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学讲义第1、2章.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18837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量子力学讲义第1、2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量子力学讲义第1、2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量子力学讲义第1、2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量子力学讲义第1、2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量子力学讲义第1、2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量子力学讲义第1、2章.doc

《量子力学讲义第1、2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量子力学讲义第1、2章.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量子力学讲义第1、2章.doc

量子力学

备课笔记

教材:

汪德新《量子力学》

目录

第一章经典物理学的困难与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

(2)

第二章量子体系的状态(6)

第三章量子体系的力学量(10+2)

第四章量子力学的表述形式(8)

第五章一维定态问题的严格解

(2)

第六章三维定态问题的严格解(4)

第七章定态问题的近似解(6)

第八章自旋与角动量(6)

第九章全同粒子体系(4)

第十章对称性与守恒律(0)

第十一章量子跃迁(6)

第十二章弹性散射(4)

**量子力学的新进展(4)

主要参考书:

(1)教材P477所列;

(2)赵凯华、罗蔚茵《量子物理》。

玻尔:

如果谁第一次学习量子力学时,不觉得糊涂,那么他就一点也没有看懂。

杨福家:

量子力学的内容可以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介绍产生新概念的一些重要实验;二是提出一系列不同于经典物理的新思想;三是给出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方法。

喀兴林:

量子力学难懂的原因有两条。

第一是因为微观世界中有很多事情同我们的宏观世界不同,因而同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思想方法格格不入;第二是由于量子力学是一门定量的物理理论,表述规律、说明现象和进行逻辑推理,都离不开数学公式,数学公式一多,就显得难懂。

A.索末菲:

要勤奋地去做练习,只有这样,你才会发现,哪些你理解了,哪些

你还没有理解。

钱学森:

理论工作中主要是靠做习题来练,不做习题是练不出本领来的。

前言

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史(大体分四个阶段):

1.早期量子论(1900-1923):

“经典物理+量子条件”(第一章)

2.非相对论量子力学(1924-1927):

即通常讲的量子力学(第二~第十二章)

3.相对论量子力学(1928-1930):

狄拉克贡献突出

4.量子场论(1930-):

“量子力学+相对论+场论”(粒子物理的理论基础)

量子力学研究对象:

研究微观粒子作低速运动时的基本规律发展起来的,将波粒二象性统一起来的动力学理论。

量子力学的重要地位:

没有量子力学就没有现代科学技术。

实验基础:

第一章。

主要内容:

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二、三、四、八、九、十章。

基本方法和应用实例:

第五、六、七、十一、十二章。

学习困难:

思想方法和数学工具。

学习要求:

自学(读书与做练习),听课(思考与提问),讨论(交流)。

第一章经典物理学的困难与量子力学的实验基础

第一章内容普通物理都已涉及,我们仅概述要点,重点说明“早期量子论到量子力学”的必然性和发展,以解决“为什么要量子力学”的问题。

1.1黑体辐射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1900)

实验结果经典理论结果普朗克公式普朗克能量子假设ε=hυ(1918诺贝尔奖)

1.2光电效应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1905)

实验结果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爱因斯坦光量子论ε=hυ(1921诺贝尔奖)

1.3康普顿效应光的波粒二象性(1923)

康普顿效应经典理论无法解释

光具有粒子性:

用光子和自由电子碰撞(能量-动量守恒)成功解释康普顿效

(1927诺贝尔奖)

1.4原子的线状光谱与原子的稳定性玻尔的量子论(1913)

原子模型的发展:

老汤姆孙的蛋糕模型—卢瑟福的核式模型—玻尔的量子论(1922诺贝尔奖)

玻尔理论的意义:

1900-1913年达到早期量子论的高峰,一直延续到1923年。

玻尔首次打开了认识原子结构的大门,明确指出经典物理对原子内部已不适用,用量子论推动了光谱理论的发展,架起了经典物理通向量子物理的桥梁。

但是,玻尔理论只是“搭桥”,并没有登上新物理的“彼岸”。

1.5实物粒子的波动性德布罗意假设(1924)

微观粒子(实物)的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波(1929年诺贝尔奖)

实验验证:

戴维孙-革末,小汤姆孙,电子衍射(1927;1937年诺贝尔奖)

1.6量子力学的建立

早期量子论的局限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困难:

如玻尔模型,只能解释氢原子光谱,对仅多一个电子的氦原子就无能为力;对氢原子也只能给出频率,不能给出光谱的强度。

理论结构本身的根本性缺陷:

不是微观体系的一种严密的物理理论,只不过是“一盘大杂烩”~“经典物理+量子条件”的混合物。

真正需要的是:

对物理理论重整,使它对所有系统都给出正确结果。

并在宏观领域回到经典理论—这就是量子理论。

量子理论的建立

海森堡矩阵力学(1925;1932年诺贝尔奖)~玻尔理论的发展:

认为原子理论应建立在可观察量(如光谱、频率)的基础上,赋予每一个物理量一个矩阵,得到相应的运算法则和运动方程。

薛定谔波动力学(1926;1933年诺贝尔奖)~德布罗意波的发展:

德布罗意波—波动方程(德拜的“发问”)—波函数的统计解释(玻恩1926;1954年诺贝尔奖)。

量子力学~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合一:

薛定谔证明了两者的等价—狄拉克将矩阵力学加工成严密的理论体系,通过严格的变换理论将两者统一为量子力学。

狄拉克1930年完成量子力学“圣经”《量子力学》。

(1933年诺贝尔奖)

量子力学的第三种表述~路径积分:

狄拉克提出,费曼发展(1948;1964年诺贝尔奖)

量子理论建立的特点

众多物理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晶:

标志着物理研究方式的转变(群体化),量子物理公认的领袖是玻尔(哥本哈根学派)。

量子物理学的成就多属于青年人: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才25岁;

1912年玻尔提出量子论时27岁;

1925年薛定谔、海森伯和泡利建立量子力学时分别是37岁、24岁、25岁;1927年狄拉克25岁完成了相对论性量子力学;

1935年汤川秀树提出介子理论,28岁建立了核力基础理论。

创建量子力学时,很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科学家都访问过玻尔的研究所,那时玻尔年纪也不大,40岁不到,爱因斯坦年纪也不大,按照中国现在的说法是中年和中青年。

可是建立量子力学的不是玻尔、爱因斯坦,而是一批更年轻的科学家。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是一批年轻的科学家,36岁的朝永振一郎、28岁的施温格、29岁的费恩曼完成了量子电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到1950年代,新的基本粒子被发现了,这些新问题的解答,是由另一代年轻的科学家做出的。

盖尔曼提出奇异量子数时才24岁。

杨振宁和李政道,分别是33岁、29岁发现宇称不守恒。

吴健雄44岁实验证明了宇称不守恒。

1960年代,29岁的格拉肖和34岁的温伯格统一了电磁作用与弱作用。

1999年得诺贝尔奖的霍夫特(G.'tHooft)和费尔特曼(M.J.G.Veltman),也都是更年轻的一代。

作业:

1.弄清第一章的物理思想。

2.从习题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训练。

第一篇态和力学量

本篇回答的问题:

如何描述量子体系的状态?

运动规律遵从什么样的方程?

如何描述力学量?

各种不同表述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量子体系的状态

2.1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一、如何描述微观粒子

经典粒子:

r,p

如“子弹双缝”实验

“1”:

密度分布P1(x)

“2”:

密度分布P2(x)

“1+2”:

密度分布

P12(x)=P1(x)+P2(x)

经典波:

Ψ(x,y,z,t)

如水波双缝实验

“1”:

强度分布I1(x)=

“2”:

强度分布I2(x)=

“1+2”:

强度分布

I12(x)≠I1(x)+I2(x)

I12(x)==I1(x)+I2(x)+干涉项

微观粒子:

如电子双缝实验

设电子流很弱,电子几乎一个一个地经过双缝,然后在感光底片上被记录。

起初,电子似乎无规律的“一个一个”地落在感光底片上。

长时间后,出现与经典波相似的“衍射花样”。

如何理解:

电子是“一个一个”地落在感光底片上~原子性

似乎无规律导致有规律的“衍射花样”~波动性

经典粒子的描述无法反映电子的波动性

经典波的描述无法反映电子的原子性(粒子性)

如何解决:

为了反映波动性,可以借用“经典波”的描述方法~波函数描述

为了反映粒子性,玻恩借用统计中的几率概念~重新解释波函数

从而解决了建立完整的微观理论中的一大难题:

“波函数形式”+“统计解释”~Ψ描述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微观粒子

微观粒子用波函数Ψ描述

微观粒子在t时刻出现在r处体元dτ的几率为dτ

统计性是微观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

二、Ψ的不确定性

1、因为只有相对几率才有意义,Ψ与CΨ描述同一状态。

2、归一化条件:

若,则,C为归一化常数。

3、不能采用上述方法归一化的情形。

如自由粒子波函数,,,

对应单色(ω)平面波(k):

,空间各处发现自由粒子的几率相同。

如何归一化,以后再讨论。

三、多粒子体系的波函数(自学)。

2.2态叠加原理

一、电子双缝实验的启示

什么量叠加?

强度(几率)还是态函数(几率幅)?

如果是强度叠加,则无干涉项。

所以,对微观粒子,几率不遵守叠加原理,几率幅遵守叠加原理。

二、态叠加原理(基本假设之一)

若Ψ1,Ψ2,···,Ψn是体系的可能状态,则Ψ是它的线性叠加:

物理意义:

Ψ1→力学量A的确定值a1可能为a1

Ψ2→力学量A的确定值a2 Ψ→力学量A的值可能为a2

·········

Ψn→力学量A的确定值an可能为an

粒子既处于Ψ1态,又处于Ψ2态,···;Ψ1,Ψ2,···是Ψ的可能态,各种可能态的几率为,···,且。

(这与经典物理具有本质差异)

叠加导致测量的不确定性和各种可能值的几率的确定性

三、动量分布函数(动量表象的波函数)——叠加原理的例子

问题:

在r处找到粒子的几率∝→测得动量p的几率如何呢?

若为单色平面波:

λ,υ→,E=hυ,则。

一般情况下,粒子可能以各种不同的动量p运动,Ψ态依叠加原理可表成p取各种可能值的平面波叠加:

若p连续变化,,

取,即,

可得,

易知是的付里叶变换。

其逆变换为

可见←→一一对应,是同一状态的不同描述。

是以坐标为自变量,称为坐标表象的波函数;

是以动量为自变量,称为动量表象的波函数。

是时刻t粒子动量在内的几率

和通过付里叶变换来联系

(指导学生自学P29例题)

作业:

习题2.1、3;习题2.2、1,2。

2.3薛定谔方程几率守恒定律

这是量子力学的核心问题——如何随时间演化?

一、波函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薛定谔方程(S-方程)

(考虑到原子物理中已有讨论,这里只讲要点。

自由粒子的启发:

势场U(r)中运动的粒子:

经典公式:

受自由粒子的启发,作算符替代:

,,

作用与得:

——薛定谔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