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7707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1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

《《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宇宙生命之谜》优秀教案2Word文件下载.docx

二、揭示课题,目标阅读 

1.(板书课题:

宇宙生命之谜)“谜”是什么意思呀?

(没弄懂的问题)刚才同学们就提出了关于宇宙的许多未解之谜。

从课题上看,本课讲的是关于宇宙空间中有没有生命的问题。

读了课文你就会明白很多问题的。

2.出示:

阅读提示

(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3)结论是什么?

(4)提出不懂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说一说。

三、了解内容,理清顺序。

1.班上交流。

讨论作者围绕“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

(1)天体上生命存在具备的四个条件;

(2)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3)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4)科学家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了近距离的观测,揭开了火星神秘的面纱;

(5)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生命。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是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

(2—9自然段。

3.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两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指导点拨:

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最后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4.现在你知道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了吗?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4、识记字词,正确书写。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字词,同位交流。

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指导:

(1)生字部分

揭:

读音jiē,右边部分与“渴、喝”的右半部相同,组词:

揭示、揭开

倾:

读音qīnɡ,右边是“顷”,组词:

倾斜、倾倒

燥:

读音zà

o,注意与“躁”区分,组词:

干燥、燥热

御:

读音yù

,左边是“彳”,右边是“卸”,组词:

抵御、防御

(2)词语部分

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粒谷。

形容非常渺小。

厌氧菌:

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陨石:

含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

抵御:

抵抗,防御外敌。

干燥:

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出示阅读提示,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读课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读课文,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要点。

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说明问题的顺序,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说明的问题。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汉字的能力和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为自学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5、汇报收获,布置练习

1.请同学们说一说,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什么?

2.课下把课文再仔细读一遍。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辨字组词。

揭()顷()班()躁()卸()员()

渴()倾()斑()燥()御()陨()

2、缩句。

1.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2.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3、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现在,科学发达了,人们知道那都是古人编出来的神话。

(),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2.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

【答案】

1、揭开口渴公顷倾斜班长斑点急躁干燥卸货防御员工陨石

2、1.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问题。

2.人类尚未找到星球。

3、1.但是2.不是而是才

第二课时 

1.分析课文,了解火星上为什么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2.学习说明道理的说明方法。

多媒体课件

一、检查提问,衔接新课

1.谁来说一说,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2.请同学们想想课文哪些部分是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

(2—10自然段。

检查提问,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衔接新课。

二、分组学习,点拨指导

1.学生分组自学课文第二部分。

各小组来分析自己小组分配到的段落。

第一组:

分析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组:

分析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三组:

分析第五——八自然段。

第四组:

分析第九自然段。

第五组:

分析第十自然段。

2.围绕问题学习、看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讲道理的?

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间进行汇报。

教师指导:

(一)第一组:

1.作者从理论和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

从理论上讲,第一,宇宙无限,第二,有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星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肯定存在”。

由这两点证明了“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一定还会有其他星球也有生命。

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

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

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

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

(板书:

生命存在的条件

1.适合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

3.适当的大气

4.足够的光热)

根据生命存活的四个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排除了出去。

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

作者根据四个条件证明,认为火星唯一符合这些条件,但却一直被科学家们所争论。

分析第五至八自然段。

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作者先用了比较法证明。

他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

1.自转时间相似;

2.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

由这两种比较出的相似点,又引出了科学家的两种猜测:

(1)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

(2)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

一环扣一环,作者就两种猜测进行了揭秘,并且过程很真实,一是拍照,二是近距离观测。

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生命物质、火星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作者为进一步证实火星上没有生命,阐述了宇宙飞船的发现。

采用摆实事、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

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通过到火星进行实地考察,列举了两个结果:

1.土壤无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

2.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

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

人类探索的发现火星的探秘)

分析第十、十一自然段。

虽然火星上没有生命,但在太阳系之外,还有许多人类不可知的星系。

人们确信:

在不断的探索中,一定会解开这个“宇宙生命之谜”。

分析第10自然段。

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

各小组分配学习任务,分段落来分析,一是因为课文篇幅较长,每小组都逐段分析时间不够用;

二是为了落实“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的学习目标。

学生汇报交流以后,教师评价指导。

出示课件,让学生更进一步通过文字明确作者所说明的道理,懂得说理的方法,并教学生在以后写说明文时学习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3、交流反馈,课堂小结。

1.现在,我们把各组要分析的段落分析了一遍,同学们一定对作者要讲的道理和讲道理的方法都更加明确了。

现在,大家交流一下,课文的结论是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小结:

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的问题,人类从有时候就有思考,发展到近代,科学家们利用科学技术进一步进行了探索与分析,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但从落入地球上的陨石中包含着有机分子的情况看,我们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们在哪里呢?

有待我们这些未来的科学家去进一步探索。

板书

内容

宇宙生命之谜

生命存在的条件人类探索的发现

1.适合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火星的探秘

3.适当的大气

4.足够的光热

一、读句子,将带点字的正确意思写在括号里。

1.系:

①系统,有连属关系的 

②联结;

拴 

③牵挂 

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

2.尚:

①尊崇;

注重 

②风气习惯 

③还

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3.至:

①到 

②最好的 

③极;

(1)人类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2)生命的存在至少应有三个条件。

二、将意思相反的词用线段连起来。

 是 

生 

存 

近 

低 

昼 

纵 

明 

干 

死 

高 

横 

夜 

否 

亡 

稠 

湿 

远 

3、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

2.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

1971年,美国发射的“水手9号”宇宙飞船进入了环绕火星飞行的轨道,给火星拍摄了大量的照片。

一、1.①2.③3.

(1)①

(2)③

二、是否生死存亡近远低高昼夜纵横明暗干湿稀稠

三、1.列数字2.举例子

教学反思

《宇宙生命之谜》用大量的材料说明,地球以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重点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

我根据本课课文较长,课文是说明文的特点,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

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星空知识导入课题,然后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第2—10自然段。

把学生分成五组,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学习,看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讲道理的?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教师班内指导,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自我分析文章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对每一部分的指导都出示课件,为全体同学的分析提供范例,明确课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讲的。

通过学习,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进行分析,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各方学生论据充足,辩驳有力。

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科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应辩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

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

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先研究了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条件;

再根据这些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之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然后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又让宇宙飞船在火星登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

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理解,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温室效应:

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

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受热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臭氧层:

是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高的层次。

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

若把臭氧层的臭氧校订到标准情况,则其厚度平均仅为3毫米左右。

臭氧含量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不同。

紫外辐射在高空被臭氧吸收,对大气有增温作用,同时保护了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的伤害,透过的少量紫外辐射,有杀菌作用,对生物大有益处。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1、按要求写句子。

1.火星上是不会有生命存在的。

(改为反问句)

2.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缩句)

3.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

人们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中存在着生命。

(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这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

水星离太阳最近,向阳时表面温度可以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阳光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低,一般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1.这段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水星、金星和其他行星不可能存在生命的原因是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3、要在空中建立一个大型空间站,我们在地球被破坏之后,都到空间站去生活。

这个想法有实际意义吗?

参考答案

一、1.火星上难道会有生命存在吗?

2.星球是火星。

3.虽然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遥远的太空中存在着生命。

二、1.说明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都不可能存在生命。

2.水星表面高温时可以达到三百至四百摄氏度;

金星表面温度极高;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表面温度很低,一般低于零下一百四十摄氏度,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三、提示:

可以认为有实际意义,也可以认为不切实际。

无论哪种观点能说明理由即可。

六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0宇宙生命之谜人教部编版

《宇宙生命之谜》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课文从古代神话讲起,引出“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但是至今尚未找到另外一颗有生命的星球;

然后具体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

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

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

课文中还随文著有旁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法、关注关键词句、抓住文章的重点内容、随文预测等,既是对之前阅读策略单元的总结回顾和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本单元“有目的地阅读”方法上的指导。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谜、嫦”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嫦娥、抵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掌握阅读科普文的方法。

3.培养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热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了解宇宙生命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阅读科普文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宇宙生命之谜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将要去向哪里?

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不是唯一的存在?

……每个成长中的个体,或多或少都会对这些问题进行过探索。

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对于自身以及自身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尤为关注。

因此,文章前的导语说,“有位同学找到了这篇文章”,可见,孩子们对宇宙之谜怀有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因此,教学这篇文章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出发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以上认识,我主要采用以读为主,读思议相结合以及引扶放相结合的方法,引入恰当的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探究理解,辩论解疑,而教师引导流程,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点拨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和方法,也就是既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因此,在学生自主探究中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边的旁批,积极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根据问题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

四、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以学生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导入课题,引起学生探究宇宙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范例。

让学生直观感受书信的特点。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记生字词,并交流自己的方法和收获。

在交流中解决生字词的识记,同时教师视情况引导对重点生字书写的讨论交流,指导正确写字。

(三)初读了解文章内容。

1.读课文,画出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思考:

课文围绕“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讲了哪些内容?

哪些你读懂了,在书旁做个记号;

哪些还没有读懂,提出来全班一起交流。

3.小组交流,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概括课文围绕中心写了哪些内容。

互相交流,初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四)阅读课文,质疑解难。

1.围绕“宇宙有没有生命”探究课文。

抓住重点段落,理解“生命存在的天体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①适合生存的温度,零下50至零上150摄氏度之间;

②必要的水分;

③适当成分的大气;

④有足够的光和热。

2.根据这些条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各行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

?

水星:

离太阳最近,温度太高,不可能存在生命。

金星:

高温、缺氧、缺水。

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过低,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3.师:

那么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呢?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相关的论据,证明你的观点。

(以辩论的形式,学生分为正反两方,一方认为有,一方认为无,双方展开辩论)

正方:

有(理论角度第5段)

(1)从理论上说,宇宙无限,地球不是唯一。

(2)火星与地球相似:

①自转时间相近;

②有昼夜,有四季。

反方:

无(实际角度6-9段)

(1)①拍照;

②近距离观测。

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有植物的说法错误。

(2)进一步采用摆事实、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所以“火星上生命难以存在”。

(3)①土壤中无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不可能生长;

②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上连微小的生命都不存在。

师明确: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尚未证实

(1)科学家提出火星岩层中可能有生命物质;

(2)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外太空可能存在生命。

以辩论的形式促进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确火星可能产

生生命的理论和火星上没有生命的实际发现,进而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尚未证实。

(五)理解文章,寻找答案。

1.师:

从2-9段的分析中,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

科学家们经过理论和实际的种种考证,尚未得出明确结论。

但我们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而它们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2.师:

课文2—9段向我们具体分析了探寻的过程,那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一段通过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引出问题:

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最后一段总结人们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总结:

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索结论的顺序写。

根据旁批,在把握中心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写法,进而明确文章整体的内容安排和写作思路。

(六)课堂小结。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次板书表现文章的写作思路,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以框架的形式帮助学生整合内容。

并将天体存在生命应具备的条件进行板书展示,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对文中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的理解。

提出问题宇宙生命之谜

1.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2.必要的水分;

3.适当成分的大气;

4.足够的光和热。

分析问题存在条件

探索结论未解之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宇宙生命之谜(人教部编版)

10宇宙生命之谜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

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

由“谜”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又由“谜”结束,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得余味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

六年级的学生对记叙类文章更容易理解,而对科普类文章则稍欠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