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7614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与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是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为宗旨的课程”,使学生进一步“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和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品社课标则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⑵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都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

⑶它们都以培养公民道德为目标。

同时还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判断力

⑷开放性和综合性

①开放性表现为史社课标“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将给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提供更大的空间。

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与个人生活,使知识不再局限于教科书;

评价从追求惟一的、固定的结论转变为注重个性化的思维过程,从单纯的纸笔测试转变为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

教学环境也从课堂的狭窄范围扩展到社会的广阔空间,并提供多种教学选择,强调社会实践,使课程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

”品社课标“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

②综合性表现为:

史社课标强调“本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于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的综合,还有对其基本方法和技能的综合;

不仅是对历史发展过程和现实社会问题的综合,还体现在对分析、认识某个事件或现象的角度的综合。

它是一门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上都力求整合的新型课程。

”品社课标则“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

(2)不同点:

层次要求不同

史社课标“以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品社课标“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

”品社课标更强调其基础性,即“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基本理念

⑴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让学生学会做人。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品社课标:

“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⑵它们都注重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将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品社课标:

“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⑷立足点都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历史与社会》课程不是学科群体的统称,而是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历史、人文地理等相关学科内容的整合。

“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⑸基础性:

为今后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史社课标“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品社课标“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⑹二者都要培养学生的世界观、社会感。

⑴史社课标:

“本课程将力求真正实现人文社会学科内容的综合”“它力求综合范围适当、融合程度较高、整合形式合理,从而把各学科领域彼此孤立、相互隔离的内容体系,改造成为各学科领域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而不只是形式上的捏合。

“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⑵培养的侧重点不同。

“将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品社课标:

“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⑶观察和认识社会的角度不同。

强调历史地、辩证地观察和认识社会。

因此,课程在这方面的理念设计充分基于这两个阶段学生的实际能力。

品社课标:

强调让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⑷在授课过程中,品社课标:

必须要考虑到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也即比较感性的方法。

而史社课标则比较理性。

⑸理念层次不同。

史社课标的理念远远高于品社课标,因为它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还要从纵向发展来呈现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及其基本趋势;

从横向扩展来揭示不同地域环境和文化的差异;

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显然是品社课标无法提出的理念。

3、设计思路

⑴都是体现综合性

“第一个主题‘我们生活的世界’,讲述社会是怎样的,这是对社会生活要素的整合;

第二个主题‘我们传承的文明’,讲述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这是对反映社会发展的史实的整合;

第三个主题‘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讲述社会应该是怎样的,这是对当代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的整合。

“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

⑵知识建构都是以探究现实问题为立足点。

“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品社课标: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

史社课标的思路是:

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计目标的递进关系和内容的逻辑顺序。

品社课标的思路是:

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4、一家之见:

(1)建议注重对知识素养的培养。

新课程对知识的要求降低了,导致学生教学后有些基本的知识点都不能有效的掌握。

如七年级地理知识,八年级历史知识特别是历史事件的完整呈现。

(2)建议注重历史学科价值的培养。

课标将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操作过程中利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史为鉴的作用并未真正发挥出来。

改变学生学历史没有用的错误想法,重新认识历史学科的价值。

(3)课程是开放性的,强调社会实践,建议更加注重其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

 

(二)、课程目标比较

1、总目标

(1)相同点

总目标主旨相同:

都十分注重培养公民良好的内在德性。

“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2)不同点

史社课标强调“过程和方法”,及对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性、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体验。

2、分目标

⑴二者在课程分目标中都提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或技能)。

⑵三维目标的三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是相互作用、共同提高,作为一个整体影响着个体发展的。

⑴知识角度不同:

史社课标从宏观角度展开,品社课标从微观、具体角度叙述。

⑵能力(技能):

史社课标明显比品社课标高。

⑶史社课标比品社课标多了过程与方法目标。

⑷品社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第一位,而史社课标则列在第三位。

⑸三维目标内涵有异。

⑹目标要求有异。

就各目标而言,史社课标的要求显然比较高,比如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品社课标:

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

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3、一家之见:

(1)在史社课标和品社课标总目标中加入:

“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体现时代要求。

(2)史社课标可否把“二、知识与技能;

三、过程与方法;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同品社课标归结为“分目标”,使结构更合理,层次更清晰。

(3)史社课标以能力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但技能(能力)目标的要求只有“会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一点,分量少,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第5、6、8三点则分别强调要“提高辨别重大是非的能力、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创新能力、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此安排似乎欠妥。

是否可以把分目标改为“知识与方法”“过程与能力”或者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中增加能力比重,然后把“过程与方法目标”中能力部分作适当调整。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是否也可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写入。

(三)、内容标准比较

1、相同点:

(1)都是以表格形式清晰地列出,由学生学习需达到的基本要求(史社课标“内容目标”、品社课标“内容标准”)和为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性建议(史社课标“教学活动”、品社课标“教学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非常具有可操作性。

且史社课标比品社课标更加详细丰富。

(2)都细化成专项指标。

史社课标列出三个主题的19个专项目标,还配备一个《一级目录概况》的附录,使内容标准的设立更加细化、明了。

品社课标列出六个大块、59个专项目标。

(3)学习内容基本是沿着学生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的思路展开的。

逐步将学生的视野从个人生活的狭小范围扩展到人类生活的广阔世界。

这样组织构建内容的优势在于它符合一般状态下的学生生活和认识发展的特点,有利于从学生的生活切入,基于他们的经验开展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地从身边的事物开始,学习关注周围和更广泛领域的社会现象、事物、形成社会理解和认识;

(4)教学内容上有许多知识相交叉,列表如下:

内容目标比较表

品社课标

史社课标

评析

1.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路线图。

(我与学校)

1.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

(我的家乡)

1-1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1-3尝试从不同种类的地图和图表中获取所需要的社会信息。

(我们生活的世界)

都涉及地理基础知识。

7.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4-1在尝试制订规划的过程中,体验遵守规划的重要性。

4-2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都涉及规则的作用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8.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3-5讨论本地特别关注的问题,体验公民的主动参与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作用。

(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都涉及民主。

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

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我与家庭)

5.了解本地的一些商业场所,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学习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

开始具有独立的购买简单生活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具备初步的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目标5 尝试在经济生活中可能充当的各种角色,初步树立现代经济意识。

目标5下列举了6条分目标。

都有经济理财的知识。

4.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我是中国人)

4-3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明它(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4-4列举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6-5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了解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明确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们传承的文明)

都涉及近代屈辱的史实及中国人民的奋斗事例。

5.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1-1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事件,了解新中国成长的道路和经历的曲折。

1-2列举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都涉及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7.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

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人地关系方面的主要问题。

都涉及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8.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2-5描述历史上不同区域的社会生活概貌,了解不同区域文明的生活方式。

都涉及不同区域人们的生活方式。

13.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1-7感受大众传媒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知道通过各种媒体和运用新技术能够收集、解释、传递现实社会中的各种信息。

(我们生活的世界)5-1列举我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和进行交往的事例,从多样和快捷的现代传播方式中,领会社会信息化的意义。

都涉及大众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都提到通过各种媒体获取社会中的各种信息。

3.比较一些国家、地区、民族不同的生活习俗、传统节日、服饰、建筑、饮食等状况,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走近世界)

5-5结合历史与现实中的实例,表达欣赏不同民族文化的感受,领会保持、珍重民族文化传统的意义。

都涉及对不同民族文化的感受,懂得对文化传统应持的态度。

4.通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体会世界经济的发展与联系及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5-2举出当今世界各地经济相互依赖的实例,初步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都涉及世界各地经济之间紧密联系的现实。

5.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

崇尚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6-2列举身边实例,感受科技发展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

4-5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讨论当代市场经济与科技发展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都涉及科学技术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6.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目标2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2具体分解为6条。

都涉及当今世界的共同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及关注

三者之间的和谐性。

7.体会和平的美好、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热爱和平。

1-4从历史和地域两方面,认识"

和平"

与"

发展"

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5-3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

都涉及和平问题。

8.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5-4列举某些重要的国际组织,知道它们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都涉及某些国际组织,及它们的作用。

注:

括号内为主题。

2、不同点

(1)内容标准的大模块之间的关系明显不同。

史社课标从内容(我们生活的世界、 

我们传承的文明、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上看,属于一种纵向逻辑关系,三个内容可以理解成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关系。

从整体上看,主题设置的本身就体现了各学习阶段目标的层次。

品社课标从内容(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我是中国人、走近世界)看属于平面关系,是以我为中心展开的几个面积逐渐增大的圆圈。

(2)对学生的要求不同。

史社课标要求显然较品社课标高。

除了了解和知道“是什么”这个层次外还要分析“为什么”,要使用综合与演绎的方法和能力。

比如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1-6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社会调查方法;

2-5通过典型实例,比较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

3-1列举实例,说明人类诞生的标志和时间。

甚至要求模拟简单的投资活动。

5-6采用模拟方式,体会从事某种经营活动需要考虑的因素。

品社课标总体都只是提出“一般了解”,“一般知道”或“知道”、“了解”这种是什么的程度。

当然这样的要求不算太高,但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

(3)内容目标涉及面不同。

史社课标涉及领域宽广,内容与时俱进。

如:

前几年讲小康,现在讲和谐。

品社课标受儿童认知水平限制,范围相对较窄,点到为止。

(4)内容标准的侧重点不同。

史社课标侧重于历史地理知识的教学和这两方面能力的运用。

总体上是历史与地理的纵横交错。

它的第一部分(我们生活的世界)又侧重于地理方面,第二部分( 

我们传承的文明)则是历史的内容。

第三部分则内容更加复杂,如目标1侧重于历史、目标2侧重于社会学,目标3侧重于政治,目标4侧重于科技和经济,目标6中显然是道德问题。

品社课标侧重于个人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的形成以及法律观念(我在成长的第9点目标)的培养,其次才稍微涉及到基础的地理知识(如我与学校的第1点目标),总体上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缺乏历史感。

(1)可以适当的减少关于“体会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规划、制度的意义”这方面的内容。

因为品社课标已有相当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何况初中思想品德介绍的更为详细。

(2)从教学建议上看,经常有让学生收集资料、写调查报告等行为。

这些行为固然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也忽视了城乡差别和能力的不同。

(3)史社课标与品社课标相重复处较多的内容,可否考虑删除或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加以适当深化。

(4)可否在一些德育素材中多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点,以更好促进公民内在德性的养成。

(5)可否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入到史社课标的内容目标中去。

尤其如七下内容。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四)、教学建议比较

1、相同点

(1)两个课标首先都强调要“整体把握课程目标的实施”。

(2)二者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史社课标在建议的开头部分指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品社课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当然,品社课标是基础,只有在小学阶段的老师的引导下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

才能谈得上初中阶段的促进自主学习能力。

(3)二者都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史社课标这样论述指出“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品社课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

(4)开放性教学。

“在全面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要使课内与课外教学活动真正建立起有机联系”。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

因此开放性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要求都比以前高。

此外,还要求教师有组织社会调查、调动社会资源的能力。

(5)综合性教学。

史社课标指出“教师必须跳出分科教学的框框,特别要注意学科之间的合理渗透、融合”。

“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

显然,品社课标还要求教师了解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

(6)创设富有情趣的学习情景。

“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

“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

(7)都强调要联系地方资源。

“教师要善于发掘和利用本地特有的乡土教育资源”。

品社课标:

“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

(1)两个课标在“把握课程目标的实施”的具体要求上有所侧重。

史社课标“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而品社课标“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性,把养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能力其次,知识再次。

(2)史社课标专门具体阐述了如何把握内容标准的实施。

如在具体知识的运用上,可以给不同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以较大的弹性,在行为动词的使用上,又明确限定了目标实施的程度和方向、操作和检测。

内容标准的实施既看重教学结果,又注重教学过程的要求。

(3)品社课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尤其提倡充满时代感的生活化、社会化题材。

(4)很明显的不同点在于,史社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优化教学的组织方式、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1)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培养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课题。

(2)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如何得到保障,特别是班额较多的情况下?

(3)史社课标强调“本课程重视探究、实践过程,教师课前必须准备充分,学生则需要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验和探究。

而众所周知,在考试成绩占初中升学极大比重的大背景下,长期以来,初中社会课属于边缘学科、副课,加之开卷考及分数比率远小于其他“主课”,学校普遍不重视,教师教学任务重,(社会教师人数少,课时多)如此情况下,教师课前的经常“必须准备充分”如何保障?

学生何来“充足的时间进行体验和探究”?

(4)乡土教育资源如何开发、渗透、走进课标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