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参考资料土作业Word格式.docx
《混凝参考资料土作业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参考资料土作业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专家估计,我国“大干”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高潮还可延续20年,但如果忽视耐久性,迎接我们的还会有“大修”20年的高潮,这个高潮可能不用很久就将到来,其费用将数倍于当初这些工程建设时的费用[2]。
鉴于其重要意义,结构耐久性研究(包括耐久性分析、设计和评定等)已成为国内外结构工程领域研究的一大热点。
1957年美国混凝土学会(ACI)成立了委员会ACI201,负责并指导混凝土耐久性方面的研究。
1987年日本土木工程师学会混凝土结构委员会提出了一个关于混凝土的使用设计方法。
1989年欧洲混凝土结构委员会发表了《CEB耐久性混凝土结构设计指南》[3]。
1982年,国际材料与结构实验室联合会(RILEM)和国际建筑研究与文献协会(CIB)联合组成了建筑材料及构件使用寿命预测委员会CIBW80/RILEM71-PSL,共同研究结构的寿命预测问题,1987年又成立了一个新的委员会CIBW80/RILEM100-TSL,以进一步推进委员会的工作和贯彻已取得的成果。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在我国也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于1982、1983年连续召开了两次全国耐久性学术会议,1991年12月在天津成立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学组,并开始着手制定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和耐久性评定标准。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已列为国家“七五”及“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且“重大土木及水利工程可靠性与耐久性研究”是国家攀登计划中唯一的土建课题[4]。
我国新制定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也将耐久性的有关内容纳入其中。
据建设部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目前在用结构物中有近50%需要进行耐久性评定、鉴定和加固。
而如何对现有建筑物(ExistingStructure,亦称在役结构、已有结构)的耐久性进行评定,一直是建筑物维修、改造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长期以来,对现有结构的耐久性评定,一直依赖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视察和必要的结构验算,然后凭个人拥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评价和给出处理意见。
这种方法虽简单易行,但由于该方法所采用的调查手段及判断准则主要由鉴定者自行确定,而且评定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大量难以定量化的不确定和不确知的因素,所以在较复杂问题的评定中,其评定结果因人而异。
目前正在编制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将为现有结构的耐久性评定提供统一、规范的准则。
锈蚀构件的耐久性分析和评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1.2研究现状
所谓结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设计要求的使用寿命内,不需花费大量资金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使用功能和外观要求的能力[5]。
而结构耐久性评定,就是判断服役结构能否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在给定的后续服役期内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或预测结构在相应条件下的剩余寿命[6]。
由于结构耐久性研究需要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事进行预测,所以它包含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确知性因素,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同时,结构耐久性涉及材料性质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因此,需要从微观机理的定量分析和宏观现象的定性描述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在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众多因素中,钢筋锈蚀引起的混凝土结构过早破坏,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7]。
在1991年召开的第二届混凝土耐久性国际学术会议上,Mehta教授在题为《混凝土耐久性—五十年进展》主旨的报告中指出:
“当今世界,混凝土破坏原因按重要性递减顺序排列是:
钢筋锈蚀、寒冷气候的冻害、侵蚀环境的物理化学作用。
”可见,钢筋锈蚀研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下面就从钢筋锈蚀的机理、锈蚀构件的力学性能以及现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定三个方面说明锈蚀构件耐久性研究的现状。
1.2.1钢筋锈蚀的机理
正常条件下,混凝土内呈碱性,PH值约在13左右,钢筋表面会形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物,防止钢筋锈蚀,此时钢筋处于钝化状态。
最新研究表明,该钝化膜中含有Si-O键,对钢筋有很强的保护能力,这正是混凝土中的钢筋在正常情况下不受腐蚀的主要原因。
但是,此钝化膜只有在高碱性环境中才是稳定的。
当PH<
11.5时,钝化膜开始不稳定(临界值);
PH<
9.88时,钝化膜生成困难或已经生成的钝化膜逐渐破坏[8]。
也就是说在中性或弱酸性环境下该氧化膜容易发生分解,即脱钝。
钢筋锈蚀的前提是钢筋脱钝。
导致钢筋脱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混凝土保护层碳化和氯离子侵入并在钢筋表面达到一定浓度。
因此,通常将钢筋锈蚀分为两类:
不含氯离子的锈蚀和含氯离子的锈蚀。
不含氯离子的钢筋锈蚀要经历三个过程:
首先,混凝土保护层被碳化,钢筋的钝化膜被破坏;
然后,水、氧或其它有害介质通过混凝土保护层渗透至钢筋表面;
最后,钢筋表面发生电化学腐蚀[9]。
混凝土碳化是由于大气中的CO2进入混凝土后,与混凝土水泥水化过程中生成的产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混凝土碱性降低的过程。
其中主要的化学反应如下;
Ca(OH)2+CO2→CaCO3+H2O(1-1)
3CaO·
2SiO2·
3H2O+3CO2→3CaCO3·
3H2O(1-2)
SiO2+3CO2+rH2O→3CaCO3+SiO2·
rH2O(1-3)
2CaO·
SiO2+2CO2+rH2O→2CaCO3+SiO2·
rH2O(1-4)
影响混凝土碳化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时间因素、环境因素和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因素。
对于混凝土材料本身,影响碳化的因素有水泥品种、水泥用量、水灰比及外加剂的掺量等。
Fick第一扩散定律的碳化模型认为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时间的1/2次方成正比,即:
Xc=
(1-5)
式中,Xc为混凝土碳化深度;
为混凝土的碳化速度系数;
t为碳化时间。
这一公式现已被大量室内试验和工程现场调查资料所证实。
公式的关键在于
的取值。
混凝土的碳化速度系数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渗透性和所处环境条件。
混凝土的渗透性取决于水泥品种、水灰比、浇筑、捣实与养护质量、使用中的维护情况;
环境条件包括空气中的CO2浓度、湿度和温度等。
此外,构件不同位置的混凝土,其碳化速度也不同,如由于双向渗透,构件角部混凝土的碳化速度要快一些。
加载快速碳化试验还表明[10],结构的应力状态对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也有明显影响。
山东建研所在“七五”期间承担建设部攻关项目进行混凝土碳化研究,得出水灰比W/C是决定
的主要参数[11],表达式如下:
=12.1W/C-3.2(1-6)
清华大学肖从真[12]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碳化速度系数为:
(1-7)
式中,DCCO2为混凝土中CO2的扩散系数(m2/s);
[CO2]0为混凝土表面CO2的浓度(mol/m3);
MC单位体积混凝土完全碳化所需的CO2量(mol/m3)。
可见,对由于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锈蚀开始的时间取决于碳化的速度。
我国北方地区和沿海地区由于氯离子引起的钢筋腐蚀现象非常突出。
氯离子进入混凝土通常有两种途径:
其一是“混入”,如掺用含氯盐的外加剂、使用海砂、施工用水含氯盐、在含盐的环境中搅拌或浇注混凝土;
其二是“渗入”,即环境中的氯盐,通过混凝土的宏观、微观缺陷,渗入到混凝土中并达到钢筋表面。
当钢筋周围混凝土孔隙液中氯离子浓度达到临界浓度值(即不至于引起钢筋脱钝的钢筋周围混凝土孔隙液中游离氯离子的最高浓度)时,氯离子吸附于局部钝化膜处,可使该处的PH值降低(Cl-被称为“酸根”),从而使钢筋脱钝。
脱钝的部位露出铁基体,与尚完好的钝化膜区域之间形成电位差,如果混凝土内还有水存在,就构成了微电池。
在阳极发生的反应是Fe-2e=Fe2+,如果生成的Fe2+不能及时搬运走而积累在阳极表面,则阳极反应就会受阻(称为阳极极化作用);
相反,如果生成Fe2+的能及时被搬运走,那么,阳极反应就能顺利进行甚至加速进行(称之为阳极去极化作用)。
Cl-与Fe2+反应生成FeCl2,使Fe2+不能在阳极积聚。
同时,由于FeCl2是可溶的,遇到OH-就会生成Fe(OH)2沉淀,然后进一步氧化成铁的氧化物(通常所说的铁锈)。
在这一过程中,Cl-不仅起到了阳极去极化的作用,而且并没有被消耗掉,而是充当了载体和催化剂的作用。
另外,Cl-还能降低阴、阳极之间的电阻,从而加速了钢筋电化学腐蚀过程。
因此,一旦脱钝开始发生,若不采取措施,这一过程将持续并加速发展下去[13]。
混凝土内具有高碱性环境,Cl-渗入其内并到达钢筋表面,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钢筋才会锈蚀。
称此浓度为引起钢筋锈蚀的“临界浓度”。
由于混凝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对氯离子浓度的确定尚无定论。
根据氯离子去钝化机理,就看OH-与Cl-在钢筋与混凝土界面上争夺Fe2+到底谁占优势[14.15]。
Housmen等人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3],在混凝土的液相中,当浓度比值为[Cl-]/[OH-]>0.61时,钢筋开始锈蚀,并以此值作为“临界浓度”。
所以,对于Cl-引起的钢筋锈蚀,开始锈蚀的时间主要由混凝土中的氯离子的“临界浓度”决定。
钢筋锈蚀后,其力学性能有较大变化。
钢筋的力学性能与钢筋的锈蚀量关系密切。
钢筋的锈蚀量通常用失重率Ww表示,如下:
×
100%(1-8)
式中,Wc是钢筋初始重量,Wr是腐蚀后钢筋重量;
或用截面损失率WA表示,如下:
100%(1-9)
式中,Ac是钢筋初始截面积,Ar是腐蚀后钢筋截面积。
钢筋锈蚀量的计算有两种模型,一是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理论模型[16.17],另一种是通过对试验资料拟合得到的经验公式[18.19]。
一般认为,理论模型原理上较合理,而经验公式便于应用。
钢筋锈蚀研究表明,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速度和深度与结构所处的环境(温度、湿度等)、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直径和形状(圆钢筋、变形钢筋等)及钢筋所处构件的位置等有关。
当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后,结构构件的安全性和适用性也随之降低,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已对锈蚀后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大量试验[20-25]。
试验采用的试件大部分是实验室采用电流快速钢筋锈蚀或采用常压、低浓度的CO2加速混凝土碳化的试件,只有少数是从已有结构拆除的自然锈蚀和碳化的钢筋混凝土构件。
构件耐久性试验包括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小偏心受压、轴心受压以及钢筋抗拔等试验。
试验表明,受腐蚀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与以下3种因素有关:
构件截面的损失、钢筋截面的损失和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退化。
构件截面的损失一般是指腐蚀构件混凝土有效受力面积的减少。
通常,当钢筋的截面损失率大于0.5﹪时,构件就会产生纵向裂缝;
当截面损失率小于1﹪时,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及钢筋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基本与母材相同;
当截面损失率达到5﹪~10﹪时,由于腐蚀不均匀所产生的应力集中,使钢筋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延伸率)均有一定降低;
当其截面损失大于10﹪时,不仅会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剥落,使构件截面有效高度降低,而且钢筋应力-应变关系变化很大,没有明显屈服点,屈服强度与极限抗拉强度非常接近且都有降低,延伸率明显下降[24]。
钢筋锈蚀产物膨胀导致的混凝土保护层纵筋裂缝,使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下降,钢筋的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导致构件承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21.22]。
试验研究表明,构件正截面抗弯承载力与钢筋腐蚀率基本呈线性关系,且承载力下降的速度大于腐蚀率增加的速度[27]。
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变化比较复杂。
研究表明,在钢筋锈蚀量较少时(腐蚀率<1%),粘结强度随钢筋锈蚀量的增加还有所提高。
这是由于腐蚀初期,钢筋锈蚀使钢筋表面变得粗糙,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加大。
但随钢筋锈蚀量的进一步加大,粘结强度将明显下降。
这一变化过程主要原因有:
1)钢筋与混凝土的界面上疏松锈蚀层的生成,破坏了钢筋表面与水泥胶凝体之间的化学粘着力,并降低了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摩擦系数;
2)变形钢筋横肋的锈损,降低了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力;
3)钢筋锈蚀产物体积的膨胀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甚至剥落,降低了外围混凝土对钢筋的约束,以致削弱甚至破坏了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作用[28-31]。
对于锚固而言,随着锈蚀量增大,锈胀裂缝的发展,极限粘结强度、残余粘结强度呈指数关系降低,锚固性能也随之降低。
在拔出试验中,当保护层出现纵筋裂缝后,粘结强度迅速降低,裂缝宽度超过1.5~2.0mm后,粘结力基本丧失,平均粘结强度仅为无纵向裂缝时的3.5%~5.5%。
在配置了箍筋的前提下,锚固长度较长时,既使发生较大程度的腐蚀,也不会出现支座处的锚固失效,即锚固强度受钢筋锈蚀的影响较小。
对没有箍筋的无腹筋梁,腐蚀开裂后就将发生锚固破坏[31]。
可见,腐蚀条件下的锚固强度除受腐蚀程度的影响外,还与箍筋有关。
当钢筋腐蚀率较低时,构件承载力下降的幅度并不大,而混凝土和钢筋的局部粘结和锚固性能有明显下降,导致构件的适用性往往先于安全性达不到结构使用要求。
大量工程事实还表明,由于箍筋保护层不足,箍筋往往先于纵筋锈蚀,尤其在纵筋与箍筋的相交处,箍筋锈蚀更为严重[32.33]。
当纵筋截面损失率为5%~10%时,箍筋多已锈断,使箍筋丧失对核心区混凝土的约束能力和延缓裂缝开展的能力。
锈蚀产物的膨胀力引起混凝土保护层疏松剥落,混凝土有效受压面积减小。
箍筋锈蚀不仅直接影响构件的抗剪承载力,而且对受压构件承载力也有影响。
箍筋间距越小,这种影响就越大。
受腐蚀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延性性能与粘结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钢筋锈蚀量的加大,导致粘结性能退化,使钢筋的塑性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构件延性的发挥。
碳化也会使混凝土变脆,导致构件延性变差[34-35]。
在锈蚀量较大的情况下,构件的破坏形态也由延性破坏转为脆性破坏[32]。
钢筋锈蚀对构件的刚度也有显著影响。
随着钢筋锈蚀程度不同,构件的刚度有不同程度降低,变形加大;
裂缝宽度加大,间距增加,从而使构件的适用性降低。
Mangant和Elgartf的试验结果表明[69],当钢筋直径锈蚀损失为2.5%和5%时,锈蚀构件的挠度分别约为完好构件的1.5倍和2倍。
对现役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评定,就是根据结构当前的状况,如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锈蚀程度、构件间的连接情况等,判断结构能否继续使用或是否需要维修、加固,并推断结构的剩余使用寿命。
结构的耐久性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构可靠指标逐渐下降的过程[36]。
当结构可靠指标降至一定程度,若不进行维修、加固,结构将不满足正常工作要求。
因此从可靠性的角度,结构耐久性评定就是分析现有结构可靠性,并预测今后结构可靠性降低情况[37]。
我国目前已颁布多种结构可靠性鉴定标准,包括:
用于民用建筑的《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房屋修缮范围和标准》;
针对工业建筑的《钢铁工业建(构)筑的可靠性鉴定规程》以及《工业厂房可靠性鉴定标准》等。
另外,目前在编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综合了国内外耐久性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结合工程经验,制定从结构构件到系统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定标准。
其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检测到的实际数据与环境参数,建立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构未来的锈蚀蚀变化规律,评定结构和构件的承载力安全耐久性和正常使用适用耐久性。
目前对结构耐久性评定的研究主要是对钢筋混凝土构件进行耐久性评定,所提出的研究方法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现场采集到的大量数据,利用一定的数学变换,对当前的耐久性状况进行等级评定;
二是通过对钢筋混凝土失效机理的研究,建立理论模型和经验公式,在一定失效准则的控制下,预测构件的剩余寿命[38]。
根据具体评定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多指标分级加权评定法、模糊综合评定法、灰色综合评定法和系统识别法等。
多指标分级加权评定法较全面考虑了影响构件耐久性的各种因素,通过对构件的耐久性检测,确定耐久性指标和权重,依次对各个构件进行耐久性评定。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指标的权重和评分依赖专家经验,因而客观性不强。
其中,Sabnis等人结合工程实际建立了一种结构分级评定方法,该方法采用标准化表格形式,应用方便[39]。
ACI364委员会也于1993年提出了《修复前混凝土结构的评估指南》,详细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评定的细节步骤[40]。
模糊综合评定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耐久性等级评定方法,它采用隶属函数处理耐久性等级标准,评定出构件的耐久性等级和剩余使用寿命[41.42]。
灰色综合评定法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根据熵的性质,把多指标评定体系的固有信息与专家经验判断量化的主观信息相结合,较好地处理了各指标之间的不可测度性和矛盾性;
并以灰色关联度为准则,建立了结构耐久性综合评定模型,对结构耐久性进行了综合分级评定[43]。
Koh等采用系统识别(SI)的方法检测结构的损失。
通过测定结构在低激励下的动力反应,确定结构参数并与初始值对比,以确定结构的损伤情况[44]。
这一方法可用于检测结构的耐久性损伤,评定结构的耐久性。
由于工程问题的复杂性,结构耐久性评估中有时会遇到大量随机、模糊及不完善的信息,而且许多信息是定性的、难以定量化。
因此,实际结构的耐久性评定,一般需由工程经验丰富的专家来完成。
以专家的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推理规则建立大型计算机软件——专家系统,是今年来已有结构耐久性评估的重要发展,如日本、美国等国已初步建立了桥梁的耐久性评估系统[45.46]。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生存分析方法来分析已有结构的性能和评定已有结构的耐久性,也是结构耐久性评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47.48]。
由上来看,结构耐久性研究大致可分成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的研究。
钢筋锈蚀的研究是对微观机理的研究,属耐久性理论研究。
它与材料学科的研究相一致,是后面研究的基础。
锈蚀构件的力学性能和结构耐久性评定的研究,则是对宏观现象的研究,是耐久性理论的具体运用,属耐久性应用研究。
它是结构工程学科研究的内容之一[49]。
1.2.4钢筋锈蚀的微观影响因素
要评定构件的耐久性首先应从影响钢筋锈蚀的各种因素出发。
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锈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内部因素有钢筋所处的位置、钢筋的直径和形状、水泥品种、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保护层厚度及完好程度(裂缝宽度及长度)、混凝土的液相组成(PH值及Cl-含量)等;
外部因素有温度、湿度、周围介质的腐蚀性(如SO2等腐蚀性气体)及周期性的冷热交替等。
在第一章钢筋锈蚀机理的基础上,本文综合文献[9][15][49][52],现将其影响因素简述如下:
(1)混凝土PH值的影响
研究表明,钢筋锈蚀速度与混凝土液相的PH值有密切关系。
当PH值大于10时,钢筋锈蚀速度很小;
而当PH值小于4时,钢筋锈蚀速度急剧增加。
由于混凝土碳化后PH值降低,因而随着碳化深度的增加,钢筋的锈蚀率也相应增加。
我国建研院混凝土研究所的研究工作表明,钢筋的锈蚀与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之间有明显的函数关系。
他们以快速碳化试验法对200组不同水泥用量、不同水灰比的普通混凝土及轻集料混凝土进行试验测得了钢筋锈蚀失重率A与混凝土碳化深度D的函数关系。
经回归分析得出,保护层厚度为20mm时的钢筋失重率与混凝土28天碳化深度的函数关系式如下[6]:
A=(2-1)
式中:
A——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时的钢筋失重率,%;
D——龄期为28天的混凝土碳化深度,mm。
(2)混凝土中Cl-含量的影响
混凝土中Cl-含量对钢筋锈蚀影响极大。
由于钢筋锈蚀过程中,Cl-并没有被消耗掉,它充当载体和催化剂的作用。
所以,当氯离子浓度超过临界浓度时,增加保护层厚度并不能减少钢筋的锈蚀。
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氯盐的掺入量应少于水泥重量的1%。
(3)混凝土的密实度及保护层厚度的影响
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混凝土的高碱性使钢筋表面形成钝化膜;
二是保护层对外界腐蚀介质、氧气及水分等的渗入起到阻止作用。
后一种作用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保护层厚度。
一般来说,强度高的混凝土其密实性较好,从而其抗渗性较好。
在相同条件下,保护层越厚,保护层完全碳化所需的时间就越长,钢筋锈蚀程度越轻。
(3)混凝土保护层完好程度的影响
混凝土保护层的完好程度是指混凝土有无蜂窝孔洞、是否开裂、裂缝宽度及长度等。
它对钢筋锈蚀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对处于潮湿环境或腐蚀性介质中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影响更大。
一方面,裂缝会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加速混凝土的碳化和侵蚀性介质的侵蚀,使钢筋锈蚀加剧;
另一方面,钢筋的锈蚀膨胀又会使混凝土进一步开裂,从而加重钢筋的锈蚀。
许多调查表明,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其横向裂缝宽度达到0.2mm时,即可引起钢筋的锈蚀。
(4)钢筋所处位置的影响
对于钢筋混凝土梁、柱而言,位于角部的钢筋锈蚀程度要比中间部位的大。
试验表明[9],在相同条件下,位于构件角部的钢筋锈蚀速度比中间部位的钢筋快大约50%。
这是由于位于角部的钢筋会受到两个方向渗透的影响。
(5)环境条件的影响
环境条件是引起钢筋锈蚀的外部条件,如温度、湿度及干湿交替等都对混凝土中的钢筋锈蚀有明显影响。
特别是当混凝土的自身保护能力(如密实度及保护层厚度)较弱或保护层有裂缝等缺陷时,外界因素的影响就会更加突出。
实际调查结果表明[5],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干燥无腐蚀介质的条件下,其使用寿命要比在潮湿及腐蚀介质中使用的长2~3倍。
钢筋锈蚀后生成Fe(OH)2或Fe2(OH)3及结晶水合物Fe(OH)3·
3H2O(俗称铁锈),其体积膨胀,引起混凝土保护层局部开裂,严重时还会发生顺筋开裂,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剥落。
钢筋锈蚀产物体积变化见图2.1[52]。
钢筋锈蚀的形态与引起钢筋锈蚀的原因有关。
由于碳化引起的钢筋锈蚀,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