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第八单元第36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7988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第八单元第36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第八单元第36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第八单元第36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第八单元第36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第八单元第36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第八单元第36讲文档格式.docx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第八单元第36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第八单元第36讲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北师大版一轮复习生物与环境第八单元第36讲文档格式.docx

(3)保护森林

①森林的功能:

地球的“基因库”;

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降低噪声等多种环境功效。

②我国在198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了采伐限额管理,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持续利用。

(4)保护海洋: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我国从1995年开始,在东海、黄海、渤海海域实行全面伏季休渔制度。

2.环境污染的防治

措施:

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其中生物处理技术是与生物科学密切相关的污染治理措施。

3.拯救地球是全世界人民的重任

地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终将导致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家应该都来关心环境问题,形成自觉地保护环境的意识。

考点一 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观察下面的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模型,回答相关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有:

1.资源短缺:

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其减少。

2.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

易错警示 区分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和增长速度

(1)增长率: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出生率大幅下降,我国目前人口的增长率比较低。

(2)增长速度:

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增长率较低,但增长速度比较快。

1.下列关于人口数量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会增大,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B.人口数量的变动只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

C.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实现的

D.农业的出现和发展时期,由于人口数量不是很多,人类对环境没有破坏

答案 A

解析 人口数量增多,对资源的需求量会增大;

人口数量的变动由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来决定。

2.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答案 D

解析 人口过度增长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很难用科技进步来解决;

生物种群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因为人类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

目前人口数量还未超出环境容纳量。

人口增长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的关系

1.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部人口可以看作一个种群,它同样具有种群的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下:

2.人口增长规律与其他生物种群增长规律并不完全相同。

(1)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增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的一面。

(2)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

人具有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

因此,人口增长规律又有其特有特点,如

实行计划生育。

考点二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比较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

酸雨

臭氧层破坏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导致大气中SO2和氮氧化物的含量增多

人类活动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氟利昂增多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

①水体酸化;

②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

③伤害植物的叶和芽;

④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

①导致人患皮肤癌等疾病;

②农作物减产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开发新能源;

③大量植树造林

②使用脱硫煤;

③开发新能源;

④植树造林

减少氮氧化物和氟利昂的排放

2.比较海洋污染和土地荒漠化

原因

表现

结果

海洋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海洋水体,海洋运输时石油泄露和倾倒污染物等

富营养化

发生赤潮

土地荒漠化

植被(如草原、森林等)破坏

土地沙漠化

出现沙尘暴

3.说出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掠夺式开发和利用;

环境污染;

外来物种入侵。

易错警示 有关环境问题的3个关注

(1)区分水污染的类型

污染情况

成因

危害

无机污染

水中富含N、P营养元素

湖泊中表现为水华,水体缺氧,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有机污染

水中富含有机物

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

重金属、农药污染

重金属、农药进入食物链

较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

(2)水体富营养化

①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

如图所示

②引起的后果:

水华(发生在池塘和湖泊中)和赤潮(发生在海洋中)。

(3)外来物种入侵

①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

入侵物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缺少天敌的控制。

短时间内有可能呈现指数增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3.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解析 大量燃烧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干旱范围扩大。

4.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

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据图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

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

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

答案 

(1)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多)

(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1)输入池塘的能量有光能和厌氧池中的未彻底分解产物中的化学能。

(2)植物细胞中含P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

因在氧化塘前部微生物分解厌氧池输入的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在后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故后部溶氧量较高。

(3)若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则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就会因渗透作用大量失水而死亡。

(4)挺水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矿质元素和光而有效地限制了藻类的生长。

(5)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故一次性注入氧化塘的废水不能过多,控制废水进入氧化塘的流速还可以使植物充分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标。

`

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

处理污染水体、土壤常借助于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特别关注微生物代谢类型与环

境的关系。

(1)自养型微生物处理无机物污染,如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重金属污染等。

(2)异养型微生物处理有机物污染,如生活污水、农药等。

(3)异养需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充足的空气——采用搅拌、通气等措施。

(4)异养厌氧型微生物处理时保证厌氧环境——密封、池底沉积物等措施。

考点三 保护生物多样性

1.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多样性

蛋白质多样性―→生物性状多样性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即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2.分析生物不同层次的多样性

(1)蛋白质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①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

②肽链的空间结构多样。

(2)DNA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每个DNA分子中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3)细胞多样性的原因:

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主要体现在细胞的形状、大小、种类、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4)物种多样性的原因:

是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5)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原因:

是生物多样性及其生存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易错警示 生物多样性的2个关注

(1)区分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

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迁地保护。

(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的作用大小: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和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D.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可能破坏生物多样性

答案 C

解析 运用平衡棒原理研制出新型导航仪属于生物多样性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的一种方式,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引进物种不慎或对引进物种管理、监测不到位时,引进物种可能成为入侵物种,破坏当地生态系统,降低生物多样性。

6.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

以下措施中,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使当地生物群落中的物种更多样化

B.禁止游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让生物自然繁衍

C.把沼泽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增加经济收入

D.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以增加林木生长量

答案 B

解析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很可能引起生态危机,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水平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主要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制定必要的法规。

把沼泽改造成农田和在亚热带林区大面积种植速生桉树都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巧妙设计网络图理解生物多样性

序号

错因分析

正确答案

不明白植物在水质净化中的作用

吸收水中的无机盐

没有考虑到植株数量的多少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多株且相等

对自变量和因变量区分不清

污水中的N、P含量

不能根据因变量的不同全面获得结论

两种植物不论单独种植还是等量混合种植,净化效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或菖蒲对总磷的去除效果明显高于菰和混合种植)

题组一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2008·

山东卷,27)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

严重后果有。

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图中曲线,该曲线与a曲线产生差别的原因是。

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则全球人口的最适数量为。

(3)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倍。

(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

这一政策能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过快的趋势,原因是。

答案 

(1)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耕地减少) c 

(2)b 环境阻力(资源或空间有限) 55亿 (3)1.96 (4)延长世代长度(延长繁衍一代的时间),减少新生儿个体数,降低人口出生率

解析 

(1)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是有限的,人口的剧增,必然带来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短缺,反过来,这些变化又会限制人口的增长,如果环境持续恶化下去,人口甚至会减少。

(2)人类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生物种群,符合种群的变化规律,如果在没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其增长应呈“J”型曲线,如果在有环境阻力的情况下,应呈“S”型曲线,若“S”型曲线的最大值为K,种群的最适生存数量应为K/2。

(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按照能量流动的特点,食物链越长,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就会越少,种群数量的多少与获得的能量多少有着密切的关系。

假定地球上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平均每人需要的能量为X。

在能量传递效率为10%的情况下,当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1∶1时,则每人生存需要生产者的能量为55X,当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为1∶4时,则每人生存需要生产者的能量为28X,养活的人口约为原来的1.96倍(按要求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4)晚婚是指在法定的结婚年龄的基础上,适当推迟实际结婚年龄。

迟于法定年龄三年以上结婚者为晚婚。

晚婚对于控制人口数量的作用,一是缩短妇女的生育期,有利于减少生育量,二是拉长两代人的间隔,相对减少同一时间生存的人口数量。

晚婚还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晚育是指适当推迟妇女婚后的初育年龄。

晚育年龄是指结婚年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各同时加上三年零九个月以上。

晚育有利于青年妇女在德、智、体多方面得到发展,有利于控制出生人数和人口增长速度。

晚育会使生育年龄推迟,拉长两代人的间隔,使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题组二 全球性环境问题

2.(2009·

广东卷,1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

解析 臭氧层可吸收紫外线,臭氧层被破坏后,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增多,使皮肤癌发病率增加,农作物和植物的产量和质量下降。

3.(2008·

广东卷,32)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淡水湖泊藻类水华频繁发生。

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方法。

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食浮游植物的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构建生物修复系统的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杀藻剂处理水华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主要缺点是和。

(2)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主要生产者是和,鱼类属于该生态系统的。

(3)生物修复系统构建后,种间关系发生了哪些主要变化?

(4)挺水植物在该系统中的作用是、。

该修复系统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个变化过程属于。

答案 

(1)污染环境(杀伤天敌) 使藻类产生抗药性 

(2)藻类 大型挺水植物 消费者 (3)大型挺水植物和藻类竞争,投放鱼类捕食藻类等 (4)吸收营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 遮光影响藻类生长和分泌次生代谢物抑藻 次级演替

解析 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要从根源开始,减少氮、磷的排放量,增加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消费者数量,治理存在的污染等。

分析试题给的材料,在该修复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浮游植物和挺水植物,消费者是鱼类,它们之间的生物关系有竞争和捕食两种。

大型挺水植物可以与藻类发生竞争,同时吸收营养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经过修复的生态系统可重新趋于稳定。

题组三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4.判断正误

(1)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

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2011·

江苏,20A)(  )

(2)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2010·

北京,5A)(  )

(3)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2010·

北京,5D,改编)(  )

(4)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2009·

福建,2C)(  )

答案 

(1)√ 

(2)×

 (3)×

 (4)√

5.(2012·

海南卷,20)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

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

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

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

解析 在五年内,河流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导致种内斗争不断增强,A正确;

甲引进后,甲的种群密度越来越大,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小,已经影响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结构,B不正确;

因为甲的引进已经导致土著食草鱼类数量的减少,说明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捕食物种甲,投放土著食草鱼类不能抑制甲的蔓延,C不正确;

生态系统包括该区域内所有的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包括所有生物、底泥、水及阳光等因素,D不正确。

6.(2012·

江苏卷,24)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做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答案 ACD

解析 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A项正确;

栖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道路建设、居住点的扩大等造成了生物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小块、分裂的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D项正确;

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直接原因是新物种的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的灭绝量,C项正确。

【组题说明】

考 点

题 号

错题统计

人口增长对

环境的影响

1、2

全球性环境问题

3、4、5、6、7、13

保护生物多样性

8、9、10、11、12

与环境有关的实验探究

14、15

1.下列哪项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

A.耕地减少B.燃料需求增加

C.水源紧张D.泥石流频发

解析 泥石流是因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盲目毁林造田引发的,不是由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是(  )

A.大量使用私家车等交通工具,造成石油等化石燃料供应紧张

B.大量占用耕地建设住宅,造成耕地面积锐减

C.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减少成本、增加产量

D.大量破坏植被导致耕地退化,农作物产量不高、不稳

解析 大量种植优质杂交水稻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不是人口增长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3.日本福岛地震后,核电站中的一些放射性物质(如131I)泄漏。

地震后一段时间内,在我国一些沿海城市的空气和蔬菜中检测到了131I。

下列解释中最合理的是(  )

A.131I通过水和大气循环被带到其他区域

B.131I通过海洋生物捕食被带到其他区域

C.131I通过食物链富集在高营养级生物体内

D.131I插入蔬菜细胞的DNA中造成基因突变

解析 131I具有放射性,可通过水和大气循环从日本到达我国一些沿海城市的空气和蔬菜中。

4.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们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中CO2的来源之一是生物细胞的呼吸作用,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能产生CO2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C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C、H、O、N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核酸、酶、果糖、脂肪中都含有这四种元素

D.20世纪以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CO2的全球平衡受到严重干扰,大气中的CO2量急剧增加

解析 人体细胞的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

除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固定二氧化碳外,光合细菌和蓝细菌等生物的光合作用、一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也能固定二氧化碳。

糖类(如果糖)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大气中的CO2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5.2011年8月云南曲靖发生严重的铬污染事件。

某生物兴趣小

组利用溶液培养法探究铬进入细胞的方式,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铬能随着食物链传递,下表为某河流水域中一些生物种

群的个体内铬的含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铬含量(mg/L)

0.026

0.028

0.25

0.23

2.2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铬元素含量,因变量是铬吸收速率

B.影响a、b两点铬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均为能量和载体数量

C.该水域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甲→乙→丁→丙→戊

D.五种生物中甲和乙种群同化的能量可能最多,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