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9226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ocx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docx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研究

(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系09级地理1班)

摘要:

利用雨水资源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文介绍了城市雨水资源的概念及其内涵,雨水资源利用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途径,以及雨水收集利用的模式。

针对我国城市雨水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发展也越来越快,大量硬化路面及建筑物等不透水面的增加,使城市地区降水下渗量大大减少,雨季降水集中汇流时间变短,地表径流系数加大,很容易在城区形成雨洪危害,同时水资源的缺乏给很多缺水型城市的发展造成巨大压力。

有效利用降水,使之变成可利用的资源,可减少城市雨洪危害,也能使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若城市雨水顺着排水管道流入河流湖泊将污染物带入,则会加大污染扩散,不但不能利用水资源反而加剧了水污染。

降水是自然界水循环系统中的总要环节,对调节、补给区域水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起着极关键的作用,雨水也是一种最根本、最直接、最经济的非常规水资源[1]。

因此,高效利用雨水资源对缓解水资源紧缺和城市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目前,国内外都十分重视对雨水资源的利用研究。

我国在长期探索中创造了水窖蓄水的方式利用雨水。

国外的雨水利用技术也发展较快,其中德国技术最先进,日本、美国、英国、丹麦以及非洲许多国家都在雨水资源收集利用方面取得很多成就,对解决我国缺水问题有很多经验和方法值得学习借鉴。

科学、合理、高效利用雨水资源是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重要课题,具有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等多方面意义。

2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涵义

地球表面的水资源是不断循环更新的,江河湖海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和径流等环节构成水循环。

凝结降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降水是地表水资源的直接补给方式,降水降到地面会逐渐集蓄形成水流,从而汇入江河等低洼处。

所有形式的水资源,从根本上来说都来自降水[2]。

因此,如何使雨水资源直接被收集利用,以减少雨水天然汇集过程中的损耗,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是雨水资源利用的关键问题。

水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指通过规划和设计,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从屋面或集流面上收集和处理天然降水并储存利用,防止由于蒸发和工程渗漏引起的水资源损失,使雨水资源从源头截留直接被人类生产生活利用的活动,也就是将雨水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以减少浪费的过程。

城市雨水资源化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改善环境为目标,在确保防汛安全的前提下,控制雨水径流污染,采用一定的设施对雨水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的综合水资源管理,它不仅与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相关,还涉及排水、防汛、排污、生态修复、城市可持续建设等许多方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雨水的资源化可以有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水资源健康循环,减轻城市排水和处理系统的压力、可缓解水资源短缺、补偿水资源平衡、减少水体污染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3]。

雨水资源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些文献资料中提到的对雨水转化为径流和转化为地下水的直接利用,包括:

解决人畜的饮水;

集流补灌水源的农业方面利用;

用于消防和城市绿化灌溉用水的利用;

回灌地下水补给利用[4]。

这些直接利用可看作是狭义的雨水资源化利用。

广义的雨水资源包括所有形式的降水,即固态降水和液态降水,即降雨、降雪、冰雹等其他所有形式的水资源利用。

广义的雨水资源利用途径有直接利用、间接利用和综合利用[1]。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不仅以缓解泄洪压力防洪减灾和缓解水资源短缺为目的标,还要强调径流污染的治理、水资源涵养与保护、雨水收集利用,采取一定措施以实现雨水全面高效利用的科学管理方式。

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可有效减少城市排泄洪水的压力,降低径流系数,延缓汇流时间,减少防洪设施投资,有效防止城市出现内涝。

雨水水质差异大有一定的污染,需要经过一定处理即可满足景观用水、工业冷却及补给地下水。

运行费用低廉,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显著[5]。

技术要求高。

雨水资源化利用是科技含量高的开发资源手段,需要很大的智力投资。

充分全面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就要把有关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将与城市有关的自然降水水源关系的城市周围地区都纳入城市雨水资源化大范围研究对象中。

大范围,就是指凡是城市用水有联系的自然降水降落的区域都纳入雨水资源化利用范围内[6]。

从围绕城市水资源循环系统入手,对降落到地表的雨水资源进行再次分配,对城区雨水资源按其下垫面特征进行重新利用[3]。

3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意义

3.1高效利用雨水资源,可缓解城市缺水状况

我国淡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60%的城市面临缺水的威胁,近15%的城市严重缺水。

特别是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使部分地区缺水形式更加严峻。

合理开发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有效保护水源和综合治理水污染,已经成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造成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量少;二是水污染严重,部分水源地水质恶化,已不能满足水体正常循环使用的功能要求,大大削减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5]。

从开源与节流上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就使的雨水资源化利用变得十分迫切。

从源头上收集降水,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解决城市生产生活用水,可增加城市水资源供给途径,减少居民用于买水的支出,减少对城市绿化用地的灌溉次数,节约灌溉用水量,将节余雨水用作其他用途,对缓解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局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3.2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水质,减少水处理成本

降水是可更新水资源的源泉,我国年降水量6万亿m3,对于陆地来说,雨水是淡水资源的主要形式和来源。

雨水资源利用,在年降水量大于100mm的地区度有开发利用的前景[7]。

天然降到地表的雨水经过植被截留、地面下渗后汇集在低洼处形成江河湖海。

一般的水资源利用是把地表汇集的大量水资源经过一定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的质量以达到水资源利用的标准。

在这一系列的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经济成本,雨水中携带的污染相对较少,利用雨水可减少水处理过程中的费用。

一般的水源地距城市较远,输送水的管道建设成本较高,若利用城市地区降水就可就近取水,减少长距离调水、水厂处理等的水损耗和费用。

3.3防止城市内涝,减轻城市排水设施压力

雨水利用是收集城市硬化表面的雨水加以利用,增加雨水作为绿化灌溉及维持城市水体景观等的补充水源的比例,把雨水在绿地上降落的部分通过下渗等途径回灌补充地下水部分,减少硬化地面上水直接汇集进入城市排水管网的雨洪量,从而防止城市积水,大大减轻了城市雨洪排水的压力,利于提高城市排水管网的防汛能力。

3.4补偿城市地下水,防止地面沉降

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形成漏斗区,地面沉降范围不断扩大,有的地方还出现地面沉降和断裂带,致使地面建筑物倾斜甚至倒塌,严重威胁地标建筑物和城市安全。

如果在城市地下水漏斗区建回灌井、渗井,把剩余的雨水回灌入地下水,就可以有效地补偿地下水,抬高地下水位,控制地下水开采漏斗区的蔓延,缓解地下水位下降的趋势,防治地质环境的恶化,对维持城市地基稳定有重要意义。

3.5减少雨水径流污染,节省治污费用,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雨水资源化利用要求实现雨污分离,把雨水收集和雨水排放管道与城市污水排放管道相分离。

进入污水管道的雨水减少,不仅可以防止城市内涝,还可以有效降低雨污合流,减少污染物扩散范围,减少因雨污混合带来的河流湖泊等水体环境污染,从而节省治污费用提高环境质量。

3.6调节城市气候

利用城市洼地积蓄雨水,可增加城市河湖和各种人工水体、湿地面积,增加城市空气湿度,净化空气,遏制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4国内外雨水资源化利用状况

4.1国内发展状况

我国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发展历史悠久,作为一项古老又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技术,在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时期,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的居住区周围发现壕沟,在大雨过后是可以贮存雨水的[8]。

由此可见,此时的人们已经有把雨水作为资源利用的思想,已经重视到雨水是一种可利用的宝贵资源。

虽然我国雨水资源利用历史悠久,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与90年代。

当时面临紧张的城市供水状况,国内个别城市开始重视雨水资源的收集利用问题并着手研究雨水利用技术,尝试在一些建筑物上安装雨水收集系统,但是没有配套的雨水处理和回收系统,以及技术和管理上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典型的有山东长岛县、浙江舟山葫芦岛等雨水集流利用工程。

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等多个城市相继开展研究,特别是北京发展速度最快。

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工程已进入实施推广阶段,一大批雨水资源利用工程得以实施。

为解决城市缺水问题,北京市政府不仅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规定和标准来加强、推进和落实雨水利用设施建设,在全国也是较早启动城市雨洪控制与利用工程,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引导,推动雨水资源利用工作,如2001年的《21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2003年的《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2006年的《北京市雨水利用技术规程》和《北京市雨洪利用技术导则》等。

到2010年底,北京市雨水利用总量达4000万m3。

仅2007年北京完成267项雨水利用工程修建封闭式蓄水池5.8万m3,透水性路面89.4万m2,下凹式绿地面积达136万m2,每年综合利用雨水量达604万m3[1]。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建设中都采用了雨水利用技术,利用屋顶建大面积雨水收集系统,净化处理后用于绿化浇灌和厕所冲洗等。

我国还召开一系列与雨水资源收集利用有关的会议,如1998年9月在徐州召开的“国际雨水利用学术会议暨中国第二届雨水大会”,这对我国雨水资源化利用工作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是雨水利用在学术研究领域进入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在理论研究上,赵慧芳等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集雨产流特征的研究,宋进喜等对区域性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若干问题的探讨,胥卫平等对城市雨洪资源利用的经济价值评价研究,为雨水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做好了理论铺垫,也为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6]。

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已成为热点研究领域,推动着雨水利用事业的发展,但是与农村雨水资源利用相比,普及程度仍较低。

4.2国外发展状况

雨水资源化利用研究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很悠久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发达国家的雨水利用技术发展较快,不同国家有各自的雨水利用之道。

德国、日本、美国等一些国家雨水利用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和标准化阶段,世界上最早的集雨农业试验是由一名叫Asknyon的澳大利亚工程师于1929年做的。

结合当地历年降雨量研究表明,即使在降雨量最低的年份,该试验系统也能满足6个人、10匹马、2头牛和150只羊的用水。

但是此后爆发二战,这项技术逐渐被忽略[9]。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社会安定经济复苏,集雨技术重新得到重视和发展,1982年首届国际雨水集流系统会议在夏威夷召开,1991年国际雨水集流系统协会(InternationalRainwaterCatchmentSystemsAssociation,IRCSA)在中国台湾成立以来,不断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两年一度的交流大会使世界各国之间雨水利用技术和信息能很快的传播[9]。

目前德国雨水利用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日本主要研究利用雨水回灌地下水技术。

4.2.1德国的城市雨水利用

德国的雨水资源利用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实用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把雨水资源利用从技术理论研究发展到标准化产业化阶段,运用雨水管收集雨水,采用简单的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用于厕所冲洗和庭院绿化植被浇洒用水,被污染的降水径流必须经过处理方可排放。

1989年德国就出台了雨水利用设施标准(DIN1989),对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领域的雨水利用设施设计、运行管理,过滤处理、储存,控制与检测四方面制订了标准,1992年出现了第二代雨水利用技术,德国现行的雨水管理条例、行业标准和技术是第三代技术。

第三代技术特征是设备的集成化,从屋面雨水收集、截污、储存、过滤、渗透、提升应用到控制都有一系列的定型产品和组装成套的设备。

2001年9月10日到14日,在德国曼海姆市召开的第十届国际雨水收集大会期间,德国同时举办了城市雨水利用技术博览会,数十家专业厂商和设计咨询公司展出了各种各样的雨水利用设备装置系统。

德国的雨水利用有三种方式:

一是屋面集蓄系统,收集下来的雨水主要用于家庭,公共场所和非饮用水;二是路面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把雨水通过下水道排入沿途大型蓄水池或通过渗透工程设施,下渗进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德国的路面雨水管道口均设有拦截雨水径流携带的污染物的截污挂篮。

三是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在小区排水道设有渗透沟,表面植有草皮供雨水径流流过时下渗,超过渗透能力的雨水则进入水池或人工湿地作为景观用水或继续下渗[10]。

德国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的雨水利用法律法规,支持雨水资源利用的发展,目前德国在新建小区前,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若无雨水利用措施,政府将要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

即出现放跑雨水要收费的政策,限制雨水的直接排放与流失[11]。

4.2.2日本的城市雨水利用

日本也十分重视雨水的收集和利用,1963年日本就开始兴建滞洪和蓄集雨水的蓄水池,将蓄集的雨水用作喷洒路面、浇灌绿地、消防等城市杂用水。

这些设施大多建于地下以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有些地上设施也可以实现多种用途,如调洪池内建设运动场,平时做运动场,雨季可用来蓄集雨洪。

还有城市在屋顶修建用雨水浇灌的空中花园,在减少城市地表径流的同时,减少自来水消耗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净化城市空气,绿地还可以吸收污染物,美化城市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

1988年成立的日本雨水贮留渗透技术协会利用公园绿地、庭院、停车场、运动场、道路以及建筑物等场所设置渗井、管、池和渗透性覆盖等收集雨水的设施,将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消防、洗车、冲厕所、冷却用水,也可经过进一步处理供居民饮用。

到1990年止,日本约有150个相关设施,东京占60%,次之为福冈县10%,到1994年,雨水占杂水利用的85%,其中东京占66%[9]。

目前,由于日本地基沉降问题严重,日本在抑制城市雨水径流量等新的雨水资源利用技术方面,正从雨水临时储存为中心向雨水渗透法为中心的研究方向转移,对雨水利用以水生态系统的改善为目的。

1992年日本发布的“第二代城市雨水总体规划”大力提倡建设雨水渗沟及透水地面,要求新建设和改建的大型公共建筑群必须设置雨水就地下渗设施。

渗井、渗沟、渗池,这些设施由于占地面积小,可在房前屋后楼宇周围灵活的建设。

4.2.3美国的城市雨水利用

美国的雨水利用和日本相似,也是一提高天然入渗能力为目的。

很多城市都建有屋顶蓄水和由入渗池、入渗井、草地等透水面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

芝加哥市兴建了地下隧道蓄水系统,以解决城市防洪和雨水利用的问题。

美国不但重视工程措施还制定了《雨水利用条例》,条例规定新开发区的暴雨洪水洪峰流量不能超过开发前的水平,所有开发区必须就地滞洪蓄水,以减少雨洪径流量[9]。

不但能防洪减灾保护城市安全,还能解决城市供水问题。

加州富雷斯诺市的渗透去地下水回灌总量1.338亿m3,其年回灌量占该市年用水量的20%。

4.2.4世界其他国家的雨水利用

英国世纪园顶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每天回收500m3水用以冲洗该建筑内的厕所,其中100m3来自屋顶收集的雨水[9]。

这使其成为欧洲最大的建筑物内的水循环设施,收集到的雨水通过水泵进入雨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回收利用。

收集到的雨水依次通过三级湿地预处理系统,一级芦苇床,泻湖和三级芦苇床,该系统利用自然的方式有效地预处理了雨水,然后依次通过膜深度处理系统(超滤膜和反渗膜)以去除水中的病原菌和细小颗粒并降低水的硬度,最后加氯消毒回用,水质超过了英国现有的冲洗用水水质标准[9]。

丹麦城市供水过去98%以上依靠地下水,但开采利用率低,含水层已被过度开采,丹麦开始寻找可替代的水源以减少地下水的消耗。

城市地区从屋顶收集雨水经过收集管底部预处理过滤设备,进入贮水池储存,使用时利用泵经进水口的浮筒式过滤器过滤后用于冲洗厕所和洗衣洗车等[9]。

澳大利亚很多城市都设有两套集水系统,一套是生活污水集水系统,另一套是雨水汇集系统。

城市污水处理成本比雨水处理成本高,雨水汇集处理利用技术得到很好的发展,雨水利用普及程度较好。

加拿大、瑞典、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国采取修建小型水池水窖等工程拦截雨水,经处理后利用得到较好的效果。

在非洲缺水国家很多家庭都有屋面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雨水集流后直接利用,缺乏必要的处理,对雨水资源利用的水质安全存在一定的隐患。

在哈特港市雨水并不是主要水源,在某些地区,因为工业生产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雨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较多,已不适宜作为供水水源。

5雨水资源利用途径

对雨水资源的利用有多种方法,归纳来说有雨水蓄集利用和雨水渗透利用两大类。

5.1雨水蓄集利用

5.1.1集雨面雨水利用系统

主要包括集雨系统、输水系统、处理系统、存储系统、加压系统和用水系统。

雨水蓄集是在雨水自然径流中进行人工干预,改变原来径流路径,把降水从一定的集雨面上收集起来,通过导流管流入蓄水设施进行处理后储存,等到需水是再从蓄水设施中取水的过程[2]。

主要用于家庭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工业用水等方面的非饮用水,如:

浇灌、冲厕、洗衣洗车、冷却循环等的用水系统,可产生多种效益。

雨水蓄集利用是雨水由汇集区经过截污装置、输入管道、储存设施、净化设施和供水设施多个环节组成。

净化设备

第一储水池

输水管

集雨面

雨水

第二储水池

筛网

溢水管

加压供水

图1雨水蓄集利用流程图

雨水蓄集利用流程如上图所示,雨水从雨水收集的输水管进入第一个储存池前设置筛网初步过滤杂质等污染物,再进入净化处理设备进行净化,处理后的雨水进入第二个储存池用于对水质要求高的用途。

雨水利用系统是指对城区降水进行收集、处理、存储、利用的一套系统。

主要包括集雨系统、输水系统、处理系统、存储系统、利用系统。

集雨系统主要是指收集雨水的集雨场地,输水系统主要指雨水输水管道,处理系统是由于雨水水质不达标而设置的处理装置,存储系统是储存雨水的装置,一般是建在地下的封闭式水窖,加压系统是为了使高于水窖的用水器有水可用运用水泵给水加压的设备,为实现雨水的高效利用,用水器应推广采用节水器具。

为提高雨水蓄集的水质,必须实行雨污分流集中蓄水,目前一些城市将雨水排放到同一条水沟或排水道,这些沟渠得不到足够的清水补充,使水质较好的雨水流失。

为更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应采取措施使用双层排水管,上层排泄雨水下层排污水,实现雨污分流。

分流后的雨水经过管道排出,可排入人工湖、蓄水池,用于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5.1.2屋顶绿化雨水利用系统

屋顶绿化是一种削减径流量、减轻污染和美化城市环境的生态技术,可作为雨水蓄集利用和下渗利用的预处理措施。

运用屋顶绿化必须选对植物和土壤,做好防止水渗漏的安全措施。

植物应选时应当地气候和自然条件的耐寒植物,上层土壤应选择耐冲刷、孔隙率高、密度小,且适宜植物生长的天然土或人工材料。

屋面绿化系统可提高雨水水质并有效减少雨水径流量。

屋面绿化雨水利用模式有3种,一般有以阻滞雨水为目的的屋面绿化、以过滤雨水为目的的屋面绿化和复合型屋面绿化[12]。

还可以将屋面绿化面排下的雨水通过排水管道把剩余的雨水引到地面的绿地中被地面绿化带吸收,再剩下的雨水可排入下渗设施下深入地下或流入集蓄水池作为城市清洁用水,也可流入城市人工水体作为景观娱乐用水。

5.2雨水渗透利用

把雨水渗透进入地下,回灌地下水补充涵养地下水源,也是一种雨水利用的途径。

还可以缓解地面沉降,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

主要分为集中型回灌技术和分散型渗透技术两大类。

集中型回灌是指建造深井,直接向地下深层回灌雨水,回灌量大,但是对地下水水位、雨水水质有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的城市,回灌雨水必须保证水质。

分散型渗透回灌深度小,规模大小不定,根据城市用地规划和绿化面积因地制宜,可应用于小区、公园、道路和厂区等多种地区,建造设施简单,减少对雨水收集、输送、处理系统的压力。

表层植物和土壤有净化功能,能减少径流带入水体的污染物。

分散型渗透利用的设施为渗透地面、渗透管沟和渗透池,渗透速率较慢,在地下水位高土壤渗透力差或雨水水质污染严重的条件下应用需谨慎[13]。

渗透面可分为天然渗透面和人工渗透面。

天然渗透面以绿地为主,透水性好,节约投资,可截留污染物净化雨水,缺点是受土壤限制。

人工渗透面是各种人工铺设的透水性地面,对预处理要求低,技术简单便于管理应用面广,停车场、步行街、广场都可以利用,缺点是对雨水径流量调蓄能力低,受土质限制,需要的透水面积较大。

渗透沟采用地面带板或敞开式渗透暗渠,将雨水引流到渠内下渗,适宜道路广场、建筑物四周。

渗透池最大的优点是渗透面积大,能提供大量雨水下渗;管理方便,具有渗透调节、净化、改善景观等功能;净化能力强,对水质和预处理要求低。

但是蒸发损耗大,占地面积大,池底易堵塞,适合在郊区新开发区和新建生态小区里应用。

各种方法的应用要因地制宜,采用合适的设施发展雨水渗透利用。

6发展雨水资源化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1存在的问题

6.1.1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配套的法律法规和行政体系不完善,缺乏激励机制。

政府给予的财政资助有限,缺乏资金支持,给产业发展带来困难,研究和推广缺乏保障。

6.1.2技术研究人员多,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且各地降水分布不均等因素,技术未必与各地具体实际相适用。

我国的与水资源化技术研究起步晚,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6.1.3公众认知程度低,由于我国水价相对较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并缺乏宣传力度,公众对雨水资源利用的认识不深且存在误区,社会对城市雨水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雨洪危害阶段,只重视排洪,不重视开发利用。

6.1.4缺乏配套技术与管理体系。

我国目前的城镇雨水利用与雨水污染控制领域还没有形成实用技术规范体系。

现在已有的雨水利用设施由于管理不当,有些已不能正常使用或利用效率不高,不能真正起到利用雨水的作用,同时也缺乏配套的管理体系[14]。

6.1.5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越来越明显,天然降水中存在的污染物含量增多,雨水受污染严重,直接利用雨水浇灌植物已存在隐患。

6.1.6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研究与规划滞后。

我国目前在城镇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中几乎都没有认真考虑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雨水径流污染的有效控制[14]。

没有把雨水利用系统纳入城市统一规划进程中,限制了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的进程。

6.2建议

6.2.1制定和完善雨水资源利用条例和法规,鼓励雨水利用,设置专项基金,加大经济投入,为雨水资源利用产业发展提供经济支持,提供制度和政策上的保障。

6.2.2充分发挥雨水集流大会等组织的作用,加快科研技术发展,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推广雨水资源利用技术及设备。

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根据全国各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研究适合本地的雨水资源利用方案。

加强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及经验,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6.2.3加大宣传和提高公众的认识。

改变过去单一排水的治水观念,科学拦蓄雨水。

6.2.4科学管理雨水利用设施,维护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利用,建立专用的雨水蓄排水系统。

6.2.5加大环保投入,积极防治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以提高雨水质量,对雨水处理后再利用。

6.2.6统一规划城市的雨水利用系统,将雨水收集系统与处理回收系统一体化,提高水的利用率,把雨水利用技术由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逐步实现雨水利用产业的一体化。

7结语

雨水资源是一种可利用的水资源形式,在城市中合理有效利用城市与水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