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718279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汇文中学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A.一种催化剂只能催化一个化学反应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化学反应速率

D.如果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加热不会分解

8.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9.如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有关的4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

C.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g

D.a表示的是一种阴离子

10.在过氧化氢分解成水的变化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是由2个氢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的

B.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1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C.在该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保持不变

D.该化学变化前后,只是过氧化氢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11.有一次上课时,小丽觉得很闷,呼吸不畅。

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

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向其中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

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B.实验C.控制变量D.归纳

12.如图是水分子分解是示意图,关于对该理解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构成分子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

②用l0mL水和10mL酒精配制20mL酒精溶液

③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

④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

A.只有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只有②③

1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有如下操作:

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药品,按装置图连接好装置,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③②①④⑤⑥B.②③①④⑤⑥C.③②①④⑥⑤D.②③①④⑥⑤

15.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反应物浓度)

B.木炭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反应温度)

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催化剂)

D.煤粉比煤块燃烧的更加剧烈、更加充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反应物的种类)

16.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A

B

C

D

实验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氢气氢气难溶于水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

积的变化得出体积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排水法收集氢气,气体更纯.

A.AB.BC.CD.D

二、填空题

17.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氦气四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

(2)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_.

(3)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__.

(4)食品包装中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_.

18.写出下列符号或符号表示的意义:

(1)2个氢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个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Cl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如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期,它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0.原子序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下,请认真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周期,它属于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序数为16的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所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______。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原子的_____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______。

四、实验题

21.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其中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

在进行制取氧气的操作时,加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发现集气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如图F为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破损,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

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2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和小强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

(一)小华:

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燃烧匙中药品为红磷)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文字表式为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2点)

(二)小强:

采用如图2用实际容积为3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2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强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

(提示:

白磷和红磷的性质相似,也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3)用小强设计完成实验时:

实验前,活塞前沿在10ml刻度处,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活塞前沿停在____________________mL刻度处。

(4)图2的设计操作与图1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稻草造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火药爆炸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剪纸成花过程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

C。

2.B

A、稀有气体用作焊接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铜用作导线,是利用了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氧气用作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

3.D

A、托盘天平使用,左物右码,图中操作错误,A错。

B、倾倒法取用液体药品,瓶塞需倒放,瓶口需紧靠试管口,图中操作错误,B错。

C、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外一盏酒精灯,容易引发火灾,C错。

D、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D正确。

D。

4.C

A、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变成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气体分子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5.C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A正确。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故B正确。

C、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D正确。

故选C。

6.C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富硒茶”等,这里的碘、钙、硒指的是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观察选项,故选:

7.C

试题分析:

A、一种催化剂可以催化多个化学反应,如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都可以做催化剂,故错误;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故错误;

C、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既可加快反应速率,也可以减慢反应速率,故正确;

D、不使用催化剂物质也能发生化学反应,例如氯酸钾加热下也能缓慢分解放出氧气,故错误.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8.C

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

B、空气污染物包括: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

9.B

A选项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选项氯化钠是由a、d两种粒子构成的是正确的叙述;

C选项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

D选项a表示的是一种阳离子;

故答案选择B

元素周期表提供的信息、微粒结构示意图

10.C

A、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构成,元素不能说个数,还可以说1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过氧化氢是一种纯净物,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过氧化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错误;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保持不变;

故正确;

D、化学变化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过氧化氢分子会改变,而不是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错误。

11.D

“是不是教室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呢?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猜想;

“小丽分别收集了250mL教室内、外的气体样本,向其中分别加入10mL澄清石灰水,充分振荡后观察现象”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实验和控制变量,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归纳。

故选D。

12.C

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原子构成分子。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原子在化学反应没有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故错误;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故正确。

13.C

①量筒的精确值为0.1mL,用10mL量筒量取8.2mL水,正确,②由于分子间有间隔,故用l0mL水和10mL酒精不能配制20mL酒精溶液,总体积会小于20mL,错误,③托盘天平的精确值为0.1g,故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正确,④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用向上排空气法可得到比较干燥的氧气,正确,故选C

数据的合理性,分子的基本性质,气体收集方法的优劣比较

14.B

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操作步骤:

查→装→定→点→收→移→熄,可知操作顺序正确的是②③①④⑤⑥。

故选B。

15.D

【分析】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催化剂、反应物接触面积方面。

A、空气和氧气的不同,主要是氧气的浓度不同,所以铁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影响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故A合理;

B、常温和点燃时的温度不同,所以影响因素是反应温度,故B合理;

C、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较难分解,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所以影响因素是催化剂,故C合理;

D、煤粉比煤块燃烧的更加剧烈、更加充分是因为煤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所以影响因素是反应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故D不合理。

16.A

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水能够吸收二氧化硫生成亚硫酸,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

水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

因此,该选项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通过量筒中水的体积变化可知氧气的体积,水的主要作用是间接测定氧气的体积。

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

C、铁在氧气中燃烧时,水的用途是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炸裂集气瓶。

D、收集氢气实验,集气瓶中的水的主要作用是把集气瓶中的空气排出,收集的气体更纯,因此,该选项体现了水的主要作用;

故选A。

17.氦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1)稀有气体主要包括氦气、氖气、氩气等,故属于稀有气体的是氦气;

(2)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填氧气;

(3)光合作用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过程,故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二氧化碳;

(4)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做保护气,防止食品变质,故填:

氮气。

18.2HAl3Na+O氯元素一个氯原子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两个氢原子表示为:

2H;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元素符号是:

Al;

(3)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其中一个某离子,其中的一也要省略,所以3个钠离子可以表示为:

3Na+;

(4)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为:

O;

(5)Cl表示氯元素和一个氯原子。

19.ACDBADC三金属得到S2-最外层电子数增加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图A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图B是两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图C属于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图D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

AD是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

故答案为ACD;

B;

AD;

C;

(1)12号元素是镁元素,其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镁属于金属元素;

故填:

三;

金属;

(2)16号元素是硫,其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

得到;

S2-;

(3)根据氟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由于氟原子和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氟元素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最外层电子数;

(4)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增加。

20.三金属得到S2-最外层电子数增多

(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氟元素和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同一周期元素之间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8依次递增。

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的知识。

21.A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没有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B氧气不与水反应且不易溶于水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没有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加入少量的水AD

(1)①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对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其中A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在进行制取氧气的操作时,加入药品之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防装置漏气。

实验过程中发现集气瓶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忘记在试管口加棉花团,造成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A;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没有在试管口放置一团棉花;

②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来收集;

氧气不与水反应且不易溶于水;

(2)铁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

实验结束后,发现集气瓶破损,可能的原因是忘记在集气瓶内加水或者在瓶底铺一层沙子,铁丝燃烧的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

没有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加入少量的水;

(3)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因为是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所以发生装置为A.因为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因此只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为D.

22.产生大量白烟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充分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红磷不足装置漏气(合理均可)4测量更准确或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1)点燃红磷伸入集气瓶,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为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的文字表式为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充分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

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氧气

充分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

(2)待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原因可能是红磷不足、装置漏气等;

红磷不足;

装置漏气。

(3)试管中氧气的体积为30mL×

1/5=6mL,用小强设计完成实验时:

实验前,活塞前沿在10ml刻度处,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活塞前沿停在4mL刻度处;

4.

(4)图2的设计操作与图1比较,它可以防止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散逸到空气中,再就是装置的刻度更清楚,读数更容易;

测量更准确或防止造成空气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