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企业作为一个地区重要的基本单位,其发展程度决定了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因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6年,江西省从业人员位居全国14位,国内生产总值位居16位,但是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确处于27位;
同时,科技活动人员、R&
D人员数量分别位于22位、21位,科技经费支出位于24位,专利受理数、授权数分别位于20位、22位,高技术企业出口额占的百分比仅位于21位。
2006年,各指标的排名位次也相差不多。
由此可以看出,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位于全国中等水平,但第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位于全国中等微偏下水平。
对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具体评价,是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技术创新活动、科学制定创新政策的前提,有助于进一步把握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规律,为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本身是一个相对较抽象的概念,对其量化有一定的难度。
国内外学者对于如何评判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众说纷纭,各有千秋。
我们在这里运用“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认为评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包括技术创新人力投入分析、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分析、技术创新新产品投入分析、技术创新产出分析、技术创新实现分析五大类15小项。
如右表所示:
根据数据的可获性,我们对表中的指标体系进行了小项的修改。
由于未能获得技术创新新产品投入的数据,我们对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分析和技术创新新产品投入分析共同选用了科技经费支出额、R&
D经费、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地方科技三项费、科技开发贷款等更具有实际操作性的5个小项指标,这5个小项指标体现技术创新中经费以及对新产品的投入,也能体现“投入分析”的目的;
同时,技术创新实现分析我们主要采用了“出口额”这一指标。
为了获得每一大类的得分,我们将各小项对应的江西省位于全国的位次进行计算,取其平均值作为这一大类的分值。
三、实证结果
1.企业技术创新人力投入分析。
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源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第一要素,其投入强弱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
企业技术创新人力主要指技术开发人员,既包括企业的科技活动人员(指报告期企业直接从事科技活动以及专门从事科技管理和为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的人员),也包括科学家和工程师。
科技活动人员的总量主要表现了量的一面,科技活动人员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所占比重则表现出质的一面。
2006年全国平均各省市技术活动人员和科学家工程师分别为万人、万人;
江西省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活动的有万人,在全国居第22位,其中科学家工程师万人,在全国居第24位。
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的数量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指标,2006年江西省为13人,而全国平均水平几乎达到30人。
另外,江西省企业技术活动的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科学家工程师的比重为%,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这表明江西省的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水平较低,同全国的平均水平有一定的距离。
同时,江西省R&
D人员为万人年,R&
D科工为万人年,也分别远远低于全国万人年、万人年的平均水平(见下表)。
这进一步论证了前面的结论。
因此,根据上表,2006年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人力投入在全国的位次约为23位。
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分析。
2006年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中科技经费支出额、R&
D经费、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地方科技三项费、科技开发贷款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均处于全国的中下等水下。
如下表统计: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平均而言,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在全国排名约为25位。
而临近的安徽省的这7大类指标也远远高于江西省。
因此,从另一种意义上而言,江西省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的稀缺是与其经费投入较少密切相关的;
反过来,又正因为经费投入较少,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当地就较少。
3.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分析。
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分析,是指通过技术创新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形式的结果,是反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
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地区创新能力重点反映在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上,因此这一指标对反映企业技术创新非常关键。
国外一般用发明专利作为重要指标,但从发明到创新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仅用发明专利来代表技术创新产出水平,又欠全面,因此除用专利外,还用新产品产值来反映技术创新的产出,这样就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技术创新的产出水平和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
专利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产出形式,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其中发明专利最能体现技术创新水平。
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可以反映技术发明活动是否活跃,以及发明人是否有谋求保护的积极性。
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可以反映自有知识产权拥有量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与潜力。
一个地区的新产品产值是衡量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状况的重要指标。
由于新产品产值没有直接数据,因此我们采用了关联指标指数比较方法(劭云飞等,2003),以北京为基准100,其它省份和它进行折算比较。
如下表所示,2006年江西省专利受理量、授权量、新产品产值平均位于全国第22位。
然而,临近的安徽省,其新产品产值达到111,占到全国的%。
因此,从这种角度而言,江西省的产出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企业技术创新实现分析。
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能力反映企业技术创新的经济效益,新产品出口额是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它反映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也是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
我们分别从技术创新经济效益总量、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相对指标进行分析。
如下表所示:
由上我们发现,从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实现角度而言,仍然比全国平均水平要低很多,其高技术产品出口额仅占全国的%。
企业技术创新对地区GDP及第二产业产值的影响分析。
如引言所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则企业的发展潜力越强,企业的竞争力也越强,体现在一个地区总体水平上就是有整体较高的企业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和产值,这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考虑到江西省可获得数据仅从1998年开始,由于时间序列期过少,因此我们从全国各省的横截面数据角度,分析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的影响程度,以此来探讨江西省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
全国各省的横截面模型我们以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回归模型,以地区GDP、地区第二产业产值(inds)为因变量,以技术活动人员数占从业人员的比重(tnp)、科学家工程师数占从业人员的比重(snp)、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tnw)、R&
D人员数(rdn)、R&
D科工数(rds)以及科技经费支出额(km)、R&
D经费(rdm)、地方财政科技拨款(lcm)、专利的受理量(ps)、专利的授权量(pc)、高技术产品出口额(ex)为自变量。
由此,可见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
尽管许多单个变量指标与经济发展的解释度并非显着,但整体解释度还是较显着的,如对第二产业产值的整体解释性在5%的水平上显着,而对地区GDP的解释度达到了1%水平上的高度显着。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到,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tnw)对一个地区的第二产业产值由较显着的影响;
R&
D经费(rdm)对一个地区的GDP由较显着的影响。
因此,对于江西省而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对地区GDP的提高。
积极提高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以及R&
D经费对于增进江西省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四、结论与分析
江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而言较低,而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
由于一个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其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进一步提升江西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我们的回归模型中可以看出“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万人口科技活动人员数对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而实际上,江西省有较多的高学历人才以及专业人才,但留在省内的较少,“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所以,应采取积极措施,如为高学历人才和专业人才提供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等,争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获得充足的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潜力。
这也是我们的实证所支持的。
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的增加有助于科研人员以及科技活动人员有一定的物质保障进行企业技术创新,这也被我们的实证研究所支持。
江西省历年企业技术创新经费的投入远远低于全国同期水平。
因此,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地区GDP,增加对R&
D经费等的投入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虽然从回归方程中未见企业技术创新的产出和实现对经济有显着的影响,这可能没有排除全国一般性的影响,对于江西省这一个例而言又具体是如何,回归并未能给出解释,但从一般意义而言,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产出指标,企业技术创新实现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目的和市场价值的体现。
由于江西省的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从四类指标来看,均处于全国的中下水平,因此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而言较弱。
产出和实现水平除了受到如社会环境等影响外,前两类指标对其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前两类指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大致就可以推出产出和实现水平较低。
所以,提高江西省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尤其是人力投入和经费的投入,对于江西省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谢洪明,刘常勇.技术创新类型与知识管理方法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3,(5).
劭云飞,唐小我,陈光.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聚类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