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知识竞赛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717596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0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素养知识竞赛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健康素养知识竞赛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健康素养知识竞赛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健康素养知识竞赛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健康素养知识竞赛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健康素养知识竞赛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健康素养知识竞赛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素养知识竞赛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健康素养知识竞赛题库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6.人的一生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D)

A.买股票B.买房子C.买古董D.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7.提高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做哪些努力?

A.公民自己努力B.国家政策的支持C.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 

三、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1.健康人每周至少运动一次就能达到健康锻炼最低标准。

2.烟龄长的人戒不戒烟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

3.成年男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

4.合理膳食是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

5.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个人饮食、作息有规律。

6.俗话说:

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

这句话有道理吗?

(有)

7.水是一切生命必需的物质,饮水越多越好。

8.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9.下列哪些因素是目前影响我国公民患慢性病的主要行为风险因素?

(ABC)

A.膳食不合理B.运动不足C.吸烟D.饮酒

10.目前倡导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ABCE)

A.合理膳食B.适量运动C.戒烟限酒D.多饮水E.心理平衡

11.健康人每周至少运动几次?

(B)

A.2次B.3次C.5次D.7次

12.简述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等。

13.请列出五种健康生活方式的表现?

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

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

讲科学、不迷信;

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

14.谈谈你对心理平衡的理解。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

15.如何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有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16.适宜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怎样才能做到适宜运动?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健康人可以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方式,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心率应控制在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的数值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

17.请至少说出适量运动的3个好处。

保持健康的体重;

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缓解压力;

有助于改善睡眠。

四、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判断题:

1.每个人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睡眠有自己的规律,不一定要按照作息规律进行。

2.只要平日吃得好就能有健康的体魄。

3.劳逸结合,起居有规则,有利于人的健康。

4.睡眠时间不足不利于健康。

5.青少年精力充沛,每天睡眠时间可以比中年人少。

6.要珍惜时间,年轻时少睡点,老了可以多睡点。

7.为保证白天工作精力充沛,晚上睡眠时间越长越好。

选择题:

8.一般情况下成人每天要保证多少小时睡眠?

A.4-5小时B.5-6小时C.7-8小时 

D.9-10小时

9.睡眠不足会带来下列哪些身心伤害?

A.记忆力下降B.妨碍新陈代谢功能C.加快人的衰老D.视力下降

问答题:

10.睡眠过长对身体有害吗?

为什么?

有害。

原因是:

睡眠过长会使中枢神经系统长期处于抑制状态,起床后会自觉无力,头晕;

睡眠过长会使呼吸减缓,吸入氧气减少,增加心肺、血液循环的负担,增加心脏病和脑血栓的风险。

11.通常什么时间段是睡眠的最佳时间?

晚上10点-凌晨4点是睡眠的最佳时间。

因为过了晚上11点,人反而会变得兴奋,难以入睡。

过了凌晨4点,人就开始进入浅睡眠状态,睡眠质量不高。

五、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肺癌、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1.被动吸烟对健康没有危害。

2.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3.主动吸烟可导致癌症、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被动吸烟则不会。

4.不会吸烟的人吸烟叫被动吸烟。

5.吸烟损害身体几乎所有的器官,可引发多种疾病。

6.下列哪组疾病与吸烟关系密切?

(A)

A.冠心病、肺癌B.感冒、病毒性肝炎

C.肺癌、艾滋病D.冠心病、病毒性肝炎

7.吸烟会导致哪些疾病?

A.慢性阻塞性肺病B.白内障C.性功能勃起障碍D.流行性感冒

8.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多少?

A.100万  B.200万  C.300万  D.400万

9.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提高几倍?

A.1-6倍B.6-13倍C.13-16倍D.16-21倍

10.吸烟可导致哪些疾病?

(ABD)

A.癌症B.冠心病C.糖尿病D.慢性阻塞性肺病

11.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死于下列疾病的风险为:

A.死于肺癌的风险提高6-13倍B.死于冠心病的风险提高2倍

C.死于交通事故的风险提高2倍D.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提高12-13倍

12.什么叫被动吸烟?

被动吸烟是指非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和卷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也称吸“二手烟”。

13.吸烟可引发哪些疾病?

(至少答出四种疾病)

吸烟损害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可引发癌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白内障、性功能勃起障碍、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

14.吸烟的危害有哪些?

(至少答出任意三条)

烟草烟雾中含有尼古丁、多种致癌物以及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

吸烟损害体内几乎所有器官,可引发癌症、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白内障、性功能勃起障碍、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

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死于肺癌的风险提高6-13倍,死于冠心病的风险提高2倍,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风险升高12-13倍;

据统计我国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10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12%。

六、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1.吸烟者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

2.有戒烟的决心并掌握一定的技巧,就能做到彻底戒烟。

3.戒烟越早越好,60岁以后就不用戒烟。

4.35岁以前戒烟,因吸烟引起心脏病的机率会降低多少?

A.50%B.70%C.80%D.90%

5.59岁以前戒烟,在15年内死亡的可能性仅为继续吸烟者的多少?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一   D.五分之一

6.做到彻底戒烟,吸烟者必须具备以下哪几种条件?

(AB)

A.戒烟的动机B.一定的技巧C.医生的指导D.有如烟等替代品

7.为什么说任何时候戒烟都不晚?

35岁以前戒烟,因吸烟引起的心脏病的机会降低90%;

59岁以前戒烟,在15年内死亡的可能性仅为继续吸烟者的一半;

年过60岁戒烟,其肺癌死亡率仍会大大降低。

七、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1.保健食品就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药品。

2.保健食品适宜于一般人食用,对人体有益。

3.保健食品人人都可以食用。

4.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可以代替食品。

5.有些保健食品可以治病。

6.下列关于保健食品的认知哪些是错误的?

A.是一种食品B.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食品

C.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D.适用于所有人的食品

7.下列关于保健食品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能够代替药品

B.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C.由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药品,可以申请《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9.从包装上如何区别保健食品?

经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将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包装上会写有保健食品标志。

如:

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4位顺序号。

10.保健食品是指哪一类食品?

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八、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1.人类所患的疾病主要与遗传有关,与环境关系不大。

2.环境的破坏与人类的疾病息息相关。

3.造成环境恶化的最主要的根源有哪些?

A.无节制的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B.全球气温升高

C.工业生产D.汽车尾气

4.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哪些陈述是正确的?

A.人类所患的许多疾病都与环境污染有关

B.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是造成环境恶化的根源

C.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受污染的责任

D.人类要生存,就要消耗资源,和环境保护无关

5.普通市民如何保护好环境?

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

遵守讲求卫生的社会公德;

自觉养成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的良好习惯。

6.环境和健康息息相关,怎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

要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遵守讲求卫生的社会公德,自觉养成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的良好习惯,努力营造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环境,保护和促进人类健康。

九、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适量献血对身体健康也有害。

2.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毫升对身体无害。

3.我国《献血法》规定,提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4.俗话说,血是人体的精气,献血有害健康。

5.健康成年人连续两次献血时间至少应间隔多长时间?

A.不少于3个月B.不少于6个月C.不少于10个月D.不少于12个月

6.一般我们可以去什么地方进行无偿献血?

A.各大正规的医院B.国家批准的血站

C.各大正规的医院和国家批准的血站均可D.国家批准的妇幼保健站

7.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

保障医疗临床用血的需要,保证输血的安全,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共济行为,是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适量献血对身体健康没有损害。

8.对于献血国家有什么法规?

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的对献血者的鼓励政策有哪些?

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

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

十、血压、呼吸、脉搏

1.成年人正常腋下体温为36~37摄氏度。

2.正常成人脉搏为60~100次/分。

3.脉搏的快慢受年龄、性别、运动和情绪的影响。

4.腋下体温正常的是多少?

A.35-36℃B.36-37℃C.37-38℃D.38℃

5.什么情况下体温会下降?

A.休克B.严重营养不良C.脑血管意外D.过久暴露于低温条件下

6.成人正常呼吸频率每分钟多少次?

A.60~100次B.20~30次C.16~20次D.30~60次

7.女性和男性谁的脉搏快?

A.女性B.男性

8.下列哪一数值的血压属于正常血压(毫米汞柱)?

A.120/80B.140/70C.120/95D.140/95

9.脉博的快慢受哪些因素影响?

(ABD)

A.年龄B.性别C.呼吸D.运动

10.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A.中风B.心脏病C.肺癌D.肾功能不全

1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

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12.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什么?

人的心脏像一只“水泵”,心脏收缩时“泵”出的血液,会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称为血压。

13.成年人为什么要每年至少测一次血压?

血压是观察病情轻重或用药情况的重要依据;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往往是悄然起病,发病早期,患者常常毫无感觉;

及早发现高血压病,就可以及时合理地治疗,可以预防或者推迟高血压并发症发生。

14.预防高血压,需要特别关注哪些行为?

控制体重;

限盐限酒;

适度活动;

劳逸结合;

保持心理平衡。

15.治疗高血压用药原则是哪些?

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长期坚持服用治疗药物;

规律服用治疗药物。

十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如果两人同时去接种同一种疫苗,医生只给更换针头不换针管是可以的。

(错)

2.生病必须注射用药或者输液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以避免疾病的传播。

(对)

3.注射用药也有它的适应症,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需要注射。

4.得病之后,打针好得快,所以宁可打针也不吃药。

5.为了节约资源,打针的时候换针头就行了,用不着一定要换针管。

6.注射用药具有疗效好、作用快的特点,所以首先推荐使用。

7.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可以传播哪些疾病?

(AC)

A.乙型肝炎B.甲型肝炎C.艾滋病D.流行性出血热

8.治疗疾病用药时,应遵循什么原则?

(ABC)

A.遵从医嘱B.能吃药不打针

C.能打针不输液D.输液好得快,医生最好给输液治疗

9.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注射给药?

药物口服无效者;

有呕吐、进食困难或意识障碍者;

急症患者;

病情需要。

10.注射和输液等医疗操作都有一定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实施此类操作时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一人一针一管,即为每一个人注射都必须单独使用经过消毒的注射针管、针头,不能只换针头不换针管。

11.为什么说治疗疾病的时候应遵从医嘱,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因为注射和输液等医疗操作都有一定传播疾病的风险。

12.一般来说在治疗疾病时,打针比吃药要好,见效快,这种说法对吗?

不完全对,注射和输液等医疗操作都有一定传播疾病的风险,因此在治疗疾病时,应遵从医嘱,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十二、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用人单位有责任保护劳动者免受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危害。

2.在签订劳动合同过程中,用人单位应该告诉劳动者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但可以不书写在合同中。

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合同中可以不告知劳动者其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的?

A.2001年5月1日B.2002年5月1日

C.2003年5月1日C.2004年5月1日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合同中必须告知劳动者的内容主要是那个?

A.其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B.岗位的设置

C.因工作导致健康损害给予工伤待遇D.工艺流程

6.由于工作造成的健康损害和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工作单位应给予怎样的待遇?

工伤待遇。

7.我国哪个法规规定了劳动者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8.从事有毒有害工种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障措施有哪些?

(至少答出任意三条)

用人单位必须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合同中必须告知劳动者其工作岗位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

必须按照设计要求配备符合要求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必须对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程度进行监测、评价与管理;

必须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对由于工作造成的健康损害和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应予积极治疗和妥善安置并给予工伤待遇。

9.什么叫职业病?

当职业性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它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这类疾病通常被称为职业病。

10.诊断职业病必须满足哪三个条件?

疾病的发生应与工作场所的职业性危害因素密切相关;

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的剂量(浓度或强度)无论过去或现在,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必须区别职业性与非职业性病因所起的作用,而前者的可能性必须大于后者。

十三、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2.一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

3.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降低患流感的机率。

4.您认为预防麻疹、乙肝等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什么?

A.加强营养B.注意个人卫生C.接种疫苗D.锻炼身体

5.您认为按国家规定给孩子打预防针能够预防哪类疾病?

A.传染病B.慢性病C.营养不良D.维生素缺乏

6.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哪天?

A.4月18日B.4月25日C.5月9日D.5月24日

7.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什么?

A.接种疫苗B.在有疾病流行的时候吃一些预防性药品

C.吃一些保健品D.增强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8.目前在我国接种疫苗是如何收费的?

A.全部免费B.全部收费C.有免费疫苗也有收费疫苗

9.我国将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几类?

A.一类B.两类C.三类D.四类

10.出生后的婴儿应在24小时内接种的疫苗有哪些?

A.乙肝疫苗B.小儿麻痹糖丸C.卡介苗D.百白破

11.下列哪些疫苗是免费疫苗?

A.百白破B.麻风腮联合疫苗C.甲肝疫苗D.狂犬疫苗

12.下列哪些疫苗是收费疫苗?

(CD)

A.乙脑疫苗B.流脑疫苗C.流感疫苗D.肺炎疫苗

13.目前国家规定的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两类,请解释什么是一类疫苗?

什么是二类疫苗?

一类疫苗:

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

二类疫苗:

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疫苗。

14.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指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

15.哪些因素可以影响预防接种的效果?

接种起始时间、接种间隔、接种途径、接种剂量。

16.全世界通过接种哪种疫苗消灭了哪种疾病?

通过接种牛痘疫苗在全球范围内消灭了天花。

十四、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肺结核病是由人感染腺病毒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2.肺结核病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3.健康人只要吸入带有结核菌飞沫的空气,就患上结核病了。

4.痰中具有结核菌的病人具有传染性。

5.早期诊断肺结核病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播他人的可能性。

6.只要是结核病人,都是具有传染性的。

7.您认为肺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

A.通过吃生冷、不干净的食物传染

B.通过输血传播

C.肺结核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播

D.通过握手、衣物等接触传染

8.为了预防结核病,儿童出生后应及时接种哪种疫苗?

A.卡介苗B.糖丸C.百白破D.麻疹疫苗

9.下面哪些措施能在防治结核病传播中起作用?

(ACD)

A.平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B.关闭工作、生活场所通风设施,注意保暖

C.督促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进行积极的治疗,并少去公共场所

D.养成在咳嗽、打喷嚏时用纸或手绢捂住口鼻的习惯

10.肺结核病可以通过飞沫传播,请问飞沫主要通过哪些方式产生的。

A.咳嗽B.打喷嚏C.大声说话D.流鼻血

11.简述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具有传染性的结核病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结核菌会通过喷出的飞沫传播到空气中。

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飞沫的空气、结核菌就会进入体内。

12.论述如何预防结核病?

儿童出生后应及时接种卡介苗;

平时要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工作生活场所要注意通风;

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应当积极治疗,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必须外出时应佩戴口罩;

在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或手绢捂住口鼻。

十五、出现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连续2周以上咳嗽、咳痰、午后发热、面颊潮红、盗汗,通常是肺结核的可疑症状。

2.早期诊断肺结核病可以提高治愈率,减少传播他人的可能性。

3.所有的肺结核病人均具有传染性。

4.目前我国结核病防治机构对初次检查的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检查,对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提供免费抗结核药物治疗。

5.如果有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咯血、午后发热、乏力、盗汗等症状时,您会怎么办?

A.注意休息、增加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