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719030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DOC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DOC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DOCWord文件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品兼中药的性味归经与功效DOCWord文件下载.docx

①《本草通玄》:

“入脾、肝二经。

”②《本草新编》:

“入肺、脾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

煎汤,1.5~3钱(鲜者1~2两);

捣汁或研末。

外用:

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①《品汇精要》:

“忌犯铁器。

”②《本草经疏》:

“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6.山药

甘,平脾、肺、肾

1.益气养肺:

脾胃虚弱证(山芋丸,参苓白朮散,清带汤,易黄汤,完带汤),肺虚证(资生汤,薯蕷纳气汤)

2.补脾肺肾:

消渴证(玉液汤),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金锁玉关丸,缩泉丸)

本品养阴而兼涩性,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用,实热邪实者忌用。

用量3钱

7山楂

酸、甘、微温脾、胃、肝

1.消食化积:

食滞不化,脘腹胀痛或泄泻

2.活血散瘀:

產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

疝气或睪丸偏坠疼痛

脾胃虚弱者慎服,山楂与莱菔子均有较好的消食化积之功,所不同的是,山楂长於消肉积,消积力较好,且长於活血化瘀,莱菔子长於治积滞腹胀痛较重者,攻积力强而兼降气消痰.2-3钱

用量用法10-15g,大剂量30g

8.马齿莧

酸,寒大肠、肝

1.清热解毒凉血:

湿热泻痢;

热毒痈癤;

赤白带下

2.止血通淋:

崩漏;

血淋;

热淋

用量2钱

9乌梢蛇

性味:

甘、平。

无毒。

归经:

入肝经。

主治与应用:

本品具有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可用于风湿顽痹、惊痫、皮肤疥癣及麻风病。

多研末用,或浸酒服。

治风湿麻痹,常与羌活、防风、秦艽、当归等配伍;

惊痫抽搐,可配伍蜈蚣、全蝎等应用。

3-12克。

注意事项:

血虚生风者忌用。

10乌梅

酸,平;

肝、脾、肺、大肠

1.敛肺:

肺虚久咳(一服煎)

2.涩肠:

久泻久痢(固肠丸,乌梅丸)

3.生津:

虚热口渴(玉泉丸)

4.安蛔:

蛔厥腹痛(乌梅丸)

本品酸涩收敛,内有实热积滞者不宜单用。

2-3钱

11木瓜

性味归经酸,温。

归肝,脾经。

1,舒经活络:

适用于风湿痹证,手足麻木,腰膝疼痛,筋骨无力,每伍祛风湿药同用。

2,化湿和胃:

主治湿浊伤中,吐泻转筋;

脚气肿痛,冲心烦闷。

常配温化寒湿药。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胃津不足,口干口渴,食少纳呆之证。

用量用法6~12g

12火麻仁

性味归经甘、平脾、胃、大肠

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麻子苏子粥,麻子仁丸)

润燥、杀虫:

髮落不生;

疮癩

本品食入量大,可引起中毒。

症状為恶心、恶吐,腹泻,四肢麻木,失去定向力,抽搐,精神错乱,昏迷,瞳乳散大等。

用量2-3钱

13代代花

性味与归经:

甘,微苦。

功能与主治:

气郁不舒,胃脘痛,胸腹胀满

用法与用量:

3-4.5g

14玉竹

性味归经甘,平,归肺,胃经。

1,滋阴润肺:

用于燥咳痰粘,阴虚劳咳。

2,滋阴:

用于阴虚之体,外感风热而发热咳嗽,咽痛口渴。

3,养胃生津:

用于热伤胃阴,舌干食少。

用量用法10~15g,清热养阴宜生用,滋补养阴宜制用。

15.甘草

性味归经甘,平。

归脾,胃,心,肺经。

1,补脾益气:

用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

2,润肺止咳:

用治咳嗽气喘,适当配伍后,不论寒热虚实,皆可应用。

3,缓急止痛:

适于腹中挛急作痛及四肢拘挛疼痛,每与白芍同用。

4,缓和药性:

可用于缓解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并用以协调药物间的联合作用。

此外,用治食物,药物,农药引起的中毒,本品又有良好的解毒作用。

用量用法2-10g。

清热解毒宜生用,补中缓急以炙用。

使用注意:

反大戟,甘遂,芫花,海藻。

大量久服可引起水肿,也应注意。

湿盛中满者忌服。

16白芷

辛,温肺、胃、脾

1.祛风除湿通窍止痛:

外感风邪,头痛,眉稜骨痛,牙痛,鼻渊(九味羌活汤,都梁丸,川芎茶调散,苍耳散),风湿痹痛,皮肤风湿瘙痒,妇女白带过多

2.消肿排脓:

疮疡肿毒(仙方活命饮)

阴虚血热者忌服,痈疽溃后宜渐减去。

用量1-3钱

17白果

甘、苦、涩,平。

有小毒肺

1.敛肺平喘:

哮喘痰嗽(鸭掌散),肺热痰喘(定喘汤),肺虚咳喘

2.收涩止带:

湿热或脾虚带下(易黄汤),白浊小便频数等证

生用毒性大,易中毒,大量或生食易引起中毒,宜加注意,咳嗽痰稠不利者慎用,银杏食多则收令太过,令人气壅臚肠昏顿,白果中毒成分叫白果中毒素,最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并可迅速出现头痛,惊厥,抽搐,呼吸困难,昏迷,最后死於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解救方法,洗胃.导泻.利尿.尽快排毒,服鸡蛋清,或用甘草或白果壳.1-2钱

17-1银杏叶

性味

甘、苦、涩,平

功能

敛肺、平喘、止痛:

肺虚咳喘,胸闷心痛等

18白扁豆

甘,微温脾、胃

健脾化湿:

脾虚挟湿证(参苓白朮散),暑湿证(香薷散)

生用清热养胃,炒用健脾止泻,扁豆内含毒性蛋白质,生用有毒.

用量3钱

19白扁豆花

性寻味甘,平

消暑化湿和胃:

夏伤暑湿,发热泄泻或下痢,以及赤白带下等症

20龙眼肉

甘,温心、脾

补心脾益气血:

心脾两虚证(归脾汤),气血双亏证(玉灵膏,龙眼酒)

内有鬱火,痰饮气滞及湿阻中满者忌服,本品甘温滋润,不利於表邪的解除.

21决明子

甘、苦,微寒肝、大肠

1.清肝明目:

肝热或风热的目赤肿痛(决明子散),青盲内障(决明丸),雀目

2.平肝潜阳:

肝阳上亢头目眩晕证

3.润肠通便:

热结或肠燥便秘证

生品,性较凉,清肝明目,祛风散热之力较强,多用於实证目疾,炒用,清肝疏风之力略减,

本品性寒降泄,故风脾虚泄泻,或低血压者忌用,石决明与决明子,两药均有平肝潜阳,清

肝明目之功,对肝阳上亢或肝火上扰的头目眩晕,目赤肿痛等症,皆可用治,但石决明咸寒

质重,以平抑肝阳為胜,兼有滋养肝阴作用,决明子苦寒,功偏清肝,疏风,多用於肝经实火

目赤肿痛之症,像睫膜炎.角膜炎,且有润肠通便作用.

22百合

性味归经甘,寒。

归肺,心经。

1,润肺止咳:

诸证肺热久咳,痰中带血,及劳热咳血等证。

2,清心安神:

可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虚烦不安,失眠多梦等证。

用量用法10~30g

化学成分含泻粉、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糖。

22肉豆蔻

归脾,胃,大肠经。

1,涩肠止泻:

主治中焦虚寒,脾虚久泻及脾肾虚寒,五更泻等。

每伍益气温阳药同用。

2,温中行气:

适用于中焦虚寒气滞,脘腹胀痛。

常配行气温中药。

用量用法3~10g;

入丸散剂每次1.5~3g。

煨用可增强温中止泻之功。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24肉桂

辛、甘,热肾、脾、心、肝

1.补命门火:

命门火衰证(右归丸,黑锡丹)

2.散寒温脾止痛:

脘腹冷痛或吐泻(大已寒丸,圣朮煎);

寒疝疼痛

3.温煦气血:

妇女经寒血滞诸证,產后瘀滞腹痛(殿胞煎),阴疽,痈疡脓成不溃或久溃

(阳和汤,内托黄耆散);

气血虚证(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

阴虚火旺,裡有实热,不要用,桂枝辛温,偏於上行而散寒解表,走四肢而温通经脉,

肉桂辛热而偏於温暖下焦,為温补命火之要药.

用量1-2钱

25余甘子

味甘、微涩,性凉。

功用主治

清热利咽、润肺止咳。

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咳嗽、口干、烦渴、牙痛、

维生素C缺乏症。

1、治上感发热、咽喉痛:

余甘子20个,生食。

或余甘子20个,岗梅根30克,银花30克,

连乔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治乙型肝炎:

余甘果加工提纯的结晶冲剂,每次10克,每日3次,30天为1疗程。

3、治牙痛:

余甘子15个,细辛9克,石膏30克,知母9克,水煎服,每日1-2次。

用法用量生食或水煎服。

每次10-30个。

宜忌脾胃虚寒者不宜多服。

26佛手

辛、苦,温肝、脾、胃、肺

1.舒肝理气:

肝鬱气滞证;

脾胃气滞证

2.和中化痰:

咳嗽痰多证佛手花药力较為缓和

阴虚火旺,无气滞症状者慎用。

27杏仁

苦、微温。

有小毒肝、大肠1.止咳平喘:

风寒(杏苏散)或风热(桑菊饮,三拗汤)咳嗽,

燥热咳嗽(桑杏汤),肺热咳喘(麻杏石甘汤)

2.润肠通便:

肠燥便秘证(麻子仁丸,五仁丸)

炒杏仁,经炒后微去油脂,其苦泄之性减缓,多用於体虚脾弱者之咳喘证,杏仁霜,除去油脂,

几无润肠通便作用,多用於大便易动者的咳喘证,本品苦温泄肺,不宜於阴虚咳嗽或虚咳之证,

大便溏泄者或婴儿应慎用,本品有小毒,勿过量,中毒症状轻者,头晕乏力,吐泻,腹痛,

上腹部烧灼感,血压升高,呼吸加快,严重者,昏迷,痉挛,解救方法,用鲜萝卜,取汁服,

或用蕹菜。

27-1甜杏仁

味甘,性平。

入肺、大肠二经。

用法用量

煎汤,2~3钱;

或入丸剂。

捣敷。

28沙棘

性味性温,味酸、涩。

功能主治

止咳祛痰,消食化滞,活血散瘀。

用于咳嗽痰多、消化不良、食积腹痛、跌仆瘀肿、瘀血经闭。

用量3-9g。

29牡蠣

功效

敛阴,潜阳,止汗,涩精,化痰,软坚。

治惊痫,眩晕,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崩漏,带下,瘰疬,瘿瘤。

微寒,无毒。

入肝、肾经。

用法用量内服:

煎汤,0.3~1两;

或入丸、散。

研末干撒、调敷或作扑粉。

本草经疏:

“凡病虚而多热者宜用,虚而有寒者忌之......

29-1生牡蠣

平肝镇静之功见长,适於阴虚阳亢之症,煆牡蠣,功偏收敛固涩,制酸止痛,适用於滑脱证及

胃脘痛,本品有收敛作用,湿热实邪者忌用,牡蠣肉為著名之海珍品,在食疗上认為有补益

阴阳气血之功,用治贫血.盗汗,牡蠣与龙骨二药功效相近,均有平抑肝阳,重镇安神,收敛固

涩作用,常相须為用,同治阴虚阳亢,头目眩晕,惊悸狂躁,心烦不眠,以及各种体虚滑脱证,

然而,龙骨入心经為主,以镇静安神见长,固涩之功优於牡蠣,而无软坚散结作用,牡蠣入肝经

為主,以平肝潜阳,清热益阴為胜,收敛固涩之力逊於龙骨,并有软坚散结作用.

30芡实

甘、涩,平脾、肾

1.补脾去湿:

久泻久痢

2.益肾固精:

滑精(水陆二仙丹),遗溺,白带多

31花椒

辛,热;

有小毒脾、胃、肾

1.温中止痛,止泻:

脘腹冷痛;

牙痛;

泄泻(大建中汤)

2.杀虫:

蛔虫痛(乌梅丸);

皮肤湿痒

用量1钱

31-1椒目

苦,寒;

有毒脾、膀胱

1.利水消肿:

小便不利,水肿胀满,腹大如鼓

2.平喘:

水饮犯肺,喘不得卧

32赤小豆

甘、酸,平心、小肠

1.利水消肿:

水肿,脚气(赤小豆汤)

2.利湿退黄:

黄疸(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解毒排脓:

热毒痈肿,丹毒

用量3-5钱

33阿胶

甘,平肺、肝、肾

1.补血止血:

血虚证(阿胶四物汤),吐崩漏等出血证(生地黄汤,黄土汤)

2.滋阴润肺:

阴虚证(黄连阿胶汤,加减腹脉汤,大定风珠),虚劳喘咳(补肺阿胶散,

阿胶饮,九仙散,月华丸),阴虚燥咳(清燥救肺汤)

3.此外用治虚秘(胶蜜汤,阿胶枳壳丸),血痢阴血被伤及阴虚小便不利等证(猪苓汤)

和血,酒蒸,止血,蒲黄炒,止咳,蛤粉炒,清火,童便化,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故脾胃

虚弱不思饮食,或纳食不消,痰湿呕吐及泄泻者均不宜服。

用量1钱,1次冲服5分

34鸡内金

甘,平脾、胃、小肠、膀胱

1.运脾消食:

消化不良;

食积不化;

小儿疳积证

2.固精止遗:

遗尿;

遗精等证(鸡月比胵散)

35麦芽

甘,平脾、胃、肝功效

1.消食和中:

食积停滞;

消化不良

2.回乳:

妇女断乳、乳房胀痛

麦芽既能回乳,又能通乳,回乳应大量用,通乳应小量生用.

用量2-3钱

36昆布

咸,寒。

归肝,胃,肾经。

1,消痰软坚:

用于瘰疬,瘿瘤。

2,利水:

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

用量10-15g

37大枣

甘,温脾、胃1.补中益气:

中气不足证(大枣粥,参枣丸,益脾饼)

2.养血安神:

血虚证,臟躁证(甘麦大枣汤)

3.缓和药性:

与峻烈药同用,以缓和药性(葶藶大枣泻肺汤,十枣汤)

本品甘壅助湿滞气,令人中满,本品味甘,能助湿生痰蕴热

用量6粒 

38罗汉果

甘,凉肺、大肠

1.润肺止咳:

肺热或肺燥咳嗽,百日咳

39郁李仁

性味归经辛、苦、甘、平。

归脾,大、小肠经。

1,润肠通便:

主治津伤肠燥,大便不通,兼有气滞腹胀者更佳。

2,利水消肿:

可用于脚气浮肿及水肿腹满者。

用量用法5-12g

40金银花

甘,寒肺、胃、大肠

清热解毒:

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银翘散);

暑热(清络饮,清营汤);

外疡内痈(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清肠饮,四妙勇安汤);

热毒泻痢

通常生用,解表轻用,解毒宜重用,银花炭用於治疗血痢及便血。

40-1忍冬藤

性味及功效均与金银花相似,尤多用於痈肿疮毒,又能祛风湿通经络

,可用於风湿热痹,以及皮肤风痒,但疏散风热表邪的作用较弱。

用量5钱

41青果

性味性平,味甘、酸。

功能主治清热,利咽,生津,解毒。

用于咽喉肿痛、咳嗽、烦渴、鱼蟹中毒。

用量4.5—9g。

42鱼腥草

辛、微寒肺

1.清热解毒,排脓:

肺痈(苇茎汤);

疮痈

2.利尿通淋:

热淋小便涩痛

本品嫩叶可作生菜食用。

43生薑

辛,微温肺、脾

1.发汗解表:

外感风寒表证(桂枝汤)

2.温中止呕:

胃寒呕吐证(小半夏汤)

3.温肺止咳:

风寒咳嗽痰多证(杏苏散,止嗽散)

4.解毒:

解鱼蟹及半夏、南星毒。

本品為辛温发散之物,故对表虚自汗及阴虚内热,或热盛之证均应忌用。

43-1生薑皮

辛、凉和中利水,消肿:

水肿小便

43-2乾薑

辛,热脾、胃、心、肺

1.温中:

脾胃寒证(理中丸,驻车丸,半夏乾薑散)

2.回阳:

亡阳证(四逆汤,乾薑附子汤)

3.温肺化饮:

寒饮咳喘(小青龙汤)

4.温经止血:

虚寒性出血

5.祛寒湿:

寒湿下侵之肾著病(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汤)

阴虚内热,血热妄行者忌用,生薑,乾薑,炮薑加工炮製不同,性味功效有所差异,

生薑用鲜品,味辛性温,长於发散外寒,又能止呕,多用於风寒表证及呕吐之证,

乾薑為母薑的乾燥品,味辛性热,走散之力已减,温中之功為强,為治疗脾胃寒证之

要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炮薑经过火炮,辛味减弱,味转苦涩,温经止血是其所长,

多用於虚寒性出血证,故有生薑走而不守,乾薑能走能守,炮薑守而不走之说。

44枳具子

有止渴除烦,清湿热,解酒毒功能。

用于中酒毒,烦渴呕逆,二便不利等症。

用量4.5~9g。

45枸杞子

甘,平肝、肾、肺1.滋肾补肝明目:

肝肾阴虚诸证(二精丸,枸杞丸,左归丸,

杞菊地黄丸,龟鹿二仙胶,右归丸,右归饮),阴血亏虚证(杞圆膏),消渴证

2.润肺:

阴虚劳嗽证

本品虽滋腻性虽小,但毕竟為味甘质润之品,故脾虚有湿及泄源者忌服。

45-1地骨皮

甘、淡、寒肺、肾

1.凉血退蒸阴虚血热骨蒸潮热小儿疳热

(地骨皮散,清骨散),血热吐衄消渴

2.清泄肺热:

肺热咳喘(泻白散)。

外感风寒发热及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46梔子

苦、寒心、肺、胃、三焦

1.泻火除烦:

热病心烦(越鞠丸,梔子豉汤,丹梔逍遥散);

高热烦躁(清瘟败毒饮,

黄连解毒汤)

2.清热利湿:

湿热黄疸;

小便短赤(茵陈蒿汤,梔子柏皮汤);

热淋(八正散);

血淋

(小蓟饮子)

3.凉血解毒:

血热出血(十灰散);

痈肿疮毒;

外用治扭挫伤

生梔子长於清热泻火,薑汁拌炒治烦呕,焦梔子及梔子炭常用於止血,梔子仁功善清心除烦,

梔子皮兼清表热,脾胃虚寒,便溏食少者忌用。

47砂仁

辛,温脾、胃

1.行气,化湿,健脾:

脾胃气滞,湿阻之证(香砂枳朮丸)

2.温中止泻:

脾寒泄泻

3.安胎:

恶阻、胎动不安(独圣散)

47-1砂仁壳

辛,温脾、胃脾胃气滞轻证:

脘腹胀满,食慾不振

48胖大海

药材 种子椭圆形,长2~2.5cm,直径1~1.7cm,两端稍尖。

表面黄棕色或褐色,稍有光泽,

具不规则的细皱纹,基部稍尖,有淡色圆形种脐。

外层种皮松脆易碎,泡水中成海绵状;

胚乳

肥厚,成两片,广卵形,灰黄色。

种皮嚼之有粘性,胚珠味麻辣。

归肺,大肠经。

1,清宣肺气,利咽疗哑:

主治肺热郁闭,声音嘶哑,咽喉肿痛,痰热咳嗽。

多单用代茶,亦

可和牛蒡子,桔梗,蝉蜕,甘草同用。

2,清肠通便:

适用于热结便秘所致的头痛,目赤,牙痛。

用量用法3-5枚

49茯苓

甘淡,平心、脾、肾

功效1.利水渗湿:

小便不利,水肿(五苓散,苓桂朮甘汤),痰饮

2.健脾:

脾气虚弱证(四君子汤)

3.安神:

心悸,失眠

临床应用三部分:

除去外皮之后的外层呈淡红色者,称赤茯苓,内层白色者,称白茯苓,

中间有细松根穿过者称茯神,或抱木神,赤茯苓偏於利湿,白茯苓偏於健脾,茯神用以安神。

用量3钱

50香櫞

辛、微苦、酸,温肝、脾、肺

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肝失疏泄,脾胃气滞证,痰湿壅滞

咳嗽痰多之证

51香薷

性味归经 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功效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应用

1.用于阴暑证。

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化湿祛暑而和中,

故香薷善治夏月乘凉饮冷,外感风寒,内伤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