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课程教案孟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8931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课程教案孟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学课程教案孟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学课程教案孟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学课程教案孟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学课程教案孟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学课程教案孟子.docx

《国学课程教案孟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课程教案孟子.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学课程教案孟子.docx

国学课程教案孟子

ThismanuscriptwasrevisedbytheofficeonDecember22,2012

 

国学课程教案孟子

国学课程《孟子》精讲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1课时年月日

课题

《孟子》卷一(1-7)

课型

国学

三维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

2.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智慧分析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掌握写法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

学生学法:

诵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孟子忧以天下,乐以天下,修身养性,积极入世;面对当时战乱的世道,他感到不满,于是就构建出他的理想王国:

“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他满怀治国良策,一心想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在天下推行王道;在逆境中,他“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周游列国,倚马万言;理想遭挫折而矢志不渝,以孜孜不倦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以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

二、学习重点句

1、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翻译:

君子对于飞禽走兽,见到它们活着,便不忍心见到它们死;听到它们哀叫,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

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教学过程(续):

翻译:

尊敬我家里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里的长辈;爱护我

家里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

3、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翻译:

所以由近及远地把恩惠推广开去,便足以安定天下。

不这样,甚至连自己的妻子都保护不了。

4、反复诵读,能够背诵。

三、总结本课知识点,布置作业

说与写

1、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或者身边这样的故事,写一段自己的认识。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2课时年月日

课题

《孟子》卷一(1-7)

课型

国学

三维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

2.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智慧分析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掌握写法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

学生学法:

诵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三、导入新课:

复习旧课,重温孟子魅力

四、学习重点句

4、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翻译:

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坏年成,也不至于饿死。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翻译:

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于头顶着、背负着物件在路上行走了。

成语有:

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寡不敌众

4、反复诵读,能够背诵。

三、总结本课知识点,布置作业

说与写

1、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或者身边这样的故事,写一段自己的认识。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3课时年月日

课题

《孟子》卷一(1-7)

课型

国学

三维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

2.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智慧分析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掌握写法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

学生学法:

诵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两节课我们把第七章节的重点文句疏通了一遍,这节课我们来讨论本章节的实际意义。

二:

问题导学

1.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的其他篇目中对此事都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

2.诗云: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样获得齐宣王的信任的?

3.“王笑而不言”,为什么孟子是如何让齐宣王去“大欲”的

三:

自主探究

孟子政治理论里面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你认为这种理想在当时能实现吗为什么

文法导析

1.善用形象而生动的比喻进行说理。

运用比喻,使文章既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又能够揭露事物的本质。

如用“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突出齐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2.排比的运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

排比的运用,首先形成文章参差错落之美,又声调铿锵,富于音

教学过程:

乐性,既在内容上对文章进行拓展,又突出思想,加强感情,使文章气势丰沛。

如“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恩焉”,“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等排比句,以不可辩驳的气势,以简御繁地把难懂的道理轻松自然地讲得清楚明白。

3.善于作适当的神态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这是古代散文中,尤其是诸子散文中难得的好的文学笔法。

如孟子引导齐宣王说出“大欲”时,齐宣王“笑而不言”,这一笔写出齐宣王欲霸天下而又躲躲闪闪不那么理直气壮的神态,极尽传神之妙。

《孟子》中的另一个成语“王顾左右而言他”也是这样,逼真而传神。

四、技法导练

导练目标

请自定论题,运用比喻论证法,写一段文字,来表明你的认识与感受。

保民而王

五、作业:

收集话题集锦:

(1)提示:

“忧与乐”“胸怀”“理想”“面对挫折”“思想的魅力”

(2)提示:

“尊老爱幼”“孝”“亲情”“人间真爱”“感恩”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4课时年月日

课题

《孟子》卷二梁惠王章句下(一、二)

课型

国学课

三维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

2.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智慧分析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诵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

学生学法:

诵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谈谈“何为快乐”(学生讨论,师明确)。

孔孟这样的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如何看待“快乐”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伟人的思想。

(引出《梁惠王章句下》)

二、学习重点句

1.自由朗读

(一)

2.展示重点句:

①曰: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人。

翻译:

(孟子)问道:

“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宣王)说:

“(自己欣赏音乐)不如跟别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②曰: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众。

翻译:

(孟子又)问:

“跟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而快乐,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

(宣王)回答:

“不如跟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3.生齐读

4.生自由背诵

5.全班诵读

三、小结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快乐需要与人分享。

以后我们应该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5课时201年月日

课题

《孟子》卷二梁惠王章句下(一、二)

课型

国学课

三维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

2.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智慧分析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诵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

学生学法:

诵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快乐需要和别人分享,那孟子通过这个事例要告诉宣王什么为政之道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梁惠王章句下》

二、学习

(一)的重点句

1.自由朗读

(一)

2.展示重点句: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翻译:

如果现在君王能和百姓同欢乐,就能统一天下了。

3.生齐读

4.生自由背诵

5.全班诵读

三、学习

(二)的内容

1.自由朗读

(二)

2.师简单解释

(二)孟子的主要思想。

3.全班齐读

4.小组诵读比赛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知道孟子借生活事例来劝告宣王为政要“仁”的思想。

只有使百姓安居乐业,百姓才会拥戴统治者,国家才会更长久地统治下去。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6课时201年月日

课题

《孟子》卷二梁惠王章句下(三)

课型

国学课

三维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

2.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3.拓展延伸,运用孟子智慧分析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诵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

学生学法:

诵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诵读《梁惠王章句下》

(一)、

(二)的重点句子导入。

“仁”是孟子学说的核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梁惠王章句下》(三),去感受这位思想家广阔的胸襟。

二、学习重点句

1.自由朗读(三)

2.展示重点句:

①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

翻译:

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以大国的身份侍奉小国,…只有有智慧的人才能够以小国的身分侍奉大国。

②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

翻译:

以大国身分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以小国身分侍奉大国的,是敬畏天命的人。

③乐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国。

诗云:

‘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翻译:

以天命为乐的人安定天下,敬畏天命的人安定自己的国家。

《诗经》说:

‘畏惧上天的威灵,因此才能够安定。

3.生齐读

4.生自由背诵

5.全班诵读

三、小结

圣人的智慧确实令我们拜服。

我们应该要多读这样的古诗文,了解古仁人的思想,明白为政之道。

二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周第(课、章、单元)第7课时2013年月日

课题

《孟子》卷二(四-五)

课型

国学课

三维目标:

掌握重点字词句的含义,诵读重点句子;

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接受传统文化熏陶;

拓展延伸,运用孟子智慧分析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

诵读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思想,感悟孟子智慧

教学方法:

讲授、引导

学生学法:

诵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仁者心怀天下,而我们的孟子就是这么一位仁者,我们一起来看看孟子是如何心怀天下,又是如何将仁政推广开来的呢?

二、学习重点句1

1、原文: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翻译:

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的,百姓也会以国王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百姓也会以国王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和天下之人同忧同乐,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于他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3、延伸: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反复诵读

二、学习重点句2

1、原文: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2、注释:

鳏:

guān

3、翻译:

失掉妻室的老年人叫做鳏夫,失掉丈夫的老女人叫做寡妇,没有儿女的老人叫做孤独者,死了父亲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