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园项目评估报告word版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715867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9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园项目评估报告word版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科技园项目评估报告word版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科技园项目评估报告word版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科技园项目评估报告word版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科技园项目评估报告word版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园项目评估报告word版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科技园项目评估报告word版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园项目评估报告word版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技园项目评估报告word版本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项目概况

无锡xxxxx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23日,注册资金5000万元。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

物联网产业链技术与产品的开发、销售;

系统集成;

计算机软件开发;

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其它软件服务;

企业管理;

实业投资;

自有房屋出租;

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

本项目位于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内,西邻净慧东道,北临清晏路,占地约13323㎡。

项目定位于在锡创业的物联网产业的企业孵化、培育基地。

xxxxx科技园项目可利用无锡新区现有的创新载体,便利的交通与生活空间,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充分发挥科技园的规模聚集效应,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

项目功能定位:

(1)科技研发,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技术服务,教育培训基地。

(2)抓住创新成果产业转化这个环节,孵化、资助、培育、股权投资企业。

(3)成为我国推动“政产学研金”合作、推动海外人才创新创业以及成为国际科技转移的重要载体。

(4)成为无锡乃至江苏省推动四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助推器。

项目建设期限:

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

2、工程内容

项目位于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内,西邻净慧东道,北临清晏路,地块规划面积1332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725平方米;

根据项目建设目标及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已有工程建设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整个建筑体量以两层的会议展览大厅为中心,6层和12层办公楼为两翼,以和谐同时富有气势的形象面向主要道路交叉口。

xxxxx科技园项目定位于物联网产业的自主创新以及研发和生产服务外包服务。

本次建设地上主楼12层,副楼6层,局部2层。

底层为产品展示中心和科研配套,二层为会议中心,三层以上为办公,地下一层为机动车库,机动车停车位共214辆。

办公用房面积为21640平方米,科研配套面积为5000平方米,不设餐饮用房,无热水及天然气需求。

表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名称

数量

单位

总建设用地面积

13323

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

33725

地上建筑面积

26640

地下车库

7085

建筑基底面积

3445

建筑密度

25.86%

容积率

2.00

绿地率

39%

最大建筑高度

<50

机动车停车位

214

3、平面布置

项目平面布置图见附图。

项目平面布置充分尊重了整个园区规划的五个方面的要点,及“均好性”、“协调性”、“多样性”、“时代性”和“独特性”,也同时充分考虑了整个区块,以及相邻建筑的布局和特色,从而推动了园区文化氛围的营造。

xxxxx科技园位于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净慧东道东侧、清晏路南侧,总占地面积约13323平方米,园区将建成一个物联网产业科技园区,为物联网企业提供一个长期的绿色、和谐、人性化的办公研发环境,并将成为国内先进的可持续性研发办公园区。

建筑功能和形态的组织从平面和空间两方面同时入手,合理地处理了建筑与绿地,多层与高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在做到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同时,又突出了鲜明的特色,达到园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和谐。

场地在交通组织上合理地安排了机动车和人行流线,搭配以绿化广场,与园区路网较好的衔接。

建筑体量考虑了周边建筑的风格和形态,将6层及12层的办公楼体量合理的协调和安排,保证了功能面积的同时也尊重和整个园区的规划。

整个建筑体量以两层的会议展览大厅为中心,6层和12层办公楼为两翼,以和谐同时富有气势的形象面向主要道路交叉口。

立面处理上将建筑形体分为虚实两部分,“实”“虚”有机结合。

“实”体部分以暖色调的陶制饰面砖为主要材料,呼应和园区的主色调,极具亲和力与文化意境,塑造了建筑的气势和体量感,搭配以“虚”的部分,即浅色调的更通透的玻璃窗墙体量,赋予了建筑强烈的现代感、时代感。

立面各部分处理对于比例的把握成熟稳重而不失活泼灵动,在对功能及实用最大程度优化的同时,又使其极具风范、特色、以及标志性。

建筑单体的平面设计深入的考虑了办公、会展、及配套(一层为会展与科研配套,二层为会议中心,三层以上为办公)等各个方面的特性,有效的组织了各种功能分区及建筑内部的水平及竖向交通,做到了合理、清晰,而且灵活开放、经济实用。

建筑内部空间在保证了功能合理、齐全的基础上,同时保证了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有效地提高了室内工作环境的质量。

项目主要耗能品种及耗能量

项目建成后主要消耗能源品种有电力、自来水,其用量估算如下:

1、电力

(1)用电负荷及变压器配置

本工程由市政电网引来两路10KV电源至地下室高压配电房,正常时,两路电源分别供电,各自独立运行;

当任一路电源故障时,另一路均能承担所有二级负荷。

设置1座10kV变配电所,考虑两路市政10kV电源进线。

变配电所内安装2台630kVA和2台800kVA的干式变压器。

变配电房设于地下室。

(2)电力负荷计算

根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三版)》设备用电计算公式如下:

W=P30×

α×

TkWh

式中:

W为年耗电量;

P30为30分钟最大负荷有功功率;

α为平均负荷系数;

T为全年实际运行时间。

根据项目设计单位提供的资料,办公设备用电40W/m2,室内照明用电9W/m2,地下车库取20W/m2,空调系统55W/m2,电梯20KW/部共6部,水泵55kw每台,两用两备。

相关负荷计算见表2

表2项目负荷计算表

序号

用电单元

计量定额

计量基数

需要系数

总负荷

(KW)

1

办公设备

40W/m2

26640m2

0.75

799.2

2

室内照明

9W/m2

179.82

3

20W/m2

7085m2

106.3

4

空调系统

55W/m2

1098.9

5

电梯

20KW

6部

0.2

24

6

供水水泵

55KW

2台

82.5

合计

 

2290.72

项目总的线损计算依据《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取损耗率2%,则年损耗为5.35万kWh。

本项目年耗电267.26万kWh。

年耗电量计算见表3。

表3项目用电量计算表

有功负荷KW

年利用时间

负荷系数

年耗电量

(万千瓦时)

2000

119.88

26.97

2400

0.4

10.2

1100

90.66

4.3

0.5

9.9

小计

261.91

损耗

5.35

267.26

本项目总装机功率约2290.72KW,项目选用2台SCB10-630-10/0.4+2台SCB10-800-10/0.4,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2860KVA满足项目需要。

2、自来水

(1)给水水源

本项目水源取自市政给水管网。

地块附近市政自来水水压为0.23MPa。

给水水源分别引自不同方向道路下的市政自来水管,分别接自西侧的净慧东路和东侧的学院西路,引入管管径均为DN150。

(2)供水方式

本工程供水系统分为两个区,其中3层及以下为低区,由市政给水管网直供;

3层以上为高区,由地下一层生活变频给水设备供给。

(3)用水量

按照《江苏省城市生活与公共用水定额》标准。

本项目年用水量为1万吨,主要为办公用水和来访人员用水,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供给。

表4本项目用水状况一览表

用水单元

计算取值

年工作时间

年用水量万m3/年

办公

50L/人·

d

500人

300天

来访人员

10L/人·

50人

0.15

未预见水量

10%

-

0.1

表5本项目能源供应状况一览表

消费量

来源

电力

万kWh/年

市政10kV线路引入

自来水

万m3/年

市政自来水管网

能评估依据

节能评价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最新修正版)

(4)《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

(5)《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2010年第6号令)

(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试行)》(锡发改能源[2011]1号)

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准入与产业政策

(1)《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2)《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改能源[2007]2174号)

(3)《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

(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改委令[2011]第9号)

(5)《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发改环资[2004]73号)

(6)《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第65号)

(7)《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发改环资[2007]199号)

(8)《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年第17号)

(9)《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国经贸资源[2000]137号

(10)《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2003第21号

(11)《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三批)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2006第86号

(12)《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国家经贸委1999年第6号令)

(13)《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国家经贸委1999年第16号令)

(14)《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三批)(国家经贸委2002年第32号令)

(15)《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77号)

(16)《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

(17)《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43号)

(18)《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项目建筑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

(19)《关于加强新建建设工程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锡建总〔2008〕202号

(20)《关于贯彻省建设厅<

关于加强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和管理的通知>

的通知》(锡建总[2008]18号)

(21)《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22)《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修订)》(2010年11月19日通过)

(23)《关于加强在民用建筑中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通知》锡建总〔2010〕124号

(24)《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01号)

(25)《无锡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无锡市人民政府令第85号)

相关标准与规范

(1)《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5)《外墙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7)《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

(1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11)《(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G32/J96-2010

(12)《200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建筑篇、电气篇、给排水篇)

(13)《江苏省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技术和限制技术(第一批)》

(14)《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5)《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

(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

(17)《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18)《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111-2010

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

项目建设地概况及能源消费情况

1、项目建设地概况

1)项目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无锡新区,在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内,西邻净慧东道,北临清晏路,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

无锡市新区位于无锡市东南郊,距无锡市中心6公里,高速公路、312国道、沪宁铁路穿境而过,距上海虹桥机场1小时车程,离长江口岸仅40余公里。

无锡机场就在新区境内。

无锡市新区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

2)自然环境

无锡地处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平均气温15.4℃,7月平均气温28℃,1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40.4℃,极端最低气温-12.5℃。

年平均日照时数2019.4小时,最多年2358.1小时,最少年1814小时。

年平均无霜期220天。

年平均降水量1106.7毫米,年最大降雨量为1630.7毫米(1991年),年最小降雨量为552.9毫米。

最大一日雨量为221.2毫米(1990年),汛期(5—9月)年平均降雨量为681.8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61.3%。

年均雨雪日127天。

正常年份于6月15日“入梅”,7月9日“出梅”,持续期25天左右。

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和偏东,次主导风向为东北和北,年平均风力为二级,平均风速2.6m/s。

该地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连阴雨、干旱、寒潮、冰雹和大风等。

(3)社会、经济环境

无锡新区现辖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无锡空港产业园、无锡高新区、无锡新加坡工业园、无锡出口加工区等若干园区和一个镇、五个街道,行政区域220平方公里。

经过一次创业,无锡新区现已成为无锡市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对外开放窗口、科技创新基地,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跻身全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先进行列。

无锡新区以占全市6%的人口、土地,创造了占全市15%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0%的服务外包产值、45%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0%的到位外资、60%的进出口总额、90%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起到了强劲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项目所在地区域内供电、供水网络完善,交通条件非常便捷,距离G312国道1km,距离江阴港55km,距离苏州市区30km,距离上海市区约120km,便捷的交通便于项目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有利于节约运输能源消耗和节约成该。

因此,项目选址合理。

2、能源消费指标

根据无锡市政府印发的《2011年无锡市节能降耗工作意见》,2011年无锡市节能降耗主要目标:

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4%左右,2011年单位GDP综合能耗为0.6970吨标煤/万元,按同比测算,预计2015年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为0.592吨标煤/万元,则总能耗为5980.4万吨标煤,2015年总能耗增量预计为354.7万吨标煤。

按同法测算,新区2015年总能耗增量预计为46.9万吨标煤。

本项目综合能耗为328.46吨标煤(当量),占2015年无锡市总能耗的0.0093%,故对当地能源消耗增量影响不大。

预计无锡市新区2015年总能耗增量为46.9万吨标煤,本项目综合能耗占无锡市新区总能耗的0.07%,故对无锡市新区能源消耗增量影响不大。

3、节能目标

根据2010年无锡市及各市(县)、区单位GDP能耗等指标公报,无锡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898吨标煤/万元。

参照江苏省省政府与省辖13市签订的“十二五”节能目标责任书,“十二五”期间无锡市单位GDP能耗下降19%,即年均下降3.8%,则无锡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目标值2011年为0.864吨标煤/万元,2015年为0.740吨标煤/万元。

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供应条件

该项目属于科技园的房地产项目,结合当地的能源资源和该项目的特点,选择的能源品种为电力、自来水。

项目位于无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给排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完善,项目能源供应有保障,可以确保供给所需的自来水、电力等需求。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如下。

在新区北部高田东路东侧500kV梅里变(2×

75万千伏安)已建成,它是无锡市区东南部电网的主要电源点和支撑点。

220kV变电所荆同变已建成与现有220kV江溪变和高浪变共同组成新区的主干网,在周边220kV变电所的支撑下,保障新区的电力需求。

根据规划技术原则,结合各片区预测电力负荷,规划7座220kV变电所:

新光变、张公桥变、荆心变、鸿声变、鸿南变、新锦变和西宅变。

主变容量近期均按2×

240MVA设置,同时预留第三台主变位置和相关进出线通道。

110kV电网为高压配电网,主要起配电作用,电网结构为一个辐射型网络。

110kV变电所主要选择在负荷密度较高地区,并兼顾配电线路和供电半径。

规划新建110kV变电所25座,变电所主变均按3×

40MVA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分期建设。

该项目年耗电量约267.26万千瓦时,两路市政10kV电源进线引进。

设置1座10kV变配电所,变配电所内安装2台630kVA和2台800kVA的干式变压器。

新区电力产业稳定,本项目对电力需求不大,不会大幅增加当地的用电负荷,不会对当地供电带来明显压力,其供电能力能够满足本项目建设需要。

根据《无锡新区总体发展规划(2005-2020)》,无锡新区给水工程规划如下:

1、用水量

(1)居民生活用水: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取250L/人·

(2)工业用地45m3/hm2·

(3)公共设施用地50m3/hm2·

(4)特殊用地30m3/hm2·

(5)仓储用地20m3/hm2·

(6)对外交通用地10m3/hm2·

(7)市政设施用地25m3/hm2·

(8)发展备用地50m3/hm2·

新区最高日用水量为58.82万m3,新区规划给水由市区给水管网统一供给。

锡东水厂DN1800供水主干管沿312国道、江海路敷设DN1200主干管与江海路现状DN1400贡湖水厂主干管沟通。

梅村、鸿梅、鸿山、硕放片区供水均由DN1400、DN1200供水主干管引出,并与现状管网环通。

本项目年用水量为1万吨,由市政自来水管网保证供给。

供水管管径为DN150,该地区已有完善的供水系统,主要道路下已埋设管线,双回路供水,能满足该项目供水要求。

项目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1、无锡市能源消费情况

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公布的“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

根据《无锡市“十二五”单位GDP能耗分解指标分解情况表》2013年无锡市单位GDP能耗值为0.641吨标准煤/万元GDP。

2010年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为5758亿元。

根据上述材料可以计算得到:

2013年无锡市地区生产总值目标为:

5758×

(1+10%)3≈7664(亿元);

2013无锡市年能源消费预测限额≈7664×

0.641=4920(万吨标准煤)。

2、无锡市新区能源消费情况

根据《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年无锡新区生产总值达到932亿元;

到2015年,无锡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0亿元,年均增长13%;

根据《无锡市“十二五”单位GDP能耗分解指标分解情况表》2013年无锡新区单位GDP能耗值为0.37吨标准煤/万元GDP。

2013年无锡新区地区生产总值为:

932×

(1+13%)3≈1345(亿元);

2013年无锡市新区地区年能源消费预测限额≈1345×

0.37=498(万吨标准煤)。

本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28.46吨标煤(当量),占2013年无锡市年能源消费预测限额4920万吨标煤的0.0067‰,占2013年无锡市新区年能源消费预测限额498万吨的0.066‰,所占比例很小,不会对当地能源消费带来不利影响。

项目用能情况分析评估

工艺流程与技术方案(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对原有工艺、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1、施工工艺

本项目主要施工由护围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验收等组成。

施工流程见图1。

电水

护围挖土

装饰工程

主体工程

基础工程

交付使用

工程验收

设备安装

图1本项目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说明:

护围挖土主要为场地平整及将施工场地周围围挡挖土。

主体工程主要为钻孔灌注、现浇钢筋砼柱、梁、砖墙砌筑,灌注时使用商品砼,随灌随振,振捣均匀,防止混凝土不实和素浆上浮,砖墙砌筑时首先进行水泥砂浆的调配,然后挂线砌筑,主体工程工期较长。

装饰工程利用各种加工机械对木材、塑钢等按图进行加工,同时进行屋面制作,外墙粉刷、油漆等工作。

设备安装包括电梯、道路、综合管网等施工,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

2、规划设计方案

xxxxx科技园工程位于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净慧东道东侧、清晏路南侧地块。

设计方案充分尊重了整个园区规划的五个方面的要点,及“均好性”、“协调性”、“多样性”、“时代性”和“独特性”,也同时充分考虑了整个区块,以及相邻建筑的布局和特色,从而推动了园区文化氛围的营造。

2.1规划建筑布局

建筑体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