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鼠标原理及维修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6313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5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电鼠标原理及维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光电鼠标原理及维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光电鼠标原理及维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光电鼠标原理及维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光电鼠标原理及维修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光电鼠标原理及维修Word文件下载.docx

《光电鼠标原理及维修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电鼠标原理及维修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光电鼠标原理及维修Word文件下载.docx

它在机械鼠标的基础上,将磨损最厉害的接触式电刷和译码轮改为非接触式的LED对射光路元件。

当小球滚动时,X、Y方向的滚轴带动码盘旋转。

安装在码盘两侧有两组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LED发出的光束有时照射到光敏三极管上,有时则被阻断,从而产生两级组相位相差90°

的脉冲序列。

脉冲的个数代表鼠标的位移量,而相位表示鼠标运动的方向。

由于采用了非接触部件,降低了磨损率,从而大大提高了鼠标的寿命并使鼠标的精度有所增加。

二、光电鼠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光电鼠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了滚球,通过检测鼠标器的位移,将位移信号转换为电脉冲信号,再通过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的光标箭头的移动。

光电鼠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成像系统IAS(ImageAcquisitionSystem)、信号处理系统DPS(DigitalSignalProcessor)和接口系统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

首先成像系统IAS相当于一个高速连续拍照的数码相机,不断对鼠标垫进行拍照,然后信号处理系统DPS对拍摄到的每张图片进行分析,通过图片的变化判断鼠标的移动,最后接口系统SPI将鼠标移动的数据传给计算机。

简单来说,光电鼠标与机械式鼠标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定位方式。

如图1所示,在光电鼠标内部有一个发光二极管,通过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照亮光电鼠标底部表面,这也是为什么鼠标底部总会发光的原因。

然后将光电鼠标底部表面反射回的一部分光线,经过一组光学透镜,传输到一个光感应器件(微成像器)内成像。

这样,当光电鼠标移动时,其移动轨迹便会被记录为一组高速拍摄的连贯图像。

最后利用光电鼠标内部的一块专用图像分析芯片DSP,即数字微处理器对移动轨迹上摄取的一系列图像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对这些图像上特征点位置的变化进行分析,来判断鼠标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从而完成光标的定位。

图1光电鼠标工作原理

光电鼠标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

发光二极管、光学透镜、光学感应器、接口微处理器、轻触式按键、滚轮、连线、PS/2或USB接口、外壳等。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相当于光电鼠标的光源,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光学传感器的拍摄需要,将所要拍摄的“路况”照亮。

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一部分通过鼠标底部的光学透镜(即其中的棱镜)来照亮鼠标底部;

另一部分则直接传到了光学感应器的正面。

用一句话概括来说,发光二极管的作用就是产生光电鼠标工作时所需要的光源。

除此以外,发光二极管还被用来满足光电式的滚轮的需要。

这里所说的滚轮是我们常用来翻动网页的鼠标中键,而非光机鼠标底部的轨迹球。

如图2,滚轮位置上,有一对光电“发射/接收”装置,滚轮上带有栅格,由于栅格能够间隔的“阻断”这对光电“发射/接收”装置的光路,这样便能产生翻页脉冲信号,此脉冲信号经过控制芯片传送给Windows操作系统。

所以翻页滚轮上、下滚动时,会使正在观看的“文档”或“网页”上下滚动。

图2滚轮栅格

光电鼠标中为光学传感器服务的发光二极管在鼠标“尾部”,会被固定夹遮盖起来;

而为光电式滚轮服务的发光二极管则在鼠标“头部”,也就是滚轮位置附近。

所以,虽然光电鼠标内部可能拥有不止一个发光二级管,但分辨起来并不难。

2、光学透镜

光学透镜组件位于光电鼠标的底部位置,如图3,光学透镜组件由一个棱光镜和一个圆形透镜组成。

其中,棱光镜负责将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线传送至鼠标的底部,并予以照亮。

圆形透镜则相当于一台摄像机的镜头,这个镜头负责将已经被照亮的鼠标底部图像传送至光学感应器底部的小孔中。

图3光学透镜组件

3、光学感应器

光学感应器是光电鼠标的核心,如图4,主要由CMOS感光块(摄像头上采用的感光元件)和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组成。

CMOS感光块负责采集、接收由鼠标底部光学透镜传递过来的光线并同步成像,然后CMOS感光块会将一帧帧生成的图像交由其内部的DSP进行运算和比较,通过图像的比较,便可实现鼠标所在位置的定位工作。

图4光学感应器

为了能产生数字信号,鼠标下的CMOS类似于我们见到的网格,如图5所示,它会把采样回来的图像分成很多紧密排列的小格,再在这些以小格为单位的图像中找出相同的像素点,也就是参照物。

当鼠标移动时,CMOS录得连续的图案,通过DSP对每张图片的前后对比分析处理,对比两次采样图像的相同像素点,也就知道了鼠标移动的方向,从而得出x、y方向上的移动数值。

由于采样频率是固定的,鼠标的移动速度也就能计算出来了。

图5

4、控制芯片

光电鼠标的接口控制器芯片负责协调光电鼠标中各元器件的工作、管理光电鼠标的接口电路部分,与外部电路进行沟通(桥接)及各种信号的传送和收取,使鼠标可以通过USB、PS/2等接口与PC相连。

基于成本方面考虑,各品牌的光电鼠标一般都采用第三方的接口控制器芯片,而像赛普拉斯、凌阳、EMC都是常见的接口控制器芯片厂商。

另外,有的光电鼠标选用了具备接口控制器功能的光学传感器(比如原相公司的PAN401光学传感器),所以在这类光电鼠标内部无法发现独立的接口控制器芯片。

三、光电鼠标的相关参数

1、光感应度

光感应度即鼠标的分辨率、精度,是选择一款鼠标的主要依据之一,用来描述鼠标的精度和准确度,单位是DPI或者CPI。

其意思是指鼠标移动中,每移动一英寸能准确定位的最大信息数。

显然鼠标在每英寸中能定位的信息数量越大,鼠标就越精确。

对于以前使用滚球来定位的鼠标来说,一般用DPI来表示鼠标的定位能力。

DPI(即DotsPerInch)指每英寸的像素数,这是最常见的分辨率单位,反映的是静态指标。

由于鼠标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用DPI描述鼠标精确度已经不太合适,因此采用反映动态指标的CPI(即CountPerInch)来表示鼠标的分辨率更为恰当,CPI指的是每英寸的采样率。

现在大多数鼠标采用了400CPI,少数高档鼠标采用800CPI。

其中400CPI意味着当鼠标每移动一英寸就可反馈400个不同的坐标,换句话说也就是采用400CPI的鼠标可以观察到手部0.06毫米的微弱移动。

理论上说CPI越大,光电鼠标就越灵敏。

例如,当把鼠标向左移动一英寸时,400CPI的鼠标会向电脑发出400次“左移”信号,而800CPI的鼠标就发送800次。

做个假设,把鼠标移动1/800英寸,那么800CPI的鼠标会向电脑传送一次移动信号,而400CPI的鼠标却没有反应,必须再移动1/800英寸它才会传送移动信号。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两种分辨率的性能最大差别就在于800CPI的鼠标在移动的开始阶段会比400cpi的鼠标反应快些。

800CPI和400CPI的鼠标只是在显示器分辨率高的情况下性能差异才会表现得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鼠标的感应度并不能准确的反映鼠标的精确程度。

光电鼠标的IAS系统,是鼠标的核心部分,由光源、透镜和CMOS成像三部分组成。

透镜可以起到对图像放大的作用,类似显微镜,显然提高透镜的放大倍数就可以提高鼠标的DPI。

然而单纯提高放大倍数反而使图像模糊、变形,令DSP系统难以准确分析移动情况。

因此DPI像一把双刃剑,单纯提高DPI并没有意义,并且目前多数鼠标使用的USB和PS/2接口的数据传输力有限,过高的DPI可能会超出接口的传输能力。

适当提高DPI之外,还要提高光源的亮度、增大CMOS感光面积,提高每秒钟拍照的次数。

这几个方面必须相互配合,单独提高其中一个意义不大,甚至适得其反。

2、刷新频率

鼠标刷新率也叫鼠标的采样频率,指鼠标每秒钟能采集和处理的图像数量。

刷新率也是鼠标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即鼠标每一秒能够采集到的图像数据,一般以“FPS/S(帧/秒)”为单位,反映了光学传感器内部的DSP对CMOS每秒钟可拍摄图像的处理能力。

光电鼠标下方的CMOS传感器就是利用人眼观察事物的特点来工作:

当移动鼠标时,CMOS传感器就会“观察”鼠标下的采样表面(桌面或鼠标垫)来获得鼠标的移动信息。

CMOS以一定的频率对采样表面进行采样,产生离散量后转化为数字信息供计算机处理。

那么这个采样频率即我们说的刷新频率。

倘若鼠标的刷新率小于移动距离之内的图像数据,鼠标内部扫描的图像数据就会出现盲点,即扫描不到图像数据,最后导致定位光标位置失败,从而出现指针丢失的情况。

鼠标的刷新率参数越高意味着其每秒采样的数据率也越大,性能也越高。

3、像素处理能力

虽然分辨率和刷新率都是光电鼠标重要的技术指标,但它们并不能客观反映光电鼠标的性能,所以又提出了像素处理能力这个指标,并规定:

像素处理能力=CMOS晶阵像素数×

刷新频率。

根据光电鼠标的定位原理,光学传感器会将CMOS拍摄的图像进行光学放大后再投射到CMOS晶阵上形成帧,所以在光学放大率一定的情况下,增加了CMOS晶阵像素数,也就可增大实际拍摄图像的面积。

而拍摄面积越大,每帧图像上的细节也就越清晰,参考物也就越明显,和提高刷新率一样,也可减少跳帧的几率。

因此,影响鼠标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第一、成像传感器。

成像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下面数据的进一步加工处理。

第二、DSP处理器。

DSP输出的X、Y轴数据流,影响鼠标的移动和定位性能。

第三、SPI与MCU之间的配合。

数据的传输具有一定的时间周期性(数据回报率),而且他们之间的周期也有所不同,SPI有四种工作模式,另外鼠标采用不同的MCU,与电脑的传输频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数据从SPI传输到MCU,以及从MCU传输到主机电脑,传输时间上的配合尤为重要。

五、激光鼠标

激光鼠标是光电鼠标的一种,与传统光电鼠标的主要区别在于用激光代替了普通的LED光。

因为激光是相干光,几乎为单一波长,这使得激光鼠标能够通过更多的表面,即使经过长距离的传播依然能保持其强度和波形。

激光鼠标传感器获得影像的过程,是根据激光照射在物体表面所产生的干涉条纹而形成的光斑点直接反射到传感器上获得的,而传统的光学鼠标是通过照射粗糙的表面所产生的阴影来获得。

因此激光能对表面的图像产生更大的反差,从而使得CMOS成像传感器得到的图像更容易辨别,提高鼠标的定位精准性,并且可以再任何平面上操作,不易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

六、鼠标的发展趋势

1、无线鼠标

在众多鼠标当中,无线鼠标无疑是最新崛起的一股力量,它的性能不断在完善,操作的优越性使得其越来越多的受到用户的欢迎。

无线鼠标是指无线缆直接连接到主机的鼠标。

目前通常采用的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Wi-Fi(IEEE802.11)、Infrared(IrDA)、ZigBee(IEEE802.15.4)等等多个无线技术标准,但对于当前主流无线鼠标而言,仅有27Mhz、2.4G和蓝牙无线鼠标共三类。

2、激光鼠标

激光替换发光二极管进行表面照明并追踪,可以使得鼠标响应更快,适用于多种物体表面。

自从罗技在2004年推出了首款消费级激光鼠标MX1000,激光鼠标发展迅速,在适用范围、分辨率和精确度等方面都优于传统光电鼠标。

可以预见,激光鼠标的技术发展将会越来越成熟,成为市场的主流。

3、3D鼠标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传统鼠标基本都是在二维空间下操作,但是有些鼠标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操作。

Axsotic设计的3D鼠标可以提供6种自由度,它不但可以在三维坐标轴中移动,还可以在3D空间中旋转。

图63D鼠标

4、意念控制鼠标

鼠标的未来是意念控制。

目前使用鼠标是单纯进行物理操作来执行,先由大脑发出指令然后通过中枢神经将信号传输到整个手上再通过肌肉的收缩来达到指令的执行,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

而通过大脑的电波来直接控制电脑的想法,是一个相对可能的解决方案,随着科技的发展,这项技术应用到电脑的控制系统中,、将会完全取代鼠标的存在,成为最先进的电脑外设终端。

尽管目前的消费级头戴式意念控制设备仍然不够实用,但总有一天它能够走进每个家庭。

图7大脑感应设备

 

光电鼠标的维修

光电鼠标使用光电传感器替代机械鼠标中的机械元件,因而维修方具有独特性。

光电鼠标故障的90%以上为断线、按键接触不良、光学系统脏污造成,少数劣质产品也常有虚焊和元件损坏的情况出现。

1.电缆芯片断线

电缆芯线断路主要表现为光标不动或时好时坏,用手推动连线,光标抖动。

一般断线故障多发生在插头或电缆线引出端等频繁弯折处,此时护套完好无损,从外表上一般看不出来,而且由于断开处时接时断,用万用表也不好测量。

处理方法是:

拆开鼠标,将电缆排线插头从电路板上拔下,并按芯线的颜色与插针的对应关系做好标记后,然后把芯线按断线的位置剪去5cm~6cm左右,如果手头有孔形插针和压线器,就可以照原样压线,否则只能采用焊接的方法,将芯线焊在孔形插针的尾部。

为了保证以后电缆线不再因疲劳而断线,可取废圆珠笔弹簧一个,待剪去芯线时将弹簧套在线外,然后焊好接点。

用鼠标上下盖将弹簧靠线头的一端压在上下盖边缘,让大部分弹簧在鼠标外面起缓冲作用,这样可延长电缆线的使用寿命。

2.按键故障

1)按键磨损。

这是由于微动开关上的条形按钮与塑料上盖的条形按钮接触部位长时间频繁摩擦所致,测量微动开关能正常通断,说明微动开关本身没有问题。

处理方法可在上盖与条形按钮接触处刷一层快干胶解决,也可贴一张不干胶纸做应急处理。

2)按键失灵:

按键失灵多为微动开关中的簧片断裂或内部接触不良,这种情况须另换一只按键;

对于规格比较特殊的按键开关如一时无法找到代用品,则可以考虑将不常使用的中键与左键交换,具体操作是:

用电烙铁焊下鼠标左、中键,做好记号,把拆下的中键焊回左键位置,按键开关须贴紧电路板焊接,否则该按键会高于其他按键而导致手感不适,严重时会导致其他按键而失灵。

另外,鼠标电路板上元件焊接不良也可能导致按键失灵,最常见的情况是电路板上的焊点长时间受力而导致断裂或脱焊。

这种情况须用电烙铁补焊或将断裂的电路引脚重新连好。

3.灵敏度变差

灵敏度变差是光电鼠标的常见故障,具体表现为移动鼠标时,光标反应迟钝,不听指挥。

故障原因及解决方法是:

1)发光管或光敏元件老化:

光电鼠标的核心IC内部集成有一个恒流电路,将发光管的工作电流恒定在约50mA,高档鼠标一般采用间歇采样技术,送出的电流是间歇导通的(采样频率约5KHz),可以在同样功耗的前提下提高检测时发光管的功率,故检测灵敏度高。

有些厂家为了提高光电鼠标的灵敏度,人为加大了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流,增大发射功能。

这样会导致发光二极管较早老化。

在接收端,如果采用了质量不高的光敏三极管,工作时间长了,也会自然老化,导致灵敏度变差。

此时,只有更换型号相同的发光管或光敏管。

2)光电接收系统偏移,焦距没有对准。

光电鼠标是利用内部两对互相垂直的光电检测器,配合光电板进行工作的。

从发光二极管上发出的光线,照射在光电板上,反射后的光线经聚焦后经反光镜再次反射,调整其传输路径,被光敏管接收,形成脉冲信号,脉冲信号的数量及相位决定了鼠标移动的速度及方向。

光电鼠标的发射及透镜系统组件是组合在一体的,固定在鼠标的外壳上,而光敏三极管是固定在电路板上的,二者的位置必须相当精确,厂家是在校准了位置后,用热熔胶把发光管固定在透镜组件上的,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鼠标被摔碰过或震动过大,就有可能使热熔胶脱落、发光二极管移位。

如果发光二极管偏离了校准位置,从光电板反射来的光线就可能到达不了光敏管。

此时,要耐心调节发光管的位置,使之恢复原位,直到向水平与垂直方向移动时,指针最灵敏为止,再用少量的502胶水固定发光管的位置,合上盖板即可。

3)外界光线影响。

为了防止外界光线的影响,透镜组件的裸露部分是用不透光的黑纸遮住的,使光线在暗箱中传递,如果黑纸脱落,导致外界光线照射到光敏管上,就会使光敏管饱和,数据处理电路得不到正确的信号,导致灵敏度降低。

4)透镜通路有污染,使光线不能顺利到达。

原因是工作环境较差,有污染,时间长了,污物附着在发光管、光敏管、透镜及反光镜表面,遮挡光线接收路径使光路不通。

处理方法是用棉球沾无水乙醇擦洗,擦洗的部件包括发光管、透镜及反光镜、光敏管表面,要注意无水乙醇一定要纯,否则会越清洗越脏,也可以在用无水乙醇清洗后,对准透镜及反光镜片呵一口气,然后再用干净的棉棒轻轻擦拭,直到光洁如初为止。

5)光电板磨损或位置不正。

光电鼠标的光电板上印有许许多多黑白相间的小格子,光照到黑色的格子时就被黑色吸收,光敏三极管便接收不到反射光。

相反,若照到白色的格子上,光敏三极管便可以收到反射光。

使用时,要注意保持光电板的清洁和良好感光状态,同时鼠标相对于光电板的位置要正,光电板位置有偏斜或光电板磨损厉害,则会使反射后的光线脉冲变形或模糊不清,电路便无法识别而导致鼠标灵敏度变差。

4.鼠标定位不准

故障表现为鼠标位置不定或经常无故发生飘移,故障原因主要有:

1)外界的杂散光影响。

现在有些鼠标为了追求漂亮美观外壳的透光性太好,如果光路屏蔽不好,再加上周围有强光干扰的话,就很容易影响到鼠标内部光信号的传输,而产生的干扰脉冲便会导致鼠标误动作。

2)电路中有虚焊的话,会使电路产生的脉冲混入造成干扰,对电路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此时,需要仔细检查电路的焊点,特别是某些易受力的部位。

发现虚焊点后,用电烙铁补焊即可。

3)晶振或IC质量不好,受温度影响,使其工作频率不稳或产生飘移,此时,只能用同型号、同频率的集成电路或晶振替换。

以上维修注意事项:

许多故障都需要打开鼠标外壳进行修理,此时需要卸下底部的螺丝,如果卸下了可见螺丝还不能打开鼠标,那么千万不要硬撬,检查一下标签或保修贴下是否还有隐藏的螺丝,有些鼠标连结处还有塑料倒钩,拆卸时更要小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