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7911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

《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科学第10册教案人教版Word下载.docx

①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

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时,相互排斥;

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时,也相互排斥。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

(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

②玻璃棒和橡胶棒相互接近时有什么现象?

由此推想,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的电一样吗?

你是怎样想的?

(根据前两个实验得出了结论:

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而玻璃棒与橡胶棒相互吸引,所以玻璃棒与橡胶棒带的电不同。

③根据以上的分析,谁能用一句简单的话说一说:

两个带电的物体相互接近时会有什么现象?

(6)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

带同种电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吸引。

(7)填空:

课本第5页的空白。

2、指导学生认识电的种类

(1)分组实验:

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分别接近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与玻璃棒相吸,与橡胶棒相斥。

(2)汇报实验结果。

(3)讨论:

这说明塑料尺带的电与哪个物体带的电相同?

(与橡胶棒带的电相同)为什么?

人们在很久以前就注意到了摩擦起电的现象。

科学家们曾用各种各样的物体相互摩擦,使它们带电;

然后像我们刚才实验那样,分别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接近,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结果发现:

所有物体带的电,或者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相同,或者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相同。

以上事实说明什么?

(或问:

以上事实说明电有几种?

)你是怎样想的?

以上事实说明,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

人们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叫做正电,用“+”号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叫做负电,用“—”号表示。

同种电相互排斥,异种电相互吸引。

巩固应用

1、提问:

(1)电有几种?

什么是正电?

什么是负电?

(2)带电体相互接近时会有什么现象?

(3)讨论:

如果有个带电体,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板,不知道它带的是什么电,怎么能知道它带的是什么电呢?

3、实验:

检验身边常见的物体塑料笔杆、塑料梳子、塑料板、玻璃片、气球、毛衣等,与其他物体摩擦后带的是什么电?

4、汇报:

你检验的哪种物体?

与什么物体相互摩擦?

带的什么电?

根据什么知道的?

布置作业:

检验家中的各种物体,哪些与毛皮或丝绸摩擦后能带电?

带的是什么电?

第2课:

雷电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放电现象和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根据生活中的放电现象、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的故事和雷电成因示意图,推想雷电的成因)。

3、向学生进行预防雷击的安全教育和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的教育,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演示实验材料:

手摇感应起电机、细铜丝、泡沫塑料小球。

2、挂图或投影片:

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的秘密、雷电成因示意图、避雷针。

塑料梳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谈话:

(1)夏季经常有雷雨,“打雷”时有什么现象?

(2)关于雷和闪电有什么问题?

2、讲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雷和闪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课题)

学习新裸

1、指导学生认识放电现象

为了弄清雷和闪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先做一个实验。

(2)演示实验:

①出示起电机,介绍名称及主要构造。

②用细铜丝在起电机的两个金属球上分别挂一个泡沫塑料小球,摇动起电机,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两个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

(3)讨论:

以上现象说明什么?

(说明两个泡沫塑料小球都带了电,而且是不同的电。

进而告诉学生,在起电机转动起来后,实际是起电机的两个金属球带了不同的电,通过铜丝传到泡沫塑料小球上的。

(4)演示实验:

取掉铜丝和小球,让两个金属球接近,摇动起电机,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在两个金属球间发生电火花,同时听到僻啪声。

(5)讲解:

两个带异种电的物体相互接近时,会出现电火花,并发出噼啪声,这种现象叫做放电。

(板书:

放电)

(6)谈话:

你们平常看到过像实验中这样的放电现象吗?

例如,你在用塑料梳子梳头、脱毛衣、摸金属把手时,看到过类似的放电现象吗?

(7)分组实验:

用塑料梳子梳头,听梳子与头发之间放电时产生的轻微僻啪声。

(如果上课时天气比较潮湿,不容易发生放电现象,此步骤可以省略。

(8)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实验和生活中放电的例子,我们可以知道放电现象是一种很普遍的、经常发生的现象。

2、了解前人对雷电现象的探索

(1)讨论:

在实验中和生活中看到的放电现象,是否与天空中的雷、闪有相似之处?

(都有电光,都有声音。

(2)讲述:

由于放电现象与雷和闪的现象非常相似,因此人们猜想天空中的雷。

闪可能也是一种放电现象。

于是便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实验。

出示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秘密图:

1752年7月的一天,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风雨中……(同课文)

3、指导学生认识雷电的成因(出示雷电成因示意图。

(1)观察:

图中有什么?

(2)讨论:

根据放电的知识,结合雷电成因示意图,推想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小结:

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天空中的云是带电的,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大规模的放电现象。

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

电火花与雷声是同时产生的,由于发生放电的云块离我们很远,光传播得比较快(每秒约30万

千米),声音传播得比较慢(每秒约340米),所以常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4)填空:

本课第10页的空白。

4、进行预防雷击和破除迷信的教育

不但云与云之间会发生放电现象,云与地之间也会发生放电现象。

在天空中的云带的电的作用下,大地以及大地上的建筑物、树木等也会带上电,并且与云中带的电是不同的;

当云块与地面带的电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云块与地面(或地面的建筑物、树木等)之间就会发生放电现象,形成落雷,又称霹雷。

雷很危险,可以击毁建筑物,击伤、击死人畜。

(2)谈话:

①你听说过关于雷击毁坏建筑物、击死人畜的事情吗?

②你听说过关于雷击的一些不正确的说法吗?

为什么不正确?

③你知道建筑物、人、畜应该怎样预防雷击吗?

(3)讲解:

雷电的耀眼闪光、震耳的声响、巨大的威力,曾使我们的祖先非常害怕;

由于当时缺少科学知识,只能凭想象解释雷电的成因。

这些解释在神话故事或戏剧里可以看得到。

这些错误的、迷信的解释,直到现在还蒙蔽着一些没有科学知识的人,使他们对雷电很迷信、很惧怕。

现在,人们了解了雷电的秘密,并且知道应该怎样避免受到雷击。

(出示避雷针图)例如:

在高大的建筑物上,要安装避雷针或其他避雷设备;

雷雨天,人畜不要在旷野或高处停留,不要在大树、高墙下避雨,不要扛着金属物品或在铁轨上行走,一般不要开电视机,并把电视机的室外天线接地。

这样,就可以避免遭受雷击。

1、讲述: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放电现象,学习了雷电的成因及预防雷击的方法。

(1)什么是放电现象?

(2)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3)建筑物怎样预防雷击?

(4)雷雨天,人怎样预防雷击?

布置作业

1、晚上,关闭灯,对着镜子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或脱毛衣,观察有什么现象?

这种现象是怎么发生的?

2、观察高大建筑物上的避雷针是什么样的?

(提醒学生不要做模仿富兰克林探索雷电秘密的实验)

第3课:

电热

1、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电热,认识常用的电热器,知道白炽灯泡发光的原理及构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电通过导体发热的实验)和归纳概括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导体发热的原因)。

3、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正确使用电热器、白炽灯泡和其他家用电器)。

1、分组观察、实验工具:

细铝丝、卡口灯泡、螺丝钉等

2、演示材料

3、挂图或投影片

4、自备材料:

灯泡、炉及干电池、细铁丝、细铜丝、卡口灯、螺口灯。

(1)谁家里有电热杯、电饭锅等电器?

(2)为什么电热杯能把水烧开?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1、指导学生认识电热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把铁丝的一端弯一个圈,压在电池的负极下;

把铁丝的另一端按在电池的正极上(在正极与手指中间垫一块纸或布,以免烫着);

过一会儿,摸一摸铁丝,有什么感觉?

(2)学生自主实验

换用细铜丝和细铝丝做上面的实验,结果怎样?

(5)分组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讨论:

①这三次实验的结果有什么相同点?

②这三次实验的结果说明什么?

③如果再换用其他金属丝做这个实验,你认为结果会怎样?

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会发热。

这种由于电流产生的热,叫做电热。

2、指导学生认识电热器

利用电流通过导体可以产生热的原理,可以制成各种电热器(出示电热器图或投影片),例如电烙铁、电炉、电奥斗、电烤箱、电孵化器等。

①你们知道这些电热器是干什么用的吗?

②你们知道这些电热器是怎样发热的吗?

里面有什么特殊的构造?

电热器的发热部分是电热丝,通常用耐高温的钨丝做成(出示电热丝)。

(4)谈话:

你还知道有什么电热器?

(例如电饭锅、电炒锅、电热杯、电热壶、电热水器、电取暖器等。

3。

指导学生认识白炽灯

常用的白炽灯也是利用电热原理制成的。

白炽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观察一下。

(2)分组观察。

(3)汇报观察结果:

白炽灯泡由哪几部分组成了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卡口灯泡与螺口灯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出示白炽灯泡构造示意图。

白炽灯泡都有一个密封的玻璃泡(泡内充满不助燃的气体),玻璃泡上装有金属壳;

在玻璃泡内有很细很细的、绕成螺旋状的灯丝,灯丝挂在金属支架上,灯丝的两端分别焊接在金属壳的两个接线点上。

卡口灯泡的两个接线点在金属壳的顶端;

螺口灯泡的两个接线点,一个在金属壳的顶端,一个在螺纹处。

灯泡内的灯丝也是用细钨丝制成的,通电后,灯丝能产生几千摄氏度的高温,炽热而发出白光。

所以。

人们又把这种电灯叫做白炽灯。

由于卡口灯泡、螺口灯泡构造不同,与它们连接的灯口构造也不相同。

(5)观察:

卡口灯泡与螺口灯泡灯口的构造。

(6)讲解、演示:

卡口灯泡、螺口灯泡与灯口连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练习:

将两种灯泡分别连接在灯口上。

4、向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

电热能为人做很多事情,但也可能造成灾害。

你知道在使用各种电热器时应该注意哪些事吗?

电热器工作时一般需要很大的电流,如果电路中电流过大,就会产生很高的温度,烧毁电线或电热器,甚至引起火灾。

因此,在购买和安装电热器前,一定要了解它是否符合电路的安全要求(详见参考资料)。

另外,电热器要远离易燃物,使用的时间也不能过长。

其他家用电器,例如电风扇。

电视机、收录机等,通电后也会发热,为了防止温度过高,使用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散热,连续使用的时间不能过长。

否则会损坏电器,甚至发生因电热起火的事故。

巩固应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电热的知识,以及电热的应用。

(1)什么是电热?

(2)白炽灯为什么会发出亮光?

(3)家庭使用电热器应该注意什么?

1、观察家中有什么电热器?

2、检查家中的电热器是否符合安全用电要求?

第4课:

制作电热切割器

目的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电热切割器的原理、构造及用途。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学会制作简易电热切割器,并会用它切割字或图案。

3、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分组制作材料竹片(用火烤,弯成弓状,两端打孔)、细钢丝(或铁丝)、小钉。

(2)演示材料:

电热切割器。

2、学生准备:

电池、泡沫塑料板。

教学过程

什么是电热?

应用电热可以做什么?

2、谈话:

在商店的橱窗里,经常可以看到用泡沫塑料制成的字、图案,这些字和图案是怎样制成的?

3、讲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切割泡沫塑料的方法。

1、认识电热切割机

(1)出示电热切割机。

这是一个专门用来把泡沫塑料板切割成字或图案的装置,由支架、工作台、金属丝、导线等部分构成(根据准备的电热切割机实际情况介绍)。

你们想看一看它是怎样切割泡沫塑料的吗?

(3)演示:

用电热切割机切割泡沫塑料板。

(最好能切割成一个简单的图案。

(4)讨论:

想一想,为什么这根金属丝能像刀一样把泡沫塑料板切开?

(5)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很对,它确实是应用电热原理把泡沫塑料板切开的。

所以,这个装置叫做电热切割机。

电热切割机有各种各样的,例如课本第14页插图中画的,就是两种外形不同的电热切割机,老师使用的这个又是一种。

电热切割机最主要的部分是固定在支架上的、用金属制成的电热丝,此外还有变压器、导线、开关等。

有的电热切割机还有调温装置和工作台等。

当电热丝两端接通电源后就会发热,能够切割泡沫塑料等物体。

商店橱窗中的泡沫塑料字、图案,大多是用这种方法制成的。

2、指导学生制作简易电热切割器

(1)谈话:

你们想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用它来切割字或图案吗?

(2)讲解:

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了制作简易电热切割器的材料,有弯成弓形的竹片、细钢丝、小钉、导线等,各组还带来了电池,用这些材料就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电热切割器。

制作的方法是:

①将钢丝的一端打一个结,中间穿进一根铁钉;

将钢丝的另一端从竹弓的两个孔穿过,使其成为竹弓的“弦”。

使钢丝的一端依靠铁钉卡在竹弓的一个孔处。

稍用力将竹弓压得更弯,把钢丝的另一端在竹弓的另一个孔处拴牢,松开压弓的手,钢丝便能绷紧。

②选择两恨导线,将导线两端的绝缘外皮剥掉(或用火烧去)。

把两根导线的左端分别拧在钢丝上(隔开一段距离),有端分别接在电池的正、负极上。

③通过移动导线在钢丝上拧接的位置,调节钢丝通电部分的长短,使其温度降低或升高;

通过实际切割试验,确定所需的温度。

制作时,不要让钢丝扎破手指,不要把竹弓压断。

调节钢丝的温度时,要用泡沫塑料试,不要用手试。

(3)分组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给予适当帮助。

(4)汇报制作结果。

表扬做得认真,做得好的学生,并把他们的作品展示。

3、指导学生利用自制电热切割器切割物体

(1)讲解: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自制的电热切割器,将泡沫塑料板切割成字或图案。

操作的方法是……(同课文说明)每人都要动手切割,切割什么字或图案,由自己定。

(2)分组操作。

(3)汇报操作结果:

①你切割的是什么?

把它举起来给全班同学看一看。

②你在切割方法方面有什么体会?

例如怎样操作容易切割好?

怎样操作容易切割坏?

(4)教师小结。

(表扬操作认真、切割得好、善于找窍门的学生;

同时说明这是一种技术性的“活儿”,只有通过认真的、反复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布置作业

照课本第15页插图所提供的样式,自己制作一个电热切割器,用它切割泡沫塑料,布置教室或家中的房间。

第5课:

空气的成分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空气是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分析空气成分的实验,和分析综合能力(根据性质的差异,分析混合物的成分)。

大玻璃杯、蜡烛、火柴。

2、分组实验材料:

水槽、玻璃片、蜡烛、玻璃杯、红色的水、火柴。

(以上材料,教师也应有一份,供演示指导。

教学过程

点燃蜡烛,用杯子罩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过一会儿,蜡烛慢慢熄灭。

2、讨论:

为什么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学生可能说”杯子里没有空气了”。

到底杯子里有没有空气呢?

蜡烛究竟为什么会灭呢?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分析空气的成分

实验1:

燃烧要消耗一部分空气

为了弄清蜡烛罩上玻璃杯后为什么会熄灭,我们来做个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粘有蜡烛的玻璃片放在水槽中,往水槽内倒入红色的水。

水不要太多,能淹没蜡烛下部即可,倒水时不要弄湿烛心。

②不点燃蜡烛,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水能进入杯子吗?

(水一般不能进入杯子,即使进去也很少。

为什么水不能进入杯子?

(因为杯内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

(5)讲述:

接着实验。

把杯子拿起来(注意不要弄湿烛心),点燃蜡烛,再用杯子把蜡烛扣上,观察有什么现象?

(6)分组实验。

(7)汇报实验结果。

(蜡烛慢慢熄灭,水涌进杯子。

(8)讨论:

①水涌进杯子的现象说明什么叭说明杯内的空气少了,“腾”出了一部分空间。

②为什么杯内空气会减少了?

?

nbsp;

③点燃火柴,把杯口的玻璃片掀开一个小缝儿,将燃烧着的火柴伸进杯子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火柴的火焰顿时熄灭。

①以上现象说明燃烧剩下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说明这些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明确后,把问题的结果填写在课本第18页的空白中。

②进而可以知道,被烧去的气体有什么性质?

(能支持燃烧。

③根据以上研究,你认为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吗?

其中至少含有几种气体?

它们各有什么性质?

(5)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知道,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

一种气体是支持燃烧的,只有这种气体存在燃烧才能进行;

另一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成分

(1)讲解: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

其中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板书);

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主要是氮气(板书),此外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氢气等。

在空气中,这些气体的多少、比例是不同的。

(2)观察:

看课本第19页空气成分比例图。

图中共有100个小格,表示全部空气的体积。

其中蓝色格子表示氧气的体积,黄色格子表示氮气的体积,红色格子表示其他气体的体积。

(3)提问:

①氧气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21%)

②氮气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78%)

③其他气体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4)讲解:

组成空气的各种成分是混合在一起的。

而不是彼此分割的。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关于空气的成分(板书课题)的知识。

(1)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

(2)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

占空气体积的百分之多少?

不支持燃烧的是什么气体?

(3)在做蜡烛燃烧的实验时,烧掉的是什么气体?

剩下的是什么气体?

找3支高矮相同的蜡烛,立在桌上,点燃;

如果用大、中、小3个玻璃瓶分别将3支蜡烛扣上,哪支蜡烛先灭?

哪支蜡烛后灭?

为什么?

亲自试一试,是不是你想的那样。

第6课:

氧气的性质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氧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能支持燃烧;

了解氧气的用途。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说明氧气的性质的实验)。

3,使学生体会到人只有了解自然,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

支架(带多用夹)、酒精灯、大试管、胶塞、棉絮、细玻璃管、胶管、高锰酸钾、火柴、水槽、集气瓶、玻璃片、红色的水。

氧气(每组两瓶,课前制好,用玻璃片将瓶口盖严,实验前再发给学生)、酒精灯、火柴、镊子、细铁丝(可以从铁窗纱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