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教学案例与评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6336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3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教学案例与评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教学案例与评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教学案例与评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教学案例与评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教学案例与评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教学案例与评析Word下载.docx

《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教学案例与评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教学案例与评析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3章地球上的水教学案例与评析Word下载.docx

(3)还有人提出将“渤海淡化”,以解决环渤海地区的缺水问题。

你怎样认为?

(4)收集家乡某条河流的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

三、课堂教学实录

【学生课前准备】

师:

完成下列模拟水循环实验:

往一个平底碗中加水,直至水盖满底。

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碗中。

用塑料纸盖住碗,甩橡皮筋扎住碗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

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的正上方。

将碗放在阳光下直晒,或用台灯直接照射。

过1小时后.观察碗和塑料纸有什么变化。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操作模拟水循环实验(碗可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模拟水循环实验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水体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这是水的什么现象?

在自然界中,选种现象又是怎么表现的?

从今天起学习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上的水。

这节学习:

自然界的水循环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过渡:

要了解水循环,首先了解水圈中水体的类型及其相互联系。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圈的构成

指导自学:

读“图3.1水圈的构成”及课文,设计表格或框图,说明地球上的水体类型。

设计举例:

(1)

水体类型

储量

作用

海洋水

96.53%

地表水

河流水

湖泊水

冰川水

浅层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3.47%

……巨大,提供淡水

地下水

大气水

0.001%

(2)水体的形态类型:

气态水、液态水、固态水

点拨升华:

生产、生活中经常利用的淡水有哪些?

(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储量如何?

(占淡水总量的0.03%)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水?

(“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利用每一滴水”)

这些水体是怎样相互联系的?

2.水体的相互联系

出示问题。

分析思考:

(1)丰水期时,河流水与地下水是怎样联系的?

枯水期呢?

河流水与湖泊水之间呢?

(2)河流与我们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河流水有哪些补给类型?

据教材图3.2,完成下表:

河流补给类型

流量变化特点

河流分布

雨水补给

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世界绝大部分地区

冰川融水补给

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内陆地区

地下水补给

流量稳定与河流互补

地下水丰富的石灰岩地区

积雪融水补给

随积雪量和气温而变化

温带和寒带

湖泊水补给

对干流有调节作用

源头、干流

练习: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一个电站大坝下游某测站在筑坝前后测得的该河两条全年流量曲线,据图回答:

(1)图中A、B、C表示三种补给形式,其中A是______补给.B是______补给,C是________补给。

(2)根据流量情况,该河径流季节变化较大,解决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

(3)判断图中

(1)

(2)两条曲线,哪一条是在修筑大坝后测到的,为什么?

小结:

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着的。

据此,在下图中的“——”上画箭头,示意各种水体的相互联系。

归纳:

水圈的概念(各种相互联系的水体共同构成的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二)水循环的过程及其意义

1、水循环的过程及环节

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模拟水循环实验中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并绘制出简图。

自主探究:

实际水循环是怎样进行的?

还存在哪些环节?

完成下图中的环节名称。

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

延伸思考:

(1)三种水循环是否是独立的?

它们通过哪些环节相互联系?

(2)哪一水循环类型所跨范围最大,称之为大循环?

(3)水循环涉及哪些圈层?

举例说明。

(4)在水循环系统中,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的总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为什么?

播放电脑动画: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还复回”,(制作脚本:

假如我们能跟踪一个水分子运动过程的话,就会有一次极为有趣的旅行。

譬如我们在喝一杯水时,这个水分子很可能来自青藏高原上的冰川,冰川融水汇入山中的小溪,再流入滔滔的黄河,流经山东省,进入自来水厂,再进入我们体内。

这个水分子经过人体排泄成为污水.再流入波浪汹涌的大海。

阳光照射着蔚蓝色的海面·

不断把能量以辐射的形式传给大海,这颗水分子获得能量后,挣脱了海水的束缚,以蒸发的形式,成为气态水进入大气。

这个水分子随着大气的运动,可能在青岛上空的彩霞里,也可能以降雨的方式,落到黄土高原上,又流入黄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还复回。

”可见,地球上的水是处在无休止的循环运动中。

水循环的概念。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分组讨论:

人类活动可对水循环的哪些环节施加影响?

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哪一个?

讨论举例:

生1:

人类活动可对地表径流施加影响。

如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工程等。

生2:

通过开采地下水,影响地下径流。

生3:

通过改造地形、改变地面植被状况,影响下渗。

如平整土地、增加植被会使下渗增加。

生4:

增加植被也会使植物蒸腾作用增强……

分析得非常好!

那么,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降水、水汽输送环节能施加影响吗?

几乎不能。

降水、水汽输送主要受大气环流、地形等的影响。

生2;

我认为人类活动对降水也能施加影响,如人工降雨。

很好!

人类活动几乎能影响水循环的所有环节,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地表径流。

学以致用:

完成“活动”题。

3、水循环的意义

自主学习:

归纳并举例说明水循环的意义-

【梳理知识质疑释疑】

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质疑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课堂训练反馈矫正】

下图为某城市生态系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用箭头完成该区域的水循环示意图。

(2)如果将来经处理的城市污水排放到河湖中,将带来哪些不良后果?

(3)利用本节课中的有关水循环原理,设计一幅简图说明治理城市污水的重大意义。

答案:

(1)图略。

主要补充河面蒸发、植物蒸腾、地表径流、城市排水、下渗、地下径流等箭头。

(2)城市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将通过水循环各个环节扩大污染的范围,比如,

(1)其中的有害物质,将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农田生态系统,又通过农田中的农作物进入动物和人的体内.产生危害。

(2)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将导致河湖中的藻类过度繁殖,水体缺氧,鱼类死亡。

(3)见图。

【学生总结感受收获】

1、我知道了地球上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水在不停地循环运动中,况且在速循环运动中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的储量不会发生变化。

水循环时地理环境乃至地球生命的影响.既广泛又深刻。

2、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简图,学会了用图说明问题的方法。

3、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4、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如从水循环的角度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还’复回”。

5、我的学习能力有很大提高。

【教师小结提炼升华】

教师小结举例:

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运动、变化、发展规律,人类活动若违背了这些规律,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因此,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延伸探究巩固提高】

查阅有关书籍或相关网站.根据水循环原理,就下列你感兴趣的问题写成小论文,在班上进行交流。

1、提出解决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问题的方案。

2、有人建议将渤海“搬迁”至塔里木盆地,通过改善塔里未盆地的降水条件,来解决西部地区的干旱问题。

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3、还有人提出将“渤海淡化”,以解决环渤海地区的缺水问题。

你怎样看待?

4、收集家乡某河流资料,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对该河流的治理和开发提出自己的设想。

四、教学案例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突出优点有:

1、用模拟水循环实验导入新课,创设了一个比较好的问题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2、“水圈的构成”部分,让学生自己设计表格或框图,说明地球上的水体类型,较好地体现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新理念。

3、制作“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还复回”的电脑动画,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水循环的过程以及各种水循环的相互联系,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对水循环的理解。

4、延伸探究中,提出“将渤海‘搬迁’至塔里木盆地”、“渤海淡化”等大胆设想,让学生进行延伸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学习习惯的养成。

希望学生活动的设计再多些精彩之处。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1、教材分析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大洋环流,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也是自然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

洋流的分布规律、大洋环流的过程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之一。

本节教材共两目。

第一目,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主要阐述了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的形成与环流方向,并通过“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说明实际洋流的分布更为复杂。

第二目,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主要阐述了洋流及其变化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航行、环境污染几方面的影响。

这些内容综合体现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辩证关系。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洋流的分布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难点是大洋洋流的名称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通过大洋环流模式简图的绘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析盛行风、洋流、气候、海洋生物之间的关系。

感受自然环境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辩证关系。

(3)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和“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进一步认识地理是对终生发展有用的-人类应认识物质的运动性并做到趋利避害。

3、内容结构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北顺南逆西暖东寒

分布规律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

北逆南顺东暖西寒

气候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渔业

航海

污染

1、学情分析

该节要记忆的洋流名称很多,洋流名称又大多与当地地名相联系,而区域地理中的地名知识很多学生欠缺;

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轮廓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盲区。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点拨一些地名,并引导学生分析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洋流分布图。

2、教法设计

(1)从生动有趣的史事“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引入,让学生结合地球风带知识,分析归纳大洋环流的分布规律.并记忆各大洋主要洋流名称。

(2)让学生根据世界洋流分布知识,探索“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选择之谜。

并进行知识迁移:

“如果你是一名海员,在与世界各地的交往中,你如何选择航路?

(3)结合教材“图3.6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效应”、“图3.7秘鲁寒流的气候效应”和“图3.8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以及给出的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阿拉斯加石油污染扩散图等,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析出洋流及其变化对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的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性、和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

然后进行简单练习和变式训练,在变式训练中强化整体意识。

回顾或查阅:

1、明代郑和下西洋去、回的季节,明代中日海上贸易往来选择的月份。

2、以大西洋为中心和以极点为中心的世界轮廓图。

3、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特大洪水资料以及当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旱灾的资料。

用史事“日本海军偷震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引入。

下图是1941年12月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舰队的航行路线。

日本海军选择了M路践,而没有选择N路线。

M路线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与海水运动有关)?

这节课我们学习: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洋流。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

设计自学:

出示问题探究讨论:

(1)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即洋流。

你知道海水运动还有哪些形式吗?

(2)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哪两类?

下面等温线图中,若A、B处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引起的,则A、B处分别应是什么性质的洋流?

答题讨论举例:

A处洋流由南流向北,即从低纬流向高纬,应为暖流。

B为寒流。

A处等温线向冷处(等温线低值处)凸出,表明该处水温低,应为寒流。

B为暖流。

根据等温线可确定该图为南半球,A处洋流由南流向北,即从高玮流向低蚌,应为寒流。

我同意生3的观点。

大家都能认真思考,3同学思考问题更为周密。

谁能归纳一下根据等温线弯曲来判断寒、暖流的方法?

生3;

分两步,一确定南北半球;

二由高纬流向低纬即为寒流,反之为暖流。

看水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比,水温高则为暖流,反之为寒流。

3、4两位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找出了判定寒、暖流的方法。

4同学的方法更简洁,在没有洋流流向的图上也能判定。

观察思考:

播放电脑动画“行星风带引起大洋环流”。

观察风向与洋流走向的关系,思考下列问题:

(1)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还有哪些原因?

(2)你能根据全球风带图绘出大洋环流模式图吗?

(模式图见右下)

(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其他同学在本子上一起画洋流模式图。

学生画图时,教师应注意学生画图易出现的错误,如各洋流出现的纬度位置,不要把南北赤道暖流画在赤道上,因为赤道地区为无风带)

(3)洋流模式图中,世界表层洋流的一般分布规律是什么?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北顺南逆,西暖东寒;

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

北逆南顺,东暖西寒)

(4)南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运动方向不同,为什么?

(地转偏向力方向不同)

观察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你有什么新发现了能解释原因吗?

举例:

(1)南半球中高纬度不存在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却有一个横贯三大洋的西风漂流。

(2)北印度洋海区的大洋环流流向随季节变化。

(3)北半球西风漂流处的洋流为暖流,南半球为寒流。

(4)南极大陆外围有一流向与西风漂流方向相反的南极环流。

激发引导:

哪个小组的同学能帮助其解释原因?

解答举例:

(1)南半球横贯三大洋的西风漂流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北半球的西风漂流被切断?

(对比海陆分布的差异)

(2)观察图中北印度洋海区为什么没有形成顺时针的大洋环流?

(要点:

北印度洋海区面积小,受季风影响形成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3)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何为寒流?

(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水温比周围低,是因为邻近酷寒的南极洲、南极附近冰川融化以及咆哮的西风带阻隔了与低纬的热量变换等)

说明:

通过讨论思考上述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洋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模式图的记忆,只需要记住各大洋赤道两侧均由东向西流,北半球受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北转圈成“8”字,南半球则向南转圈成逆时针。

观察图3.5,看世界大洋洋流的命名有什么规律?

(洋流命名规律:

大洋东西两岸洋流名称与当地地名一致;

由盛行风引起的洋流名称各大洋有共性)

竞答:

出示“世界大洋洋分布简图(见上图)”,竞答洋流名称。

(教师提醒学生记忆洋流名称要注意:

西风漂流中“漂”非“飘”;

墨西哥湾暖流非墨西哥暖流;

东格陵兰寒流非东格陵兰岛寒流,加那利寒流非加拿大寒流等)

变式训练:

出示以大西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图和以北冰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图,抢答洋流名称。

(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航海的影响

结合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知识,探索“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选择之谜。

(讨论举例)

M路线是顺北太平洋暖流,可节约燃料,加快速度。

M路线处有北太平洋暖流,海水温度较高,蒸发旺盛,天空中含有大量水汽,冬季遇冷凝结,多形成大雾天气,使日本舰队的行动隐蔽性强,便于接近目标。

M路线处于盛行西风带,选择该路线还顺西风,航速加快。

M路线比N路线距离短。

根据第一单元的知识,日本和珍珠港之间的最短距离,在平面图上,不是直线距离,而是偏向高纬的弧线距离,即M路线。

前两位同学从洋流的角度,分析了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航行路线选择之谜,非常准确、全面。

后两位同学又结合前面的知识进行补充,补充得非常好!

说明他们爱动脑,知识迁移能力强,能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同一个问题。

这个事例也说明洋流知识对我们航海非常有用,地理就是对我们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举一反三:

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技术比较落后的明代,郑和为什么能够远涉重洋呢?

(我国明朝郑和曾七次下西洋,就是利用了洋流。

他总是选择冬季从我国出发,夏季返回。

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向西流,顺洋流航行省力;

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海水向东北流,返回时顺水行舟,说明洋流的规律很早就被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掌握和利用。

作为21世纪的公民学好地理义不容辞!

)明代中日海上贸易往来选择特定的月份,也是这个道理。

拓展升华:

“如果你是一名海员,在与世界各地的交往中,你如何选择航路?

”(顺风、顺洋流、尽量避开寒、暖流交汇处的海雾、注意寒流从两极地区带来的冰川碎片给航运造成的威胁等)

2.对气候、渔业、海洋污染的影响

(1)出示挪威卑尔根(约600N)和亚洲东部符拉迪沃斯托克(约450N)的气温、降水资料;

南美洲西海岸城市伊基克(约200S)和与其纬度相近的南美洲东部城市圣保罗(约230S)的气温、降水资料。

思考:

纬度更高的卑尔根为什么比符拉迪沃斯托克气温更高、降水更多?

而纬度较低的伊基克却比圣保罗气温低、降水少?

(寒、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看世界气候类型图,分析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范围大的原因。

(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世界热带沙漠气候为什么均分布于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与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有关)

(3)出示世界洋流与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叠加图。

渔场与洋流分布有何关系?

分析寒、暖流交汇对海洋生物有什么影响?

寒、暖流交汇,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饵料集中;

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等)

(4)美国东部油轮泄漏,而欧洲西部沿海却遭受污染,为什么?

洋流对海洋污染会带来哪些影响?

(洋流可以把近海的污染物质带到其他海域,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同时也使得污染范围扩大)

(上述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适时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鼓励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井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激励性评价)

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洋流对航海、沿海气候、海洋生物、海洋污染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那么洋流变化又会给气候、海洋生物产生哪些影响呢?

3.洋流变化对气候、渔业的影响

结合教材“图3.8神奇的厄尔尼诺现象”,讨论秘鲁附近洋流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秘鲁沿岸海洋生物的影响:

(1)正常年份,受太平洋南北赤道暖流的影响,表层海水在大洋西部堆积,使太平洋西部水温比东部高。

太平洋东西部冷热不均,会形成一个怎样的热力环流?

东西部降水会有何差异?

(2)异常年份(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

太平洋表层水温怎样变化?

原有的热力环流会怎样变化?

东西部的降水又会怎样变化?

(3)秘鲁渔场与秘鲁附近海区深层海水上泛(受离岸风的影响)有密切的关系。

厄尔尼诺现象时秘鲁海区深层海水上泛有何影响?

对秘鲁渔场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对秘鲁沿海的海鸟等生物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结合“大气运动”知识)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

真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梳理知识,质疑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学生总结感受收获】

1、我了解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时地理环境的影响。

2、讨论可使人思维缜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分析某个问题.要从多个十角度,要用联系的观点、综合的方法。

4、地理非常有用、非常有趣,我一定要学好地理。

5、自然现象都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人类只有掌握了其分布、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做到趋利避害。

l、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以后的学习中,希望大家多用联系对比法、综合法,进步提高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地理是对终生发展有用的,我们一定要学好它。

3、自然界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如厄尔尼诺现象,希望大家以后能揭开她神秘的面纱,为人类造福!

【延伸探究】

收集、查阅相关资料,看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产生了哪些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还有哪些不解之谜?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步骤明确。

整节课给学生以较大的自由空间,通过展示一些图表、资料.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逐步得出结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了学生参与行为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改理念。

教学过程中还有些地方表述得不够具体,不利于实际操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