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其作用。

2.词上片写景下片叙事,请简要概括词上下两片各自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在写景叙事中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1.比喻(借喻)。

“尘”喻指世俗的纷扰。

拟人(比拟),“春风扫”赋予“春风”人的行为。

全句写时时有春风,吹走了隐居之所的尘土,实际是表现作者摆脱了世俗纷扰后隐居生活的清静、自得。

2.上片写隐居之所环境幽雅清净,下片写隐居生活的闲适、惬意。

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闲适生活的爱恋。

浪淘沙令

伊吕①两衰翁山,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②。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①伊吕:

指辅佐汤王灭了夏桀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了殷纣的吕尚(字子牙,号太公)。

②风虎云龙:

《易·

乾·

文言》:

“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国家和社会就会昌盛繁荣起来。

1.“历遍穷通”是什么意思?

“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什么?

2.“汤武偶相逢”说的是谁与谁相逢?

“兴王只在笑谈中”一句是什么意思?

3.这首词是咏史之作,但又不是单纯的咏史,为什么?

请联系蕴含在词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说明。

1.“历遍穷通”的意思是,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穷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

“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伊尹和吕尚两人出身低微。

2.“汤武偶相逢”说的是商汤与伊尹、武王和吕尚相逢。

“兴王只在笑谈中”,是说伊、吕二人才能出众,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

3.这首咏史词作,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感慨和希冀。

作者对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古的功业,感慨颇深,通过回忆商汤、周武重用伊吕的史事,希望赵宋君王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支持变法。

所以,这首词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1—22题。

半山春晚即事①

翳翳陂路静,交交②园屋深。

床敷③每小息,杖屦或幽寻。

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此诗作于新法失败后,诗人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半山时。

②交交:

树枝交接覆盖的样子。

③床敷:

安置卧具

21.前三联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22.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1、隐者(1分)。

从他居室周围的环境看出:

坡路上林树翳翳,圆屋前枝叶交盖。

这绿荫蔽天的环境多么安静和可爱,连圆屋也显得更深远和荫蔽了。

(1分)从他日常起居看出:

有时安闲地坐在床敷(坐具)上憩息,有时着履策杖去探幽寻胜,过得是悠闲自得的生活。

(1分)

22、表面上,作者和北山之鸟一起过着恬淡闲适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实际上只有北山鸟给他好音,慰藉她的孤寂,流露出诗人胸中的举世无人相知的痛苦和愤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

北山①

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①王安石晚年隐居金陵,筑室于钟山(今紫金山,又叫北山)的山腰中。

池塘。

③堑:

护城河。

(1)第一句的“输绿”一词别致典雅,试结合诗歌前两句分析该词的妙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是如何表达的?

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1)(4分)北山一片翠绿,绿色倒映在河塘中,显得春意盎然。

把北山拟人化,化静为动写出春光的浓厚。

评分标准:

景物描述2分,修辞及解说2分;

分析意思对即可给分。

(2)(4分)一、二句写北山河塘绿意浓郁,景中含情,表达出对春光的喜爱之情;

三、四句写作者仔细地数着落花,慢慢地寻觅芳草,很晚才回家,在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中表现出心情的闲适。

情感2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钟山即事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王安石辞相后,晚年居住在江宁的钟山。

8.简析“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中“绕”和“舞”字的妙处。

9.王安石认为,与其“鸟鸣山更幽”,不如“不鸣山更幽”。

你怎么看?

(4分’

8.(4分)“绕”字写了出涧水在竹林间回环往复、静静流淌的情态;

“弄”字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林西边草地上,花草随春风频频舞动、款款弄姿的情态。

表达了作者对钟山美景流连喜爱之情。

9.(4分)

同意:

我觉得王安石的话有道理。

本诗写于他隐居钟山时候,虽然他退出了政治舞台,但内心并不平静,过去的成败利钝,当今的朝政得失,还时时萦绕于心怀,这种心态就必然在诗中有所表现。

所以“一鸟不鸣山更幽”就不单纯是描写山中的幽静,更重要的是表达诗人内心岑寂和对寂寞的不满足,以及对喧闹春天的期待。

一个“山更幽”的“更”字,便把作者的心境集中的表现出来。

不同意。

我认为“鸟鸣山更幽”更好,因为这句诗以动衬静,和无声的静寂相比较而言,用鸟鸣衬托山涧的幽静,一个“更”字使人感受到静的情趣和生命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桂枝香·

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