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Word格式.docx
《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工程施工安全专项方案Word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地震动参数
根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域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2.3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陈家店隧道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一览表
地层时代
地层
密实度及风化程度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
Q4dl+pl
砾砂
松散
Ⅱ
Ar
片麻岩
W4
Ⅲ
W3
Ⅳ
W2
Ⅴ
陈家店隧道洞身围岩分级表
起讫里程
围岩分级
长度(m)
DIK51+600
DIK52+374
774
DIK52+519
145
DIK52+664
DIK52+840
176
DIK52+945
105
DIK53+031
86
DIK53+160
129
2.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隧道位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不大,少数沟谷及人工开掘处岩石稳定性较差,另外由于该区基岩为强风化~弱风化片麻岩,当节埋裂隙及其发育时,岩石稳定性也较差,对线路有一定影响。
隧道进出口位置岩石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崩塌等不良地质事故。
2.5水文地质特征
工点区未见地表水、出口附近约50米处有一小溪,水深约0.70米,施工期间流量较小,流速缓,由北向南流径,与隧道线位整体方向基本垂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具有暴涨暴跌的特征。
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局部冲沟处理埋藏较浅。
地下水总的径流方向由东南向西北,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下径流补给,地下水季节变化幅度2~3m。
2.6气候特征
最冷月平均气温:
-4.8º
C。
隧道区内土壤最大冻结深度为0.93m。
3、安全组织机构
组长:
周德镜
副组长:
苗琪瑾、曹新乐、李智、柴江明、白祥仁、昝勇
项目部负责隧道施工专职安全员:
杨辉、齐海龙
隧道施工现场安全员:
包佩玺、吕传庆、周礼平
周礼平
中铁二十一局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项目经理部二分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吕传庆
包佩玺
试验室李斌
综合部苟丽萍
物资部佟文杰
计划部李永强
财务部杨文涛
工管部杜世硕
安质环保部杨辉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图
防护员
安全员
组长:
周德镜(项目分部经理)
副组长
昝勇(副经理)
白祥仁(副经理)
柴江明(总工)
张胜军(副书记)
曹新乐(安全总监)
苗琪瑾(副经理)
4、安全目标
全面贯彻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实现“五零”,零死亡事故、零爆炸和火灾事故、零重伤事故,零交通运输事故、零重大设备事故。
杜绝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全年轻伤负伤率控制在2‰以内。
5、安全管理人员
为保证安全生产管理有序展开、安全生产活动顺利进行,防止管理和生产脱钩、制度和措施不落实,项目部除设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外,还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作业队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工程师,施工现场设一名专职安全员和两名安全监督员。
6、施工的危险源和可能造成的伤害
隧道施工虽然作业工序简单,但在施工中围岩的地质超前预报、地下水的探测均存在局限性,加上隧道本身施工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工作面受到限制,人员、机械比较集中,交叉作业多,还可能受不良地质危害。
本隧道主要的风险点在于浅埋段、下穿201国道段和下穿输油管道段的影响。
浅埋段位于DIK51+660~DIK52+374(Ⅴ级围岩)、DIK51+519~DIK52+664(Ⅴ级围岩)、DIK53+031~DIK53+160(Ⅴ级围岩);
下穿201国道位于DIK52+187~DIK52+227(Ⅴ级围岩);
下穿输油管线位于DIK52+315~DIK52+450(Ⅳ、Ⅴ级围岩)。
施工中在进洞段拱部设置一环超前大管棚,管棚长度40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双层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开挖采用短台阶预留核心土法,超前支护先行,“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将风险降低到最低。
确保新建隧道的安全。
7、超前地质预报
7.1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应以地质分析法为基础,针对不同地段地质情况和预报目的,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比选,选择有针对性、适用性强的方法和设备,采用一种或几种方法的合理组合,达到预报基本准确、费用低、占用时间少的目标。
对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应采用钻探验证。
超前地质预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地层岩性,重点为对软弱夹层、破碎地层、煤层及特殊岩土等。
2地质构造,重点为对断层、节理密集带、褶皱轴等影响岩体完整性的构造发育情况。
3不良地质,特别是溶洞、暗河、人为坑洞、放射性、有害气体、高地应力等发育情况。
4地下水,特别是对岩溶管道水、富水断层、富水褶皱轴及富水地层。
7.2超前地质预报应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对工程进行地质灾害分级,采取不同地质预报方案。
A级:
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如大型暗河系统,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软弱、破碎、富水、导水性良好的地层和大型断层破碎带,特殊地质地段,重大物探异常地段,可能产生大型、特大型突水突泥地段,诱发重大环境地质灾害的地段,高地应力、瓦斯、天然气问题严重的地段以及人为坑洞等。
B级:
存在中、小型突水突泥隐患的地段,物探有较大异常的地段,断裂带等。
C级:
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小型断层破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
D级:
非可溶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
地质复杂隧道的预测预报应坚持隧道洞内探测与洞外地质勘探相结合、地质方法与物探方法相结合、辅助导坑与主洞探测相结合,开展多层次、多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不同地质灾害的预报方式可采用:
A级预报:
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声波反射法、地质雷达、红外探测、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进行综合预报。
B级预报:
采用地质分析法、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辅以红外探测、地质雷达,进行必要的超前水平钻孔。
当发现局部地段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按A级要求实施。
C级预报:
以地质分析法为主。
对重要的地质(层)界面、断层或物探异常地段可采用地震波反射法或声波反射法进行探测,必要时采用红外探测和超前水平钻孔。
D级预报:
采用地质分析法。
7.3地质调查法
地质调查法包括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和洞内地质素描等。
地质调查法应根据隧道已有勘察资料、地表补充地质调查资料、洞内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通过地层层序对比、地层分界线及构造线地下和地表相关性分析、断层要素与隧道几何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临近隧道内不良地质体的前兆分析等,利用地质理论、地质作图和趋势分析等工具,推测开挖工作面前方可能揭示的地质情况。
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应在实施洞内地质超前预报前进行,并在实施洞内地质超前预报过程中根据需要随时补充。
隧道地表补充地质调查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对已有地质勘察成果的熟悉、核查和确认。
2地层、岩性在隧道地表的出露及接触关系,特别是对标志层的熟悉和确认。
3断层、褶皱、节理密集带等地质构造在隧道地表的出露位置、规模、性质及其产状变化情况。
4地表岩溶发育位置、规模及分布规律。
地质素描随隧道开挖及时进行,地层岩性变化处、构造发育部位、岩溶发育带附近等复杂、重点地段每开挖循环应进行一次;
一般地段每10~20m进行一次。
隧道内地质素描主要内容有:
1)地层岩性:
地层时代、岩性、层间结合程度、风化程度等;
2)地质构造:
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岩层产状;
断层的位置、产状、性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
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特征、力学性质;
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
3)岩溶:
岩溶规模、形态、位置、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充填物成分、状态,以及岩溶展布的空间关系;
4)特殊地层:
煤层、沥青层、含膏盐层、膨胀岩和含黄铁矿层等;
5)人为坑洞:
隧道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坑道和洞穴的分布位置及其与隧道的空间关系;
6)地应力:
包括高地应力显示性标志及其发生部位,如岩爆、软弱夹层挤出、探孔饼状岩芯等现象;
7)塌方:
塌方部位、形态、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方的地质原因及其对继续掘进的影响;
8)有害气体及放射性危害源存在情况。
8、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时调整量测项目和内容。
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施工过程中。
监控量测应纳入施工工序,并贯穿施工的全过程,为施工管理及时提供以下信息:
1围岩稳定性、支护结构承载能力和安全信息。
2二次衬砌合理的施作时间。
3为施工中调整围岩级别、完善设计方案及参数、优化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提供依据。
8.1监控量测项目和技术要求
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设计要求综合选定。
量测项目可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见表8.2.1—1和表8.2.1—2)。
必测项目在采用喷锚构筑法施工时必须进行;
选测项目应根据工程规模、地质条件、隧道埋深、开挖方法及其他要求进行选择。
表8.2.1—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序号
监测项目
常用量测仪器
备注
1
洞内、外观察
现场观察、数码相机、罗盘仪
2
拱顶下沉
水准仪、钢挂尺或全站仪
3
净空变化
收敛计、全站仪
4
地表沉降
水准仪、铟钢尺或全站仪
隧道浅埋段
表8.2.1—2监控量测选测项目
围岩压力
压力盒
钢架内力
钢筋计、应变计
喷混凝土内力
混凝土应变计
二次衬砌内力
混凝土应变计、钢筋计
5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接触压力
6
锚杆轴力
钢筋计
7
隧底隆起
8
围岩内部位移
多点位移计
9
爆破振动
振动传感器、记录仪
10
孔隙水压力
水压计
11
水量
三角堰、流量计
12
纵向位移
多点位移计、全站仪
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地质素描,有条件时应进行数码成像技术。
初期支护完成后应进行喷层表面裂缝的观察和记录。
分部开挖法施工的隧道,每个分部施工中应根据工程特点在表8.2.1-1、表8.2.1-2中所列项目选择必测项目。
浅埋隧道地表沉降测点应在隧道开挖前布设。
地表沉降测点和隧道内测点应布置在同一里程断面。
一般条件下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应按表8.2.5要求布置。
表8.2.5地表沉降测点纵向间距
埋深与开挖宽度
纵向测点间距(m)
2B>
H0>
2.5B
20~50
B<
H0≤2B
10~20
H0≤B
5~10
注:
H0—隧道埋深;
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测试仪器的精度应满足表8.2.15-1及表8.2.15-2的要求,测试仪器的量程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具有良好的防震、防水、防腐性能。
表8.2.15-1监控量测必测项目测试精度
测试精度
0.5~1mm
净空收敛
表8.2.15-2监控量测选测项目测试精度
围岩与初期支护接触压力
≤0.5%F.S.
喷混凝土应变
±
0.1%F.S.
钢架应力
拉伸≤0.5%F.S.,压缩≤1.0%F.S.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
二次衬砌内应力
0.1mm
爆破振动速度
1mm/s
F.S.—仪器满量程
风险评估及对策措施表
里程范围
风险事件
成因
初始风险
风险处理措施
残余风险
残余风险处理措施
起始里程
终止里程
概率等级
后果等级
风险等级
DIK51+660
DIK51+940
280
塌方
进口浅埋段
极高
明挖,避开雨季施工,并做好排水措施
中度
加强监控量测
DIK51+980
40
超前长管棚加超前小导管支护,台阶法(临时横撑)施工
加强监控量测及施工超前地质预报
DIK52+187
207
超前中管棚加超前小导管支护,台阶法(临时横撑)施工
DIK52+227
进口浅埋段、下穿201国道
双层大管棚超前预支护,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DIK52+307
80
DIK52+315
DIK52+450
135
进口浅埋段、下穿输油管
高度
超前小导管预支护短台阶法施工
69
浅埋地段
双层小导管超前预支护,台阶法(临时横撑)施工
节理裂隙发育
加强衬砌,台阶法施工
低度
超期小导管预支护,短台阶法施工
13
DIK53+110
79
出口浅埋地段
14
DIK53+150
15
9、安全管理制度
9.1安全培训制度
所有参加工程施工的人员均应在施工前进行安全培训,通过考试合格者方能上岗作业。
所有特殊工作岗位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有关专业部门或机构的培训,获得合法的操作证书方能上岗。
9.2安全技术交底制度
分项分部工程在开工前必须由总工程师向参加施工的员工介绍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并对各项工作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下发施工方案交底时同时下发安全技术措施,无安全措施不得进行施工。
9.3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部每月对全部施工项目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深入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施工现场实行“三检”制度和日常巡检制度:
(1)班组检查:
每次作业前由工班内部按安全交底和操作要求逐条逐项进行检查,检查每一个人员、每一台设备、每一条措施,检查完毕后再由队内别的工班进行互检。
作业过程中有兼职安全员全程监督检查。
(2)交接检查:
每次交接班前交班人员应仔细检查自己的安全操作情况,接班人员还应认真检查交班人员的安全措施、安全设施及施工操作情况,检查有无违规操作或安全隐患、事故现象,并现场签署检查意见。
(3)工序检查:
每道工序前应仔细检查安全制度是否健全、安全措施是否有效、安全设施是否齐全、安全人员是否到位,施工过程中要检查是否按安全要求操作,发生意外是否按措施执行,上道工序安全措施不到位、安全隐患未排除,下道工序不得开工。
(4)日常巡检:
隧道作业队专职安全工程师每天对重点工程、关键工序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现场专职安全员每天对所负责的施工区段按安全技术交底要求进行检查,对施工全过程的安全检查管理,包括对开工前的安全措施准备工作、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落实情况、对生活区的安全用电、对防洪的安全检查及对重点部位和危险物品进行检查等。
关键、特殊工序应有安全人员旁站。
9.4安全会议制度
每周五下午召开生产例会,安全生产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同时适时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及时针对工地的施工安全情况做出决策、决定和建议。
9.5安全设施及其管理制度
每月底进行一次安全设备和设施的检查测试和保养,及时清除及替换不符合标准或难以修理的设备,并做好资料记载。
9.6安全报告制度
按有关要求定期编制会议记录及施工安全报告。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除按照事先制定的事故报告处理办法规定的程序迅速处理外,还必须于事件或事故发生后及时向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提交书面报告。
内部报告须由下至上分单位逐级报告。
9.7安全奖惩制度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在实施安全计划和法定条例方面表现良好的施工队和施工人员进行奖励,对在此方面有违反和忽视行为的施工队和施工人员进行惩罚。
奖罚金额按情节轻重拟定,一般为100~10000元,具体由安质部提出意见,经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决定。
9.8安全监督检查制度
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员,进行安全监督检查,搜集安全信息,对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并处理。
安全监督员除检查施工现场安全操作情况,还检查各项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和安全人员上岗及处理问题的情况。
9.9安全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凡现场发生任何事故,在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以最快的方式向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汇报,对于拖延不报或隐瞒不报的,除承担因拖延时间而造成的损失外,还要追究法律责任。
事故调查处理如下:
(1)发生一般轻伤、重伤事故(轻伤两人以下或重伤一人)时,由项目部自行调查处理,发生事故两日内报安质部。
(2)发生轻伤事故、重伤事故(轻伤四人以下或重伤二人以下)时,项目部报安质环保部参加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3)发生死亡事故及一次发生重伤三人以上或一次负伤五人以上事故时,项目部进行调查处理,安质环保部参加调查处理工作,并在24小时内上报建设单位。
10、安全思想保证措施
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的第一管理者,是安全体系有效运行的第一责任人。
由项目部、作业队、工班和操作者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做到安全工作层层有分工,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件件抓落实。
定奖罚标准,并贯彻落实,保证安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规定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奖罚标准,并逐级签定安全包保责任状,确保安全生产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11、隧道施工的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1.1施工前做好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工作。
11.2洞口工程
11.2.1进洞前先做好洞门工程,做好洞口边坡、仰坡、天沟和边沟等排水措施,确保地表水不危及隧道的施工安全。
11.2.2深基础施工做好防坍塌预防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11.2.3边坡开挖四周的安全围挡措施
11.3洞身开挖
11.3.1进洞必须戴安全帽,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洞前由洞口值班人员进行登记。
11.3.2工作面施工时如有松动的石、土块或裂缝,应先予清除或支护。
11.3.3工作面内不得拆卸修理机电设备。
11.3.4洞内运输应有专人指挥,进出隧道的人员应走人行道,不得与车辆抢道。
车辆行驶中不得随意超车,机动车在洞内行驶时严禁超车。
11.3.5洞内严禁堆放柴油、汽油、煤油、变压器油。
11.3.6火工品临时存放点设3人轮换值班看守,防止火工品外流。
11.3.7隧道开挖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开挖,严禁欠挖,避免超挖。
11.4初期支护
10.4.1支护应定期检查,若损坏或变形严重时,应将人员撤离现场,再加临时支撑,随拆除随支护。
11.4.2临时支撑立柱应放置于基岩上,不应放在活动的石块上。
11.4.3喷锚支护时,注浆管严禁对人放置。
11.4.4量测数据速率突然增大,或掌子面后有连续不断的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